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經》

《敗經》

《敗經(最新修訂版)》是曾國藩十三套學問中僅為極少數人所知,卻最具實用價值一部析敗致勝的奇書,包含了曾國藩耗用近乎畢生時間對“敗”的深刻理解和刻骨銘心的感悟,而這正是他何以歷經千挫百折,一生涉危蹈險,卻永立不敗的玄機之所在。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珍藏圖文本一部耗用了畢生時間有著刻骨銘心感悟的奇書

作者簡介

李古寅,漢族,1944年12月生,1982年蘭州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研究生畢業。曾長期擔任河南省圖書館業務副館長。河南省五、六、七屆政協委員,被河南省圖書館學會評選為專家學者、古籍整理、歷史學學科帶頭人。其學有本源,治學嚴謹,於中國古文獻開發用功最勤,對目錄學、版本學、歷史學皆有研究。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漢代河西民屯結構辨析》、《捻軍聞見錄手稿考略》等論文數十篇;主編出版《河南省圖書館古籍研究論文選集》、《河南省圖書館中文古籍書目》(集部)、《臣鑒錄》、《中國古代刑具的故事》、《中國古代從政謀略》、

目錄

序言卷一本敗悠悠萬事,修本為大。正心養德,礪志自強,居貧窮而養其心,處危難而志不移,憂虞之際,赴湯蹈火,報國復邦,建功立業。此所謂本,本固則勝,忘本必敗憂虞之際蓄氣長智主敬身強怠惰事亡求仁人悅不仁事憂勞興國逸豫亡身誠則能勝不誠則敗有志事成喪志業敗卷二顯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然而英雄氣盛,鋒芒畢露。德高被謗,功多遭忌,“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所謂顯敗,此之謂也隱顯方能及遠,匿鋒所以至大。韜光隱晦,伺機而發,方可無往而不勝得時大行背時龍蛇勢要敗落

前言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曾國藩是一個獨具魅力的歷史人物。曾國藩能文能武,身遭亂世,而獨力支撐,在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等諸方面多有建樹,是中國歷史上數百年來不多的治世能臣。他知人善任,治國有術,領軍有謀,處世有道,教子有方,留下了大量的傳世家書和為政箴言,深受後人的重視和追尋;他功高震主,位壓群臣,宦海風險頻生,但往往化險為夷,竟以壽終。然而,曾國藩的一生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遭遇了諸多的失敗和挫折,他一直是在失敗中尋勝機,在困厄中求出路,經過異乎尋常的奮鬥和拼殺,才獲得最後的成功。可以

精彩書摘

漢代的淮陰侯韓信,在劉邦和項羽爭霸之始,向劉邦力陳項羽的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並根據項羽不據關中,建都彭城而失去地理優勢,違背義帝“先入關為關中王”的約定,且趕走義帝,所到之處皆大肆屠戮百姓以及把關中分封給關中子弟恨之入骨的三個秦朝降將等方面的情況,建議劉邦舉兵東進,收復關中。劉邦采納了韓信的建議,任命韓信為左丞相。韓信捉魏王,滅代國,攻趙國,收燕國,敗齊國,在劉邦建立漢室基業的過程中立下了蓋世之功。韓信自以“天下先”為得意,不以“天下先”為憂慮。不僅不懂得讓功勞掩卓行以保全自己,而且自請為齊王,還喧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