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天后》

《我不是天后》

2011年1月8日女子美式9球世界冠軍潘曉婷將攜新書《我不是天后》在北京王府井書店舉行個人新書全國首發暨簽售活動。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短道速滑金牌獲得者楊揚、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操全能金牌獲得者楊威將出任嘉賓現場助陣。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我不是天后》是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年輕的、80後、著名中國女運動員出版的自傳類圖書。本書不僅可以作為勵志圖書激勵目前80、90年代的年輕人奮發向上,追求自己的理想,又可以從書中看到作為美女運動員的私密生活和感悟,得到閱讀的快感。同時還可以從書中了解到一些其他社會名人的生活側面,滿足部分讀者的好奇心。

內容簡介

《我不是天后》《我不是天后》

本書是潘曉婷自己的第一本自傳,文中展示了她從幼年到世界冠軍的成長曆程。同時,還展示了她作為一個美女的時尚感悟。書中從她天賦初顯露、父親的良苦用心、曾是不良少女等多個側面展示了她的多彩少年時代。而當她職業生涯伊始、多哈失之交臂的冠軍、世錦賽奪冠之路又讓我們領略到她登上世界巔峰的崎嶇的艱難和最終的輝煌。在時尚篇中,她還向她的讀者展示了她不僅作為世界冠軍,而且更作為一個女孩的愛美之心。包括瑜伽、瘦身、美容、化妝、秀髮等方面的”潘式美容秘訣“。當然,在本書中還記載了她與許多體育界、娛樂界名人的相識、交流的過程以及她個人的情感歷程。很多故事都是第一次公布於世。而這些都能夠讓讀者對潘曉婷有更深刻的了解。

作者簡介

潘曉婷新書《我不是天后》潘曉婷新書《我不是天后》

潘曉婷,山東濟寧人,中國職業檯球花式九球女選手;WPBA2010年終排名第二,被譽為是中國的“九球天后”。榮獲三屆全國體育大會女子九球冠軍,三屆日本大阪世界九球錦標賽冠軍、2003年雅加達女子九球“亞洲杯”冠軍、2007年安利杯女子花式撞球世錦賽冠軍、2007年美國WPBA大湖經典賽冠軍、2008年美國女子職業九球BCA公開賽冠軍等諸多榮譽。

圖書目錄

1 成長篇

橫空出世
“貪戀”美女
少小紀事
不小心流露出的天賦
學習那點事兒
美院落榜生
蛇皮球桿的誘惑
和九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爸爸的良苦用心
慈父變魔鬼教練
我的第一次奪冠之旅
半隻烤鴨
難忘年的春節
職業檯球生涯伊始
職業生涯中的貴人們
與大阪的緣分
失之交臂的多哈冠軍
太平洋彼岸,從頭開始
世錦賽奪冠之路
加入中國女子九球國家隊
奧運來了
曾被視為“不良少年”
從一枝獨秀到滿園芬芳
輝煌背後的痛苦
堅持下去
亞運,對手就是自己
我會是一個好教練
不習慣的稱呼——潘董事長
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2 時尚篇

當檯球遇到女人
潘氏美容秘訣
我的皮膚我做主
美白瘦臉是終生事業
化妝有術
有始有終,完美卸妝
貌由心生
換一個髮型,換一種心情
“這個東西很曉婷”
耳環情結
搭出自己的風格
“享瘦”的靈丹妙藥
拍照行家
瑜伽,改善健康調整心情
賽車真人秀

3 生活篇

辣妹子
烹飪,我也可以
奶奶的去火偏方
冰糖們的禮物
中了韓劇的毒
我為歌狂
嘗試“觸電”
恐怖減壓法
大阪遊記
享樂DIY
忙碌並快樂著

4 情感篇

老潘頭兒與我
“SUPER”小老太
飛飛
五朵金花
球桿是我生命的另一半
可愛的朋友們
感情:魔幻的“泡泡論”
賭球內幕及職業思考

章節選摘

以前,爸爸在拖拉機廠工作,效益很好,他還是招待所所長,我們家可以說是衣食無憂。擺在我和爸爸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平凡的坦途,一條是前途未卜且坎坷的職業檯球之路。這是關係到我命運的選擇,這個選擇直接關係到我一生的走向,也關係到我們全家的命運,一旦選擇了,就沒有後悔的餘地。那時中國檯球的狀況,容不得爸爸反覆推敲,他只知道,他的女兒熱愛檯球,他熱愛自己的女兒,同時他也看到女兒身上打檯球的潛質,於是,爸爸毅然從單位辭職,帶著我開始了拜師打球的生涯。
一旦下定決心,一旦做了這個決定,我和爸爸都知道,我們沒有回頭路,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用檯球來證明自己。
從那一刻起,爸爸就比以前更加嚴厲了。我不能像其他同齡的孩子一樣出去玩,在球館裡面一練就是9到10個小時,吃住都在球館,我當時就睡在球館的一個小倉庫里。爸爸還用一些殘酷的方式來訓練我,比如給我買沙袋綁在手臂上,進行基本功訓練。
訓練苦,當時的生活更苦。那段時間正是我們家生活最拮据的時候。到外地練球要交場地費,要交教練費,花費很高。每次外出,我跟爸爸就住最便宜的旅館,吃三五塊錢的便當,比賽場地裡面的飲料賣得比外面貴,我們捨不得買,就自己燒好白開水,裝到塑膠瓶里,每天就帶著一瓶涼開水去訓練。這種狀況大概持續了半年。
如果是在自己家的球館訓練,為了節省從家裡到球館來回的時間,我跟爸爸就都住在了球館裡面。爸爸住在辦公室,我住在一個放雜物的小倉庫里。那時球館開在地下室,終日要以燈管來照明,夏天球館裡特別潮濕,空氣也不好,我跟爸爸就在那樣的環境裡,經常一待就是好幾天。要不是牆上有個掛鍾,我們幾乎分不清晝夜了。
我練球的時候,爸爸就在旁邊看著我練,不時地出聲糾正我的姿勢或者某個動作,或者跟我來場小比賽。我不休息,爸爸也不會休息。有時候我休息了,爸爸還要幫我擦球桿和球。
對爸爸的付出和培養,我是由衷感謝。因為爸爸在原單位的話,肯定比帶著我出來打球輕鬆很多。現在,我用球桿打出了一片天地,也幫助家庭走出了困境。爸爸的檯球館已經開到了上海,規模也大了不少。但我永遠記得以前的經歷,回想起那段時光,我覺得有時候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鍛鍊,並不是說我們已經窮到非要那么去做不可,但那對我來說真的是一種磨鍊,艱苦的環境讓我更珍惜機會,更懂得勤奮的意義。曾經經歷的所有,都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經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之後,爸爸開始考慮我今後的發展。有句成語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說很多小孩子雖然小時候很有天賦,長大了卻未必出色,很可能沒有潛力,沒有後勁,就那么埋沒在人群中,一生平凡無奇。爸爸認為他自己只能教給我一些基本功,但是憑這些基本功,他也不能保證我能打到什麼程度。所以爸爸對我說:“小婷婷,你如果要走這條路的話,就必須找國內最好的老師指導你。你要向更多人學習才行,我們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於是,在北京的比賽結束後不到一個月,我們再次到了北京,不是打比賽,而是來拜師的。那次我們找到了張凱,他是中國少有的三項全能型選手,斯諾克、九球、黑八都拿過冠軍。張凱教給我很多九球的理念,對我的幫助特別大,半年的時間裡,我首次系統地接觸到九球的知識,進步很快。跟他學九球,可以說讓我有了一個突破,這個突破使我在1999年到2000年能穩居全國第一。如果沒有他,我不會有這么大的進步。那段時間,只要有比賽,我就能拿冠軍。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張凱的父母,我稱他們為爺爺奶奶。他們對我非常好,我特別愛吃奶奶做的飯,短短一個月時間竟讓我胖了5斤。
那時,全國各地只要哪兒有高手,爸爸就帶著我到哪兒去學。北京、廈門、杭州、廣州都留下了我們父女倆的足跡和汗水。為了讓我在短時間內接觸到最先進的打法,1999年初,爸爸帶著我來到杭州,中國台北的九球高手陳信平和顏永興在那時都指點過我。顏永興當時只有28歲,在浙江大學讀書,他傳授給我九球的戰術和理念,此前我對九球的觀念還比較籠統。那一年,爸爸給人看球館,我當教練,我們都有了工資。這樣的待遇讓我跟爸爸無論當時乃至現在,都充滿了感激。
在杭州學球一年,我在2000年的全國體育大會上拿了冠軍,隨後被上海台協引進到上海,上海有很多頂尖的中國台北選手,像趙豐邦、林正晃。他們在隨後的兩年也都曾指點過我,教我攻防技巧和桿法。
2000年,美國名將史翠南來到廣州,在爸爸一位朋友的牽線下也指導過我一個星期。原來沖球時我的腳站得不對,我每次沖球都會左腳先動,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左腳掌握重心。那時我的英文還很差,沒辦法,一米八幾的史翠南硬是趴在地上按住我的左腳。想起這一幕,我仍很感動。
2003年之後,也有不少名將指點過我,中國台北的“顆星王子”羅穗曾向我傳授過顆星的觀念。
2005年在日本大阪半決賽中,原本8:4領先的我被對手連追3盤,最關鍵的時刻趙豐邦給了我暫停的手勢,休息時,趙豐邦對我說:穩定情緒,瞄準後身體不要動,不要怕打不進,球桿只管直直送出去。這種簡單的指令,當時是我最需要的。有了趙豐邦的指點,最後一盤我一桿清台,沒有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就這樣,我拿到了本次比賽的冠軍。趙豐邦被譽為“冷麵殺手”、“沒有心臟的人”,也有人說我在場上的比賽氣質很像他,面無表情,對手猜不透我在想什麼。
2006年10月,曾仲豪教練開始指導我。他曾獲得中國台北的花式撞球職業會年終排名第五。在曾仲豪的指導下,我接連拿到WPBA分站賽和世錦賽冠軍。有的教練會打不會講,有的教練會講不會打,但是曾仲豪卻是一個會打又會講的教練,他教給我系統的九球觀念,還改進了我的心態和球路,這種一對一的教法很管用。在球檯上,我們是嚴師和學徒,走下球檯,我們是很好的朋友,我管他叫“豪哥”。
執教新加坡國家隊的中國台北著名教練陳為志,也輔導過我。在我的職業生涯里遇到了很多貴人,他們毫無保留地教我打球和做人。我對所有給過我幫助的人,一直深懷感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