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潮頭》

《挺立潮頭》

90年代初,國有大型企業——北方鋼鐵廠面臨市場的壓力,虧損嚴重,矛盾重重。庫存大量積壓,設備嚴重老化,資金短缺,處境十分困難。三萬多名職工生活無著,於是人們拿廠里的生產資料換飯吃,廠長徐振海看到了,問孤兒孫小保“換飯吃”的鋁餅是怎么來的?當他知道工人們分北鋼、吃北鋼,焦急萬分。徐廠長在極度痛苦中覺悟了,他認識到只有徹底改變觀念,由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才是唯一的出路。徐振海決定改變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樹立“512人是工廠的主人”的觀念。可是他卻因過度勞累而導致暫時的雙目失明,回到家裡,他的老母親含淚為他擦洗身子。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青年爐長萬林想重振北鋼,他競選當上了車間主任。在徐振海、總會計師潘亞君和萬林的共同努力下,全廠推行“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改革方案,闖出了一條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國有企業改革的新路子。車間主任黃遂河與徐振海是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老黃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苦幹了這么多年,年年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卻被下了崗。他站在高爐的天梯上,苦苦思索著,要以生命去殉自己為之奮鬥了一生的舊制度。在徐振海和他徒弟萬林及工人們的勸說下,經過了痛苦的思想鬥爭,他終於戰勝了自己,認識到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他從天梯上走了下來。

北鋼人在改革中獲得了新生,他們從困境到興旺的發展奇蹟受到國內外客商的讚譽,人們也看到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希望之光。電影《挺立潮頭》的問世,再次顯示了翟俊傑的導演功力,因為現實題材的電影難拍,工業題材電影更難拍,改革題材的電影尤其難拍。而翟俊傑不負眾望,把握時代脈搏,以飽滿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激情,生動表現了國有企業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煥發出勃勃生機的故事。

迄今為止,拍攝比較成功的同類型電影僅有兩部:一是《血總是熱的》,二是《共和國不會忘記》。連同《挺立潮頭》在一起,三部電影都是通過寫人——工人階級——改革的主體來“圖解”工業領域翻天覆地的改革變化。從客觀效果看,這一創作思路無疑是正確的。

評論

在《挺立潮頭》中,導演沒有從正面去描寫主人公,而是獨闢蹊徑,通過他的家去折射他的事業、人品和情感。影片在塑造廠長徐振海時,出現了他的八旬老母與默默操持家務為夫分憂的妻子。徐振海奔波一天,晚上回家卻不忘為老母洗腳,在得知企業因為產品價高而大量積壓滯銷時,文化不高的老母卻說了一句純樸的話語:“我的傻兒呀,沒聽說,哥仨賣菜,誰的便宜好賣,精打細算,沒個不賺”。老人的話道出了市場規律,更加印證和堅定了徐振海轉換機制這一重大舉措的決心。顯然,這一情節設定遠比坐在會議室里進行枯燥的理論分析或沿襲以往的創作套路、讓徐振海慷慨激昂奮臂疾呼要生動得多、貼近生活得多。

改革何其宏偉,又何其艱難。對於“模擬市場,成本否決”的改革方案,如果只是徐振海一句“黨委已經通過了,不通也得通”,便一切問題迎刃而解,那就未免太簡單化了。《挺立潮頭》中出現了一個平日偽裝得極為純樸忠厚、實則是個接受巨額賄賂的材料處處長,與之對立的是表面能說會道、愛出風頭的肖科長。他受徐振海的感召,是位改革的擁護者和堅決抵制偽劣原材料進貨的實幹家。材料處處長對成了“攔路虎”的肖科長嫉恨不已,甚至勾結不法商戶對肖科長進行誣陷與迫害。通過這兩個人物的糾葛,增強了影片情節的曲折性與觀賞性,更重要的是從一個側面顯示了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片中材料處處長外憨內詐,肖科長不拘小節甚至讓人討厭卻內蘊正派,這樣真實可信、鮮活躍動的人物無疑符合觀眾的審美取向。

《挺立潮頭》中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正面形象,如青年爐長萬林與老車間主任黃遂河、女總會計師潘亞君。這些人物各具特點,各具典型,又無不烙上鮮明的時代印記,從而形成了一個豐富的人物畫廓,無疑會受到觀眾喜愛。 由李佩甫編劇的一部劇情片電影。

李佩甫作品

李佩甫 ,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河南省文聯、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莽原》雜誌副主編,河南省作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省作協副主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