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賞析

詩題“春思”之“春”,就包含著這樣兩層意思。 賞析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 ;“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

詩題“春思”之“春”,就包含著這樣兩層意思。全詩描述了仲春時節,獨處秦地的思婦終日盼望在燕地行役屯戍的丈夫早日歸來的情景,她根據自己平素與丈夫的恩愛相處和對丈夫的深切了解,料想遠在燕地的丈夫此刻見到碧絲般的春草,也必然會萌生思歸的念頭。詩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婦複雜的感情活動,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像與懷憶同眼前真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所以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於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係傳寫出來了,這是一般的興句所不易做到的。

作者

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
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5]
他的詩,想像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弦,就是詞的濫觴了。

撰稿

吳天

簡析 原文 註解 韻譯

《春思》盛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簡析】燕,指今河北北部的遼寧一帶,當年是戍邊之地;秦,今陝西一帶,系征夫們的家鄉。作品將少婦的心態刻畫得逼真細膩。
【註解】:
1、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
2、秦:今陝西,燕地寒冷,草木遲生於較暖的秦地。
3、羅幃:絲織的簾帳。
【韻譯】: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綠的小絲,
秦地桑葉,早已茂密得壓彎樹枝。
郎君啊,當你在邊境想家的時候,
正是我在家想你,肝腸斷裂日子。
多情的春風呵,我與你素不相識,
你為何闖入羅幃,攪亂我的情思?

註解

這是一首表現思婦心理的詩。所謂“”思,一來實指春季,二則喻愛情。

賞析

開頭兩句:“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可以視作“興”。“燕草如碧絲”,是思婦的懸想 ;“秦桑低綠枝”,才是思婦所目睹。詩人深刻地把握了思婦複雜的感情活動 ,用兩處春光,興兩地相思,把想像與懷憶同眼前實景融合起來,據實構虛,造成詩的妙境。
不僅起到了一般興句所起的烘托感情氣氛的作用,而且還把思婦對於丈夫的真摯感情和他們夫妻之間心心相印的親密關係表現出來了,這是一般的興句所不易做到的。另外,這兩句還運用了諧聲雙關。“絲”諧“思”,“枝”諧“ 知”,這恰和下文思歸與“斷腸”相關合,增強了詩句的美與含蓄美。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丈夫春日思歸,足慰離人愁腸。按理說,詩中的女主人公應當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斷腸”承之,這又似乎違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聯繫上面的興句細細體會,就會發現,這樣寫使表現思婦的感情又進了一層。詩中看似不合理之處,正是感情最為濃密所在。
女主人公的可貴之處在於闊別而情愈深,詩的最後兩句是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抓住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了她忠貞不移的高尚情操。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