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凶記》

《擒凶記》

擒凶記》(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是亞弗列德·希區柯克在1956年所執導的電影。由詹姆斯·史都華、桃樂絲·黛主演。這部影片是重拍希區柯克在1934年的同名電影,也是他惟一一部重製自己的作品。希區柯克認為1956年版本比1934年版本還要更好,他認為1934年版本是“有天份的業餘者”的作品,1956年版本才是真正“專業”的作品。事實上,若再論及男女主角的名望及得獎紀錄,這部重拍的《擒凶記》,其知名度與評價都高於原作。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擒凶記》電影海報1956

擒凶記TheManWhoKnewTooMuch(1956)

更多外文片名:
L'hommequiensavaittrop.....Belgium(Frenchtitle)/Canada(Frenchtitle)/France
DerMann,derzuvielwußte.....Austria/WestGermany
Elhombrequesabíademasiado.....Argentina/Spain
Mannensomvissteförmycket.....Finland(Swedishtitle)/Sweden
OHomemQueSabiaDemais.....Brazil/Portugal(originalsubtitledversion)
Covjekkojijepreviseznao.....Croatia(DVDtitle)
Czlowiek,którywiedzialzaduzo.....Poland
Demandieteveelwist.....Belgium(Flemishtitle)
EnmanosdelDestino.....Argentina(alternativetitle)
Ha-Ishsh'YadaYoterMe'dye.....Israel(Hebrewtitle)
L'uomochesapevatroppo.....Italy
Mandendervidsteformeget.....Denmark
Mannensomvissteformeget.....Norway
Mannenutanförlagen.....Sweden
Miesjokatiesiliikaa.....Finland
Oanthropospougnorizepolla.....Greece
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
編劇:
查爾斯·貝內特CharlesBennett....(story)and
約翰·麥可·海耶斯JohnMichaelHayes....(screenplay)
D.B.Wyndham-Lewis....(story)
主演:
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Stewart....Dr.BenMcKenna
桃麗絲·戴DorisDay....JoMcKenna
丹尼爾·蓋林DanielGélin....LouisBernard(asDanielGelin)
影片類型:
驚悚/劇情/冒險
片長:
120分鐘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法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ustralia:PG/Argentina:13/UK:PG/USA:PG/Canada:PG/Norway:16/UK:A
製作成本:
$2,500,000(estimated)
著作權所有:
1955FilwiteProductionsInc.
拍攝日期:
1955年4月-1955年7月
攝製格式:
35mm(horizontal)
洗印格式:
35mm

演職員表

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原創音樂|攝影|剪輯|選角導演|美術設計|布景師|服裝設計|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Director: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

k編劇Writer:
查爾斯·貝內特CharlesBennett....(story)and

約翰·麥可·海耶斯JohnMichaelHayes....(screenplay)D.B.Wyndham-Lewis....(story)

演員Actor:
詹姆斯·斯圖爾特JamesStewart....Dr.BenMcKenna

多莉絲·黛DorisDay....JoMcKenna

丹尼爾·蓋林DanielGélin....LouisBernard(asDanielGelin)

卡羅琳·瓊斯CarolynJones....CindyFontaine

伯納德·荷曼BernardHerrmann....Himself(conductor)(uncredited)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ManinMoroccomarketplace(uncredited)

布倫達·德·班澤BrendaDeBanzie....LucyDrayton(asBrendadeBanzie)BernardMiles....EdwardDraytonRalphTruman....BuchananMogensWieth....AmbassadorAlanMowbray....ValParnell

原創音樂OriginalMusic:
伯納德·荷曼BernardHerrmann....(musicscoredby)

攝影Cinematography:
RobertBurks....(directorofphotography)

剪輯FilmEditing:
GeorgeTomasini

選角導演Casting:
GaryFifield....(uncredited)BillGreenwald....(uncredited)EdwardR.Morse....(uncredited)TonyRegan....(uncredited)

美術設計ArtDirectionby:
HenryBumsteadHalPereira

布景師SetDecorationby:
SamComerArthurKrams

服裝設計CostumeDesignby:
伊迪絲·海德EdithHead

副導演/助理導演AssistantDirector:
霍華德·喬斯林HowardJoslin....assistantdirecto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
FilwiteProductions
發行公司:
環球影業[美國](2006)(USA)(theatrical)
MCA環球家庭娛樂[美國](USA)(laserdisc)
ArgentinaVideoHome(AVH)[阿根廷](Argentina)(DVD)
UniversalHomeVideo[巴西](2003)(Brazil)(DVD)
CICVídeo[巴西](19??)(Brazil)(VHS)
UniversalHomeVideoInc.[美國](USA)(DVD)
其他公司:
LondonSymphonyOrchestra(LSO)[英國]musicplayedby
TheChorusoftheRoyalOperaHouseCoventGarden[英國]musicplayedby
TheRoyalAlbertHall[英國]concerthall(uncredited)

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細節)美國
USA1956年6月1日瑞典
Sweden1956年7月23日芬蘭
Finland1956年8月3日西德
WestGermany1956年10月11日葡萄牙
Portugal1956年11月1日奧地利
Austria1956年12月丹麥
Denmark1958年7月25日奧地利
Austria1962年11月......(re-release)丹麥
Denmark1962年11月30日......(re-release)丹麥
Denmark1967年8月21日......(re-release)芬蘭
Finland1968年7月19日......(re-release)芬蘭
Finland1984年3月27日......(re-release)法國
France2003年2月12日......(re-release)[1]

希區柯克客串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在電影中短暫的客串,出現在摩洛哥市場中,在情報人員被謀殺的前一刻,他正背對著鏡頭在看特技表演。(0:25)

幕後花絮

本片是導演希區柯克將其三十年代的成名作加以重拍的影片,故事情節基本上與舊作相似,但整體映像要比其前作更流暢自然,壓軸的一場音樂廳謀殺高潮戲更具有高度刺激性。詹姆斯.史都華、多麗斯.戴等在片中的表現非常出色,其中多麗斯.戴在片中演唱的插曲“QUESERASERA"更是傳唱甚廣,流行一時,曾獲最佳電影插曲金像獎。

一首「我心屬於你」更是為她贏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主題曲獎,銷售量突破記錄。劇本根據原著改編,除了度假地點由瑞士改為摩洛哥及貫穿全片的配樂外,均保持原著的完整風貌。全片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Marrakesh)、英國、荷蘭、好萊塢等地拍攝。特應徵入伍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並且數次出生入死,獲得了空軍獎章和卓越十字勳章。退伍後斯圖爾特重回好萊塢,又以《風雲人物》提名奧斯卡。這時的斯圖爾特已年近四十,他開始嘗試更多的戲路,並在《奪魂索》里和希區柯克首次合作。1950年斯圖爾特以《迷離世界》中輕鬆明快的表演又一次提名奧斯卡,而接下來他卻又出演了一系列西部片中粗糙剛硬的角色。隨後他又和希區柯克合作了後者50年代最著名的三部片子《後窗》、《擒凶記》和《迷魂記》。而1959年的《桃色血案》為他帶來了第四次奧斯卡提名。60年代後寶刀不老的斯圖爾特和導演約翰·福特合作了兩部經典西部片《浴血雙雄》和《雙虎屠龍》。之後又重回自己的戲路,拍下了《鳳凰劫》、《娛樂世界》等片。1976年的《英雄本色》是他的最後一部著名影片,而除了電影以外,他還活躍在廣播和電視舞台。1980年獲美國電影研究院授予的終身成就獎,1983年獲甘迺迪中心授予的終身成就獎,作為美國最受愛戴的明星之一,詹姆斯·斯圖爾特在今天與其說是一個演員,不如說是美國的一個文化象徵,一個優雅傳統時代的化身。1997年7月2日,89歲高齡的斯圖爾特在洛杉磯去世。

導演介紹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希區柯克沒有受過任何正統的電影或戲劇訓練,父親也只是倫敦東區的一個蔬果商,他念過航海工程學校,19歲進入電報公司擔任技術工作,同時在倫敦大學修習藝術課程,這對他日後的成就奠下重要的基礎。之後開始朝電視和廣告界發展,在這個時期他也開始接觸到電影,20歲踏入電影界,擔任片頭字幕設計和剪接的工作。因此我們在欣賞他的作品時,可以發現強烈風格的片頭字幕,揭開了引人入勝的電影情節。當然他作品中精練有創意的場面調度和他不落俗套的剪接技巧,著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22歲起開始在《WomantoWoman》等五部電影中擔任編劇和藝術指導,39歲便離開倫敦前往好萊塢發展。隔年在美國執導的第一部作品《蝴蝶夢》,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邁開了成功的第一步,也打響了他的知名度。之後在奧斯卡得獎史上,也可以說是戰果輝煌,並以《驚魂記》等片五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1979年榮獲美國電影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擒凶記1934版

基本信息

擒凶記TheManWhoKnewTooMuch(1934)

更多中文片名:
知情太多的人
更多外文片名:
Elhombrequesabíademasiado.....Argentina/Spain
Czlowiek,którywiedzialzaduzo.....Poland
DerMann,derzuvielwußte.....Germany
Ha-Ishsh'YadaYoterMe'dye.....Israel(Hebrewtitle)
L'hommequiensavaittrop.....France
L'uomochesapevatroppo.....Italy
Mandendervidsteformeget.....Denmark
Mannensomvissteförmycket.....Sweden
Miesjokatiesiliikaa.....Finland
OHomemQueSabiaDemais.....Brazil
OHomemQueSabiaDemasiado.....Portugal
Oanthropospouixerepolla.....Greece
導演: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
編劇:
查爾斯·貝內特CharlesBennett....(by)and
EdwinGreenwood....(scenario)and
A.R.Rawlinson....(scenario)
D.B.Wyndham-Lewis....(by)(asD.B.WyndhamLewis)
EmlynWilliams....(additionaldialogue)
主演:
愛德娜·貝斯特EdnaBest....JillLawrence
彼得·洛PeterLorre....Abbott
萊斯利·班克斯LeslieBanks....BobLawrence
影片類型:
懸疑/驚悚
片長:
75min
國家/地區: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德語/義大利語
色彩:
黑白
幅面: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ustralia:PG/UK:U/Argentina:13/USA:Unrated/UK:A/Germany:12/Finland:/Sweden:
製作成本:
£40,000(estimated)
攝製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膠片長度:
2061.66m(8reels)

演職員表

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原創音樂|攝影|剪輯|美術設計|副導演/助理導演
導演Director: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Hitchcock

編劇Writer:
查爾斯·貝內特CharlesBennett....(by)andEdwinGreenwood....(scenario)andA.R.Rawlinson....(scenario)D.B.Wyndham-Lewis....(by)(asD.B.WyndhamLewis)EmlynWilliams....(additionaldialogue)

演員Actor:
愛德娜·貝斯特EdnaBest....JillLawrence

彼得·洛PeterLorre....Abbott

萊斯利·班克斯LeslieBanks....BobLawrenceFrankVosper....RamonHughWakefield....CliveNovaPilbeam....BettyLawrencePierreFresnay....LouisBernardCicelyOates....NurseAgnesD.A.Clarke-Smith....PoliceInspectorBinstead(asD.A.ClarkeSmith)GeorgeCurzon....GibsonFrankAtkinson....PolicemanShotBehindMattress(uncredited)ClareGreet....Mrs.Brockett(uncredited)JoanHarrison....Secretary(uncredited)JamesKnight....PoliceInspector(uncredited)HenryOscar....GeorgeBarber-Dentist(uncredited)CharlesPaton....shopkeeper(uncredited)FrederickPiper....PolicemanwithRifle(uncredited)H.G.Stoker....PoliceChiefAtSiege(uncredited)JackVyvian....Baker-PolicemanShotAtFrontDoor(uncredited)PercyWalsh....DetectiveInspector(uncredited)HalWalters....Postman(uncredited)S.J.Warmington....Rawlings-GangMember(uncredited)BettyBascomb....MinorRole(uncredited)TonyDeLungo....HotelManager(uncredited)ArnoldLucy....MinorRole(uncredited)Mitchelson-Hill....MinorRole(uncredited)EdwardWild....MinorRole(uncredited)

製作人Producedby:
麥可·鮑肯MichaelBalcon....producer(uncredited)IvorMontagu....associateproduce

影評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擒凶記

相比56年版的《擒凶記》,34年版的《擒凶記》的確遜色很多,不夠扣人心弦,不夠幽默溫馨,無怪希區柯克翻拍了此片,講故事的功力有很大的提升。

56版在電影開篇就提示“鈸聲一響令一個美國家庭震撼”,顯然音樂會上的鈸聲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契機,因此兩版都採用了這個安排,只是34版相對要弱一些,56版強化了這個細節。34版的勞倫斯先生與56版的麥堅拿醫生延用了同一類型,都是平凡的父親而非英雄。34版的牙醫所一段讓我想起了阿婆某部作品,比56版的標本室一段好看,但是教堂一段34版就沒有56版戲劇化。麥堅拿太太是著名歌手,她在片中的經典歌曲《QueSeraSera》無疑為影片增色不少。而勞倫斯太太是職業射擊手,她在片中的最後一擊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只是34版母女之間的感情沒有56版母子之間的感情刻畫得細膩感人。

版本對比

1955年,在好萊塢工作許久的希區柯克開始拍攝[擒凶記],拍攝期間,他加入了美國籍,正式成為一名美國導演。1934年,希區柯克還是個英國導演時,也曾拍攝一部[擒凶記]。這兩部影片劇情一樣,卻呈現迥異的面孔。這次翻拍最叫人感興趣的問題是,一則故事有兩種可能性,一個希區柯克到底有多少種可能性?

一則故事

老版影片拍攝完成時,英國高蒙公司發行主觀伍爾夫看了片子,覺得希區柯克的影片“一派胡言”,沒有市場,決定不予安排上映,並打算讓另外一個導演重拍。但上映後獲得巨大成功,這影片也成為希區柯克英國時期的經典之一。1954年,[怪屍案]後期製作時,希區柯克決定籌劃翻拍[擒凶記],並很快落實下來。影片為了增加娛樂感,決定引入異域風情,劇組跑到非洲摩洛哥拍外景。這個決定讓肥胖的希區柯克不得不忍受接近40攝氏度的高溫。他在片場一向堅持穿西裝、襯衣領口也要緊扣,這部電影拍攝時,希區柯克罕見的穿上了T恤,坐在開著空調的轎車裡導戲。

故事便在這片“熱土”上開始,美國的班傑明與約瑟芬夫婦帶著小兒子漢克來到摩洛哥度假,一場巴士上的小意外讓他們結識了熱心的路易·伯納德。約瑟芬看出這伯納德不對勁,班傑明卻不以為意,直到一日集市遊玩,伯納德被追殺,臨終前正好遇見班傑明,才顯露了自己的英國特工身份。他說在倫敦將有一場政治刺殺,並留下線索。刺殺者們為了不讓班傑明夫婦泄露天機,綁架了他們的兒子作人質。他們不能忍受自己的兒子遭遇危險,於是拒絕透露訊息給警方,自己踏上了去倫敦的冒險道路。

1956年影片上映,人們紛紛將翻拍與原版拿出來對比,但沒有傾向於某一部的統一意見。希區柯克也說“有些地方新版拍得更好,但也有些地方是舊版好,唯一的答案是……我想我可能得拍第三遍。”

兩種可能性

同一個故事,希區柯克生髮出諸多不同的講故事的手法,這提示了電影作為藝術語言,“說什麼”不重要——天下的故事早被說盡了,“怎么說”才最能體現導演的才能。

母親的角色被希區柯克做了大改動。老版中母親吉爾與殺手一樣,是一個飛盤射擊運動員,有精準的槍法,吉爾在女兒被綁架之後,一直在家等電話,直到影片最后街角槍戰,她才趕到現場,在警察都不敢開槍的情況下,一槍幹掉了挾持自己女兒作人質的殺手。新版本中,為了配合美國著名歌星桃麗絲·戴一種柔弱的氣質,母親身份真的變成歌星約瑟芬,下嫁醫生後便不再演出,她有敏銳的觀察力,能看出陰謀者對她與丈夫的監視,真的遇到事情,卻從頭至尾哭喪著臉。為了加重無力感,希區柯克安排她在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綁架之後,丈夫先要餵她吃下鎮定藥片,才敢把訊息告她。同時,桃麗絲·戴作為明星,不能像老版那般將角色無端閒置,約瑟芬在找孩子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並在最後的音樂廳刺殺中貢獻了更為“聳人聽聞”的尖叫。

1956年版的謀殺策劃者是假扮牧師的德萊頓夫婦,他們的教堂也是正常的基督教堂,牧師道貌岸然地布道。德萊頓太太不如老版的中年婦女心狠手辣,這女人對小孩有惻隱之心,儘管隨丈夫實施大使刺殺的行動,並綁架班傑明醫生的小孩兒漢克,但她對漢克態度好極了,甚至允許他下棋玩遊戲。

對於在音樂廳開槍的殺手,第二部稍精彩些。老版中的殺手只是個會笨頭笨腦的粗魯射擊運動員,肥胖的臉龐仿佛寫滿了失敗感。新版中,希區柯克請來維也納一位舞蹈演員瑞吉·納爾德,臉型尖削,面帶殺氣,看人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絲僵硬的笑,甚至對待自己的獵物亦不例外。希區柯克給他導戲的時候說,對謀殺對象應該“充滿愛意地看,就像凝視一位美麗的少女。”這位殺手在殺人後,立即被班傑明醫生在包廂揪住,於是跳下包廂,當即死掉。

新版[擒凶記]對壞人的描繪不算成功,甚至遠不如第一部“來勁”。這樣改動,一是好萊塢時期的希區柯克已經不能像年輕時那樣將電影氣氛玩得肆意;第二,好萊塢的商業平衡考量,必要照顧“老少皆宜”的口味,“壞”被稀釋、攤薄。好在此時希區柯克的懸念技巧已完全成熟,不必靠“壞”來震撼人心了。

阿爾伯特音樂廳

阿爾伯特音樂廳(TheAlbertHall)的場景在新、老兩版中都是核心,好人受困的局面在此轉折,壞人將走向死胡同,絕妙的謀殺也在此發生。這次謀殺的特別處,是掩藏在一場超級宏大的交響樂表演下,堪稱影史最盛大的謀殺案。希區柯克對謀殺的興趣幾乎超越一切,他不僅能想出最怪異的殺人方式,能夠並樂於將之用畫面展現。

[擒凶記]的謀殺對象是某國首相。新版中,是此國大使的陰謀,並請教堂的德萊頓夫婦實施策劃,是明顯的政治陰謀戲碼。老版語焉不詳,只是具體描繪了一幫亡命徒實施案件的過程。首相將出席阿爾伯特音樂廳的音樂會,殺手要在曲目《暴風雨雲康塔塔》(cantataStormClouds)中唯一一次敲鈸時,在震耳欲聾的鈸聲中開槍,幹掉首相。

老版電影中的音樂會,不過是黑色電影中一段黑色音符,短暫迅速,達到掩蓋刺殺行動的目的便結束。希區柯克的處理手法也用激烈的風格,在音樂行進中,女人緊張而哭泣的臉、一閃而過的樂譜、從包廂帷幕後伸出的槍口、敲鈸人敲鈸這幾樣鏡頭迅捷交叉剪輯,很快到達敲鈸的時刻,女人一聲尖叫令殺手慌張,沒有打中首相要害。

新版本中希區柯克對自己這個得意的謀殺主意重新進行了精緻設計與升級。《暴風雨康塔塔》延用老版電影原曲,希區柯克本來讓赫爾曼重新譜更激動人心的曲子,但赫爾曼覺得老曲配合這情節實在精彩極了,於是保留,但原曲作者阿瑟·班傑明為了使時長配合新場景,加寫了一段序曲。赫爾曼將整個交響樂團、合唱團的規模擴大數倍,在桃麗絲·戴焦急地趕到音樂廳門口時,我們能看到她身後巨大的選宣傳招貼,在曲目名稱下面列著演出者名稱:“伯納德·赫爾曼指揮;倫敦交響樂團;女高音芭芭拉·豪伊特;考文特花園皇家劇院合唱團”。隨後出現的盛大音樂會場景,就是這些人與團體的真實演出。當鏡頭掠過整齊劃一的合唱團,整齊齊地翻譜、錯落的嘴巴張合,這些集體動作讓畫面本身便具有了衝擊觀眾的強大力量。

新版從音樂會開始到女人的尖叫,場景持續了12分鐘,一共使用了124個鏡頭,完全沒有對白。女人在音樂中緊張地流淚的場景用特寫、全景、近景反覆展示;殺手身邊多了一個懂音樂、翻樂譜的女人,當敲鈸者的音符快到的時候,女人合上樂譜,殺手起身躲到包廂幕布後,掏槍準備;此時鏡頭開始給樂隊指揮的樂譜做運動的特寫,一個個音符快速地在銀幕上掠過;敲鈸的老頭緩緩拿起碩大的鈸,等待他的音符到來;同時,整個樂隊的表演全景不時插入,營造盛大謀殺的氛圍。最後所有鏡頭匯聚到鈸與槍同時響起,音樂驟停,觀眾的緊張的心方能平靜下來。新版[擒凶記]的音樂廳謀殺的精彩極了,老版看起來,多少有點小兒科了。

槍聲與歌聲

1956年版[擒凶記]對故事最大的改動便是音樂廳刺殺場景之後的走向。1934年版是一種宣洩式的結局處理,殺手失敗後,退守邪教教堂,罪犯首領阿博特氣急敗壞,正待逃亡,教堂被倫敦警方包圍,隨後展開槍戰。這段街角激烈巷戰的場面直接照搬1911年一則轟動英國的著名案例“西德尼圍攻”,當時倫敦西德尼大街一棟建築物被一幫無政府主義罪犯占領,警察包圍此處,由於警察不配槍,當時擔任內政大臣的邱吉爾派出軍隊進行戰鬥。希區柯克拍片時,英國電影審查部門亦不準希區柯克在電影中展示佩槍的警察,希區柯克又無法弄來軍隊,於是編個劇情,警察高官從臨街槍店中弄來一車步槍分發給警察們。電影中的戰鬥極為慘烈,警察亦紛紛中彈倒在街上,阿博特手下盡數被射殺,執行音樂廳刺殺的射擊手劫持小女孩兒來到房頂,無人敢放槍,女孩兒母親將他一槍斃命。這個結尾,是典型的1930年代黑色電影結局——壞人在激烈抵抗後以死亡告終。

1956年版本,刺激的場面退卻了,懸念的編制完全占據上風。班傑明與約瑟芬在音樂廳救下首相,逼死殺手後,混入了開招待晚會的大使館,他們曉得自己的兒子被劫持到了使館中。作為著名歌手,約瑟芬被首相邀請高歌一曲,於是她開喉唱了自己與兒子平日愛唱的《QueSera,Sera》。這曲子起初全是出於商業打算,因為桃麗絲·戴身為當紅歌手,製片方要為她度身打造的一首歌以便電影原聲大賣,這在當時電影中也頗常見,但希區柯克不願生硬地將一首曲子放在電影裡——他的電影決不允許多餘的元素。於是,當約瑟芬在賓客前唱起這首歌,被關在臥室里的漢克聽見歌聲,於是合著曲子吹起口哨。爸爸班傑明聽見,循聲找去,將兒子解救出來,同時也將牧師解決掉。這首歌之後也成為桃麗絲·戴歌手生涯中最暢銷的歌曲,自然,也成為希區柯克的最著名懸念佳構之一。

這兩個版本結局的不同,最叫人直觀看出電影無限可能。老版野蠻、殺到一塌糊塗的攻防戰,有驚心動魄的黑色魅力。新版儘管也是壞蛋的死亡,卻是一種腦力運轉的優雅,並因懸念的設定,添加千迴百轉的機巧感。後者更“希區柯克”,前者則是希區柯克電影成長道路上的一次爆發。之後的年月,這種激情四溢的場景越發難得,或許他意識到自己的樂趣並非這種大規模殺戮,還是精巧的謀殺更叫他欲罷不能。

從業餘到職業

如今很難斷定[擒凶記]究竟哪個版本更好,儘管影片的懸念、故事幾乎一致,但觀眾會感覺即便在一部影片中知道了懸念的底細,還是能被另一部深深吸引。1934年版短暫(僅有70分鐘)而粗糙,但有一個導演在風格上勇往直前的探索,其中頗有邪氣的太陽崇拜教、催眠術都成為此後希區柯克電影神秘感的來源,那些精神分析影片的苗頭,亦在此埋伏;而結尾街角大戰的刺激,也是希區柯克各類大型動作場的演練。

1956年版則展示大師一種穩妥的大氣,更注重懸念的精巧、複雜。比如將度假的夫婦拉入深淵的特工,第一部直接中槍死亡;第二部卻安排了一段長長的追逐,特工還要化妝成非洲黑人,被人一刀捅在背上,恰巧倒在夫婦面前。男主角按紙條線索找到倫敦,第一版中鮑勃找到一個簡單的牙醫診所,這就是罪犯的接頭處;而第二版卻做曲折,班傑明循紙條上的“AmbroseChappell”找到一個動物標本作坊,卻找錯地方,真正的“AmbroseChappell”是一所教堂。小孩兒被綁架的情節,第一部只用一個接電話的鏡頭便介紹完畢;第二版先讓德萊頓夫婦扮作遊客與班傑明一家混熟,小孩兒也與德萊頓太太成了好朋友,當班傑明陷入困境,德萊頓夫婦帶著小孩兒突然消失,懸念驟起。

顯然,1956年的版本,好萊塢強大的製作班底成就了一部完美的懸念片。倘若要嘗試希區柯克紛繁的懸念招法,這一版是好選擇。希區柯克自己如此評價,“第一版出自一個有才能的愛好者,第二個版本出自一個職業導演。”但他表示更喜歡1934年英國時期沒有多少精雕細琢的版本。因為除了懸念之外,這影片生硬的黑白畫面與突兀的劇情轉折,包含了希區柯克年輕時期的銳氣,以及一個天才導演的無限生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