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零點時刻

我的零點時刻

2012年,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軍出版了他的最新著作《我的零點時刻》。在這本書中,朱軍披露了數年春晚的台前幕後。針對五位學者發出的《新春節文化宣言》,朱軍以“特別宣言”回應:“在我心裡,晚會就是晚會,讓它承載那么多東西,那也未免太過‘抬舉’它了。”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朱軍 朱軍
朱軍首次披露自己數年來主持 春節聯歡晚會的台前幕後,首次講述自己的人生感悟。朱軍在書中回憶了那些屬於他自己的“ 零點時刻”:榮光時、黯然時、歡歌時、悲泣時……每一時刻的感悟,都使他的生命愈加厚重。
在《我的零點時刻》里,朱軍將告訴我們,他為什麼放棄 蘭州的優越生活,毅然選擇 北漂?他是怎樣突出重圍,戰勝對手,成為央視晚會的當家主持?他和 范曾趙本山周濤董卿馮鞏等人的情誼,以及春晚舞台上發生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

圖書目錄

人生沒有彩排(代序)
第一章:這一刻,與世俗無關
這個世界上,與我們親近的人屈指可數。當面對父母、兄妹、妻兒,這些與我有著血脈相連的人們,我瞬間覺得這世界的世俗,一切與我無關。他們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源,而我,只想拼了命地對他們好!
第二章:這一刻,與痴夢相守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會有些不靠譜的夢想,我的青年時代也一樣。懷揣著主持的夢想,我拿起背囊開始了遠行。雖然翻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機會總是願意擁抱奮力向它奔跑的人。
第三章:這一刻,與恪守為敵
我時常問自己:難道這就是我的價值所在嗎?我就只能做個“代言人”?那個時候,我太想向觀眾證明:自己不是石獅子,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朱軍。
第四章:這一刻,與失意擦肩
2004 年的除夕,鐘聲還沒響,我腦子裡已是“嗡”的一下子!天哪,我居然說錯了!我不敢相信這個事實,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我怎么可能說錯呢?
第五章:這一刻,與至簡交融
站在台上這些年,那一個個不眠之夜匯成了我記憶中的良辰美景。雖然有過磨難、有過艱辛、有過哀愁,但我內心依舊堅守著當初的那份簡單。在我看來,人生會因為簡單而更精彩!
第六章:這一刻,與國家同行
當我身處異鄉為異客的時候,“中國的朱軍”成為了我唯一的名片。藉助中國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我和我的朋友們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風采。我為我有幸參與這些特殊的時刻而感恩雀躍!
零點時刻(代後記)
部分章節 催淚四招讓我潸然淚下
2005年某個特殊的日子,我和老友馮鞏聚到了一起,喝著啤酒,聊起了陳年舊事。聊著聊著,鞏哥突然拿出了一張照片。
這張照片甫一亮相,我的心臟立時揪緊。照片上是馮鞏、我,以及臥病在床的老母親,母親戴著氧氣罩,插著輸液管,躺在中間,馮鞏在左,我在右。
“那天臨走的時候,老太太把我一個人叫過去,跟我說了一句話,至今我都沒告訴你。”
“她跟你說什麼了?”我連忙追問。這事一晃已經過去四年多。
“想知道嗎?”在這個節骨眼上,他還賣起了關子。
“嗯。”我不禁連連點頭。
“把酒喝了。”我把酒杯放到嘴邊胡亂地喝了兩口,一心等著馮鞏揭曉謎底。
“沒喝乾淨,你這兒養金魚呢?”
一飲而盡之後,馮鞏終於公布了答案:“老太太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馮鞏啊,小軍已經老大不小的了,你一定要幫我勸勸他,我連做夢都希望他能有個孩子……’為咱媽這句話,咱喝點兒……”
聽著馮鞏的這番話,摩挲著手中的照片——照片中的母親虛弱地躺靠在病床上,卻竭力讓自己露出笑容,她憔悴的臉讓我心裡陣陣疼痛。想到就在拍下這張照片數月之後,母親便永遠離我而去,我終於難以自持,禁不住潸然淚下。
這個特殊的日子正是2005 年的除夕,而這個場景正是我和馮鞏共同在春晚上表演的《笑談人生》中的一幕。從排練到正式直播,這已經是我第三十次表演這個節目,而每一次,我的淚水總是控制不住。熱鬧如昔的春晚舞台上,身後的布景是我最熟悉不過的《藝術人生》現場,眼前的訪談嘉賓是老友馮鞏,而我一直追問的是一個我早就知道了答案的謎面,要反覆面對的是最挑動我淚腺的病榻上的老母親。《笑談人生》以《藝術人生》為藍本,以戲謔的口吻總結了“催淚四招”——套近乎,憶童年,拿照片,把情煽,音樂一起,讓你的眼淚流個沒完。所謂“笑談人生”,既有輕鬆的調侃,又有感動的淚水,現場觀眾的情緒也隨著我們的表演起起伏伏,或哭或笑,無不出自真心。

回應春晚

春節聯歡晚會 春節聯歡晚會
一份主張拒看央視春晚的《新 春節文化宣言》由五位學者通過部落格聯手推出。該宣言認為春節的本質在於“自由”,而春晚這個“ 偽民俗”卻“閹割”了春節,使春節庸俗化、工具化、政治化了。針對這份《新春節文化宣言》,朱軍以“特別宣言”回應:“在我心裡,晚會就是晚會,讓它承載那么多東西,那也未免太過‘抬舉’它了。” 
廣告植入
龍年春晚總導演 哈文,在首次與媒體對話時明確表示“龍年春晚將不插入任何廣告”,但往年春晚明目張胆或潛風入夜的廣告植入方式,引起觀眾極大的反感,負面新聞一年蓋過一年,一些所謂的“圈內人”觀點犀利,罵聲嘹亮。對此,朱軍首次站出來為春晚廣告植入正名:“春晚養活整個劇組,給央視創收,都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進行,從法理上講無可非議。要說春晚真的存在什麼產業 附加值隱性利益,那么最大的受益者恰恰是以研究春晚為業的 媒體從業人員和科研工作者,狗仔窺探、娛樂八卦、新聞炒作、名人訪談、社會批評、學術研究等等,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低端到高端,從上游到下游,應有盡有,所炮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收益也是巨大的。”朱軍幽默地對這群人說:“下次動筆之前,請先向春晚鳴謝致敬吧。”
黑色三分鐘
2007年春晚倒計時前, 主持人串詞口誤、忘詞等狀況不斷出現,被網友稱為“ 黑色三分鐘”,一時間社會議論沸沸揚揚,新聞逐漸演變成朱軍與 李詠在春晚 後台大打出手。
書中,朱軍首次還原“黑色三分鐘”的真相,他說,之所以重述這段所謂的“黑色三分鐘”,是想澄清一些事實,它並非如外界所言,主持人之間互相拆台、人為搶詞。“當時大家都在想辦法補台,都懷著一份責任心和善意,但是由於應對危機的經驗不足,相互沒有配合好,再加上在那個關口上過度緊張,所以接連造成了口誤。”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導演下了明確指令,舞台上無論發生任何情況,一切交給朱軍。正是這“黑色三分鐘”,朱軍真正明白了作為春晚資深主持所必須的擔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