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熔裁》

《熔裁》是《文心雕龍》的第三十二篇,討論文學創作中怎樣熔意裁辭。“熔裁”和我們今天所說的“剪裁”有某些近似,但有很大的區別。劉勰自己解釋說:“規範本體謂之熔,剪截浮詞謂之裁。”所以,“熔”是對作品內容的規範;“裁”是對繁文浮詞的剪截。“熔裁”的工作,從“思緒初發”開始,到作品寫成後的潤飾修改,是貫徹在整個創作過程之中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寫成“情周而不繁,辭運而不濫”的作品。

內容提要

熔裁熔裁
全篇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明什麼叫熔裁和熔裁工作在文學創作中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論熔意,提出熔意的三條準則;第三部分論裁辭,要求作品做到沒有一個可有可無的字句;第四部分舉歷史上的有關例證,以進一步說明熔意裁辭的必要。
本篇提出的“三準”,是劉勰創作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怎樣理解“三準”,一直存在較大的分歧。所謂“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確有一個先後、主次的程式問題,但其主旨不是講創作過程,而是熔意的三條準則:“設情以位體”,是要以內容能確立主幹為準;“酌事以取類”,是要以取材和內容密切關聯為準;“撮辭以舉要”,是要以用辭能突出要點為準。劉勰所說“心非權衡,勢必輕重”,正是要根據這三條準則來進行權衡。文學創作中怎樣熔意,這是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只能提出幾條總的原則,這是很自然的。不僅熔意,即使論裁辭,所謂“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也是一個總的要求;如果稱這一總的要求為裁辭的準則,同樣是可以的。

原文+譯註

(一)
情理設位1,文採行乎其中。剛柔以立本2,變通以趨時。立本有體3,意或偏長;趨時無方4,辭或繁雜。蹊要所司5,職在熔裁6;檃括情理7,矯揉文采也8。規範本體謂之熔9,剪截浮詞謂之裁;裁則蕪穢不生10,熔則綱領昭暢11;譬繩墨之審分12,斧斤之斫削矣13。駢拇枝指14,由侈於性15;附贅懸疣16,實侈於形。二意兩齣17,義之駢枝也;同辭重句,文之疣贅也。
〔譯文〕

周易周易

作品的內容有一定的部署,然後在這基礎上運用文采。首先確立作品剛強或柔婉的基調,然後適時予以變化。確立了基調雖已有一定的主體,但意思的表達有時可能偏多;至於適時變化本來沒有一定,所以文辭有時就不免顯得繁雜。這裡關鍵所在,就是做好熔意裁辭的工作;一方面糾正內容上的毛病,一方面改正文辭上的缺點。所謂熔意,就是使文章的主要內容表現得更合乎規範;所謂裁辭,就是刪削一切不必要的文辭。能裁辭,文句便不雜亂;能熔意,綱領便可分明;好比工匠用繩墨來定材料的取捨,用斧子來進行削鑿一樣。腳指不分或手有歧指,那是天生的多餘;身上長出肉結,也為形體所不需。同一意思的再現,那是內容上的多餘;同一辭句的復出,也是文章所不需的。
〔注釋〕
1 情理:指作品的內容。設位:安排確立位置。
2 “剛柔”二句:《周易·繫辭下》:“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剛柔,指作品剛健或柔婉的基調。趨時:即《定勢》篇所說:“剛柔雖殊,必隨時而適用。”
3 體:主體。
4 無方:沒有一定。
5 蹊:路。司:主管。
6 職:主,執掌。熔:鑄器的模型,這裡指用一定的準則(即下文所說的“三準”)來規範作品的內容。
7 檃(yǐn引)括:矯正曲木的器具,這裡作動詞用。
8 矯揉:這裡有糾正的意思。揉:使之彎曲。
9 本體:指內容。
10 蕪穢:即上句說的“浮詞”。
11 昭:明白。暢:暢達。
12 繩墨:工匠正曲直的工具。審分:審核分辨。
13 斤:斧子。斫(zhuò濁):砍,削。
14 駢拇(piánmǔ蹁母)枝指:這是借《莊子·駢拇》中的話:“駢拇枝指,出乎性哉。”成玄英疏:“駢,合也,大也,謂足大拇指與第二指相連合為一指也。枝指者,謂手大拇指傍枝生一指成六指也。”枝(qí奇):同歧。
15 侈:過多,這裡指多餘的、不必要的。性:天性。
16 附贅(zhuì墜)懸疣(yóu尤):《莊子·駢拇》:“附贅縣(即懸)疣,出乎形哉。”贅:多餘的東西。疣:肉疙瘩。
17 二:一作“一”,譯文據“一”字。
(二)

莊子莊子

凡思緒初發1,辭采苦雜,心非權衡2,勢必輕重。是以草創鴻筆3,先標三準4:履端於始5,則設情以位體6;舉正於中,則酌事以取類7;歸餘於終,則撮辭以舉要8。然後舒華布實9,獻替節文10;繩墨以外11,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圓合12,條貫統序13。若術不素定14,而委心逐辭15;異端叢至16,駢贅必多。
〔譯文〕
當開始構思的時候,擬用的文辭常嫌太雜亂;內心很難像天平那么準確地衡量,勢將犯偏重偏輕的毛病。所以要想寫成一篇好文章,必須先提出三項準則:首先根據內容來確定主體,其次選擇與內容有聯繫的素材,最後選用適當的語言來突出重點。這樣才能安排文辭來配合內容,把必要的東西寫上去而把不必要的省略掉,以力求精當。正與木工根據繩墨來削鑿美好的木材一樣,文章必須如此才能寫得首尾妥帖,條理清楚。如果不先確定寫作方法,卻只任意地追求辭采,那么不必要的內容就都擠進來,而廢話就必然太多。
〔注釋〕
1 思緒初發:《神思》篇講構思之始的情形是:“神思方運,萬途競萌。”思緒:指作家的思路。緒:端緒。
2 權:秤錘。衡:秤桿。
3 鴻筆:大作。
4 標:顯出、突出。準:準則。
5 履端於始:此句和下面的“舉正於中”、“歸餘於終”,都是《左傳·文公元年》中的話,原是就一年的曆法說的,這裡借用來分別指三項準則的步驟。
6 情:指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主體,主幹。這項準則是衡量“設情”是否確立了主幹。
7 類:相似。要求事與情相類似,也就是衡量所用素材與內容是否有密切聯繫。
8 撮(cuō搓):聚集而取。要:指內容的重點。此項是衡量能否用辭以突出要點。
9 華:指辭采。實:指內容。
10 獻替:即《附會》篇說的“獻可替否”。獻:進。“獻可”是把好的或必要的東西寫到文章中去。替:棄去。“替否”是從文章中剔除不好的或不必要的東西。所以,“獻替”在這裡有斟酌推敲的意思。節:調節。文:文飾。
11 繩墨:木工取直的工具。“繩墨以外”都是應削除的部分。
12 首尾:一篇文章從開頭到結尾。
13 條貫:指條理、層次。
14 術:方法,這裡指寫作方法。
15 委心:任意。
16 異端:指和內容關係不密切的、無關的描寫。叢至:《呂氏春秋·達郁》:“萬災叢至。”高誘註:“叢,聚也。”
(三)

呂氏春秋呂氏春秋

故三準既定,次討字句1。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精論要語,極略之體2;游心竄句3,極繁之體4。謂繁與略,隨分所好5。引而申之,則兩句敷為一章6;約以貫之7,則一章刪成兩句。思贍者善敷8,才核者善刪9;善刪者字去而意留10,善敷者辭殊而意顯11。字刪而意闕12,則短乏而非核13;辭敷而言重,則蕪穢而非贍14。
〔譯文〕
三項準則確定了,就該斟酌字句。如果有可刪的句子,可見考慮得還不夠細緻;如果沒有可省的字,才算寫得周密。論點精當而語言扼要,那是極精約的風格;情志奔放而文辭鋪張,那是極繁縟的風格。繁縟或精約,完全任隨作家性格的愛好。如果發揮一下,那么兩句可以變成一段;如果簡練一點,那么一段也可以壓縮成兩句。文思豐富的人,長於鋪陳;而文思踏實的人,善於精簡。善於精簡的人,字句雖刪去而意思仍然保存;善於鋪陳的人,字句雖多而意思仍很顯豁。如果減少字句而意思也不完整,那是才華不足而不是文思踏實;如果鋪陳一番而文辭重複,那是文筆拉雜而不是文思豐富。
〔注釋〕
1 討:尋究,這裡有推敲、斟酌的意思。
2 略:即《體性》篇所說“八體”中的“精約”一體。體:風格。
3 游心審句:這四字雖借用《莊子·駢拇》中的“竄句游心於堅白同異之間”,但從劉勰的上下文來看,這裡並非貶意。游:應指作者情思奔放。竄:應指文辭的鋪張。
4 繁:即《體性》篇“八體”中的“繁縟”一體。“縟”是繁多。
5 分:本分。這裡指作家的性格。
6 敷:鋪陳。
7 約:簡練。
8 贍(shàn善):富足。
9 核:查考。這裡是踏踏實實,經得起查核的意思。
10 刪:削除。
11 辭殊:指字句繁富而多樣化。
12 闕(quē缺):同“缺”。
13 短乏:指才華的不足。
14 蕪穢:指文辭的雜亂。
(四)
昔謝艾、王濟1,西河文士2;張俊以為3:艾繁而不可刪,濟略而不可益4。若二子者,可謂練熔裁而曉繁略矣5。至如士衡才優6,而綴辭尤繁7;士龍思劣8,而雅好清省9。及雲之論機,亟恨其多10;而稱“清新相接11,不以為病”,蓋崇友於耳12。夫美錦製衣13,修短有度14,雖玩其采15,不倍領袖。巧猶難繁,況在乎拙16?而《文賦》以為“榛楛勿剪”17,“庸音足曲”18;其識非不鑒19,乃情苦芟繁也20。夫百節成體21,共資榮衛22;萬趣會文23,不離辭情24。若情周而不繁25,辭運而不濫26,非夫熔裁,何以行之乎?
〔譯文〕
晉代的謝艾和王濟都是西河地方的文人。當時張駿認為,謝艾文辭雖繁富而不能省去什麼,王濟文辭雖簡略而不能增加什麼。像這兩位,可以說是精通熔意裁辭的方法,懂得怎樣該繁該簡的道理了。至於陸機,才華雖然卓越,但寫作起來未免文辭過繁;陸雲文思雖然較差,但平日就喜歡文筆簡淨。陸雲論陸機的時候,雖常怪陸機文採過多,卻又說陸機不斷有清新的文句,所以不算毛病;其實這不過是重視兄弟間的情誼而已。好比用美好的錦緞做衣服,長短有定;即使欣賞錦緞的花紋,也不能在領子、袖子上增加一倍。善於寫作的人還不易把繁多的文采處理得當,何況不善於寫作的人呢?陸機《文賦》認為只要有美鳥來住,惡木也不必砍去;不得已時也不妨在一篇歌曲中湊上些平庸的音節。他並不是沒有見識,只是難於割愛罷了。成百的骨節組成整個身體,都靠氣血流暢;萬千種意思寫成一篇文章,離不開文辭與內容的配合。想要文章內容全備而不太繁複,文辭多變化而不是濫用,那么,若非注意熔意裁辭,怎能做得到呢?

文賦文賦

〔注釋〕
1 謝艾:東晉涼州牧張重華的僚屬。王濟:未詳。
2 西河:今山西中部地區。
3 俊:當作“駿”,張駿:張重華的父親,東晉初年做過涼州牧。張駿語原文不存。
4 益:增加。
5 練:熟悉。曉:明白,通曉。
6 士衡:西晉文學家陸機的字。才優:《晉書·陸機傳》:“機天才秀逸,辭藻宏麗。”
7 綴辭:指寫作。綴:連結。尤繁:特別繁蕪。《世說新語·文學》:“孫興公云:‘潘(岳)文淺而淨,陸(機)文深而蕪。’”
8 士龍:西晉文學家陸雲的字。陸雲是陸機的弟弟。思劣:這是和陸機比較而言。《晉書·陸機(附雲)傳》說陸雲“六歲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少與兄機齊名,雖文章不及機,而持論過之,號曰‘二陸’”。
9 雅:常。清省:文筆簡淨。陸雲《與兄平原書》中多次談到他愛好“清省”。如說“雲今意視文,乃好清省”(見《全晉文》卷一百零二)。平原:指陸機,他曾任平原內史。
10 亟(qì泣):屢次。多:指文採過繁。陸雲在與陸機的信中,曾多次講到陸機的這種毛病。參見下注。
11 “清新相接”二句:陸雲與兄平原書》曾說:“兄文章之高遠絕異,不可復稱言,然猶皆欲微多,但清新相接,不以此為病耳。”
12 友於:兄弟間的情誼。《尚書·君陳》“惟孝友於兄弟”。“於”字原是介詞,後來“友於”二字連用成詞。
13 錦:雜色的絲織品。
14 修:長。
15 玩:這裡有玩味、欣賞的意思。
16 拙:不擅長。
17 榛楛(zhenhù真戶):惡木。《文賦》中曾說:“彼榛楛之勿剪,亦蒙榮於集翠。”“翠”是翠色的鳥。
18 庸音足曲:這也是《文賦》中的話:“故踸踔(chénchuō臣上戳)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踸踔:一足走路。庸音:平庸的音樂,指不精采的句子。足曲:湊足樂曲,指文章勉強成篇。
19 鑒:照,看清。
20 芟(shān山):刈草,這裡指刪除不必要的文句。
21 節:指骨節。體:指人的形體。
22 資:憑藉。榮衛:指人的氣血。《黃帝內經素問·熱論》:“榮衛不行,五藏不通,則死矣。”
23 趣:旨趣。
24 情辭:指構成作品的兩個基本方面。
25 周:全面。
26 運:運行,這裡指文辭的變化。濫:泛濫,指辭採過多。

熔裁熔裁

(五)
贊曰:篇章戶牖1,左右相瞰2。辭如川流,溢則泛濫3。權衡損益,斟酌濃淡4。芟繁剪穢,弛於負擔5。
〔譯文〕
總之,作品裡的各部分,應該像門戶似地左右互相配合。文辭好比河水,太多了就要泛濫。必須考慮如何增減,推敲詳略。刪去多餘的和雜亂的部分,文章就沒有什麼累贅了。
〔注釋〕
1 牖(yǒu有):窗戶。戶牖:這裡是比喻作品的各個部分。
2 瞰(kàn看):視。相瞰:互通聲氣的意思。
3 溢:過多。
4 濃淡:指文句的詳略、辭采的多少。
5 弛(chí池):減輕。負擔:指作品中不必要的部分。《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赦其不閒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