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投融資機制創新研究》

《新農村投融資機制創新研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農村發展和改革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必然選擇,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錢從哪來”,即資金投入保障問題。《新農村投融資機制創新研究》依據黨中央關於“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政策,探討新農村建設中的投融資困境,對建設新農村的投融資機制問題進行研究;以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與投融資需求為現實出發點,以投融資機制創新與財政金融協調發展為理論出發點,對新農村建設的投融資問題進行研究,以期為新農村建設建構一個理想框架,從而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與保障,推進“三農”問題有效解決。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謝瑞其,1969年9月生,湖南湘陰人。湖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博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篇,並參編《新農村之路》叢書。先後在湖南省網嶺監獄、長沙市開福區政府農村工作辦公室、長沙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湖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等部門工作。2008年3月到岳陽市湘陰縣委掛職任縣委副書記,現任中共岳陽屈原管理區區委副書記。

目錄

1導論
1.1研究背景
1.1.1“WTO後過渡期”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1.2無農業稅時代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1.3工業反哺農業時代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1.4農村金融和公共財政短缺時代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2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義
1.3國內外研究動態
1.3.1國外研究現狀
1.3.2國內研究現狀
1.3.3對現有研究的簡要評述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研究思路
1.4.2主要研究方法
1.5研究的創新和不足之處
1.5.1研究創新點
1.5.2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
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其投融資:理論基礎
2.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理論
2.1.1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
2.1.2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2.1.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驟和路徑
2.1.4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2.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外部特徵分析
2.2.1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2.2.2城鄉關係有了新判斷
2.2.3對“三農”問題有了新舉措
2.2.4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任務
2.2.5對農村公共建設支出的公共性有了新認識
2.2.6具備了支持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基礎
2.2.7對國際背景有了新的認識
2.3投融資機制概念界定和內容框架
2.3.1投融資機制概念界定
2.3.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融資機制的內容框架
2.4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融資的理論依據
2.4.1制度變遷理論和國家理論
2.4.2公共產品理論和公共財政理論
2.4.3均衡發展理論——系統理論、統籌思想和產業制衡理論
2.4.4資本與經濟成長理論
2.4.5現代金融理論
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投融資機制現狀研究
3.1農業投資與農業發展
3.1.1農業投資總量的變動分析
3.1.2農業投資來源結構的變動及其行為分析
3.1.3農村投融資分析:資金籌措渠道與方式
3.1.4改革開放後我國農村投融資特點和影響
3.1.5農業投資總量和結構預測
3.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融資機制現狀和困境
3.2.1新農村建設中的資金缺口和資金滿足能力
3.2.2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困境和原因分析
3.2.3金融支持新農村建設:困境與原因
3.2.4投融資行為特徵的成因解析:農戶和集體行為視角
4新農村建設中投融資績效的評價和實證分析
4.1投融資機制與農業發展的研究
4.1.1文獻回顧
4.1.2投融資機制與農業發展的實證分析
4.1.3政策建議
4.2新農村建設中投融資績效的評價與分析
4.2.1指標選擇與數據獲取
4.2.2數據的處理與檢驗-
4.2.3投融資績效的實證分析
5國外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借鑑
5.1國外財政資金引導模式問題
5.2國外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5.2.1韓國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5.2.2日本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5.2.3美國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5.2.4歐盟國家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5.2.5印度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5.2.6孟加拉國和泰國農村投融資機制和模式
5.3國外農村投融資的經驗借鑑和教訓
5.3.1國外農村投融資的經驗借鑑
5.3.2國外農村投融資的教訓
6投融資運行機理:基於巨觀理論視角
6.1體制嬗變與投資運行重塑
6.1.1經濟體制嬗變與投融資運行機理重塑之間的相關性
6.1.2投融資制度安排與投融資傳導循環
6.2巨觀層面上的投融資運行機理
6.2.1投融資流向以及投資流向陷阱
6.2.2投融資運行的階段性及其機理
6.2.3投融資運行的整體性機理特徵
6.2.4中國現階段投融資制度安排的理論分析
6.3投融資流向與產業結構調整
6.3.1投融資流向陷阱
6.3.2投融資流向與產業結構調整機理
6.4投融資運行機理的影響因素分析
6.4.1不同金融狀況下的投融資運行機理
6.4.2區域經濟差異對新農村建設投融資的影響
6.5投融資的巨觀經濟效應分析
6.5.1投融資的資源配置效應
6.5.2財政投資的效應分析
6.5.3引入市場機制和自願機制的財政效應
6.5.4投資與農村經濟成長的一般關係:簡單的圖形說明
7新農村建設中的投融資協調機制框架:基於運行層面的分析
7.1新農村建設投融資機制協調和創新的理論分析
7.1.1新農村建設投融資的“齒輪”模型
7.1.2博弈理論
7.1.3啄食順序理論與投融資順序選擇
7.1.4次協調思維
7.1.5項目融資模式區分理論
7.1.6國家整合理論
7.1.7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論
7.1.8“金融功能觀”與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7.2財政資金引導機制和模式分析
7.2.1財政資金的功能、作用和機理
7.2.2財政資金引導機制介紹
……
8完善和創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投融資機制的政策建議
9結論與研究展望

精彩書摘

(2)投資乘數理論。凱恩斯認為,投資對經濟成長具有倍數效應,只有設法增加投資,才能有效緩和失業問題。因此,在私人投資缺乏時,如果不增加政府的開支,擴大公共工程投資,增加其他非生產性開工,來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失業問題就很難解決。相反,如果國家能夠刺激投資,或者增加政府的開支,或者設法增加私人投資的誘惑力,或者增加其他一切非生產性開支,就能實現充分就業,克服經濟危機,促進經濟的快速平穩發展。凱恩斯乘數理論說明投資,尤其是政府財政投資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效應,至今仍被許多國家政府制定經濟與社會發展政策所採納,成為這些國家制定財政投入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一些開發中國家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深刻認識到政府投入的重要性,採取多種辦法廣泛籌措資金,如增發國債、改革稅制、吸引外資等,加大對公共品的投入與供給,以刺激經濟成長和經濟發展。
(3)農業發展理論。速水佑次郎(日)、弗拉坦(美)1971年提出以農業技術和制度變遷理論為基礎的農業發展理論。速水佑次郎於1988年提出了“速水農業發展階段論”,把農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以增加生產和市場糧食供給的階段,提高農業產量的政策在該階段居於重要地位;以著重解決農村貧困為特徵的階段,通過農產品價格支持政策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是這個階段的主要政策;以最佳化農業結構為特徵的階段,農業結構調整為該階段的主要政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