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

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 特色及評論

獻給新時代民族英雄的聖經寶典

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人類知識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更新、變化,人類的認知能力也將隨著知識的更替而飛速提高。作為新世紀的中國企業家在知識經濟大潮中,必須改變自身傳統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和生存狀態,必須對現存的企業運作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模式、知識結構、傳統理念、人才配置等作出重大調整與部署,才能具備21世紀企業首腦的資格。 基於此,我們組織了百餘位具有前瞻性專家、學者編寫了這套《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旨在把人類現有的智慧濃縮為知識寶庫,奉獻給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世紀,奉獻給新世紀的中國企業家。 《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共分6卷12編,收錄詞條近6000條。內容涉及經濟理論、企業管理、產業經濟、企業改革、資本運營、金融投資、國際貿易、行銷技術、財稅審計、經濟法律、領導藝術、知識素養諸方面。它薈萃中外企業精髓,融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啟迪性、實用性、操作性於一體;立足企業,服務社會,促進中國企業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實踐,推動全社會樹立現代科學管理和市場經濟觀念。

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 本書前言

 歷史的時鐘已經指向了21世紀,人類正欣逢一場曠世未有的新技術革命――知識經濟時代。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中國的企業和市場正逐步走向知識化和信息化,一大批具有當代和超前意識的企業首腦已經或正在崛起。與西方企業家不同的是,中國企業首腦們的生長環境和培育過程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是有“中國特色”的企業家,扮演著被人們稱之為“中國改革家”一類的角色。所以說,在中國企業做首腦,更有著一種英雄本色。惟其英雄的氣慨,才使中國的企業改革和經濟變革充滿活力和革命性。換言之,他們是改變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代風流人物。
但是,我們必須正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已經來臨,中國經濟和企業已到了與國際全面接軌的關鍵時刻,中國企業家必須從已取得成功的亢奮中冷靜下來。隨著中國加入WTO的臨近,眾多的跨國公司將會湧入中國。在這些跨國巨人面前,中國企業的發展,甚至生存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這是一場戰爭,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攻堅戰爭,這是一場爭取生存和發展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誰是武品的選擇者?誰是策略的制訂者?是中國企業家!那么,21世紀企業家的較量在於什麼?膽識、見識、學識;悟性、韌性、理性?
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人類知識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更新、變化,人類的認知能力也將隨著知識的更替而飛速提高。作為新世紀的中國企業家在知識經濟大潮中,必須改變自身傳統的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和生存狀態,必須對現存的企業運作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模式、知識結構、傳統理念、人才配置等作出重大調整與部署,才能具備21世紀企業首腦的資格。
基於此,我們組織了百餘位具有前瞻性專家、學者編寫了這套《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旨在把人類現有的智慧濃縮為知識寶庫,奉獻給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世紀,奉獻給新世紀的中國企業家。
《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共分6卷12編,收錄詞條近6000條。內容涉及經濟理論、企業管理、產業經濟、企業改革、資本運營、金融投資、國際貿易、行銷技術、財稅審計、經濟法律、領導藝術、知識素養諸方面。它薈萃中外企業精髓,融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啟迪性、實用性、操作性於一體;立足企業,服務社會,促進中國企業家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大膽實踐,推動全社會樹立現代科學管理和市場經濟觀念。我們常說人才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家所具備的知識及知識更新的速度十分重要。知識決定理念,而企業家的理念又關係到產品創新、市場開拓、行銷戰略制訂、資本運營、金融投資、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敗。作為中國社會物質生產的主要承擔者――中國企業家,如何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增進企業效益、加強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則是直接關係到中國企業在新的歷史時代條件下興衰的關鍵,是關係中國能否實現在21世紀中期提高綜合國力目標的關鍵。
囿於水平和時間,此書編寫難免會存在許多疏漏和不足,敬請專家、學者、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 本書目錄

第一卷

第一編 經濟理論
消費者、生產者行為理論與市場理論
經濟福利理論
國民收入的決定
需求管理與收入均衡
經濟波動與經濟成長
市場經濟理論
市場體系理論
股份制經濟

第二編 經濟法律
企業法
公司法
破產法
契約法
投資法
金融法
稅法
票據法
產品質量法
價格法
反不正當競爭法
勞動法
土地法
水法
草原法
礦產資源法
能源法
森林法
房地產法
建築法
海關法
防洪法

第二卷

第三編 企業管理
管理學基本原理
企業管理的主要學派和理論
企業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管理心理學
人力資源管理
跨國經營管理
技術工藝管理
廣告管理
財務管理

第四編 資本運營
資本運營
企業併購與產權交易
股份制改造與資產重組

第三卷

第五編 產業經濟
產業政策
產業分類
產業組織
產業結構
農業經濟
工業經濟
知識經濟
旅遊業經濟
房地產業經濟
服務業經濟

第四卷

第六編 領導藝術
領導科學
企業決策
行政決策
公共關係
領導藝術
交際與禮儀
談判、講演技能
消費心理學基本知識
消費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
消費者的需要、購買動機和決策
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影響消費心理的因素及消費心理的類型
不同消費群的消費心理與購買行為
行銷策略與商業服務工作
市場行銷

第五卷

第八編 企業改革
所有制關係
分配製度
中國經濟改革的基本理論
國民經濟巨觀調控和改革
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市場體系建設
企業改革
對外開放
國外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理論

第九編 財稅審計
財政
國家預算
稅收
國際稅收與海關稅收
國民經濟統計
審計原理與套用

第十編 全融投資
金融貨幣理論
金融機構與金融管理
股票市場
債券
保險
資金存貸
信託、租賃、拆借、貼現
銀行結算
國際金融
國際融資與信貸
國際金融市場和金融
機構
國際貨幣制度與組織
外匯交易

第六卷

第十一編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基本概念與理論
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
國際經濟技術合作
國際貿易政策和環境
國際貿易實務
國際結算

第十二編 知識素養
政治歷史
科技教育
文化傳播
文學藝術
中外人物

新世紀企業家百科全書 文章節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
從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體制過渡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巨大的轉變將給社會的各方面都帶來巨大的影響。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有新的經濟秩序與之配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就是社會主義各經濟主體市場經濟關係和經濟行為的規範化、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總稱。它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使社會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和互相間的經濟關係合理化、有序化、契約化,進而達到經濟秩序的規範化、制度化、法律化。經濟秩序不僅涉及經濟關係,也涉及法律、道德等上層建築方面。經濟秩序主要涉及的是經濟關係和經濟行為。建立市場經濟新秩序的任務是在改革的一定階段提出來的,新秩序的最終形成,要取決於經濟體制全面配套改革的成功與否。建立市場經濟新秩序,主要包括具體的經濟制度、新的運行規則、新的規範等。建立市場經濟新秩序的基本前提是:商品生產者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生產者必須從收益最大化原則自主安排生產經營,自己承擔生產和經營風險,其合法利益不受政策和個人的侵犯。建立市場經濟新秩序應遵循以下原則:①一切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由市場組合。②建立契約,信守契約。③等價交換,公平競爭。④健全市場體系和完善市場交易規則。⑤政企公開,官商分開。⑥國家利用巨觀的經濟手段進行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將有利於市場機制更好地發揮配置資源的作用。
市場缺陷
市場機制確實有不少優點,但是,市場機制也確有一些缺陷,它不可能實現全社會範圍內的資源有效配置,不能為效率以外的其它社會因素服務,導致極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可能引起濫用稀缺資源和環境污染。在出現上述缺陷時,就說明市場失靈了,也意味著市場機制沒有實現最佳效果。導致市場產生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外部因素。即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或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的差異。在市場經濟中,利潤的誘惑和競爭的壓力使企業與個人只根據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進行決策,這就可能出現企業或個人把一部分私人成本打入社會成本,給社會或他人造成損害,如環境污染問題。
(2)公共物品。如國防、安全設施,公共運輸網的存在。這些公共物品在市場經濟中,沒有一個企業或個人去主動地生產。同時,私人物品生產中套用的選擇原則、市場定價原則,也不能套用於物品的生產。
(3)其它因素。出現了市場缺陷,那些國家就要對經濟進行適應的干預,以彌補市場缺陷,使整個社會經濟平穩有序的發展。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中共十三大提出市場引導企業,國家調節市場;中共十四大強調我們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使我們的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巨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現代市場經濟不同於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一切經濟活動受“看不見的手”支配。完全的市場調節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即表現為市場失靈,因此現代市場經濟是不完全競爭或國家干預下壟斷競爭相結合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中國家與市場的關係存在著多種類型。主要有以下五種:
(1)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國家通過立法為市場競爭建立秩序,防止“不道德競爭”,同時實行積極的經濟政策和健全的貨幣制度,保證社會公平和福利。
(2)日本的國家發展導向模式。政府通過產業政策限制過度競爭,並與企業巨頭們緊密協作,實施指導性計畫經濟。
(3)北歐等福利國家模式。企業和家庭活動也由市場調節,國家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採取一系列社會福利措施。
(4)法國的指導性計畫模式。由政府制訂中、長期計畫和規劃,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指導,通過政策措施加以引導,但不對企業直接下達計畫。
(5)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巨觀間接調控,企業和家庭的微觀經濟活動完全由市場導向。
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到底採取哪種方式,要結合我們國家自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傳統等個體情況,而且隨著客觀經濟形式以及其他條件變化對它作出及時地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公有制為主,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主要依靠市場供求競爭的社會經濟,同時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巨觀調控,兼顧公平和效率。
穩定物價與制止通貨膨脹
制止通貨膨脹和穩定物價而帶來的物價穩定,對經濟的健康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物價穩定是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的綜合反映,也是保證政治上安定團結的物質基礎。物價的穩定政府可以直接或間接管理。直接管理可以通過統一制定商品價格和臨時凍結物價等方式;間接管理是通過財政、信貸、收入等經濟槓桿進行的。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實際所需要的數量而發生貨幣貶值現象。通貨膨脹通常表現為物價上漲。物價上升可劃分為三種類型:①需求拉動型。指總需求過渡膨脹所引起的物價上漲。②成本推進型。指由於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價上漲。導致成本上升的因素是物耗增多和工資提高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③結構變動型。指由於價格結構性變動,所引起的物價總水平的上漲。中國在改革過程中的物價上漲,兼有以上三類特徵,但總起來講,物價上漲是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導致的通貨膨脹造成的。
為防止出現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最根本的是要控制總需求,努力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為達到這一目的,可採取以下措施:①力求使工資的增長低於勞動生產率的增長。②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產權地位。這樣企業自然而然就想法降低消耗。③控制投資膨脹,嚴格控制計畫外投資和控制貸款總額。④採取正確的產業政策,發展短線產品,增加總供給。
商品市場
商品市場是實物商品交換的場所和領域,包括生產資料市場、生活資料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是最古老、最主要的市場形態。商品市場上交換的都是有物質實體的有形商品,絕大多數商品的銷售要經過中間環節,分銷渠道的設定較為複雜。商品市場的促銷活動比較容易,因為大多數商品可以採取陳列,展銷,試用,示範操作等方法,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勸說消費者購買。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進入商品市場的商品日益繁多,商品市場作為中國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重要,管好、理順商品市場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生產資料市場
生產資料市場也稱為“物資市場”,指經營生產資料商品交易的場所或領域。生產資料市場可按不同標準劃分為不同類別。
(1)按商品類別分,有建築工業市場、機械工業市場、電力工業市場、化學工業市場、船舶工業市場、汽車工業市場、電子工業市場、冶金工業市場、石油工業市場和航空工業市場等;
(2)按生產資料的計畫程度劃分,可分以統配物資市場和非計畫物資市場;
(3)按生產資料的使用方向和用途劃分,可分為工業生產資料市場、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基本建設生產資料市場、維修用生產資料市場等;
(4)按商品的具體用途分,有原材料市場,機械設備市場、輔助設備市場等。
過去,由於受前蘇聯經濟理論的影響,不承認生產資料是商品,中國生產資料由物資管理部門實行計畫調撥,因而不存在生產資料市場,是造成流通不順暢、計畫與實際需要脫節,各單組爭“指標”,生產資料短缺與積壓並存的局面,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和決定》衝破了過去的傳統觀念,承認全民所有制企業間交換的生產資料也是商品,開放了生產資料市場,實現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管理體制上的重大突破,生產資料市場作用得到發展。
生產資料市場的特點
由生產資料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生產資料市場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生產資料市場上的購買目的是為了用於生產消費,創造出利潤;
(2)對生產資料的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是由生產生活資料的需求派生得來的;
(3)生產資料市場上的產品需求彈性小,產品的專用性強,如機器設備等;
(4)生產資料市場上的購買多屬專家購買,理智性、技術性較強;
(5)生產資料市場上的購買通常數量大,購買資料少;
(6)生產資料市場的行銷關係比較穩定,老顧客多,要求均衡供應,分銷渠道環節較少;
(7)在生產資料市場上多數採用人員推銷的促銷方法來推銷產品,購買者對技術諮詢與培訓,售後服務、零配件供應的需求較高。
在中國,生產資料市場是在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以後發展起來的,還處於初級階段,將有進一步的提高。
中國生產資料市場的形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模式,要求企業進入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面向市場組織生產和銷售,這就要求作為生產要素之一的生產資料必須能夠自由買賣。目前,中國大多數生產資料由市場調節,生產資料市場已初具雛形,主要形式有:
(1)建立生產資料交易中心,通過物資交流協作、代購代銷、聯運聯銷、互相調劑、補償貿易等,組織各種物資進場交易。此外,一些企業庫存的多餘物資和計畫外超產的“三大材”及其他短缺物資,都可以到生產資料交易中心進行交易。
(2)生產企業開設銷售部、門市部,進行自銷。
(3)部分生產資料市場的建立已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如1989年初全國批准建立的鋼材市場,市場銷售量已占計畫外鋼材銷售量的40%。
(4)具有高層次的期貨市場正在形成。如上海的有色金屬期貿市場、深圳期貿市場。
生產資料市場的雙軌制
在傳統體制下,生產資料市場發展程度很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調撥制一直是生產資料供應的基本形式。經濟改革以來,生產資料的供應走上了雙軌制的道路,隨著指令性計畫範圍的縮小,一部分供過於求的商品開始左右自銷,同時有短線產品也規定了企業自銷比例。在生產資料國家計畫分配渠道外出現了多種流通渠道,形成了計畫外市場。同時,生產資料價格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由單一的計畫變成了計畫價和市場價並存的雙軌價。計畫外超產部分按市場價格進入市場,以平抑市場需求,同時也刺激生產資料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增加了短線物資的供給,抑制國產的不合理需求,迫使消費企業降低消費。由於這部分生產資料的價格所提供的真實信號,對合理調整生產結構產生了積極影響,使社會資源流向短線產品生產,推動供給增長,形成了良性循環,但是,生產資料的雙軌制,特別是一些需求和供給彈性值都不高的產品的計畫內外差價過大,進一步激化了結構重組,使許多生產企業將計畫內生產資料轉到計畫外銷售,導致雙重體制特有的市場矛盾大量發生,契約兌現率低,價格上漲,權錢交易,投機之風盛行,嚴重影響了生產資料市場的通暢。今後,必須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市場機制,使生產資料儘可能全部進入市場,由雙軌制過渡到單軌制,疏通流通渠道,減少中間環節,改革生產資料價格體系,使之向單一的供需求平衡過渡 。
生活資料市場
生活資料市場也稱作“消費資料市場”,是經營生活資料商品交易的場所或領域。生產資料市場按不同標準可作不同的劃分:按照馬克思對生活資料的劃分,可分為一般消費品市場和奢侈品市場;按生活資料的行銷特徵分,可分為日用品市場、選購品市場和特殊品市場;按生活資料的用途分,可分為服裝市場、食品市場、家俱市場、家用電器市場、醫藥市場、文化用品市場等;按行銷環節分,可分為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等。上述各類市場還可以進一步組合為許多市場。生活資料市場上的商品直接與人民的生活有關,涉及千家萬戶,生活資料市場是聯結消費品的生產和消費的橋樑和紐帶。與生產資料市場相比,中國的生活資料市場要相對成熟、完善,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所以生活資料市場的容量和潛在容量都相當大。
生活資料市場的特點
生活資料市場上的商品品種繁多,更新速度快,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其特點是:
(1)在購買目的上,生活資料市場的購買者(多為社會大眾)購買生活資料是用於最終生活消費;
(2)生活資料市場的行銷對象廣泛,商品需求複雜,市場的主體是個人和家庭;
(3)生活資料市場以零售市場為主,多數是零星購買成交額小,購買資料頻繁;
(4)生活資料市場上的購買者多屬非專家購買,易受情感支配購買行為;
(5)在生活資料市場上,廣告宣傳、展銷、示範表演,降價銷售等行銷策略套用範圍大,對消費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6)生活資料市場的分銷渠道中間環節多,網點分散。
中國生活資料市場的發展
在傳統體制下,高度集中的計畫體制使生活資料市場和生產資料市場都普遍存在發育不足和貨幣化程度低下的特徵。在生活資料市場上,由於先生產後生活戰略方針的影響,生產資料的供給始終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同時,憑證配給制又使需求保持難以替代的剛性。與這種情況相適應,價格始終保持在相當穩定的水平。這樣的生活資料市場,一方面維持了人民的生活,使其在低水平均化層次上緩慢的提高,另一方面又使來自需求方面對生產的刺激明顯減弱。經濟改革後,由於改革起步於分配領域,在短期內職工貨幣收入出現激長之勢,極大刺激了消費品生產,使市場供應短期內有了很大改善,一度曾出現消費早熟的傾向。這些對生活資料市場的影響很大,一方面低檔型市場的結構剛性軟化,另一方面,傳統的市場運行方式解體,市場進入不穩定期,通貨膨脹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平均供需的市場功能已經產生,生活資料市場已經形成並走向完善。
生活資料市場的作用
生活資料市場與生產資料市場兩者既相區別又互相聯繫。生活資料市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生活資料市場為人民提供豐富多彩的商品,與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2)生活資料市場引導著生產資料市場,因為生產資料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生活消費,因此,生產資料市場歸根到底是為生活資料市場而存在:
(3)生活資料市場是國家貫徹收入再分配政策的重要領域。這主要是通過使一部分高檔消費品價格高於價值,可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轉入國家手中。同時,使一部分基本生活消費品的價格低於價值,用財政補貼的形式增加低收入者的實際收入水平。
(4)生活資料市場是國家積累資金的重要來源。居民在購買消費品的同時使大部分商品的價值得以實現,市場經營部門向國家繳納稅金,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5)生活資料市場是觀測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一面鏡子,如果生活資料市場繁榮,人心穩定,則表示國民經濟比例、速度基本正常;如果生活資料市場供應出現嚴重短缺,或者不斷出現搶購風潮,則表現國民經濟比例或速度失調,需要進行調整。
房地產市場
房地產市場是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房地產經濟運行的基礎。房地產市場的涵義,從狹義上理解,是指房地產進行交換的場所;從廣義上理解,則是指房地產交換關係,即是指房地產流通全過程的總和。中國房地產市場由來已久,它是隨著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進程和社會經濟變革的歷史而萌生、發展、演變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水平密切聯繫,一個消費水平很低的市場無法孕育出發達的房地產業,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依靠土地的償使用、房屋商品化和住房制度改革三大改革政策的實施。但是,房地產市場並不消極地適應經濟水平。大量的實踐說明,它的發展可以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增強人們商品經濟的觀念,從而推動經濟水平提高。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中國房地產市場已成長發展起來,目前已初具規模,雖然發育還不完全,但其發展狀況已顯示出這是一個蘊藏著巨大潛力的市場。房地產市場大體上可分為房產市場和地產市場,兩者遵循不同的運行規律,體現出不同的市場特徵。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特徵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房地產得以復甦,中國房地產市場也迅速地發展起來,顯示出以下特徵:
(1)在住房制度上,改變了過去那種“國家包,福利制”,調節一切積極因素解決居住問題,推行住宅商品化。除了分步提租,推行住宅公積金、租賃保證金、優惠售房、超標準加租、住宅券以外,還推行了住宅合作,鼓勵個人集資建房;
(2)在投資體制上,從完全依靠國家積累進行房屋的再生產,向自力更生、依靠本行業積極進行房屋再生產的方向轉變;
(3)在住宅所有制結構上,從單一的全民所有向全民、集體、個人以及社會經濟組織等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方向轉變;
(4)在管理體制上,從政企不分的行政管理,向政企分開,逐步實現經營型方向轉變;
(5)在土地管理上,從國有土地分散管理、無償使用,向統一管理、有償使用的方向轉變;
(6)對企、事業單位,從單一經營為主,向多種經營的方向轉變;從統一收支、吃大鍋飯,向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方向轉變;
(7)涉外房地產發展勢頭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