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莎雯波》

《朗莎雯波》

《朗莎雯波》取材於古代江孜地方的一個真實故事。從現存手抄本序言可知,朗莎的故事首先編成說唱腳本,再由說唱敷演成戲。劇中的朗莎、查巴桑珠、查欽、阿尼等人物都刻畫得比較豐滿。

《朗莎雯波》

正文

藏劇作品。原名《阿佳朗莎》(即《朗莎姑娘》),取材於古代江孜地方的一個真實故事。從現存手抄本序言可知,朗莎的故事首先編成說唱腳本,再由說唱敷演成戲。今本《朗莎雯波》由胡金安(執筆)、白牡伊和巴圖徐文藝在1978年白牡、劉志群排演本基礎上加工、改編而成,由西藏自治區藏劇團排練、演出,1980年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改編本增加了傳說的成分,描寫由神仙空行母轉世的農家少女朗莎雯波,被當地山官查欽強搶回家,與其子查巴桑珠成婚。夫婦感情深厚,生有一子。查欽的女兒阿尼(老尼姑)懼怕朗莎奪走自己掌管家業的大權,挑唆查欽役使、毒打朗莎。朗莎無法忍受折磨,逃回家中。查欽、阿尼欲燒死朗莎,朗莎化為空行母冉冉升天,烈火反而燒死了查欽、阿尼。《朗莎雯波》刪除舊本中空行母為超度凡人而轉世,最後點化山官全家等宗教宣傳部分,揭露封建農奴主的殘暴和專橫,反映了藏族人民對幸福的渴求。劇中的朗莎、查巴桑珠、查欽、阿尼等人物都刻畫得比較豐滿。開場由旁白演員戴面具、邊舞邊敘述劇情,保留了藏劇原有的演出形式;唱腔突破了劇中人物不能互用的限制,並把歌舞表演與劇情、人物性格相結合,提高了藝術表現力。

《朗莎雯波》《朗莎雯波》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