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葉·薄露初零》

《新荷葉·薄露初零》是為友人祝壽而作。壽者未點明是誰,從詞義看,可知其人應是當時名儒,而且是直至此時尚隱而不仕者;有的評論人認為是工詩善詞的名士朱敦儒。據史傳稱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後屢經詔聘,方於紹興二年出山,賜進士出身在朝廷供職,是與易安居士同時代人。

概況

【作品名稱】新荷葉·薄露初零
【創作年代】宋
【作者姓名】李清照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新荷葉
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晝分停。繞水樓台,高聳萬丈蓬瀛。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花柔玉淨,捧觴別有娉婷。
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安石須起,要蘇天下蒼生。

注釋

①“薄露”三句:意謂時值薄露初降、晝夜一般平的秋分之際。分停:平分。
②“繞水”二句:以傳說中海上“篷萊”、“瀛洲”等神山比喻壽星家的亭台樓閣。
③“芝蘭”三句:意謂前來祝壽的人中,既有子侄輩,亦有身居高官者,使壽誕為之生輝。芝蘭:香草,喻指佳子侄。《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指謝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指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簪笏:官吏所用的冠簪和手板,這裡指代眾高官。
④娉婷:此指美女。
⑤鶴瘦松青:鶴鳥壽長謂之仙鶴,松柏常年青翠,故合用為祝壽之辭。
⑥日下:指京都。(詳見《晉書·陸雲傳》)
⑦東山高蹈:一則以隱居會稽東山的晉人謝安比喻壽主;二則壽主晁補之之原籍齊州,即今山東一帶。在宋朝,人們習慣地把齊州一帶叫做東山、東郡或東州。當年蘇軾稱自己知密州為“赴東郡”或“知東州”。南渡後,李清照曾有詩句“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抷土”,“東山”即指其原籍今之山東。
⑧“安石須起”二句:謝安,字安石。隱居後屢詔不仕,時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詳見《世說新語·排調》)蒼生:指百姓。這裡借“時人”希望謝安“東山再起”,以喻作者自己企盼正在“東山”隱居的壽主復出做官。

作者

李清照
(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賞析

該詞是為友人祝壽而作。壽者未點明是誰,從詞義看,可知其人應是當時名儒,而且是直至此時尚隱而不仕者;有的評論人認為是工詩善詞的名士朱敦儒。據史傳稱他“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後屢經詔聘,方於紹興二年出山,賜進士出身在朝廷供職,是與易安居士同時代人。看來這種測猜是很有些道理的,當然要認定下來,還需有佐證。這篇壽詞雖然也極盡褒譽,但卻流露了憂國憂民之志,蘊含著一股壯氣豪情。
上片交代時間地點、場面氣氛,詞清句麗,風格典雅。“薄露初零,長宵共永晝分停。繞水樓台,高聳萬丈蓬瀛”是指:正當薄露剛開始灑落,夜晚與白晝長短完全相同的這個不同一般的時候;處身環水而起、高聳入雲的樓閣亭榭之內,宛如來到了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海上仙島。“長宵共永晝分停”句中的“分停”,即“停分”,中分之意;一年之中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是晝夜所占時間相等,古人稱這兩天為“日夜分”。這裡並未指明是春分還是秋分,從“薄露初零”看,似是仲秋之月的“秋分”,固為秋天到來,暑氣漸退,晝熱夜冷,容易有露水;然而再從下文饋禮中有蘭花來看,或許是仲春之月的“春分”;當然如果“芝蘭為壽”中的“芝蘭”僅作為一種象徵高雅來說,只能認為是虛寫,而“薄露初零”卻是實況描述,所以很可能是秋分時候。
“芝蘭為壽,相輝映,簪笏盈庭”寫的是友人在做壽,詞人及眾嘉賓來賀:大家獻上了淡雅清香的蘭花和益壽延年的靈芝,拜壽的人們簇擁著壽星老人一時間充塞了往日幽靜的庭院,其中也不乏尚稱風雅的達官貴人,他們的鮮明的服色、佩飾與名士清儒的布衣瀟灑相輝映。壽筵開始了,氣氛自是十分熾烈,但詞作者卻避開這些必然現象,筆下一滑,轉向了筵席間穿梭般飛去飄來為客人傾酒捧觴的侍女們,“花柔玉淨,捧觴別有娉婷”之句,是作者從活動的大場面中捕捉的一個迷人的動作:她們像花一般柔媚,像玉一樣晶瑩,雙手捧觴穿行席間向客人勸酒,翩翩風姿令人開懷一醉,表達了主人待客之真誠。上片寥寥數語,便將良辰、美景、主賢、賓嘉之樂都烘托紙上了。
下片是對壽者的祝願之詞,尾句顯示出作者愛國愛民的心愿,寫得委婉、曲折、含蓄、脫俗。“鶴瘦松青,精神與秋月爭明。德行文章,素馳日下聲名”,先以兩個比喻句起興,再引出直面的頌揚:願您體魄健壯如鶴之清癯矍鑠,如松之耐寒長青,願您精神光照萬物與朗朗秋月競比光明;您的品德學問歷來是獨領風騷、名噪京城。至此便將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景仰的典範人物的形象勾畫了出來,下面“東山高蹈,雖卿相不足為榮”仍是溢美之辭,仍是使用比喻手法,但卻因借用現成典故,便將內容表達更進一步、更深一層。“東山高蹈”,用的是晉代文學家、政治家謝安的故事。謝安,字安石,才學蓋世,隱居東山,後應詔出仕,官至司徒。後人因以“東山”喻隱居之士;高蹈,在此也指隱居生活。該句是說:謝安隱居東山,卻蜚聲朝野,光耀無比,雖為王侯卿相,哪一個比得上他!以謝安隱居東山稱比筵上的壽誕主人,可謂臻於至極了。尾句十分精彩,繼續以謝安相比,讚譽、推崇之中加進了激勵,且注入了以生民為重、迅速救民於水火之中的急切心情,真是一句千鈞:“安石需起,要蘇天下蒼生。”安石在東山隱居不肯應詔出仕之時,時人發出了“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的嘆惋,詞人就該語加以引發以激勵眼前這位名士:您一定要像謝安一樣快快挺身出仕,揭露奸佞誤國,挽救在戰亂中受盡蹂躪折磨的黎民。易安居士發自內心的呼喊,使這首以祝壽為內容的詞作在主題思想上得到了升華。

輯評

一、侯健《新發現的李清照詞》:(這首《新荷葉》)可能是寫給當時的詞人朱敦儒的……李清照與他有過交往,朱敦儒詞集《樵歌》中,有《鵲橋仙·和李易安金魚池蓮》一首便是佐證。(《北京晚報》,1982年5月22日)
二、《濟南名士叢書·李清照全集評註》:該詞並非一般祝壽考,歌功頌德的庸俗之作。從作者對壽人的誠懇願望,可以看出她對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的深切關心。這是很可寶貴的,愛國愛民的思想在閃閃發光。此詞用“鶴瘦”、“東山”、“安石”等典故,使詞含蓄蘊藉。上片不直接寫壽人,作者潑墨渲染環境、祝壽人、侍女的不同凡俗,在於突顯壽人的名望身價之高。乃用烘雲托月之法。此詞的壽人為誰?有人說為朱敦儒。朱敦儒(1081-1159年),字希真,河南洛陽人。《宋史》稱其“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又云:“北宋靖康中召至京師,將處以學官。敦儒辭曰:‘糜鹿之性,自樂閒曠,爵祿非所願也。’因辭還山”。屢薦而不受。北宋滅亡,他避亂廣東。宋紹興二年(1132年),在朋友的勸說下方肯出仕,任秘書省正字等職。秦檜時被任用,為鴻臚少卿。檜歿後被罷黜。不僅原詞毫無顯證,而且壽主所居“高聳萬丈蓬瀛”,其家族之“簪笏盈庭”、又以“安石再起”望之,皆與朱敦儒之中下層官員身份不類。此說不足信。(濟南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三、喻朝剛、周航《中國歷代才子傳叢書·曠代才女李清照全傳》:李清照曾寫了一首《新荷葉》為朱敦儒祝壽,希望他不要再繼續隱居不出,而應像東晉時的謝安那樣為“天下蒼生”而起,表達了清照以國事為重的高尚情操。這首詞是近年一位學者從一部明代手抄本《詩淵》中新發現的,其確切的寫作年代已不考。
四、徐培均《關於李清照兩首詞的箋證》:案,《欽定詞譜》此調(指《新荷葉》)共收黃裳、趙彥端、趙抃、趙長卿四首,並在黃裳詞末注云:“此調以此詞及趙彥端詞為正體,宋人皆如此填。若趙抃詞之句讀不同,趙長卿詞之句讀參差,皆變格也。”清照此詞格律基本依黃詞,然上下片第一韻,黃詞作四、六兩句,而清照作四、七兩句,中多一“共”字。此當為別創一體……案:敦儒生日為正月十四。《樵歌》載《如夢令》云:“生日近元宵,占早燒燈歡會。”又《洞仙歌》云:“今年生日,慶一百省歲,喜趁燒燈作歡會。”又有《鷓鴣天·正月十四日夜》云:“來宵雖道十分滿,未必勝如此夜明。”皆可證。而此詞起二句則指生日在秋分時刻,顯然不合……考《蘇詩總案》卷三十五,蘇軾於元祐七年三月十六日知揚州,時晁補之為州倅,軾有《次韻晁無咎學士相迎》詩。七月七日與晁端彥、補之游大明寺品泉。八月五日與晁補之、曇秀山光寺送客,不久以兵部尚書召還,至九月初離任。則八月中旬“秋分”之際,蘇軾定能參與晁補之生日家宴,其賀詩“要與郎君語夜深”,即詞“薄露初零”時刻。而“樽酒朋簪”,亦與詞中“簪笏盈庭”相合。由是可知,清照此詞雖晚於蘇詩十七年,而所詠內容與時令頗相近,故可定為上晁補之壽詞。(1999年10月,濟南李清照學術討論會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