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陳道復瓶蓮圖軸》

《明陳道復瓶蓮圖軸》

《瓶蓮圖》軸,此作品以行草書作寫意花卉,勾寫結合,荷花清靈,花葉舒展,因是畫家醉後遣興之作,故筆酣墨暢,不拘泥於成法,且題跋的詞句與書法皆放逸出塵,顯示出陳氏晚年詩畫自適、人書俱老、臻於佳境的藝術水平和文士之風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名稱】:瓶蓮圖軸
【作者】:陳道復
..

【年代】:明代
【類別】:繪畫
【材質】:紙本,墨筆。
【規格】:縱156.4cm,橫55.4cm。
【收藏機構】:故宮博物院收藏

藏品介紹

《瓶蓮圖》軸,明代著名畫家陳道復繪一隻敦實的瓷瓶,周身描畫了飛騰的祥龍,瓶中栽數株蓮花,蓮葉亭亭如蓋,蓮花盛開,蓮實隱見。花以雙勾法勾畫,葉則兼用雙勾和點垛,葉面用沒骨法點垛,而葉背則以雙勾畫葉莖脈。勾線靈動疏爽,筆意連貫,一氣呵成,但起落頓折似草書。不求完全寫實,但形象已具。畫右下落款:“癸卯夏六月晦作於五湖田舍,時既醉不知其草草也。”,鈐“陳道復氏”(白文)印。本幅上方作者草書沈周題自畫《瓶蓮圖》“臨江仙”詞並追和、題句:“花葉亭亭渾似采,坐閒涼、思橫秋,幾回相眄越嬌羞。翠羅仍卷袂,紅粉自低頭。前輩風流猶可想,丹青片紙還留。水枯花謝底須愁,只消浮大白,何必盪扁舟。石田先生嘗作《瓶蓮圖》,上有此詞,詞調《臨江仙》。今日小子效顰,再追和如右。道復。”鈐“大姚”(朱文)印、“復生印”(白文)印。該畫作繪於公元1543年(嘉靖二十二年),陳道復六十一歲,為其晚年之精品。

作品賞析

宋代的花鳥畫,大致勾勒精到,設色逼真。明初沈周創為小寫意,重墨輕色,而陳道復則創為用筆疏簡,純水墨的大寫意風格。在他晚年的《墨花冊》的尾題中曾言“數年所作,皆遊戲水墨,不復以設色事……”“醉不知其草草”,正是這種“遊戲水墨”的最佳狀態。而該作品圖上的長題,則是激情洋溢的對先師沈周的膜拜:“……前輩風流猶可想,丹青片紙還留。水枯花謝底須愁,只消浮大白,何必盪扁舟。石田先生嘗作瓶蓮圖,上有此詞,調臨江仙。今日小子效顰,並追和如右。道復。”

畫家簡介

陳道復,明代書畫家、詩人。初名淳,以字行,改字復甫,號白陽山人,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天資俊發,下筆超異,凡經學、古文、詩詞、書法,靡勿精研通曉。嘗從文徵明學書畫。徵明每笑謂:“吾幹道復僅舉業師耳,其書畫自有門徑。”擅寫意花卉,尤妙寫生,淡墨淺色,一花半葉,而琉斜歷亂,具有疏爽松秀之致。後人把他同徐渭並稱“青藤、白陽”,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寫意花卉畫的新格調。亦工山水,初師王蒙、黃公望,不作效顰學步,中年斟酌米芾、米友仁,筆跡放縱,淋漓疏爽,蕭散閒逸,不落蹊徑。對後世水墨寫意畫甚有影響。正書初學文徵明,頗見媚側,行書出楊凝式、林藻,老筆縱橫,小篆亦瀟灑清勁。傳世作品有《山茶水仙圖》軸、《瓶蓮圖》軸、《秋葵圖》軸、《罨畫山圖》卷。子陳栝,亦以善花卉名。著有《白陽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