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草書》

中國書法的術語,近代著名書法大家、書聖、草書宗師于右任先生所創的一種書體,他認為歷史上有三大草書,即章草、今草、狂草,于右任根據易認、易寫、準確、美麗的原則,創造了標準草書,後被稱為第四種草書。

于右任先生是極負盛名的草書大家。他熱心倡導標準草書,民國二十一年就創立了草書社,專門研究歷代名家草書,並歸納整理出一整套的草書符號,出版了千文《標準草書》,厥功至偉。對初學草書者,提供了入門捷徑。
于右任先生的《標準草書》,83年由上海書店出版社重新出版。從書中的自序和後序看,原書應是民國二十五年出版。
自序里的這段文字,應是于右任先生編篡和出版《標準草書》的本意,說得非常明白:
“……廣草書於天下,以求製作之便利,盡文化之功能,節省全體國民之時間,發揚全族傳統之利器,豈非當今之急務歟!”
向全國推廣標準草書,以求書寫方便,節省時間。這就是《標準草書》要達到的目的。
無獨有偶。民國二十年,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內政部專門委員、編審委員等本兼各職的齊均(公衡)先生,“脫離‘等因奉此’的生涯,致力於《圓體字》編篡。荏苒五年,方式幾經更易。此帙成功,民眾不無便利。”
齊圴先生所說的“圓體字”,就是草書,是相對於“方塊”的楷書而定名。《圓體字》一套共四冊,分別是《導學篇》、《集體篇》、《鑑別篇》和《準則篇》。《圓體字》是另一種角度的標準草書,也出版於民國二十五年。書中的所有草書都是由齊圴先生“根據歷代草書家的結晶品中,易寫易識和既經通行的”親自書寫,書中的“字根”,相當于于右任的“草書符號”。
齊均先生推行“圓體字”的目的,可見於扉頁的“警語”:
“方塊字園體化,可以增加速率四倍,我國四萬萬同胞,就能寫十六萬萬人所寫的字數,每人假定,平均壽命六十歲,就能做二百四十歲的事情。能率提得這么高,生命延得這么長,偌大利益,國人何可忽視!”
齊均此書,有國民黨元老吳稚暉題字:
“各有源本理成系統不朽之作
吳敬恆敬題(印鑑)”
不朽之作!——何等推崇。
還有當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先生的題字:(原文沒有標點,老朽信筆胡亂加點,以求句讀,幸勿見笑。)
“草書視楷書為簡便,人所共認。顧楷書之部居,自玉篇以至字典,均採用許氏《說文解字》排比小篆之例,粗具條理。而草書則未經此種手續,學者苦之。齊公衡先生是書以《導學篇》廣輯各種字根,以定其與位置之關係,以《準則篇》列舉常用字一萬之型式,以《鑑別篇》分述方圓異同之例證,使學者洞明途徑,倍增興趣,其足以普及草書而漸奪楷書之席,蓋不難矣!
中華民國廿五年六月一日蔡元培題(印鑑)”
兩位先生的兩本書,同年出版,懷抱相同的目的:推廣標準草書,便利書寫,節省時間——異曲而同工。
民國二十五年,即1936年,正是我出生的那一年,到現在,70多年過去了,標準草書未能推廣和普及。
1936年的九一八,日本大舉侵略中國,繼之是八年抗戰,又三年解放戰爭,所以這兩本書,早就被人們遺忘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