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

《明朝那些事》

"《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 這些網友認為,版主在拉偏架,打壓《明朝的那些事兒》。 ""《明朝的那些事兒》的副題是""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

《明朝那些事兒》這一系列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簡介

《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2006心靈歷史開創者,強調寫史即寫人,寫人即寫心。以長文《明朝那些事兒》狂飈突起於天涯論壇,後轉戰新浪,天涯、新浪月點擊率均力超百萬,引起“明礬”騷亂。相關事件被媒體命名為“明月門”。
當年明月,本名石悅,男,順德海關公務員。以《明朝那些事兒》起於網路江湖,受到讀者的熱捧。當年明月堪稱草根講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認可印證了當年明月的那句話:“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網路紅人原被領導認為“很一般”,成名後獲重用,最近被借調北京(任海關總署下屬雜誌《金鑰匙》編輯)。
當年明月部落格地址:http://blog.sina.com.cn/dangnianmingyue

內容簡介

《明朝那些事-朱元璋卷》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敘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背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台,沒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里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朱元璋的那個時代有著無數的厲害角色,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朱元璋用他驚人的軍事天賦戰勝了這些敵人,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最優秀統帥的稱號非朱元璋莫屬。他幾乎是赤手空拳,單槍匹馬憑藉著自己的勇氣和決心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明朝那些事兒》第貳冊,內容自永樂奪位的“靖難之役”後開始,先敘述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事跡——揮軍北上五征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南下討平安南等等,後來永樂於北伐蒙古歸來途中病逝。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動盪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喪於一旦,幸虧著名忠臣于謙在“土木堡之變”中力挽狂瀾,挽救了明帝國,但隨即又在兩位皇帝爭奪皇位的“奪門之變”後被害身亡。

《明朝那些事兒》第叄冊,接續上篇,從明英宗朱祁鎮成功復辟的“奪門之變”後寫起,敘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鎮聽信讒言,殺害曾救其於危難之際的大功臣于謙,而這也成為他繼“土木堡之變”後在歷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點。而在他病逝後,相繼繼位的兩位皇帝憲宗和孝宗,一個懦弱不堪無所作為,一個心有餘而力不足,撂下的這副重擔落在了明代三百年中最能鬧的一個皇帝——朱厚照身上,寵八虎,建豹房,自封威武大將軍,朝廷中充斥幕幕荒唐的鬧劇,局勢更是動盪不安,這時便引出了一位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他清剿盜寇,平定叛王,勇斗奸宦,給後人留下了許多近乎神話的不朽傳奇——

《明朝那些事兒》第肆冊,接第三部,從嘉靖即位、“議禮之爭”開始。嘉靖皇帝借“議禮之爭”清除了一批前朝舊臣,總攬大權。此後他的生活日漸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國家大事拋諸腦後,奸相嚴嵩因此得以長期把持大權。同時大明財政空虛,兵備廢弛,東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因此本書主要講述了朝廷的權力之爭和邊疆的抗倭鬥爭。驚心動魄的故事,娓娓動聽的講述,必將使您欲罷不能。

《明朝那些事兒》第五冊,內容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內爭。寫嚴嵩倒台後徐階、高拱、張居正三個傑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罷我登場。三人都是實幹家,為中興朝廷嘔心瀝血;同樣又都是陰謀家,剷除異己心狠手辣。而這兩點又均以張居正為最: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遺惠萬民、澤及百代;順我者昌,逆我者死,雖殺門生亦不眨眼。第二部分是外戰,亦即援朝抗日戰爭。從廟算到外交,從戰爭到和平,帷幄運籌神鬼莫測、驚心動魄。戰爭場面波瀾壯闊、殺聲震天。更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臨危受命、甘當大任的朝鮮名將李舜臣,誓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本冊內爭部分寫盡爾虞我詐,波譎雲詭,讀來毛骨悚然;外戰部分極言金戈鐵馬,盪氣迴腸,讓你如臨其境。

《明朝那些事兒》第六冊主要講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發的黨爭,魏忠賢興起及袁崇煥之奮戰。自張居正去世後,便無人敢管萬曆,為爭國本、查妖書、打悶棍,他與大臣展開拉鋸戰,三十年不上朝。東林黨卻因此發展壯大,為把持朝政,與齊、楚、浙三黨明爭暗鬥,借國本之爭,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權。魏忠賢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與東林黨展開對決。在外,援朝抗日戰爭後,明防禦線轉至遼東。沒落貴族之後李成梁打蒙古、滅女真,成為一代梟雄,卻養虎為患,努爾哈赤藉機興起,統一後金。為抗金、守城、奪失地,在帝師孫承宗的帶領下,袁崇煥從一介文人成長為邊疆大將,堅守孤城,最終擊敗努爾哈赤。

《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朱元璋卷
《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貳

《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叄
《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肆
《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伍
《明朝那些事》《明朝那些事》陸

媒體評價

連載仨月點擊百萬《明朝的那些事兒》捧紅小公務員/[文]張守剛
現實生活中,"當年明月"只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公務員。但最近幾個月,他與他的歷史札記《明朝的那些事兒》卻突然在各大文學網站排行榜上飄紅。同時,他"白話歷史"的手法也引起廣泛爭議,甚至引發了令人驚愕的"刷屍屏"與"倒版"事件。
白話歷史,連載仨月點擊量超百萬
《明朝的那些事兒》目前正在新浪部落格頻道首發連載,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這個沒有任何推廣的草根部落格,點擊量已經超過了100萬。《明朝的那些事兒》到底是本怎樣特別的書?
《明朝的那些事兒》說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敘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說書人及老百姓所鍾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記者了解到,此書今年3月曾在天涯社區的煮酒論史論壇開始連載,在經歷了最初幾天的少人問津之後,逐漸聚集了大量的人氣。到5月中旬兩個多月時間,點擊量就已經越過20萬,然後直奔百萬點擊量,回帖也接近上萬條。正是在這個時期,很多喜歡明月的讀者曾自發成立了FANS團體,冬粉們自稱"明礬"。
在閱讀部分篇章後,記者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而鐵桿網友"觀海盧雲遠"則概括該書的長處在於:"俗,俗的徹底;真,真的感人;趣,趣的好玩。"
網友爭議,引發"刷屍屏"與"倒版"
記者了解到,由於該書獨闢蹊徑的寫法與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在煮酒論史論壇曾引發極大爭議,並引發了令人驚愕的"刷屍屏"與"倒版"事件。
5月下旬,網上對《明朝的那些事兒》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大,質疑的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懷疑明月的帖子點擊率作假,二是攻擊明月的帖子行文鬆散、論點陳舊。明月和大量的網友很快針對這兩點質疑給出了回復,反對者曾跟明月也很快達成了"和解"。
但是事件並未就此平息,反而一步步升級。接下來的10天左右時間裡,出現了大量的"馬甲"在明月的帖子中對罵、刷屏。到了六一兒童節這一天,在明月的帖子裡,普通的圖片和孫悟空的長長的金箍棒,已經無法滿足刷屏者尋找刺激的心靈了,他們竟然選擇了刷交通事故現場的屍體照片。網友觀海盧雲遠認為此事影響極為惡劣,是對網友公共道德底線的公然挑戰,他給了"6·1刷屍屏事件"一個定義:"網路恐怖主義"。
此後,對刷屍屏的暴行和版主的不當管理,網友發起了大規模的討伐行動。這些網友認為,版主在拉偏架,打壓《明朝的那些事兒》。發帖稱:"老寫手的利益集團,為了打壓新人明月,聯合斑竹,不惜縱容甚至聯手刷屍者,達到將明月趕出煮酒而後快的目的。"他們要求版主下台。
"倒版"事件鬧得越來越凶,網友情緒趨於失控。這種情況下,7月12日,天涯社區管理方出爐"關於明月事件以及相關版務處理的調查結論",宣布版主在明月事件中,確實存在處理不當行為,導致事件升級。此後,該板塊的三位版主被迫先後離職。
作者解密,痛恨史書"故作高深"
經歷這一系列事件後,作者"當年明月"選擇了在新浪與搜狐建立部落格,進行連載更新,並繼續保持著極高的人氣。而很多網友都在問:"當年明月"到底何許人也?
記者多方打探了解到,"當年明月"26歲,在廣州工作。在現實中是個公務員,寫文章純粹是出於愛好。"說起來,我也寫了不少東西了,主要是心理和歷史方面的,偶爾也寫點經濟的。我構思了6個月左右,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9644年這300年間關於朱元璋與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和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
《明朝的那些事兒》的副題是"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當年明月"表示:"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寫的算什麼,不是小說,不是史書,他暫且稱之為"明札記"。
"當年明月"介紹說,他現在每天工作8小時,娛樂活動都推卻了,剩下的6個小時全用來寫作。他床頭放著三本書:《明實錄》、《明通鑑》、《明史》。他笑稱"這樣寫是很累的",所以他幾乎每次寫完,都是疲憊得倒頭就睡。
專家評價,白話明史是"流行文化經典"
"如果能做到有學術性而又好看,當然是最理想的,不過這個難度很高,可以做到的人寥寥無幾。"歷史學者彭勇如此表示自己對歷史書的理解。他評價《明朝那些事兒》是"比較有趣的普及書","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也有趣。至於說到歷史的真實,應該說大體上還是不錯的,作者也花了不少工夫,沒嚴重的錯訛。當然了,這畢竟不是學術著作。"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周枝羽在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稱之為"一個流行文化研究的經典案例"。他表示,"這部書幾乎具備了流行文學傳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沒有想到一部具備了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歷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戲說,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稱為小說,因為它幾乎是完全忠實於《明史》的。"
摘自《北京娛樂信報》
第四種寫史方式/[文]南方都市報
2006年3月10日的黃昏,“當年明月”感到一陣莫名的煩躁。26歲,大學畢業,政府公務員,月入5000,這是他的人生,一路暢順,波瀾不驚。用26年的努力,終於過上了父母眼中的好日子,往後的生活也處在可以預期的穩定小康狀態中——買房、娶妻、生子、加工資。但厭倦抓住了他。
“二十多年來,沒做過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明月身材魁梧,皮膚白皙,他偶爾抿一下桌上的啤酒,舒緩地傾訴著生活的不滿,“我討厭功利化生活,但自己一直功利地活著。讀書為了考大學,考大學為了找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娶老婆過好日子。”3月10日那晚,他終於找到一件完全出於興趣,不為功利,只為自己內心去做的事情。
“5歲,爸爸帶我去書店,指著一套定價五塊六毛錢的《上下五千年》,問我喜歡不喜歡歷史。我不知道什麼是歷史,但知道他每月工資只有30多塊,那是多昂貴的書啊。我說喜歡,其實我真正想要的是昂貴的東西。”
 對歷史的興趣從《上下五千年》開始,看了幾篇就興致盎然,但明月覺得。他國中開始看白話文的簡編版《資治通鑑》。編年體的史書讓明月“深惡痛絕”,流水賬式的記述毫無樂趣,“還好有《史記》,前後讀了很多遍”。
明月大學讀法律專業,因為法律是當時的熱門學科。他真正感興趣的是歷史、心理學和經濟學,“看多了就想寫,最早的幾篇歷史隨筆發在一個很小的論壇上,竟然還有不少人愛看。”
3月10日,心煩意亂的明月傾訴欲汩汩冒出,他打開電腦,寫下了生平第一篇長篇故事——《明朝的那些事兒》。他在開頭寫道:“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這個帖子在天涯社區煮酒論史版塊創下了驚人的紀錄,迄今點擊量超過300萬,之前這個版最熱的帖子也沒超過10萬。
在教科書、史料和戲說的敘述方式外,明月試圖尋找第四條講述的路徑。他希望自己寫的歷史不僅真實,還要有趣。《明朝的那些事兒》的副標題是“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
《明朝的那些事兒》出版人試圖歸納這種新的歷史敘述方式:從體裁看,這是一本正說歷史,每一個細節和事件都遵循著歷史的由來和發展;從寫作特點看,作者吸納了敘議結合、伏筆照應、鋪墊懸念等,並穿插了很多類似馮小剛電影中的“馮式幽默”,閱讀間隙可以讀到很多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精闢評斷,做到真正的“好看歷史”。
明月的趣說歷史受到網友的熱烈追捧,眾冬粉自稱“明礬”,建立QQ群,經常聯繫。
“這樣的生活疲於奔命,但很快樂。白天上班,下班後在街上散步半小時醞釀情緒,然後吃飯洗澡,寫到晚上十一二點,倒頭就睡。我不打麻將,不唱卡拉OK,天天在宿舍,同事問我都在幹嗎,我不能告訴他們我在寫歷史,一來不想被打擾,二來無法解釋。”明月每天用5小時寫3000多字。全書計畫寫七八十萬字。這么長的著作,已經有28家書商聯繫過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