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白》

話劇《李白》選取的是晚年李白的遭際,展現了李白在“仕而不能,隱又不甘”之間徘徊的悲劇命運。

人物介紹

《李白》話劇《李白》話劇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

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話劇《李白》

編劇:郭啟宏

導演:蘇民

作曲:程愷

設計:韓西宇、宋垠、鄢修民

主演:濮存昕、龔麗君等

演出單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一葉扁舟漂流在大江月色中,詩人悄然逝去……話劇《李白》選取的是晚年李白的遭際,展現了李白在“仕而不能,隱又不甘”之間徘徊的悲劇命運。對於16年之後再次演繹“李白”,濮存昕說:“這次不用像38歲首演時故作滄桑了,完全可以做到本色演出。”劇中“騰空子”由人藝青年演員徐菁遙飾演,對這樣一個角色,徐菁遙說:“‘騰空子’是一個道姑也是一個才女,由於對‘李白’的才華仰慕至極,會時常為他祈福,彼此也很欣賞對方的才氣,這是一個氣質很特別的人物形象。

故事梗概

《李白》《李白》

安史之亂第二年,年過半百的李白應邀進入永王的幕府。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永王兵敗身亡之後,李白受牽連,被流放貴州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後投江去世。公元8世紀50年代,唐王朝的巍巍大廈在安史亂軍的馬蹄聲中坍塌了。詩人李白滿懷愛國熱忱,入了永王幕府,壯志凌雲卻未能洞燭其奸。不久,永王謀敗身亡,李白獲罪被執,詔判長流夜郎。

一路冷月淒風,到了白帝城。因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作保,李白遇赦,輕舟直放當塗。當塗的山水雖然淡泊了李白幹事的熱望,而平亂最後一戰的召喚卻又鼓盪起詩人報國的激情,他做出了驚世駭俗的壯舉:以垂募之年請纓從軍。

創作幕後

作為北京國際戲劇演出季參演劇目,人藝話劇《李白》取材於李白的晚年遭際。編劇郭啟宏說:“李白歷來被人們稱作詩仙,留下一個飄然太白的形象,其實他一直在仕與隱,兼濟與獨善之間徘徊。藐視權位,又熱衷功名;既有傲骨,也有媚態;既坦蕩蕩,又常戚戚……”話劇把李白置於這種矛盾性格中刻畫,深化了他一生在“仕而不能,隱又不甘”之間徘徊的悲劇命運。

李白的矛盾性格在話劇結尾再次得以體現。郭啟宏說,他在創作該劇時把全劇的收尾落在了李白被赦後的又一次徘徊上:流放途中已經淡泊了入世的願望,又被郭子儀將軍平亂的召喚激盪起來,周身又沸騰起報國的熱血。然而,吳筠道士的忠告,騰空道姑的警策之言,又使李白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萬般無奈之下,只有仰天對月,抒發郁於胸臆的豪壯之氣。

針對這一結尾,導演蘇民運用了大膽的想像:舞台上一輪明月翩然升空,詩人被圍在這一輪圓月之中,人間的一切反成虛幻。似乎只有這高高在上、與世無爭的月宮,詩人李白才能泯滅他心中那許多的憤世之嘆、嫉世之慨;才能了卻他進退仕隱的徘徊。詩人李白在他的人生舞台上無可避免一個黯然神傷的收場,話劇《李白》卻因編導的藝術功力擁有一個空靈精彩的結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