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血濺鴛鴦樓》

《武松血濺鴛鴦樓》

由楊小仲導演的電影《武松血濺鴛鴦樓》選取了水滸傳中的一個章節,講述武松打抱不平,怒斬惡人的故事。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根據《水滸傳》改編。

武松在陽穀縣替兄報仇,殺了西門慶潘金蓮,被刺配孟州牢獄。孟州獄外的快活林是一個繁盛的地方,進出財物,均由牢獄老管營的兒子金眼彪施恩一手掌管。張團練的結義兄弟蔣鬥神看著眼紅,依仗勢力打傷施恩,強占了快活林。施恩素仰武松威名,聞知武松被刺配至此,想請武松助己向蔣鬥神報仇雪恨,遂懇請父親對武松免去了例行的刑罰,並予以優厚待遇。武松知曉詳情後,決意要向蔣鬥神討回公道。這日,武松獨自一人,一路醉酒來到快活林,使出平身絕技制服蔣鬥神,令他立即離去,將快活林交還施恩。施恩感激武松,武松亦覺遇到知己,二人結為兄弟。一日,兩名軍漢持孟帥守御兵馬張都監的名帖,要武松前往都監府相見。張都監見了武松,誇讚他英雄無敵,並要武松做自己的親隨。武松謝了恩旨,在都監府住下。許多人見張都監對武松極為熱情,便送來了不少銀兩。武松將這些銀兩全部鎖到了一隻箱子裡。中秋之夜,武松飲罷酒正欲回房,忽聽後堂傳來“捉賊”的呼叫。武松搶步來到花園,未見一人蹤影。忽然,黑暗中伸出一條板登將武松絆倒,七、八個大漢衝出把武鬆綁起押到大廳。張都監怒斥武松是竊賊,並當眾打開武松房中的箱子。武松見箱中裝滿了銀制器皿,驚詫萬分。張都監不聽武松申辯,把他押至知府,並打通關節,將武松屈打成招,關進死牢。施恩和武松蒙冤入獄,求助素來正直的康節素、葉孔目多方設法,為武松減輕罪名,刺配恩州牢獄。啟程之日,施恩給武松送來了食物、銀兩,並提醒他提防押送的公人,行至荒僻的“飛雲浦”,武松立於橋頭假意觀望,兩名提刀的公人剛要從背後下手,卻被武松一腳一個踢入河中。另兩個公人扭頭就跑,武松扭斷木枷,衝過去將二人擒住。原來,這幾個人就是蔣鬥神的手下,此次武松受誣,完全是蔣鬥神與張團練勾結張都監一手策劃。武松聞言大怒,將四人斬殺後,折回孟州城。武松潛入都監府,劈倒張都監家眷、僕役十數人,搶到鴛鴦樓上。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鬥神正在樓上飲酒歡笑慶祝成功,見武松衝上樓來,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武松二話不說,揮刀便砍。不多時,幾個惡人都成了武松的刀下鬼。武松蘸著血,在牆上寫下了“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八個字後逃出城外,落髮改裝,遠避他鄉。

導演簡介

楊小仲 ,中國電影編劇、導演。原名楊保泰,祖籍江蘇常州。1920年將文明戲《閻瑞生》改編成電影劇本,成為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之一。後為商務印書館編寫電影劇本。1925年,獨立編導影片《醉鄉遺恨》 。利用模型代替實景,利用大自然景色襯托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在中國電影萌芽階段具有一定革新意義。1926年商務印書館影片部改為國光影片公司,他任劇務主任。先後在長城畫片公司、昌明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新華影業公司,任編導,拍攝了30多部影片。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去綏遠抗日前線,拍攝傅作義部隊抗擊日本侵略的紀錄片。1937年11月到1949年,受僱拍攝了四、五十部影片。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執導戲曲片和兒童片。如兒童片《蘭蘭和冬冬》、《好孩子》、《寶葫蘆的秘密》,戲曲片有《庵堂認母》《陳三五娘》《周信芳的舞台藝術》等。1961年合作拍攝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963年獲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

演員簡介

洪警鈴,原名洪志通,又名洪醒。1893年出生,中國早期電影明星。從小酷愛演戲。1913年進了新民新劇社做演員。1914年在影片《黑藉冤魂》中扮演角色。1929年先後在國光影戲公司、長城畫片公司任演員。參加了《母之心》、《武松血濺鴛鴦樓》等影片的拍攝。1933年他進入聯華影業公司,拍攝了《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聯華交響曲二:春閨斷夢》等影片。洪警鈴扮演的角色多是反面人物,刁鑽小人,他把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給人以壞透了的印象。同時,他也善於扮演喜劇人物。1936年,他主演了《寒江落雁》等影片。1937年以後,他又到新華、華安、華新等影業公司當演員。1945年後息影了一段時間,從事慈善事業,收養了電影、戲劇界許多朋友、同行的孤兒。

新中國成立後,重又回到銀幕上。他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演員,曾在《秋翁遇仙記》、《鐵窗烈火》、《51號兵站》等影片中扮演角色。他於1963年去世,終年70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