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小說]

《星球大戰》[小說]

威爾斯被稱為20世紀初科幻文學的雙星之一,他是繼凡爾納之後最傑出的科幻作家。《時間機器》《隱人》《威爾斯科幻經典·星球大戰》是威爾斯科幻小說中最經典的三部作品,由中國社科院外文所教授領銜翻譯,此譯本是目前國內最權威、最科學的。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赫·喬·威爾斯(1866—1946)是英國著名作家,他在科幻小說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被譽為“科幻界的莎士比亞”。——《科幻作家詞典》
1938年,《星球大戰》被改編為本土故事在美國的電台播出。由於小說描寫太逼真,聽眾以為真有火星人入侵,引起了大恐慌。此事成為美國歷史上一大離奇笑話。
——弗里斯特·阿克曼(ForestAckerman,美國科幻作家、編輯、評論家)
2005年暑期,好萊塢大導演史匹柏把《星球大戰》搬上銀幕,拍成同名科幻史詩巨片。該片耗資2.5億美元,是迄今為止全球投資最高的影片。
——《洛杉磯時報》
威爾斯是英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其作品想像豐富,故事緊張,情節離奇,抒發幻想,影射現實,用象徵或寓示的方式暗示人類社會,暴露不合理制度下的黑暗醜惡,因而既有諷喻意義,又有娛樂作用。不少故事被不斷改編成廣播劇、電影、電視劇等。《星際戰爭》是威爾斯科幻小說中最經典的其中一部作品。這部小說的背景設定在英國倫敦,描繪的是“火星人”入侵地球、毀滅人類時的觸目驚心的景象。

作者簡介

赫·喬·威爾斯(H.G.Wells)(1866-1946),英國小說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他先在倫敦皇家學院師從赫胥黎學習生物學,後於1888年畢業於倫敦大學。1895年出版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使他一舉成名。他是繼儒勒。凡爾納之後最傑出的科幻作家。代表作有《時間機器》《隱身人》《星球大戰》等。

目錄

前言:難忘的威爾斯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一章 戰爭前夕
第二章 隕星降臨
第三章 霍賽爾的公用地上
第四章 圓筒打開了
第五章 “熱光”
第六章 “熱光”肆虐喬布汗姆路
第七章 逃亡歸家
第八章 星期五晚上
第九章 火星人開戰
第十章 在風暴中
第十一章 在窗邊
第十二章 目睹威布利奇和雪培頓的毀滅
第十三章 偶遇牧師
第十四章 倫敦的景況
第十五章 薩里的遭遇
第十六章 倫敦大逃亡
第十七章 激戰“雷童”號
第二部 火星人統治下的地球
第一章 在火星人腳下
第二章 廢墟所見
第三章 被困
第四章 牧師之死
第五章 掠後寂靜
第六章 十五天造成的破壞景象:一片荒涼
第七章 普特尼山上的夢想者
第八章 死城倫敦
第九章 滿目瘡痍
第十章 尾聲
威爾斯(H.G.Wells,1866-1946)生平和主要著作年表

前言

西方科幻小說具有漫長而豐富多彩的歷史,其根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臘羅馬的一些推測性著作。但是,作為現代的一個文類,它大體上始於18世紀後期同時出現的兩次革命:法國革命和工業革命。這些革命的後果之一是復活並改變了烏托邦傳統,從空間性轉向了時間性,從對地球上某種想像的理想社會的描寫轉向了對更好的社會模式的思考,並期望通過政治變革在自己所處的社會裡實現。科幻小說就是產生於這樣一個時代。它以想像的小說方式,思考社會的變革,思考它的未來,以及科學技術對這種變革可能發生的作用。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正好體現了這一時代性的變化。
H.G.威爾斯(H[erbert]G[eorge]Wells,1866-1946)是英國著名作家,有人把他和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稱為科幻小說之父。威爾斯出身貧寒,父親早年做過園林工人。後來開一家小店,很快破產,母親不得不到別人家去做傭人和管家。為了把自己的家庭提高到中產階層,她便讓威爾斯像他的哥哥那樣到布店當學徒。1883年,威爾斯到米德赫斯特一所國小當老師。後來,他獲得倫敦師範學校的獎學金。師承T.H.赫胥黎學習生物學。赫胥黎是達爾文進化論和科學人文主義的鼓吹者。對威爾斯產生了重大影響。此後他接著教書,通過自學獲得了學位,並在為大學函授學院工作時寫了兩本教科書(1893年發表)。他熱衷於科學報刊,1891年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獨特性的重新發現”。1893年,他開始經常寫一些文章和短篇故事。
他早期最重要的文章是“百萬年的人”(TheManoftheYearMillion,1893)。在這篇文章里,他大膽描繪了自然科學最終會使人改變:人變成了一種怪異的生命,頭和眼睛巨大,身體變小,手非常纖巧,永遠沉浸在營養液里,並且在太陽變冷之後,被迫退居到地球表面之下。其他早期的文章有“飛人的出現”、“到太陽旅行”(關於太陽系風暴和電磁浪潮的宇宙觀)、“可能出現的活東西”(談到了以矽為基礎的生命的可能)和“人的消失”等。這些頗有想像力的非小說作品後來收入《H.G.威爾斯早期科學和科幻作品選》。他早期的故事並無太多的冒險。大多描寫人與奇異生命形式的相遇,如《偷竊的桿菌》(TheStolenBacillus)和《奇怪的蘭花開放》(ThefloweringoftheStrangeOrchid)等。
《頑固的亞爾古英雄》(TheChronicArgonauts)是他1888年為《科學流派雜誌》寫的系列文章,後來他的重要作品《時間機器》(TheTimeMachine)就是以這些文章為基礎寫成的。《時間機器》勾勒了未來地球生命的進化:人類再分為柔弱的埃洛伊人和野獸似的莫洛克人;兩種人最終都消失了,而隨著太陽變冷所有已知的生命也都衰敗。正如所有經典作品一樣,人們永遠可以從中解讀出新的意義。有人認為《時間機器》反映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腐朽生活和工人階級被迫在地下勞動生活的悲慘狀況;也有人認為它反映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還有人認為它表現了追求公正、消除社會偏見和虛偽的願望;今天更有人把它與生態問題聯繫起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主要關注的是社會問題。這大概也是他的作品被稱做社會科幻小說的主要原因。
《隱身人》(TheInvisibleMan:AGrotesqueRomance)是威爾斯的又一部經典之作。如副標題所表明的,它是一部奇異的羅曼司。隱身人狂熱地追求科學發明,但因為貧窮,便去偷、去搶,甚至造成他父親自殺;為了獲取權力,他借用隱身術殺人;為了復仇,他喪失了生命。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一本關於科學的傲慢帶來毀滅的作品。因此,它的基本主題是科學在社會中的作用問題。威爾斯在讚嘆科學力量的同時,表明了科學的發展不一定促進社會的進步,對科學的利用——造福人類還是危害人類——實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今天,學界非常關注的現代性問題,同樣也涉及到科學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問題。
威爾斯關於社會問題的描寫,更突出地體現在他的《星球大戰》之中。奇形怪狀的火星人侵犯地球,他們憑藉一種巨大的機器,橫行無阻,用熱線、毒氣和火箭殺害所有的人。村莊和城鎮被毀滅,倫敦也難逃厄運。他們靠吸食其他動物和人的鮮血為生,不知疲勞睏倦,而且無性別之分。他們征服了人類,成為世界的主人,迫使人類像動物一樣生存。但是,由於他們缺乏對病菌的免疫力,最終一下子全死了;而人類因為能夠適應地球的環境,繼續生存下來。《星球大戰》無疑受到進化論和科學人文主義的影響。如果從今天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讀,也可以說它反映了帝國主義和殖民地的關係。火星人象徵殖民主義者,他們依靠堅船利炮在非洲或亞洲橫行霸道,但最終被驅逐出境。其實,就在小說出版之際,英帝國就為掠奪資源在南非發動了侵略戰爭。小說把背景設在倫敦,顯然具有反諷的意味。小說於1938年被美國改編成廣播劇,一時間大為流行;1953被改編成電影(背景改為洛杉磯),被譽為喬治?帕爾拍攝的最成功的影片;1988-1990年又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同樣贏得了大量觀眾。
總起來看,威爾斯是一位極富想像力的作家,而且他的想像力具有生物和歷史可能性的堅實基礎。因此人們認為,他的最好的作品是科幻小說應該追求的典範。雖然他渴望成為主流著名作家的欲望使他大膽的想像力一度受到約束,但他仍然被認為是英國科幻小說之父。是科幻界的天才,並且對後來的科幻小說、尤其美國的科幻小說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王逢振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所學者、西方文論專家)

精彩書摘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一章 戰爭前夕
在19世紀的最後幾年裡,沒人相信我們人類正在被一種比人類更先進。且同樣也逃脫不了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會神地注視著,誰又會相信,當人類正在為自己的瑣事奔忙的時候,自己卻被專心致志地研究著,好比用顯微鏡研究一滴水裡蠕動繁殖的生物般仔細。自高自大的人類在這個世界上來來往往,忙著乾自己的事,自以為是萬物的主宰。顯微鏡下的纖毛蟲恐怕也有這樣的想法吧。壓根兒沒有人想過宇宙中更古老的世界將會對人類產生威脅,或者認為那些古老星球上不可能,或不大可能有生命存在。過去人們的思維習慣真是奇特啊。地球上的人至多想像著火星上另有人類生存,或許他們遠比地球人類落後,正渴望著傳教士的光臨。然而穿越浩瀚的太空,確有一些智慧生命,他們的智慧和我們相比,簡直就像我們跟滅種的野獸相比一樣。這些數量眾多、冷血且無同情心的智慧生命正用嫉妒的眼睛觀察著地球,緩慢地,卻堅定地制訂著對付我們的計畫。於是20世紀初人類的幻滅降臨了。
我幾乎不用提醒讀者,火星在距離太陽平均1.4億英里(1英里約等於1.61千米)的軌道上圍繞太陽運轉,它從太陽上得到的光和熱量剛剛夠得上地球所接收的一半。如果星雲的假設正確無誤的話,火星的年齡一定比我們的星球古老得多;在地球結束熔化狀態之前很久,火星上的生命就已經開始進化了。由於火星的體積只及地球的七分之一,它比地球更快地降到適合生命起源的溫度。它有自己的空氣、水和一切生命存在所需的條件。
但人類竟是這樣自負,自負得幾近盲目。直到19世紀末,競沒有一個作家對比地球更有智慧的生命體存在的可能性發表任何評論。也沒有人能明白:因為火星比地球古老,表面積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而且距太陽更遠,火星上的生命起始的時間應該更早,而且結束得更早。
熱量在空間放射造成的行星冷卻,地球上早晚也會發生,然而火星上已比我們更早完成了這個過程。火星的自然條件對我們來說依舊是個謎,但我們現在知道在它的赤道地帶,其中午的氣溫僅僅相當於地球最寒冷的冬季溫度。火星的大氣比地球稀薄得多,它的海洋面積已經縮減到其表面積的三分之一,南北兩極的冰帽隨季節變化而積蓄和消融,定期地淹沒火星上的溫帶地區。行星的末日對地球來說似乎還很遙遠,可是對火星人卻是近在咫尺。這種生存的壓力激發了火星人的智慧,增強了他們的力量,也使他們變得鐵石心腸。火星人用我們難以想像的儀器和工具智慧型觀察著星空,他們發現,在面向太陽一側距離火星僅僅3500;0英里的地方,有一顆充滿希望的星球,就是我們這個溫暖的地球。綠色的植被、灰色的水域以及飄浮著雲層的大氣足顯其土地肥沃。透過這些飄浮的雲層,他們看到了人口稠密的寬廣陸地和船帆如織的海洋。
而人類呢,這些居住在地球上的生物與火星人相比,其低劣程度就像猿猴和狐猴之於人類一樣可憐。地球人已經認識到,生命就是不斷地生存競爭,火星人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他們的世界早已開始冷卻,而我們的星球仍然生機勃勃,不過對他們來說,地球上的生物只不過是一些低等生物。朝著太陽方向發動一場戰爭是他們逃脫滅亡的唯一機會。因為這毀滅正一代代地向他們逼近。
不過,在我們對火星人作出嚴厲的評價之前,應該也要記得我們人類也曾殘酷地殺害動物,比如美洲野牛和渡渡鳥,還包括滅絕一些“低等”種族。塔斯馬尼亞人跟我們一樣是人類,但歐洲的移民在種族滅絕的戰爭中只花了15年就把他們消滅光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把自己當做傳播上帝福音的人卻抱怨火星人的想法呢?
火星人似乎非常精確地計算出自己的降落——他們的數學水平顯然遠比我們高得多——並且,他們幾乎是同心協力地做好了各項準備。如果條件、設備允許的話,可能在19世紀末早些時候我們就能觀測到這些累積的災難。
有些人。如夏柏雷利(Schiaparelli),他在觀察火星(順便提一句,好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把火星當做戰神之星)時就發現並在自己的地圖上清楚地記錄了一些顫動的光點,但卻無法解釋這些光點的成因。火星人肯定就是在這段時間裡做好準備的。
在1894年的沖期(即火星運行時離地球最近的時期),人們在火星表面上閃光的部分發現了一道強光,這最早是由立克天文台發現的,然後被尼斯的彼洛丁(Perrotin)和其後的觀察者相繼發現了。英國的讀者最早在8月2日的《自然》雜誌上讀到這個訊息。而我傾向於認為這強光由火星上的巨型大炮發射而產生的,它們被安放在火星上巨大的深坑中向地球方向射出。在其後的兩個沖期里,在發射點附近,火星上又出現了難以解釋的奇怪光點。
6年前爆發了場大風暴。當火星接近沖期,爪哇島上的拉威爾(Lavelle)向天文總台發了電報,他報告了一個驚人的訊息——火星上噴射出一團熾熱的氣體。事情發生在12日的午夜。拉威爾通過分光鏡看到一大團燃燒的氣體——主要是氫氣。以驚人的速度向地球移動。這團火焰在12點1刻以後就看不見了。他把火星上突然而猛烈迸發出的巨大火焰和氣體比做“炮筒中射出的火焰”。
拉威爾的獨一無二的比喻是貼切的。然而第二天,除了在《每日電訊》上有一條簡短的報導外,其他報紙卻沒有報導隻言片語。整個世界對人類即將面臨的災難一無所知。如果不是遇到了奧特肖的著名天文學家奧吉爾維(ogilvy)的話,我也不會知道火星上這次氣體大爆發。他得知爆發的訊息後異常興奮,立即邀請我當晚到天文台跟他一起觀察這顆紅色的星球。
儘管後來發生了很多事情,我那晚在天文台守夜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黑暗而沉寂的天文台,罩燈投射在屋角的微光,望遠鏡上均勻的鐘聲滴答作響,屋頂上一條小縫隙,透出星辰密布的天空。奧吉爾維走來走去,雖然看不到人影,但他的聲音清晰可辨。透過望遠鏡,可以看到一個深藍色的小圓圈,一個圓圓的星星在這個視野里浮動著。它看上去那么小,那么亮。一動不動。上面有些模糊的條紋,稍微有些呈扁圓形。然而它那么亮,銀光微溫,簡直就是一個發亮發光的別針頭!它似乎在顫動,但實際上這是望遠鏡的鐘表擺動引起的振動,它把那顆星鎖定在視野里。
我看著這顆星,它好像忽大忽小,時遠時近,其實這不過是因為我的眼睛疲勞了而已。它離我們4000萬英里——超過4000萬英里的空間啊。很少有人理解這空間的浩瀚無邊,其間,物質宇宙如塵埃。我記得在這顆星附近,有三個極小的光點,三個肉眼幾乎看不見的遙遠的星星,周圍是深不可測的無邊宇宙。你一定能體會黑暗寒冷的星空,在夜晚看上去是什麼感覺,在望遠鏡里看去則更加深邃縹緲。然而我卻無法看到他們向我們這裡發射出的“東西”,因為它們太小,離我們太遠,卻正穿過浩瀚無邊的星空,以一分鐘幾千英里的速度迅速而穩定地朝我們飛來。這些“東西”將給地球帶來無數的戰爭和死亡。但我觀測這顆行星卻絕沒有想像到這些,地球上也沒一個人能夠想到這些準確無誤的發射。
那天晚上,這顆遙遠的行星上又噴射出一團氣體。我親眼所見。當測時表報時午夜12點時,火星的邊緣又噴出一道紅光。星體輪廓稍微突出了點點,我告訴了奧吉爾維,然後他接替了我。那個晚上很溫暖,我有些口渴,於是在黑暗中笨拙地摸索,走到放著蘇打水的小桌子邊上。這時聽到奧吉爾維一聲驚叫,他看見了那團氣體朝我們地球湧來。
那晚火星上又有一團氣體射向地球,那正是距第一團氣體射出的24小時之後。我記得當時坐在桌子旁,四周一片黑暗,火紅色和綠色的光點在眼前閃過。我很想抽根煙,並不清楚那些微弱光點意味著什麼。奧吉爾維一直觀察到1點鐘才作罷,然後我們點上燈籠朝他家走去。山下的奧特肖和切特西兩個小城籠罩在一片漆黑之中,居民們安然沉睡。
他對那晚火星上發生的事有很多的猜測,並且還嘲笑了火星人在向我們發信號的想法。
他猜測可能是火星上爆發了大規模的流星雨,要么就是猛烈的火山爆發。他還向我指出,在兩顆相鄰的行星同時出現生命的可能性是多么地小。
“火星上存在類人生命的幾率只有百萬分之一。”他說。
幾百個人在當晚或是次日午夜觀察到了火星上的氣體爆發,然後第三天夜裡和緊接著的10個晚上,都有一次爆發。沒人想到要解釋為什麼10天之後爆發停止了。也許是大量的氣體火焰給火星人帶來了不便。濃密的煙塵在最精密的望遠鏡下好像是灰色的、飄動的斑塊在火星的大氣層散開,遮掩了人們平常所熟悉的地貌。
報社終於對這事有了反應,各地的報紙都紛紛刊登了火星上火山爆發的通俗文章。我還記得,莊諧並舉的《笨拙》雜誌把它作為政治卡通的題材。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那些火星人朝地球發射的飛行器以每秒鐘幾英里的速度穿過廣漠的宇宙,一天接一天,一小時接一小時地離我們越來越近。現在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在命運的危機關頭,人們還在為身邊的瑣事忙碌著。我還記得,馬卡姆(Markham)正興高采烈地準備用剛獲得的照片作為他編輯的報紙的插圖。這個時代的人們很難想像19世紀報業的興盛發達。而我自己呢,當時正在學習騎腳踏車,並忙於編寫一系列討論文明進步時道德觀發展的文章。
一天夜裡(第一次爆發的飛行器離我們僅有1000萬英里遠的時候),我和妻子一起出去散步。天上布滿星星,我給她解釋星座的含義,又指給她看火星,一個爬向天頂的亮亮的小點,有那么多的望遠鏡正指向這顆星球。那是個溫暖的星球。回家的路上,一群從切特西和愛爾沃斯回來的人唱著歌,放著音樂從我們身邊經過。居民們正準備上床睡覺,家家戶戶都亮著燈。遠處的火車站裡傳來了調車的轟鳴聲,因為距離遠,聽起來十分柔和,好似旋律一般。妻子指給我看那些映襯在天空下的明亮的紅色、綠色和黃色信號燈。一切都顯得那么寧靜、安全。第二章隕星降臨接著,隕星墜落的第一夜降臨了。一大早,就看見天空中一條火光向東划過溫徹斯特上空。肯定有幾百人看到了它,並且只把它當做了普通的隕星。阿爾賓(Albin)描述道:“隕星後面留下了一條綠色的尾巴,其光亮保持了幾秒鐘。”而我們最權威的星象學家鄧寧(DENNING)$UJ說,它剛一出現的高度大約在90-100英里,他認為隕星應該落在他東面100英里的地面上。
那時我正在家中的書房裡寫作,雖然我的落地窗面向奧特肖,而且沒有拉上窗簾(那些日子裡我喜歡仰望夜空),但我卻沒有看到這一景象。這顆襲擊地球的奇怪東西一定是我俯身寫作時降臨的,否則當它經過時,只要我一抬頭,肯定能看見它的。有些看到它的人說它飛過去的時候發著噝噝聲。可我什麼也沒有聽到。在伯克郡、薩里和米德爾賽克斯郡的許多人都一定看到了隕星的降落,但他們充其量最多認為它只是一顆普通的隕星。似乎沒有人想過要去看那天晚上落下來的是什麼東西。
但是可憐的奧吉爾維也看見了這個東西,他斷定它就落在霍塞爾、奧特肖和沃金之間的公用地上,於是一大早就起身去找尋它了。黎明前。離沙坑不遠的地方,他找到了它。這東西在地上砸出了個大坑,沙石被猛地拋向了各個方向,覆蓋在石南灌木叢上,形成了一個土堆,在一英里半以外都能看得見。東面的石南正在燃燒,細細的青煙在拂曉中升起。
那個“東西”幾乎全掩埋在沙土裡,躺在降落時打斷的冷杉樹碎片之中。它露出來的部分像是一個圓筒的形狀,表面給燒焦了,不過由於厚重的外殼的顏色是暗褐色的,輪廓顯得柔和。它的直徑大約有30碼(1碼約等於0,91米)。他走近這個物體,對它的尺寸大為驚訝,因為大部分隕星都是圓形的或者接近於圓形。那個“東西”由於剛剛穿過大氣層,所以仍然很熱,使他無法靠近。圓筒里發出嗡嗡聲,他認為是表面冷卻不均造成的,那時他絲毫沒有想到圓筒可能是空心的。
他就這么站在這個物體砸成的大坑旁邊,緊盯著它怪異的外表,為它的形狀和顏色所震驚,隱隱感覺這個東西的到來蘊含某種陰謀的跡象。早晨出奇地寧靜,太陽照在威布利奇的松樹上,已經有些溫暖了。奧吉爾維記不得那天清晨是否有鳥叫,但肯定沒有一絲微風,唯一聽得到的聲響來自圓筒的裡面。他獨自一人站在公用地上。
忽然他注意到覆蓋著隕星的灰渣開始從圓筒的圓形邊緣往下掉,就像雪花和雨滴掉落在沙地上一樣。一大塊灰皮突然掉在地上發出刺耳的聲音,一下把奧吉爾維的心都提到嗓子眼裡。
一時半會兒,他還沒明白髮生了什麼事。儘管熱氣逼人,他爬下那個大坑來到圓筒的近前想看個清楚。甚至當時他還以為是不均勻的冷卻造成了這一切,但僅僅是圓筒末端的灰掉下來仍使他迷惑不解。
然後奧吉爾維慢慢發覺,圓筒上的圓頂端開始緩緩轉動。它轉得相當慢,他是在圓筒上5分鐘前靠近他的一個黑色標記轉到了圓周的另一端時才發現這個異常的。即使這樣,他還沒反應過來這是怎么一回事,直到他聽見了低沉的嘎嘎聲,看見那個黑色的標記向前伸出了大概一英寸(1英寸約等於0,03米),才恍然大悟。那個圓筒是人造的——是空的,並且一端是可以擰開的,裡面正有東西在旋開圓頂!
“我的天哪!”奧吉爾維叫道,“裡面有個人,裡面有人啊!快被烤死了,他們正想逃出來呢!”
很快,靈光一閃,他馬上把這個東西和火星上的閃光聯繫起來了。
一想到被關在圓筒里的生物,他覺得非常可怕,這使他忘了圓筒灼人的熱量,想上前去幫助旋開蓋子。幸運的是發燙的圓筒放出的熱量阻止了他,不然他有可能會灼傷自己的手。他不知所措地在那兒站了幾秒鐘,然後轉身爬出了沙坑,朝著沃金的方向拚命跑去。這時大約是6點鐘。他碰上了一個馬車夫,於是向他解釋所發生的一切。但是他的故事和他的外表實在古怪——他的帽子掉在了坑裡——馬車夫沒有理睬他,趕著車走了。霍賽爾橋邊一家酒店正在打開門的夥計也不相信他的故事。那個夥計還以為他是瘋子,還企圖把他關進酒吧間。這舉動使他鎮定了一些;當他看見倫敦的記者亨德森(Henderson)在自家院子裡,他隔著籬笆跟他打招呼,並講述了發生的事情。
“亨德森,”他叫道,“你昨晚看見那顆隕星了嗎?”
“是啊。怎么了?”亨德森說。
“現在它就在霍賽爾的公用地上。”
“我的上帝!”亨德森說道,“落下來的隕星!太好了。”
“不過那可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隕星。它是個圓筒——一個人造的圓筒,老兄!裡面有東西呢。”
亨德森站了起來。手裡還握著鐵鍬。
“什麼?”他說。亨德森有隻耳朵是聾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