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絲》

《新語絲》

《新語絲》以〈世說新語〉類似的體裁,摘取此非常時期各色人物的言行舉止、思想碎片,通過細節顯現出人性真實的一面,將真實還原於歷史。全書共分為德行、政事、雅量、深愛、感傷、幼敏、詼諧、廉恥等三十三篇。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章太炎旅居東京時,日本警察廳前來調查戶口,交付表格要他填寫。章如此填之——出身:私生子。職業:聖人。年齡:萬壽無疆。1921年,徐悲鴻在法國留學骨個外國學生竟面挑釁說:“中國人愚昧無知,生就是當亡國奴的材料,即使把你們送進天堂里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被激怒了,他說:“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國,你代表你的國家,等學習結業時,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
林語堂在巴西的一個集會上演講時說道:“世界大販 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安美國的水電煤氣管子,有箇中國廚子,有個日本太太……”有人拿自己的文章給熊大力看,熊說:“你拿書給我看乾什麼?你應該看的書,就是不看我的,也應看聖賢書,你的狗屁東西算什麼作品呢?”

目錄

德行第一
人論第二
立言第三
政事第四
武運第五
革命第六
雅量第七
文苑第八
識鑒第九
專致第十
骨氣第十一
意志第十二
狂狷第十三
深愛第十四
性情第十五
人情第十六
反叛第十七
變異第十八
忠貞第十九
感傷第=十
豪邁第二十一
幼敏第二十二
遺言第二十三
敬輓第二十四
詼諧第二十五
廉恥第二十六
愛憎第二十七
摯誼第二十八
風尚第二十九
民聲第三十
時弊第三十一
災難第三十二
輿論第三十三

精彩書摘

德行第一自吳淞設防以來,老將陳化成在西炮台邊的帳篷里住了兩年,風雨寒暑,與士兵同甘共苦。l841年,颱風夾帶暴雨,洪水漫溢,部將們勸他移帳於乾燥高處。他搖搖頭說道:“大帳一移,三軍擔憂,且我就高燥,而士卒湫隘,於心何安?”到了嚴冬,他踏雪巡視軍營,命給衣單的士兵發棉衣。他從不接受任何賄賂,民謠有“官兵都吸民膏髓,陳公但飲吳淞水”之句。他時常激勵將士:“武官臨陣,斯為奉職,死生固度外事,若畏死,不做武官矣。”道光年間,湖南新寧人江忠源隨鄉人鄧鐵松入京趕考,不久,鄧鐵松病危,便向江忠源透露歸骨湖湘之意。其實,江忠源還有個陝西朋友鄒君亦告病危。將後事託付給他後便死了。陝西近,湖南遠,江忠源遂把鄒君的靈柩託付其老鄉,並預籌盤費,自己則僱車載著奄奄一患的鄧鐵松回湖南。起程後數日,鄧鐵松病故,旅店老闆見江忠源帶著一具屍體,不許他投宿。江忠源發怒道:“難道不入殮胡亂埋在異鄉不成?”他強行闖入旅店,吩咐下人買了一副棺材,將朋友屍骨放入,載在車上繼續趕路,完成了朋友的遺願。江忠源篤於友情道義的名聲一時傳於京湘。曾國藩本人一生儉樸,認為“多欲如好衣、好食、好聲色、好書畫古玩之類,皆可”浪費破家”,“未嘗置屋一廛,增田一區,疏食菲衣,自甘淡薄,每食不得過四簋,男女婚嫁不得過二百金,垂為家訓”。曾國藩秉承家訓,領軍後,要求手下將領都得和他一起用早飯。李鴻章身為弟子,卻常常找藉口偷懶。一日黎明,親兵來叫他起床,李鴻章告以頭痛,請辭早飯。不一會兒,曾國藩的侍衛前來說大帥有令:今日務必一同進餐。李鴻章只好“披衣踉蹌而往”。趕到餐桌前,只見滿桌文武肅然端坐,沒一個人動。見李鴻章來了,曾國藩點點頭,大家這才開始吃飯。席間,曾國藩一言不發,埋頭吃飯。食畢,曾國藩盯著李鴻章一字一頓說道:“少荃,你既入幕拜我為師,那我就告訴你,我這裡沒別的規矩,只講一個‘誠’字。”說罷,拂袖而去。李鴻章呆坐在席上,半晌沒動。此後,他再也沒偷懶過。蔡元培從德國回來的時候,為約束自己而立了三個原則:一不做官,二不納妾,三不打麻將。當時稱為“三不主義”。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先生為促成南北統一,毅然辭掉臨時大總統的職務,由袁世凱繼任,並於當月19日,南下福州。當船抵馬尾時,孫中山看到歡迎人群中晃動著“歡迎孫大總統”、“孫大總統萬歲”的紙旗,就立即命令把紙旗去掉,方才登岸。他還生氣地對福建都督孫道仁說:總統交卸後就是平民了,怎么還稱我總統呢?“萬歲”二字是封建專制皇帝要他手下的臣民對他的稱呼,我們的革命先烈為了反抗“萬歲”二字,流了多少鮮血,丟了多少頭顱!我如接受這個稱呼,如何對得起先烈呢?段祺瑞從不接受他人的巴結與賄賂。如果有人給他送禮,他要把禮物細細看上一陣,然後只選一兩樣不值錢的留下。江蘇督軍齊燮元送他一套鑲嵌著各種寶石的圍屏,他的家人喜歡得睡不著覺,好幾次都不約而同地半夜爬起來摩挲。可他只輕輕一揮手,就叫人把東西抬出去了。只有馮玉祥送過他的一個大南瓜他全都收下了,因為實在沒有辦法把南瓜切一半還給馮玉祥。王國維遺體入殮之時,清華師生均向其遺體行三鞠躬之禮,唯有陳寅恪身著袍子馬褂,跪地三叩頭。陳行孔孟之道,並非只此一回,早在國學研究院時,他的學生到上海拜訪他的父親散原老人。談話期間,所有人均坐,唯獨陳寅恪站在一旁,並一直堅持到談話結束。徐特立任長沙女子師範學校校長時,在他的辦公室的前廊上掛了一塊黑板,他每天在上面題詩一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徐生活簡樸,辦校也力循勤儉方針,他常把別的教師用過的粉筆頭兒拾起來留著自己用。他在學校的近兩年中。幾乎沒有用過新粉筆。有學生笑他吝嗇,他在黑板上寫詩作答: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算細人。
陶行知幼年時,家境不好,母親省吃儉用持家。為了節約開支,陶母一把剃刀剃了三代人的頭。1934年,陶母去世。陶行知為遺物剃刀寫了一首紀念詩:“這把刀,曾剃三代頭。細算省下錢,換得兩擔油。”
南京夏日悶熱,傅斯年在閱讀北宋刊印的《史記》、《敦煌卷子》等珍貴資料時,堅持不開電扇,不抽菸,儘管他人很胖,菸癮也很大。
朱自清與葉聖陶時常到西湖邊去,有時下湖,有時只喝喝酒。在校時各據一桌,朱只預備功課,葉卻老是寫小說和童話。初到時,學校當局來看過他們。第二天,朱問葉:“要不要去看看他們?”葉皺眉道:“一定要去嗎?等一天吧。”後來始終沒有去。
梅貽琦一生廉潔奉公,持身以儉。梅就任清華大學校長時,主動放棄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權”,自己付家裡工人的工資;自己付電話費;不要學校每月免費供應的兩噸煤:從不讓他的家人乘坐小轎車用來辦私事……梅生前長期獨司數十萬美元的清華基金,逝世後,卻沒有留下任何遺產。林公俠說他“在貪污成風的社會竟能高潔、清廉到這樣的地步,真是聖人的行為。只這一點,已是可以為萬世師表”。
民生公司創立之初,盧作孚的月薪僅為30元。當時國民黨四川省主席楊森請盧作孚擔任公職,月薪500大洋,盧作孚斷然謝絕。後來,民生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盧作孚的月薪也不過百元,而當時民生公司一名船長的月薪可達300大洋。和盧作孚相熟的人都知道,去盧作孚家裡做客,如果人多一點,就得站著吃飯。
齊白石早年做過木匠,成名後作畫常用“魯班門下”一印,以示不忘昔日的貧苦生活。
弘一法師58歲時,居青島湛山寺,市長沈鴻烈要宴請他,他徵引北宋惟正禪師的偈句婉言謝絕:“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仗又思惟。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
解放前夕,政府經濟完全崩潰。陳寅恪生活窘迫,時任北大校長的胡適想贈其一筆數目頗大的美元,陳拒不接受。後來,陳決定將自己的藏書賣與胡適,來取得胡的美元。於是,胡適用自己的專車到清華,從陳家裡裝了一車極為珍貴的關於佛教和中亞古代語言的西文書,而陳只收了2000美元。這個數目在當時雖不算少,然而同那些書相比,卻是微不足道的。在這些書中,僅一部《聖彼得堡梵德大詞典》的市價,就遠遠不止2000美元。
羅瑞卿是新中國第一任公安部長。有一次,羅瑞卿去火車站接客人。因為時間晚了,沒來得及買站台票,就直接來到了檢票口,隨行的同志對檢票員說:“我們是公安部的,來接客人!”說罷,便讓羅瑞卿進了站。在回來的路上,羅瑞卿忽然問:“進站買站台票了嗎?”隨行的同志搖搖頭。等把客人送到住處之後,羅瑞卿對那位隨行的同志說:“現在你馬上到車站去,補交3張站台票錢!要知道中國古人有一句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公安人員應當做守法模範,不能有特權思想!”
1957年初,朱德在雲南省政協政治學校禮堂和大家一起看戲。開演前,他正和周圍的觀眾愉快地交談。這時。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攙扶下進入禮堂。朱德見老人來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軍禮。禮畢,又親切地叫了一聲:“葉老師。”然後,請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後,自己才坐下。原來這位老人叫葉成林,是朱德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
傅斯年一向不講究穿著:褲上被菸灰燒成破洞,補了再穿;上衣胸前有墨水污漬,染成深色再穿。彭孟緝先生常愛說一個笑話,他曾有一次要檢舉“台大校長”服裝不整,因為他來接孟真去赴一個正式宴會時,發現孟真穿的鞋,一隻黃,一隻黑。
1960年3月,朱德回到自己的家鄉——川北大巴山。這天,有位老人正坐在門檻上曬太陽。聽見腳步聲。定睛一看,突然驚叫道:“是你呀!咋個就這么著回來了!”這位老人就是朱德的堂弟,他見朱德穿得那樣樸素,不禁感嘆道:“你給老百姓辦了這么多好事情。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是咱全中國的總司令,天底下有名望,怎么就穿這一身衣裳回老家來啦?”“穿上不冷就行了嘛!”朱德爽朗地說。“虧你是總司令,總得大車小車、護兵馬弁擁護著來呀!”“總司令是個啥子嘛!沒有大家,沒有民眾,還有啥子司令!總司令也不那么稀罕。”兄弟倆說罷,一齊哈哈大笑起來。
趙樹理說:“……錢是人民幣,來自人民,再交到人民手裡就行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趙樹理的許多著名小說,除在國內發行,還被美、日、法等國家翻譯出版。所以,他經常收到從國內或國外寄來的稿酬,其中有些稿費他根本不取,就直接交了黨費,他還向組織提出建議,取消自己既拿工資又得稿費的雙重待遇,並自動放棄了國家給他的薪金。
齊如山常說:“人家做媳婦的不出閨門,我這大男人也8年未出過門。”他本是個愛熱鬧的人,但在抗日戰爭期間,他為了不做漢奸,只好在家待著,每天寫作。
錢鍾書80歲生日當天,家中的電話響翻了天。機關團體、親朋好友,紛紛要給他賀壽。錢鍾書所在的社科院也準備為他開一個學術研討會慶祝。對此,錢鍾書一律謝絕。他說:“不必花這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