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飛機設計生涯》

《我的飛機設計生涯》

《我的飛機設計生涯》以翔實的史料,樸實的語言敘述了顧誦芬院士的工作經歷,是廣大航空及軍事愛好者了解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難得的讀物。顧誦芬是我國有突出成就的空氣動力學家和飛機總設計師。1951年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以後,他是第一批參加到航空工業事業建設中的大學生。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我的飛機設計生涯
ISBN9787802437210
我的飛機設計生涯我的飛機設計生涯

作者師元光
定價¥42.00
航空工業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我的飛機設計生涯》以翔實的史料,樸實的語言敘述了顧誦芬院士的工作經歷,是廣大航空及軍事愛好者了解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歷史難得的讀物。顧誦芬是我國有突出成就的空氣動力學家和飛機總設計師。1951年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以後,他是第一批參加到航空工業事業建設中的大學生。60年來,他與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同行,在徐舜壽、黃志千等老一輩飛機設計專家的帶領下,完成了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教練機——殲教1的設計研製,在殲8、殲8Ⅱ系列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項目研製中擔任了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他的回憶樸素、平實,真實記錄著中國飛機設計事業的發展歷程

作者簡介

顧誦芬(1930.2~)江蘇蘇州人,飛機設計專家。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曾任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所長兼總設計師,現任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中國航空學會常務理事。20世紀50年代,曾參與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一瀋陽飛機設計室的組建.成功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氣動力設計並建立了實用的飛機氣動設計方法。主持、參與了殲教1等10餘種飛機以及多項重大任務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研究。曾任殲8副總設計師。殲811總設計師。其科研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航空航天工業部航空金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多項獎項。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書摘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也學過航空儀表、航空無線電、儀表原理等。我記得教我們航空無線電的老師蔣大宗是上海交大1947屆電機系畢業,他講航空無線電的一般性知識,都是原理性的。航空儀表就學得更差了,只是拿了一些20世紀30年代膜盒儀表拆拆弄弄,對當時的電動儀表則完全不懂。這次任務,給自己補上了一課,使自己對飛機的系統構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調研了瀋陽和哈爾濱的工廠後,我們來到南京511廠,廠里有幾位車間工藝員是昝凌的學生。1947年夏,昝凌從英國學習回來,被安排在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航空研究院任電氣組長,那時航空研究院招了幾個研究生,其中有些人解放後留在了511廠。咎凌同志介紹了他考研究生的辦法,就是出一個怎樣將發電機改成電動機及電動機改發電機的題目,有的就是答不上來。他對這幾個在511廠的工藝員很欣賞,其中有幾位,去了他後來組建的30所。接著去南昌320廠調研時,按照昝凌的意見,我們帶上了南京航空學院(簡稱南航)的教授任葆良。他很有水平,和昝凌年齡差不多,在國民黨空軍乾過。那時由於測試儀器的水平還不高,所以經驗就顯得非常重要。任葆良有一手絕活,就是對陀螺進行動平衡時,可以不用動平衡機,陀螺旋轉起來後,他用手指夾住軸的兩端,僅憑感覺,就能判斷出哪裡該加重、去重。我們調研結束,回京匯報時,他也參加了。跟著這些老專家,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1951年年底,徐昌裕提出,生產上不去,器材供應是個大問題。劉多朴知道後,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向組織提出,自己去搞器材供應工作。這對劉多朴來說,應該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因為他實在太想搞飛機設計了,但從工作需要出發,他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去解決材料問題。這一點可以看出,他的精神是很高尚的。後來他與魏祖冶(注1)等同志一起去籌建材料研究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