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春思

蔣捷筆下“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是介於“有我”和“無我”之間的一種境界。 用“招”字寫酒帘,活用“紅”、“綠”字,貼切傳神,表現了作者鍊字煉意的功夫。 寫到這裡,詞的筆鋒一轉,感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正文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①招。秋娘渡與泰娘橋②,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③調④,心字香⑤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⑥。

注釋

①[簾]酒旗。②秋娘渡與泰娘橋:都是吳江地名。③銀字笙:笙上用銀作字以表示音色的高低。④[調]調弄樂器。⑤心字香:褚人獲《堅瓠集》:“按心字香,外國以花釀香,作心字焚之。”。。⑥這三句是說歲月流逝,如今歸期難卜,將無形化為有形,生動形象。

作者簡介

蔣捷(生卒年不詳),字勝欲,號竹山,江蘇陽羨(今宜興)人。鹹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不仕,隱居山中。詞作有追昔傷今之意,文辭精美,自然秀逸,別具一格,有《竹山詞》。

賞析

鑑賞一

上片起首,“一片春愁待酒澆”,詞人漂泊在外,在這春光明媚的季節思歸之情更是難以抑制。坐在船上行駛在江中,看到岸邊酒樓的酒旗正迎風招展,招襪顧客,心中不由地想借酒澆滅這濃濃的思歸之情。船兒渡過了秋娘渡與泰娘橋,偏偏又遇上這“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的惱人天氣,更加增添了旅人的春愁。
下片想像歸家後的溫暖生活:有人給自己洗客袍,調銀字笙,燒心字香,何等地美滿愜意唉,現在還不能回去,還是獨自一人漂泊不定。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匆匆而去,“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挑,綠了芭蕉”,時光遠遠地將人拋在後面,歲月不饒人啊!不信你看那紅紅的櫻挑和綠綠的芭蕉,春天即將逝去,夏天就要到了。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二句將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意象轉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生動形象深受後人喜愛。
從情調上看,這首詞是宋亡以前作者早期漫遊時所作,寫的是暮春時節的羈旅情懷。
首句直從“春愁”寫起,這春愁實際上是因春而起的羈旅之愁,春光老去,而“燕歸人未歸”,滿懷落拓愁緒,只有借酒來澆,二三兩句“江上舟搖,樓上簾招”就是緊承“酒”字來寫,行人在舟中,看到岸上酒樓旗簾在風中飄舞,似乎在向他招手。“簾”是酒店前掛的旗子,一般稱“酒帘”。“招”字既可作飄舞解釋,又可作“招手”理解,正與上句“待酒澆”之“待”字相應,可謂一語雙關,給人以聯想。秋娘渡與泰娘橋,是兩個地名。作者因思酒而見酒帘,但又沒有真的停下來上酒樓上喝一杯,舟還在搖,人還在行,所以一會兒在秋娘渡,一會兒又到了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暮春黃梅雨季,到處是綿綿不斷的輕風細雨,這是寫景,也是寫情,進一步瀉染愁的氣氛。

鑑賞二

首先,這首詞寫春愁、與羈旅之愁,卻表現了一種清淡的情調,它不象柳永《少年游》“夕陽閒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那樣觸目蕭然,滿懷離愁,令人憔悴。也不象晏殊《踏莎行》那樣借“小徑紅稀,芳郊綠遍”的美景來反襯“一場愁夢酒醒時”的淒涼心境,蔣捷這裡寫感春懷鄉的清愁卻顯得有點超脫、調侃的意味,作者始終努力調和自己的心境,他因感春而生淡淡的鄉愁,於是馬上想借酒來壓一壓,但又沒有真的去喝個酩酊大醉,落個醒後“愁更愁”的滋味,只是坐在船里靜靜地看著酒旗相招,表現了一種可有可夫的恬淡心情,他寫“風又飄飄,雨又蕭蕭”,語調是漫不經意的,並未給人以淒風苦雨的感覺,配上秋娘渡、泰娘橋的背景,反顯得那樣諧和、輕柔。他感嘆流光易逝而說“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也只是輕微的嘆息,並沒有“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的沉痛。蔣捷似乎是站在“外我”的客觀位置上不經意地玩味著這淡淡的春愁,是帶著一定的審美距離來寫自己的愁懷的,所以主人公的情緒和客觀的景象相融得十分和諧,那輕波搖盪的小舟、飄飄颺颺的酒旗、微風細雨中的渡橋和花樹,色調都很輕淡、柔和,和作者的淡淡愁情吻合無間,景中既有“我”之情,又淡得幾乎看不出來,不象“碧雲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那樣一切景物都強烈地著上我之色彩。蔣捷筆下“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這是介於“有我”和“無我”之間的一種境界。全詞用的是平聲“幽”韻,讀來輕柔悠揚,不緊不促,更加完善了這種似有似無的意境。
其次,這首詞語言淺近自然而又清新秀妍。作者巧妙地運用《一剪梅》重疊的復節和體式,反覆吟嘆,象“江上舟搖,樓上簾招”、“風又飄飄,雨又蕭蕭”、“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等等,讀起來聲節朗朗,辭情諧暢。用“招”字寫酒帘,活用“紅”、“綠”字,貼切傳神,表現了作者鍊字煉意的功夫。毛晉產蔣捷的詞“語語纖巧,字字妍倩”,劉熙載《藝概》也說其詞“洗鍊縝密,語多創穫”,這首《一剪梅》即是顯例。
年少輕狂,可曾傷了誰的心?迎風追夢,是否有過一番叱吒風雲?暮年白髮,心已無處惹塵埃未?回首想來,倘若傷悲,何不年少時努力?造化無情,由不得你重來一次。所以,不曾實現的理想,忘記表達的愛情,躊躇多時的決定,計畫已久的遠遊,都抓緊做吧!在衰老到無力之前,彌補心中的遺憾。
等到發蒼蒼,視茫茫,一生卻已了無牽掛,那是何等的愜意?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變成身邊同偕到老、鶴髮雞皮的她,也可以相視而笑吧!
那時午後,小庭香徑,竹椅涼蓆,橘色陽光,如煙輕籠,白雲慵懶,橫臥藍天。就一壺茉莉香片,看庭前花開花落,瞑目而思,想幕幕往事悠悠。那些櫻桃依舊青了又紅,往日芭蕉猶自黃了又綠。
這首詞傷春感懷,抒發了遊子的思鄉情,它是作者於南宋消亡之初,飄流太湖一帶所作,心懷愁緒,思鄉同時更感傷國土淪喪。

鑑賞三

上闋從“春愁”落筆,寫了瀟瀟風雨中作者以酒澆愁的情景。“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作者胸中一懷愁緒無法排遣,渴望借酒澆愁,江上泛舟,見酒樓挑出了大字酒招,似乎招呼作者前往一醉解愁。“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在那“秋娘渡”和“泰娘橋”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多情之地,作者本應能開懷暢飲,愁緒頓消。然而,恍惚中只感覺風雨飄搖,不知其所,使原先的“春愁”更加濃重,難以釋懷。
下闋點明上闋所敘之愁乃有家難歸帶來的痛苦,並發出了時光易逝,好景難久的感慨。“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作者以設問句式點出“春愁”的由來,原來是思鄉心切,他回憶起在家的情景:他的妻子吹奏著銀字笙,屋內香爐里燃燒著象徵男女愛情的心字香,笙管悠悠,青煙裊裊,令人神往。寫到這裡,詞的筆鋒一轉,感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歲月無情,眼見得時光已催紅了櫻桃,染綠了芭蕉,更是把韶華人生拋在後頭,使人悵惘不已,心頭泛起更濃的憂愁,以此有個性的感傷語氣結尾,餘韻繚繞,讓人回味無窮。聯繫到該詞的寫作背景,我們不難體味到作者所抒的“春愁”、“思鄉”實際是道出了對國家的憂患之情。

鑑賞四

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過吳江縣時所作。全詞用“點”“染”結合的手法,寫出了詞人傷春的情緒及久客異鄉思歸的情緒。
上片首句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言愁緒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白描,寫舟行進在波動的水上,酒樓上的酒招子,吸引了尋酒的詞人;“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是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淒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渲染。
下片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洗客袍”、“調笙”和“燒香”白描,是詞人想像歸家之後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
更精妙的是下片最後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點出感嘆時光流逝之情,“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來具體表現時光的流逝之快,也是渲染。
全詞以首句的“春愁”為核心,選取典型景物和情景層層渲染,突出了春愁的內涵:一是倦遊思歸的愁,一是春光易逝的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