《歲月詩痕》

《歲月詩痕》

詩歌是中國讀書人的基本功,20世紀之前,屬於蒙童常識。《歲月詩痕》收錄了作者的詩歌如《七絕,畢業感嘆》、《浪淘沙,食堂就餐記》、《七絕,賀年片題呈雙親》、《七絕(二首),為合影題照贈翁乃勇》、《七絕,相片自題呈寄雙親》、《憶江南(四首),詠雷鋒》、《七絕(三首),出差鹽源縣感嘆》、《七律,賀羅秉林發表學術論文》、《七律,辭舊迎新感詠》、《蝶戀花,九寨溝水景》等。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龔炤祥,生於上海,高中畢業後赴京求學,1963年20歲時大學畢業分配到四川工作,先後任技術員、工程師。“文革”中歷經坎坷,改革開放迎來新生。1985年起任四川省輕工業廳副廳長、四川省生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經委黨組副書記兼常務副主任、四川省經貿委政治部主任兼經貿委常務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企業工委籌備組負責人、中共四川省委副秘書長。現為四川省政協文體醫衛委員會主任、四川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四川省政協常委。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先後在國家及省級刊物、學術會議上發表百餘篇經濟論文,主編或參與編寫8種工業經濟專著。世紀交替之際不甘寂寞,突發怪招,錄製發行自己演唱的京劇、黃梅戲、滬劇、越劇等10種戲曲唱碟及隨筆集《南腔北調》。此後陸續創作發表近百首古體詩詞、對聯、自由詩、朗誦詞和曲藝詞作。
近三十年來,有幸收到百餘家宣稱為國際或國家級權威機構通知,不斷欣悉己被列為“共和國專家”、“世界優秀人才”、“國際文化名人”等五花八門候選人,只需認可便能立馬加冕,卻自忖從天而降的餡餅無福消受,遂一概未予理會,劃清界限,思之不亦快哉!近年也不乏有好心者再三誠聘“客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員”,因惟恐有欺世盜名之嫌而婉言謝絕,思之則不免有一絲歉意也。

媒體評論

『我半生往來的文朋詩友成群結隊,但能基本掌握古典詩詞格律聲韻的行家裡手卻不多見;而熠祥同仁就是稀有者之一。』
——著名作家、巴蜀鬼才魏明倫
《摸魚兒》『內容豐富廣闊,心事浩茫』,『使我心頭漾出一種可以言述而又難以言述的嘆息與禪意』;其他詩詞『大氣盎然,辭藻奇偉瑰麗』,『淋漓痛快,神采飛揚』,『常有幽默、風趣感』,『能使讀者引起某種感情回憶,或某種感慨與審美意趣』,『值得咀嚼、回味與思索』。
——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王火
《永遇樂——三峽放詠》『已經深深地與沉重的現實與幽遠的歷史緊密相連』。『如果把這些詩詞與作者補記於後的散文相互映照,更增加了厚重感』,『這種生命與詩歌的互證,歷史走向與人物命運的互證,真是發人深省』。『我相信,這本詩集遠非一個人生命過程的詩性記錄那么簡單,史料價值並不在審美的價值之下』。
——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阿來

目錄

七絕 畢業感嘆
七絕 北上求學
七律 暑假憶詠
浪淘沙 食堂就餐記
七絕 賀年片題呈雙親
七律 日記題序
七絕(二首) 為合影題照贈翁乃勇
七絕 戲贈羅秉林
附:羅秉林贈答
七律 再贈羅秉林戲作
七律 呈父自責
七絕 相片自題呈寄雙親
念奴嬌 暑假記事
七絕 寒冬洗衣
西江月 五一狂歡
沁園春 觀潮抒懷
憶江南(四首) 詠雷鋒
七絕 舟行人川夜詠
七律 操琴(自題之一)
水調歌頭 書生(自題之二)
沁園春 作業(自題之三)
調笑令 縫補(自題之四)
西江月 夜返平安大隊
沁園春 鄉村早春夕景
七絕(三首) 出差鹽源縣感嘆
七律 賀羅秉林發表學術論文
七律(二首) 哭父祭父
浪淘沙 通過入黨申請
聲聲慢 深夜醉酒獨嘆
浪淘沙 遊街敲鑼記
滿江紅 冷對批鬥會
永遇樂 三峽放詠
西江月(二首) 和陳思壽戲作
七律 與諸友結游桃花山
蝶戀花 蘇州拙政園
七律 游蘇州虎丘公園有感
南鄉子 太湖游思
七律 玉手多情第二泉
浪淘沙 大震離京避難
七絕 扇題
七律 辭舊迎新感詠
七律 贈馬家駿
七律 卅五生日感懷
浪淘沙 應邀赴京宣讀學術論文
七律 和李河《金陵懷古》
附:李河《金陵懷古》
五絕 賀萬縣電池廠建廠卅五周年
浪淘沙 川酒發展戰略研討會
七絕 赴甘肅舉辦四川食品展銷會。
七絕 賀宜賓紙機廠建廠廿周年
浪淘沙 發表《再思考》論文
五古 訪滬隨感
西江月 會見日本首相宮澤記事
浪淘沙 出席巴黎工商會研討會
七絕 百名廠長站櫃檯
七律 五十自慰
蝶戀花 “峨眉雪”飲料人榜感慨
七絕 試點城市企業改革調研
七律 考察軍工虧損企業感嘆
南鄉子 巴黎小記
蝶戀花 九寨溝水景
鷓鴣 天調研重點虧損企業
卜運算元 重讀陸游《詠梅》
摸魚兒 重讀辛棄疾詞有感
江城子 錄製戲曲唱碟《南腔北調》
浪淘沙 率長虹集團負責人赴京匯報
鷓鴣天 賀陳小林“水井坊”設計獲國際大獎
七絕(藏頭詩) 馬年春節賀友人
七絕 春雪海螺溝
江城子 讀魏明倫贈《格言錄》感賦
南鄉子 觀川劇《巴山秀才
鷓鴣天 喜慶老母九十大壽
七絕(二首) 重訪國小母校
七律 春訪西湖
浪淘沙 曹楊中學五十周年校慶
七律 游張家界
七律 和馬識途九十自壽詩
附:馬識途九十自壽詩
江城子 重返“文革”舊地
七絕(藏頭詩) 贈廖昌永
七律 游廬山
七律 黃山松
七律 雨游浣花園
七律 登山海關老龍頭
七律 (藏頭詩)贈梅葆玖
七律 讀王火回憶錄《長相依》
江城子 尼亞加拉河上觀瀑
七律 欣聞央視除夕征聯
浪淘沙 麗江古城月夜結伴小酌
浪淘沙 海南遊吟
江城子 電視直播胡連會晤觀感
七律 答錢來忠贈詩
附:錢來忠贈詩
七律 龍泉觀賞桃花
七律 慰言贈妻
附錄
自由詩 鹽都井架贊
自由詩 藍天白雲
自由詩 植樹造林贊
兒歌(二首) 為女兒戲作
自由詩 讓無奈變得有點可愛
藏頭詩 出席《川港聯手發展中藥》酒會
藏頭詩 賀邁普集團成立十周年
藏頭詩 慶賀巴金百歲華誕
打油詩 轉職廣而告之
四川方言詩 三八節演出
藏頭詩 贈樊建川
藏頭詩 贈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
打油詩 人生戲感
藏頭詩 贈李維康
打油詩 和陳昊蘇詠伊瓜蘇瀑布
打油詩 巴西掠影雜詠
打油詩 探戈美
打油詩 觀11.17中國隊對中國香港隊球賽有感
四川清音 天府好風光
藏頭詩 喜賀政協華誕
四川方言詩 省政協文藝晚會獲獎戲言
藏頭詩 光霧山美
自由詩 這就是生活——贈女兒
自由詩 人生啊是一條河
附評
表深情感觸 寫詩性人生
為生命押上美麗的韻腳

前言

本書作者龔熠祥,是我遷居成都八年以來過從較密的朋友。
我一生交朋結友太多太多,但真正盡心盡力替我分憂解愁辦實事的忠誠朋友卻屈指可數;而熠祥老弟就是可數者之一。
我半生往來的文朋詩友成群結隊,但能基本掌握運用古典詩詞格律聲韻的行家裡手卻不多見;而熠祥同仁就是稀有者之一。
九年前,他以詩會友。幾首工整的七律,幾闋合譜的小令,成了促進我倆建交的重要因素。九年後,他出版《歲月詩痕》,內容主要是一百首舊體詩詞。我欣然應邀作序,不妨側重談談聲律啟蒙。
這玩意兒本是中國讀書人的基本功。20世紀之前,屬於蒙童常識。如今呢?國學斷裂,網咖泛濫。高科技,低人文。快餐娛樂走紅,粗鄙文化吃香。作為中華民族典雅文化遺產之中一種體裁——格律詩詞,詩詞格律,將來會不會“廣陵散絕”?!我輩略知平仄之上,在浮躁成風之時“孤芳獨賞”,也算是為傳承格律詩詞盡一點綿薄之力,添幾塊磚瓦之勞吧。
不僅當代青年對詩詞格律無知,即便是當代一些作家、詩人,也同樣不諳此道。我拜讀某些詩人、作家、老同志、老領導所寫詩詞,標名“律詩”、“絕句”、“滿江紅”、“沁園春”、“蝶戀花”等等,其實只是模仿舊體詩詞的皮毛。例如:以為七個字一句,排列八句,中間四句有對仗,偶數四句押韻腳,就是“七律”了。不對!沒那么簡單,只押韻腳不算,字裡行間都須押韻。《紅樓夢》里黛玉教香菱做詩:“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指的不只是句與句之間,而是字與字之間也必須“二四六分明”。平對仄,仄對平,平仄交替參差;句與句之間,又要求二三粘,四五粘,六七粘,首尾共鳴;避免“蜂腰鶴膝”;可作“孤平拗救”……這一整套規則,真似“戴著鐐銬跳舞”!請看炤祥,以《歲月詩痕》為台毯,手舞“鎖鏈”,足蹈“鐵鐐”,踏著平仄節拍,跳得絲絲入扣。
哪些字是平聲,哪些字是仄聲,有的作者從理論淺層次上似乎也能區分,但在實踐運用中往往弄錯。熠祥的《自序》就談到他學樣格律,分辨平仄的艱難。由於舊體詩詞聲韻與現代漢語的四聲不盡相同,現代人口語念作“平”聲之字,約有一半在詩韻里應念“仄”聲。這門學問說來話長,簡而言之:律詩和絕句,興起於隋唐,區別於“古風”,當時稱為“近體”。“古風”屬於自由詩,沒有聲律規範;“近體”屬於格律詩,十分講究平仄。唐人用韻,依據隋代的《切韻》和盛唐的《唐韻》;宋人依據《廣韻》;元人、明人依據金代的《平水韻》;清初康熙又頒《佩文韻府》。爾後至今,逐漸形成共同遵守的遊戲規則,一般通用的是金代山西平水刊行的《平水韻》。現代國語與《平水韻》很不一致。相對而言,四川話比國語接近詩韻,川南話又比川西話更接近詩韻。譬如中國之“國”字,國語念“gu6”,詩韻卻念“guī”。同一個“國”字,川西話念“平”聲,川南話念“仄”聲。川南的念法符合詩韻,屬於人聲“十三職”。川西人做詩填詞,如果按照本土習慣,把“國”字歸入“平”聲,那就適得其反。熠祥原籍上海,求學北京,入川工作四十餘年,兼通南腔北調。他在生活中說的是川西話,有的場合說國語,做詩填詞之時,卻不被國語與川西方言左右,嚴格依照詩韻分清平仄。也如香菱學詩一樣,熠祥下過苦功夫。
細評《歲月詩痕》,就藝術形式而言,作者的詞比詩好。填詞,比做詩更複雜。詞牌眾多,聲韻分部。“滿江紅”、“念奴嬌”、“卜運算元”、“摸魚兒”一類詞牌的韻腳只許用“仄”聲;“沁園春”、“浪淘沙”、“江城子”、“鷓鴣天”一類詞牌的韻腳只許用“平”聲。彼此不能錯位,而錯位者常見於報刊。今人填詞,深受毛潤之作品影響,多以毛詞為範本。就說那首懷念楊開慧的“蝶戀花”吧,上闋起句“我失驕楊君失柳”,下闋終句“淚飛頓作傾盆雨”。後學者亦步亦趨,照此格式聲韻模仿。殊不知“蝶戀花”上下兩闋是不能轉韻的。潤之先生興之所至,上闋用韻是上聲“二十五有”,下闋忽然轉韻為上聲“上虞”,此乃訶家大忌。若是凡人所作,定會招來犯規之議。然而,行家皆為尊者諱,無人撰文公開點破。今讀熠祥幾首“蝶戀花”,全是遵循正規詞譜,兩闋一韻,而非一詞兩韻。可見作者具備學養,且能保持獨立思考,不是盲從唯上之人。
詩言志,詞抒情。本書形式短小精練,內容記載父母親情,同學友誼,“文革”災難,生平志趣。送走悠悠歲月,留下淡淡詩痕。其中不乏可圈可點之句,例如《七律·五十自慰》:
幸逢國運轉春秋,
航道漸明好弄舟。
偶遇小彎風乍起,
無妨大勢浪奔流。
既然冷眼厚兼黑,
何必熱心兌與勾。
苦辣酸甜歸一笑,
奮搖槳櫓不圖收。
頷聯“偶遇小彎風乍起,無妨大勢浪奔流”,對仗工整,聲韻鏗鏘,意象與意義俱好。頸聯“既然冷眼厚兼黑,何必熱心兌與勾”,更是活用現代語彙,直刺現實弊端的佳句。僅就這兩聯而論,近似聶紺弩“文章信口雌黃易,思想錐心坦白難”那種舊詩化用新語的韻味了。其他如:“可憐嬌艷留芳短,枉嘆蹉跎逝夢華”(與諸友結游桃花山),“猖獗十年纏噩夢,狂歡八億葬瘟神”(辭舊迎新感賦),“等身煌著啟靈慧,赤膽箴言忌昧忠”(和馬識途九十自壽詩),“峰連碧水胸襟闊,壑起寒風身骨憐”(游廬山),“飽經萬劫青春久,閱盡千年富貴匆”(黃山松),“葉發清香千樹碧,枝撐瘦色百花憐。草堂親近激靈性,石徑幽長忘俗緣”(雨游浣花園),“熱鬧舞台藏假象,冷清庭院出真功。仕途有限久封頂,藝海無涯正啟蒙”(答錢來忠),“道旁客滿農家樂,花下桌歡麻將身”(龍泉觀賞桃花)等等聯句也均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如此雋句,在《歲月詩痕》中為數尚少,但作為一位學非文科、業非文壇的作者,能有這等成果,實屬難能可貴了。
正當這一代青年追逐粗鄙文化,冷落典雅藝術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公布:中國的崑曲、古琴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號召全世界共同保護。訊息使人欣慰,不禁聯想我國格律詩詞,詩詞格律;其文化價值,與崑曲、古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若不適當保護,今後能寫出《歲月詩痕》這種格律詩詞之人,恐怕越來越少矣!
2007年元月於錦城魏明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