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幸福滿貫》

《智慧生活,幸福滿貫》

過慣了朝九晚五的生活,麻木了需要自由的身心。節奏越快,生活越疲憊,而我們就像上緊了發條的木偶,一味機械的運作,忘了作為人類的智慧和幸福。生活中不僅需要大智大慧,閒情逸緻也是一種態度。從此刻起,讓我們跟隨這本書,敞開心靈,用智慧,營造我們的幸福。

基本信息

目錄

第一篇個體智慧因應壓力容忍挫折調適情緒對抗抑鬱第二篇人際智慧展現魅力克服害羞學習傾聽珍惜婚姻第三篇群體智慧破解疏離尊重隱私敦親睦鄰關心環境第四篇新世紀智慧尊重他人相互關懷追求快樂自我實現

前言

初聽到學生之間談論新世紀時,總有點不太自在,尤其是看他們興奮地在電腦上交流著一些我看不懂的網路語言時,老覺得他們才是新世紀的寵兒,自己似乎有點“out”(落伍)了。然而,在他們偶爾嘲笑我落伍的同時,他們仍然不斷地來找我談有關他們的壓力、感情、人際關係等心理困擾,希望從我這裡得到一些幫助,此時又讓我覺得自己並非跟不上時代。讓我反思更深的是,雖然科技文明突飛猛進,但關於人的問題和10年、20年前,甚至30年前沒有什麼大的差別,只是在現代,人們的一些情感更多采,想法更多姿而已,而在關心的主題和內容上卻是一樣的。記得有一天,一位朋友指著一張有關婚姻溝通講座宣傳的海報問我:“這個題目不是你二十幾年前就講過了嗎?”當下,我笑笑地回答說:“別忘了!不斷有人成長,自然有人需要,就像以前我主持的一個講座,題目是‘打開愛情之門’,當時講座現場可真是擠了滿滿的年輕聽眾,我相信這個題目和內容現在拿來再談,依然會盛況如昔。”朋友聽了不停地點頭同意,因為我們都知道,不管時代怎么轉變,有些古老的智慧至今仍歷久彌新。 漸漸地,我認清了一個事實,不管你願不願意、喜不喜歡,只要生活在這世界中,你就是新世紀的人。而且,面對新舊價值交替之刻,我們更需要比往日更多、更好的生活智慧來關照自己和關照他人,以及關照周遭的環境。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智、慧二字都在甲骨文中出現,兩個字一起連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孫丑篇》“雖有智慧,不如乘勢”(卷上,第一)。此外,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記》第六中解釋列國之所以無法打敗秦國:“百萬之圖逃北而遂壞,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勢不便也”。可見“智慧”此一概念在中華文明中淵源甚早,之後智慧的觀念受到道家、儒家、佛家、禪學等思想影響,使得智慧的內涵更為兼容並蓄、繁茂豐盛。當閱讀這些哲理思想時,常涉及高深的“生命智慧”,並非一般人所能理解,也非人人可得或一蹴而就。然而,我認為“生活智慧”則可以通過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將其所統整過的知識,在真實世界中實踐和展現出來,並帶給自己一生的幸福。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智慧是知識的最完美形式。

精彩書摘

容忍挫折每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命都樹立一些理想,然而在追求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阻礙或困難迎面而來,任何讓我們感到不如意和不順心的事,都可能造成我們內心的挫折感。所謂的“挫折容忍力”,就是當挫折來時個人忍受程度的大小。有些人遇到挫折可能會有短暫的不愉快,但難過一會兒或傷心一兩天就沒事了,這類人的挫折容忍力較高。而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傷痛難過好幾天或持續好幾個月,甚至有如世界末日或大難臨頭般,這類人的挫折容忍力自然較低。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每個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會碰到,我們要學習如何去面對和克服它。培養高的挫折容忍力,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認知和能力。首先,了解是什麼原因造成我們的挫折感?通常,分為環境、個人和心理衝突三個方向來探討。環境因素造成的挫折第一個造成挫折的方面是環境的因素,即外在的事物讓我們產生挫折感。而環境因素又可細分為四個方面來談:1.時間譬如自己急著趕時間,但等公車卻久候不到,於是就會產生挫折感。又如,有些人喜歡說:“想當年”、“好漢不提當年勇”、“時不我予啊”之類的感嘆也屬這種情況,就像有時候我們希望事情早一步發生,或是晚一步發生,偏偏就這么不巧。舉例而言,多年前我跟一些父執輩的朋友聊天,聽到一位長輩怨嘆說:“在我們三四十歲的時候,當時社會需要的是老成持重的人,所以我們就不斷磨鍊自己,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更成熟的人。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社會卻說需要的是青年才俊,我們好像變成空白的一代,被時代的潮流淘汰了。”這種時不我予的感覺造成的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2.空間有時,外在的空間可能造成我們一些心理上的挫折感,例如最常聽到的是所謂的“遠水救不了近火”,由於距離遠,雖然情況危急,卻使不上力。又如,分離的戀人兩地相思,但是又無可奈何,難免會造成心理上的挫折感。3.天災人禍這些年的一些颱風、水災、地震等天然災害,造成生命財產的流失,甚至家破人亡,常引起受難者心理上嚴重的挫折感。而社會上一些因暴力、謀殺或車禍造成傷亡的事件,受害者或其家屬必然痛心疾首,這種挫折就是人禍造成的。4.社會的壓力最常見的例子是父母的期望、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有一些期望,例如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我希望你考上好的學校”、“我希望你考一百分”等語,常常造成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我記得有一個學生考了好幾年醫學院都沒考上,非常挫敗地說父母一定要他學醫,但是自己不太清楚自己真正的興趣。因此,他人的眼光、父母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等都可能造成我們心理上的挫折,因為多數人都害怕自己不符合社會的要求或擔心不被人所接納。個人因素造成的挫折第二個造成挫折的方面是個人的因素,這也可以分為四個方面來說:1.一個人會遭受挫折,可能是目標訂得太高了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到,因而刻意將目標訂得過於理想,結果自然是達不到目標,產生挫折感。而且,有些人還可能會說:“不是我不願意,只是根本做不到!”如此,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就更差了。2.不了解情況可能是對開始發生的情形不是很了解,致使接下來的情況更難處理,進而造成心理上的挫折感。最容易了解的例子,就是我們常說:“情人眼中出西施”、“一見鍾情”,有時根本不清楚對方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人,卻產生一種迷戀或盲目的感情。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