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論》

《打牌論》,是傳統相聲中一段精美的藝術珍品,值得我們永遠地欣賞、玩味。

打牌論

簡介

《打牌論》的內容是單純簡明的。除了一個簡短的“墊話”開頭外,全段節目由兩大部分構成。前一部分集中刻畫了一個賭徒打麻將牌時洋相百出的心理、神態、動作語言等等,後一部分通過一群家庭婦女“斗十和”時的言語情趣,生動地表現了一位市民婦女的喜劇形象。

只要我們稍稍有一些打麻將的知識和體會,聽過前半部分的表演,完全可以了解它對那位賭徒的心態刻畫是多么真實生動、細緻入微——他在一帆風順、接連贏牌的時候,是那樣按捺不住十分露骨的洋洋得意的神氣;等到背時倒運、輸錢急眼時,又是那樣一副蠻橫無賴的醜陋嘴臉;而到了難得就要“和”上一把“大和”的贏錢關頭,就緊張變態,簡直到了歇斯底里要犯神經病的程度。通過這樣幾番曲折變化,就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地揭示出一個賭徒貪婪卑瑣的可笑形象。

至於舊社會婦女常斗紙牌的習俗,儘管現今人們已比較生疏了,但經演員用一番地道親切、語正味純的天津方言表演以後,一位里巷市井普通婦女的音容笑貌,就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她是那么性格鮮明,風趣喜人,她的言語動作、思想心理不由自主地給人一種愉悅的歡笑。

相關資料

打牌論》所以能夠使人百聽不厭,首先在於它對舊社會普通市民某些生活側面的描寫生動真實。你看那烏煙瘴氣,令人頭昏腦漲的牌局場景;那些街道婦女們湊到一起時沒完沒了的閒言碎語,都極其真實地反映了舊時代世俗無聊的生活面貌,真使人如同身臨其境,親眼目睹一般。因而它對我們有著很高的社會歷史認識價值以及民俗價值。

《打牌論》的高度藝術成就,還在於它為我們塑造了兩個喜劇人物的典型形象,並從而揭示出了某些人物心理、性格上的共同特徵。《打牌論》所描寫的雖然是普通百姓的賭博消遣生活,但它對其中人物的誇張描繪和揶揄嘲諷,還不僅僅是批判什麼嗜賭惡習,也不應只表面地看做是諷刺了賭博者們的醜行劣品。我們還可以更深地思索一下它所包含的更為寬泛的意義。比如說,每逢順利就沾沾自喜,遭遇失敗則怨天尤人,面臨勝負關鍵又精神失常,無法自控等淺薄庸俗的性格心態,不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弱點嗎?又比如,那種鄰里之間瑣碎無聊的閒是閒非,在許多缺乏文化素養,精神空虛貧乏的人們身上,不也是到處可見嗎?《打牌論》中所描畫的這類人物,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聯想,這也是它令人長久咀嚼、回味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牌論》在技巧手法方面的突出特點是它完全通過模仿人物富於個性特徵的語言,沒有採取任何其他手段,僅僅運用人物的獨白就使得人物形象、環境氛圍都活脫脫地呈現出來,使聽眾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充分體現了表演者——也是創作者對生活深入觀察、對人物語言的把握、提煉的高超能力。《打牌論》在創作方法上給今天新相聲的創作演出,提供了很有參考和借鑑的成功經驗。

歌手簡介

郭榮啟,1917年3月6日生於天津市。8歲隨其父郭瑞林學藝,11歲拜馬德祿為師,隨後在天津、瀋陽、錦州等地撂地演出。1940年到北平,入啟明茶社。抗戰勝利後,他在京、津已頗有名氣,先後與劉寶瑞、王長友、羅榮壽、於俊波等合作。1953年天津電台成立廣播曲藝團,他和朱相臣同時加入。1962年任天津市曲藝團少年培訓班教員兼演員。1966年由於身體狀況,退休。1999年2月18日凌晨,在天津逝世。享年82歲。
郭榮啟的表演以逗哏為主,活路較寬,說學逗唱都精通。摹擬戲曲唱腔,神形並重。善於用環境的描繪來烘托人物。
代表作:《打牌論》、《拉洋片》、《學評戲》、《交租子》、《繞口令》、《豆腐房》、單口相聲《槓刀子》、《怯跟班》、《古董王》以群口相聲《扒馬褂》等。創作的相聲有《小飛車》、《大菸斗》、《當好營業員》,《學墜子》,《學梆子》,《怯拉車》,《當行論》等。
活動年表
1943年,農曆癸未年:王世臣1943年返回天津演出
王世臣回到天津在東興市場附近的連興茶社、鳥市附近的聲遠茶社等地與馬三立、郭榮啟、尹壽山、閆笑儒、高笑臨、馬四立、趙佩茹、耿寶林等先生共同演出。
1945年,農曆乙酉年:王世臣返回北京演出
王世臣回到原籍北京在西單商場啟明茶社與張壽臣、侯一塵、趙靄如、劉德智、於俊波、郭榮啟、劉寶瑞、張傑堯、常寶堃、常寶霖、趙佩茹、孫玉奎、荷花女、白金福、王長友、羅榮壽等共同演出。
郭榮啟,安徽潁上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合肥工業大學2004屆生物工程專業畢業,曾榮獲合肥工業大學“優秀青年標兵”、“優秀團員”稱號,雲南省德宏州“青年志願者先進個人”稱號,雲南省“優秀志願者”稱號。現工作在雲南省梁河縣第一中學,紮根於邊疆教育的事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