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多少恨》

《望江南·多少恨》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後的詞作。這首記夢小詞,抒寫了作者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後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

作品原文

望江南①多少恨,昨夜夢魂中②。還似舊時游上苑③,車如流水馬如龍④。花月正春風⑤!

作品注釋

①此詞調名於《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全唐詩》、《詞譜》等均作《憶江南》。

②夢魂:古人認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③還似:《花間集補》中作“還是”。上苑:封建時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

④車如流水馬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後漢紀·孝章皇帝紀》上記載:“建初二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前過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

⑤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花月正春風,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詞牌格律

詞牌說明

《望江南》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

格律對照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註:○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作品賞析

這首詞寫夢憶江南,為李煜亡國入宋後所作,抒發作者的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李煜降宋後,悔恨長伴,追憶不斷。“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這一切多從詞中出。故這首詞開篇即道“多少恨”,“多少”是只多不少,是太多太深之意,這是作者國破成囚後的真實心境。此情不解,便入夢中。李煜用夢寫別情離恨的很多,這本也是詩文騷客常用的筆法,但這裡李煜有意強調“夢魂”,有魂離此地,親歷故國之用,既是為下面的夢憶場面增添效果,也是愁恨無奈中的一種寄託,其情苦切,也略可見一斑。在夢裡,作者借魂歸故國,又回到了舊時的繁華歡情之中,“游上苑”,身份如初,不再是此時的階下之囚,“車如流水馬如龍”,語言樸實、洗鍊,一言以蔽之,熱鬧場面活靈活現,笑語歡歌宛在眼前。此語原出《後漢記》,本為馬皇后詔中指斥外戚奢華的一句話,用在這裡似乎別有寓意,是否是李煜對自己當年的安於奢麗、偏於閒逸的生活有檢討悔恨之意,也未可知。或如俞陛雲《南唐二主詞輯述評》中析云:以當年之繁盛,突出今日之孤淒。對過去的眷戀越深,此時的悲哀越重。接下來“花月正春風”一句,似乎夢已不醒,沉湎其中,但將其與開篇“多少恨”對解,則婉轉曲致,寓味深長。全詞僅5句27字,但卻內容豐富、寓意深刻。作者以反寫正,以樂寫悲,以歡情寫悽苦,昔與今的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但也蘊寓了極深的用意,以人有回味無窮之感。全詞一筆即成,語白意真,直敘深情,是一首情辭俱佳的小詞。

作品輯評

張燕瑾《唐宋詞選析》:統觀這首小詞,構思新穎,環環相扣,通首都用白描手法,語言明淨流暢。

《唐宋詞鑑賞集》:李煜筆下這個歡樂而又使他悲苦的夢,可以使作品置身於唐宋詩詞作家創造的形形色色的“夢”的畫廊之中。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車水馬龍”句為時傳誦。當年之繁盛,今日之孤淒、欣戚之懷,相形而益見。

陳廷焯《別調集》卷一云:後主詞一片憂思,當領會於聲調之外,君人而為此詞,欲不亡國也得乎?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詞人。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公元961—975年在位,世稱李後主。降宋後,封違命侯,被毒死。能詩善文,愛好音樂,亦工書畫,尤以詞名,被譽為“千古詞帝”。其詞以降宋為界,可分前後兩期。前期詞大都描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亦有清麗之作;後期詞多抒發亡國被俘的痛苦以及對往昔帝王生活的懷念,表現出濃重的感傷情緒。藝術上善於運用白描手法,生動而形象地書寫真情實感,在題材和意境方面突破了晚唐以來以艷情為主的窠臼,使詞從音樂的附庸漸變為抒情述懷的工具,提高了詞的文學表現功能。現存詞四十四首,詩十六首。後人將他的詞與其父之詞合刻為《南唐二主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