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喜劇》

《未完成的喜劇》

《沒有完成的喜劇》講述了聞名全中的喜劇演員韓蘭根和殷秀岑,一個病子、一個胖子從上海來到北方某製片廠參觀學習,傳經送寶,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李導演請他們參加三個諷刺喜劇的排演。彩排那天,許多人前來觀看,大家興奮地交談著,惟有批評家“一棒子”緊閉著雙眼,專心地待候節目的開始。節目開始後,三個節目都被“一棒子”批評庸俗、淺薄、格調低。終於,記者忍不住站起來說:“先不要一棒子全給打死,還是演出後聽聽民眾意見吧。”批評家哼哼地走了,不小心踩到台上的幕布,幕布掉下來把批發商評家整個蒙了起來。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聞名全國的喜劇演員韓蘭根、殷秀岑——一個瘦子、一個胖子從上海來到北方某製片廠參觀學習,傳經送寶,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李導演請他們參加三個諷刺喜劇的排演。彩排那天,許多人前來觀看,在前排就坐的有:記者、文聯幹部、李導演和批評家“一棒子”。大家都興奮地交談著,惟有批評家把頭躺在靠背上緊閉雙眼,專心一意地靜候節目的開始。第一個節目開始了,一個打扮得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從幕後鑽出來,微笑著向觀眾一鞠躬說道:“請大家注意,這不是演戲,而是做一次練習。據說有這么一位朱經理,他活的時候好鋪張,死了以後還要擺闊氣。請大家千萬別懷疑,他不是你,不是你,絕對不是你,只是一個個別的朱經理。”該劇諷刺了領導幹部朱經理好逸惡勞、鋪張浪費、損公肥私的種種行為和他身邊溜須拍馬的楊秘書。劇終時引來大家一片笑聲,李導演請大家發表意見,批評家易濱紫首先發言,他“一棒子”將該劇定性為“太右了”、“打擊面太寬了”,認為這種對生活中不良現象的善意諷刺太誇張了。眾人一陣沉默。李導演打破靜寂,喊道:“開始下一個吧!”報幕員走出來:“說話要老實,做人要忠厚。萬不可掛著羊頭賣狗肉!真才實學走遍天下,裝腔作勢決不長久。這種人常常會有,到頭來自作自受。”這個節目嘲諷了那些愛吹牛誇大事實的人,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這時“一棒子”同志卻大搖其頭:“這個戲主題太單薄,思想性太差,從而也就減弱了它的教育意義。演員表演過火,使整個劇庸俗、淺薄、下流,格調太低。”李導演只好叫第三個節目開演,這個小故事諷刺了一對拋棄老母不管的兄弟。該劇演完後,又是批評家“一棒子”首先坐不住了,他自言自語道:“我認為,這不是喜劇!絕對不是喜劇!喜劇,首先應該使人發笑!可是我看完之後反而發怒……”大家實在忍不住地大笑起來。批評家還在叨叨:“……這不是喜劇,而是個怒劇!…”“表現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有什麼價值呢?這絕不是我們藝術的使命!這三個節目都要不得……”記者忍不住站起來說:“先不要一棒子全給打死,還是演出後聽聽民眾意見吧……”批評家氣哼哼地走了,不小心踩到台上的幕布,幕布掉下來把批評家整個蒙了起來。

人物簡介

未完成喜劇

呂班

1930年考入北平聯華影業公司演員養成所,結業後留任北平分廠當場記。1937年入上海明星二廠當演員。在《十字街頭》中飾大學生阿唐。1938年赴延安,在抗大總校文工團任藝術指導。1942年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實驗劇團團長。1948年調東北電影製片廠,參加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的拍攝。1950年後導演了《呂梁英雄傳》、《新兒女英雄傳》。1952年回長影,獨立執導影片《六號門》,該片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三等獎。後籌拍影片《未完成的喜劇》,因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斷。

韓蘭根

十六歲時,踏入影壇。先是在影片《骷髏島》中扮演次要角色,後在《豆腐西施》一片中扮演角色。初上銀幕時,戲路窄,表演做作。後經常模仿美國幽默大師卓別林,勞萊與哈代的表演,這為他後來成為喜劇演員打下了基礎。1931年,在影片《漁光曲》中扮演“小猴”,獲得了成功。1937年,因主演《天作之合》使其達到了喜劇表演的高峰。四十年代末,親自導演並主演了《從軍夢》、《海上英雄(1948)》等影片。解放後,一直從事話劇演出,唯一拍攝過的一部影片是《未完成的喜劇》。文革中,因1936年拍攝的《狼山喋血記》和1937年拍攝的《王老五》兩片而受到迫害。1982年病逝。

殷秀岑

1930年入北平聯華電影人材養成所學習。結業後任聯華影業公司演員,在影片《故宮新怨》中扮演滑稽角色。同時參加未名社和獅吼劇社,演出《欽差大臣》、《大雷雨》等劇目。1935年後與韓蘭根合作,拍攝了《無愁君子》、《聯華交響曲》、《天作之合》等喜劇片。1938年起先後在新華等影片公司參加拍攝《乞丐千金》、《兒女英雄傳》、《中國三劍客》等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參加拍攝《萬紫千紅》等影片。抗戰勝利後曾在上海華光影片公司和香港永華影片公司參加拍攝影片《山河淚》、《九死一生》。建國初期組織大喜話劇團,在湖南、廣西等地演出。1951年後在宜山地區文化館、中國評劇團、長春電影製片廠任演員,與韓蘭根合作拍攝《未完成的喜劇》等影片。

相關評價

《未完成的喜劇》是新中國第一批電影喜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當時著名的“諷刺性喜劇”的代表作。影片在當時主要是塑造工農兵英雄形象和歌頌美好新生活的中國銀幕上第一次對一些醜惡的現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令人耳目一新。影片由三個片斷組成的,藝術結構可謂獨具匠心、頗有特色。第一個片斷《經理之死》思想深刻,藝術風格冷峻,在荒誕的藝術形式中暗示肆意鋪張浪費、揮霍人民財富的腐敗分子決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體現出一種黑色幽默的氣息,可以說具有相當的創新意識;第二個片斷《大雜燴》內容簡單,但它淋漓盡致地諷刺了那些自我吹噓的人,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第三個片斷《古瓶記》通過兩個不孝之子對老人虐待的情節,犀利地揭露了人性中的醜惡,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力。這三個片斷,雖然在情節上並無直接聯繫,但通過一個文藝批評家的言論而貫徹全局。而這個名字諧音為“一棒子”的文藝評論家的塑造具有相當的批判精神。它對當時文藝界左的思潮是最為深刻的諷刺。本片導演呂班是新中國喜劇的開創者,其此前拍攝的《新局長到來之前》對生活中的官僚主義和溜須拍馬現象進行了嘲諷,同樣屬於諷刺性喜劇的範疇。當時能夠拍出這樣的作品需要相當的勇氣。後隨著“反右”鬥爭的開始,呂班果然被打為“右派”,新中國的第一次喜劇浪潮隨之中止,其後新中國的喜劇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變成為以歌頌新生活為主題的“歌頌性”喜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