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階級鬥爭》

《新階級鬥爭》

《新階級鬥爭》,作者系讓·盧日金內、皮埃爾·庫爾-薩利、米歇爾·瓦卡盧利斯、陸象淦 (翻),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這部集體著作提供了關於這些總題的社會學反思的基礎,特別是重現了2004年《今日馬克思》雜誌組織的第四屆國際馬克思大會社會學分組的熱烈爭論。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1版(2009年4月1日)
叢書名: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文集
平裝:33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09707159,7509707153
條形碼:9787509707159
商品尺寸:22.4x14.8x2.6cm
商品重量:399g
ASIN:B0028ADMOG

內容簡介

新階級鬥爭》內容為:1995年以來社會運動的高漲重新激活了關於法國階級鬥爭的爭論:我們是否面臨1980~1990年代被忽略的各個社會階級的“復出”?鑒於近30年來社會學已經顛覆了有關社會衝突主要角色的理論,這種“復出”是否只是錯覺?今天僱傭勞動正在走向普遍化乃至全球化的同時,也在走向分化。智慧型職業與操作性勞動、受到身份保護的員工與臨時工之間的深刻的文化差距,使得各種形式的反對資本主義鬥爭的匯流變得尤其困難。然而,“運動主義”的集體行動難道不是擴大公共空間的一個因素?從中難道不是可以窺見政治合法表象重構和社會解放新前景重建的一個強大因素?這部集體著作提供了關於這些總題的社會學反思的基礎,特別是重現了2004年《今日馬克思》雜誌組織的第四屆國際馬克思大會社會學分組的熱烈爭論。

編輯推薦

新階級鬥爭》為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文集之一。

作者簡介

譯者:陸象淦編者:(法國)讓·盧日金內(法國)皮埃爾·庫爾-薩利(法國)米歇爾·瓦卡盧利斯
讓·盧日金內(JeanLojkine)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社會運動研究中心、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榮譽主任研究員。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從事社會一技術變化與社會一政治變革之間聯繫的研究。近作有:《別了,中產階級》(2005年),《時代之戰——尋求尺度的勞動》(與讓·路易-馬來特拉合著,2002年),《資本主義批判社會學》(主編,2002年)。
皮埃爾·庫爾一薩利(Pierrecours-saIies)國家級政治學博士,社會學家,巴黎第八大學(聖德尼)教授。近作有:《等級的底層——下層狀況的社會構成》(與斯特法內·勒萊聯合主編,2006年),《集體動員——一場社會學爭論》(與米歇爾·瓦卡盧利斯聯合主編,2003年)。
米歌爾·瓦卡盧利斯(MichelVakaloulis)社會學家,巴黎第八大學(聖德尼)政治學講師。主要從事發達資本主義理論和集體行動社會學研究。近作有:《國營企業中的青年》(2005年),《集體動員——一場社會學爭論》(與皮埃爾·庫爾一薩利聯合主編,2003年)。

目錄

總序
導言
第一部分橫切進路
第一章信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新階級關係與政治危機
第二章近年來法國平民階級的變遷
第三章自由主義、全球化、替代性選擇
第四章從階級歸屬到“社會未來”,從政治上反資本主義到意識形態上反自由主義
第五章集體行動的政治可能性
第二部分勞動的變革與社會衝突
第六章集體動員——辭彙與話語的進路
第七章社會鬥爭的可見性和不可見性:量與質的問題還是視角問題?
第八章西班牙新經濟從業人員的價值——反思保守價值與進步價值
第九章從工薪階層到臨時工?
第十章間歇演藝人員:一個“完滿的”彈性工作制實驗室?
第三部分教師鬥爭——反對學校中的社會再生產?
第十一章安於學校的不平等?
第十二章學業成就的不平等與階級意識
第十三章教師運動——反對自由主義的爭論與爭取承認的鬥爭
第十四章重溫平等——年春的教師鬥爭
第四部分階級鬥爭的全球化?
第十五章美國工人階級的重組?
第十六章全球化與兩性社會關係:南—北視角
第十七章反對智利的新自由主義歸化——一種顛覆性的社會學
第十八章一年的印度中產階級——介乎超凡入聖與威脅之間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譯名對照表

序言

“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恩格斯的這一名言高度概括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理論的本質特徵,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發生、發展、不斷豐富和升華的歷程。馬克思主義作為人類解放的學說是革命的和社會批判的,具有科學性與實踐性、真理性與時代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品格。150多年來,馬克思主義迎擊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始終挺立潮頭,永葆青春,其原因就在於它的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20世紀80年代末以降,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於相對低潮時期,一些西方理論家急不可耐地宣稱馬克思主義已經徹底失敗,並斷言這種失敗證明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歷史的“終結”。但是,正當他們彈冠相慶之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確立,以及在作為馬克思主義新發展的這一理論體系指導下,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設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再一次證明了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毋庸置疑的強大活力和時代價值,雖歷經時代的磨洗和考驗,卻愈益進發出真理的光芒,宣告了形形色色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破產。
馬克思主義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原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得到了完整體現。

文摘

第四章從階級歸屬到“社會未來”,從政治上反資本主義到意識形態上反自由主義
近十年來,研究法國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分析家,不能不對這樣的現象感到大惑不解:輿論雖然在意識形態上始終對自由主義表現出勢不兩立的反對態度,但經濟上的自由主義卻越陷越深;對這種事態持批判態度的被統治者與試圖進行干預並每年或好或壞地加以調和的當權者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步甚至推波助瀾。但試圖研究這種矛盾的原因並加以超越的學者,同樣不能不感到震驚的是,這種反自由主義的態度事實上並沒有引發政治上的反資本主義。以往,凡是階級不平等和這種不平等的感覺加劇的地方,就不可能不體現為階級意識的萌生。毫無疑問,今天的震盪不是過去的簡單重複。為了思考當前階段變革的徹底性,必須把社會問題、民族問題和國家問題置於運動之中。在大多數的時候,由於政治的或者學術的原因,我們只關注闡釋法國情勢的這個三角的一部分。
然而,2005年5月29日在全民公決中對歐洲憲法條約說“不”,這一勝利無疑是上述三個側面匯合的最有力的說明。它表明投票表決在社會動員和政治供求中的直接否決作用。恰恰是資本主義的新進程,即股東權力大於管理者的資本主義,孕育了一種起因於社會未來不可控性的反自由主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