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記》

《放浪記》

《放浪記》是“日記體”私小說名作,自然、如實地描繪了“我”長達十年掙扎於底層的生活經歷與情感歷程。

基本信息

圖書看點

封面封面

林芙美子是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最鍾情的作家,先後六度改編其作品

林芙美子被喻為“日本的蕭紅”,郁達夫謝冰瑩、林海音、桐野夏生均推崇備至

放浪記》,“昭和時期日本女性文學第一傑作”

八十年前暢銷六十萬冊,奠定林芙美子的文壇地位

寫作,令我感覺到異常的充實,使我忘記了男人的拋棄、身無分文和飢腸轆轆。

媒體評論

我並不認為自己死後作品還將流傳下去。但我卻有一種自信,唯有這部《放浪記》還會引起一些讀者的共鳴。

——林芙美子

林芙美子具有堅定的信念——只要世界上仍舊存在著貧窮、屈辱和青春,喜愛《放浪記》的讀者就不會消失。

——中村光夫,著名文學評論家

內容簡介

“我”因父母離異,自小輾轉飄零,擺過地攤,做過女傭,在小酒館中當過女招待,還先後遭到數個男友的折磨與拋棄,飽嘗人世艱辛與屈辱。在饑饉困苦的境地中,“我”不甘沉淪,始終抱持粗率而真誠的生存態度,堅守文學夢想,直至迎來生活與創作的轉機。

此作表現了女性頑強的求生意志和不屈的心路歷程,特殊的文體和感受力,使其獲得“昭和期(1925-1988)日本女性文學第一傑作”之美譽。最初(1928年10月)連載於長谷時川雨的雜誌《女人藝術》,1930年改造社收入“新銳文學叢書”出版單行本,一兩年間銷售六十萬冊,成為當時的超級暢銷書。

作者簡介

林芙美子,日本小說家、詩人,出生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病歿於昭和二十六年(1951)。幼時父母離異,生活顛沛流離,做過女傭、店員,飽嘗人間艱辛。她不甘淪落,一面努力掙錢維持生計,一面堅持自己的文學喜好與創作。《放浪記》(1930)是其長篇小說處女作,其他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說《風琴與魚町》(1931)、《清貧書》(1931)、《牡蠣》(1935)、《晚菊》(1949)和長篇小說《浮雲》(1949—1950)等。林芙美子被譽為“日本的蕭紅”,其作品著重描繪底層民眾的艱辛生活以及女性的掙扎與奮鬥,後來也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省。郁達夫、謝冰瑩、林海音、桐野夏生均對之均推崇備至,川端康成則評價“能如此感嘆女人悲哀的人非常罕見”。她更是電影大師成瀨巳喜男最鍾情的女作家,在1951年至1962年間,成瀨先後六度將其作品改編搬上銀幕,分別為《飯》、《閃電》(《稻妻》)、《妻》、《晚菊》、《浮雲》和《放浪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