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筏》

《書筏》一卷,原題清笪重光撰。張氏輯《昭代叢書》本後,有楊夏吉跋,雲夢樓所臨法帖,卷首標笪江上先生論書,未言其為《書筏》,且雲其全與闕不可知,其為《書筏》原本與否,亦不可知。編中所言書法,共28則,甚為精到,似非江上不辦。余紹宋認為,《書筏》原與《畫筌》並行。《畫筌》為長篇驪麗文章,詞藻甚美,《書筏》也應是同一體裁,但現存《書筏》段落零散,且又不相連貫,懷疑並非全文。後有王文治跋曰: “此卷為笪書中無上妙品,其論書深入三昧處,直與孫虔禮先後並傳,《筆陣圖》不足數也。”可謂推祟至極。《書筏》,綜論筆法、墨法、布白、風韻等幾個方面,論述都較重要,文辭簡明扼要,足見作者的書法功底和修養之深。因作者本人既是書畫家,又是書畫理論家,故《書筏》中多有精闢之論。如論筆法,說人們只知起筆藏鋒之易,殊不知收筆出鋒亦很難,只有對“八分”、“章草”有深入認識,才能得到,而用筆的方法在於合乎規律,不在於手腕的強弱。

簡介

書 筏
中國清代書法理論著作。笪重光著。笪重光,字在辛,號君宣、蟾光、江上外史、郁岡掃葉人,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順治九年(1652)進士,巡按江西,官御史。工詩文,擅長書畫。除《書筏》外,還著有繪畫理論著作《畫筌》等。  

現存《書筏》計文28則,綜論筆法、墨法、布白、風韻等幾個方面,論述都較重要,文辭簡明扼要,足見作者的書法功底和修養之深。因作者本人既是書畫家,又是書畫理論家,故《書筏》中多有精闢之論。如論筆法,說人們只知起筆藏鋒之易,殊不知收筆出鋒亦很難,只有對“八分”、“章草”有深入認識,才能得到,而用筆的方法在於合乎規律,不在於手腕的強弱。對於《書筏》人們亦有不同的看法。王文治推崇備至,認為可以與孫過庭《書譜》相媲美;而余紹宋則認為,原與《畫筌》並行。《畫筌》為長篇驪麗文章,詞藻甚美,《書筏》也應是同一體裁,但現存《書筏》段落零散,且又不相連貫,懷疑並非全文。

相關條目

書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理論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孫過庭,成書於公元687年,他親自以草書書寫全書,原本現藏於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原書共分六章兩卷,第二卷作者尚未完成,現僅存第一卷。
《書譜》對中國書法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書法理論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反對寫字如同繪畫“巧涉丹青功虧翰墨”,認為書法審美觀念要“趨變適時”,所謂“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反對把書法當作秘訣,擇人而授的保守態度,認為楷書和草書要融合交匯“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清代思想家、書法家包世臣評價讀《書譜》的感想為“余今日不啻親承獅子吼也”,認為如果不是《書譜》這樣明白地把草書筆法流傳下來,草書很可能失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