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特快》

《成功特快》

本書系《交際與口才》編輯部編《“勵志坊”書系》之一輯。《成功特快》主要從人生哲理、成功經驗、自勉自勵等幾個方面,通過具體實例加以分析提煉,向讀者回答了“何謂成功”、“何謂幸福”以及“如何成功”這些人們都會思考而又都感到迷惘的問題。現今社會,尤其是金融風暴席捲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對於人生感到非常困惑,幸福與成功的定義也隨之模糊。《成功特快》正是一本讓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讀者感到豁然開朗,讓消極處世的失意人群煥發鬥志的勵志書籍。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處世之本,發展之道,職場達人,制勝秘笈。

內容簡介

這是四套本的“勵志坊”叢書,共收入近年來280篇中外勵志寓言、勵志哲理方面的優秀文章。在世界經濟蕭條的當下,閱讀該叢書,有利於挽救讀者的心態,鼓起人們的勇氣。《成功特快》正是該套系列叢書之一。該書的文章比較短小,以精煉的哲理、寓言、格言取勝,好似濃縮的心靈雞湯。

媒體評論

一篇篇短文,如同一條條小道,看似風光迥異,卻都通向共同目際,這目標便是自信、自強、豁達、寬容,永遠不放棄心中的希望,在人世的風浪漩渦和曲折坎坷中擺脫困境,逐步抵達理想的彼岸。
——趙麗宏

目錄

人生處處哲理在
以朋友為鏡
不爭一時之氣
六個月的人生
沒人一次掙百萬
在拒絕中成功
用袒露證明自己
降低人生賽車的重心
耐心對人生很重要
廣告做進廁所里
感慨一段“時尚語錄”
邀請別人投資你的夢想
第28排座位
自信者更容易成功
不拿自己量別人
生存無絕境
通往成功的近道
真味人生至平淡
一道套用題
你可以做得更好
人往低處走
總裁的禮物
求了千年的女孩
關於信任的一堂課
成功必定有故事
刮目相看小
十年一周迅
李亞鵬“降龍十八掌”
煙視媚行的性情王菲
如果是天才就要執行力強
“饅頭大王”劉會平的生意經
“中國第一美女閃客”——孫雁
“海龜”孫存軍開辦“成功驛站”
名模劉利在美國的華麗轉身
直面媒體的第一位愛滋病大學生
造型師周周
做一顆高速旋轉的鑽石
輸也是一種人生
恰到好處的掌聲
總有一樣東西是你拿得出手的
交際功到自然成
讓怨恨轉個彎兒
做好人要付成本
不要隨便打擊別人的夢想
陽光總在風雨後
交際姿態
功到自然成
人心是一本存摺
向古人學交朋友
一生要有五個特別的朋友
傾聽也是一種智慧
我如何能紅?
“露拙”與“藏拙”
“我們”的恩惠
口風緊的才夠專業
人和人都是一樣的嘛
最無用的東西是恐懼
人生不必太提純
麥肯羅和“電子眼”
點點溫情暖人心
欣賞是一縷陽光
三千萬人的感動
“種”一個弟弟
拐個彎兒找陽光
幸福K線圖
給夢想花開的時間
把目光投向最遠的地方
一路種下美麗
真正的規矩
將逝去的初戀深埋心底
給生命化妝
幫助
一瞬真情
魚在盤裡想著家
誰晾出了他的幸福
做快:樂的欣賞家
挺腰心才不會彎
翻過那堵牆
成功七理
我勵志,我生活
減法生活
酸酸甜甜“指數”味
坐擁金山莫喊窮
理想生活
念千古事
五個朋友
我很重要
幸福之核
降低心中的高度
常懷五心
簡單生活
快樂的理由
最賺錢的性格
當好人遇上好人

精彩書摘

人生處處哲理在
以朋友為鏡
“喂,你在哪裡?”正在走廊里準備面試,手機響了,是朋友小黎打來的。
“在公司。”我答道,快要輪到我進去面試了。
“什麼公司?是原來那家嗎?”小黎又問。
“是啊!”已經叫我的名字了,我趕緊掛斷了手機。心情很受影響,面試狀態也因此不太好。
自從有一次我無意中提起想辭職,小黎就開始了經常性的電話騷擾,有時一天好幾個。雖然每次都找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作為開場白,但沒幾句話總會忍不住打聽我還在上班嗎。有時正在開會,有時老闆、同事就在身邊,接這種無聊的電話真是不勝其煩。我在上班與否和她並不相干,為什麼她會如此關心?後來我想明白了,她下崗後在家待了半年了,也許潛意識裡期盼著有人和她一樣。
什麼心態?還算是朋友嗎?我從內心有些鄙視她。不過想想自己,上個月聽說李姐的服裝店倒閉了,心裡不也隱隱有些愉快的感覺嗎?可見自己也不高尚。
“還在那家小雜誌社?現在雜誌越來越不好做了,在那裡不會有前途的,要早作打算啊……”那天上網,老同事小娜又和我聊起了工作。小娜在事業單位上班,工作清閒,收入卻比我高不少。每每為我指點迷津,告誡我現在這行當不宜久留,談著談著就下意識地流露出優越感。
其實她所說的我都明白,只不過我不像她有個當官的叔叔。
“你有沒有關係可以幫我換個工作?”我使出了殺手鐧。果然,小娜開始顧左右而言他,估計最近幾個月她是不敢來找我了。
指出別人的痛處,卻不能幫人解難,只發些隔岸觀火的感慨,這樣的朋友身邊也不少。人性中好炫耀、怕麻煩的弱點,往往會讓自己不知不覺成為別人眼裡的損友。有了小娜作為參照,我在和處境不好的朋友交流時就注意了一些,沒法幫助別人就儘量鼓勵別人,不去往別人傷口上撒鹽。
朋友難找,這是現代人的一大困惑。有時候並非人人都不願真心對人,只是常常太過自我,交往中往往不顧別人的感受。當你對朋友的言行失望時,不妨比照一下自己。自己身上有沒有這些毛病?也許這樣可以對別人寬容一些,無形中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
不爭一時之氣
丁俊暉和劉翔是經常在國外賽場上馳騁的中國運動健兒。在國外比賽時,兩位運動員常常會受到不文明者的辱罵。有一次,一位外國球迷連聲叫罵,說丁俊暉是“中國白痴”,直到保全人員將其趕出場外。挨罵時,丁俊暉不為所動,專心於比賽,賽出了好成績。同樣,劉翔也經常受到國外觀眾的不文明騷擾,儘管很委屈,但是,劉翔還是做到忍字為上,賽出最好水平,賽後才去調整心情,並用一句歌詞自嘲說“男人哭吧不是罪”。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些老外故意對我國運動員大放厥詞,目的是擾亂他們的心態,使他們賽前的精心準備毀於怒火之下,從而影響比賽成績。倘若兩位運動員真的把注意力轉移到這種小事上,那可就是上老外的當了。丁俊暉和劉翔恰恰是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在辱罵面前,做到了不爭一時之氣,才得以賽出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的上班族也會遇到類似情況:想幹事、能幹事的人,可能會被論資排輩的潛規則壓得喘不過氣來;才華稍稍出眾的人,可能受
到權威的壓制;實力相當的人,可能會為同一個職位而作“一山不容二虎”的困鬥。為了爭一口氣,很多人耗費了大好的青春,弄得身心兩衰。
哲學家富蘭克林說過: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最重要的材料,如果你熱愛生命,那就不要浪費時間。我們應當學習兩位運動員的做法,用心做事,不爭一時之閒氣,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寬容是通向幸福的必經之門。遇到紛爭,寬容和忍讓是最好的辦法,吃點眼前虧,這不是示弱,恰恰是展示你的器量。如果事事都要斤斤計較,那么,你的器量必定變得越來越小,最後,你就會變成目光短淺的庸人、思維狹隘的俗人。有的人在長期的爭鬥中,學會耍伎倆,甚至不惜使用殘酷手段,這種人更是與心胸狹窄的小人沒什麼兩樣。陷入這種爭鬥而不能自拔者,必定是不幸福的。
立大志,才能遠小爭。成大業者都會有意識地遠離小紛爭,他們知道,要實現人生的遠大目標,必須有專注心,做人做事都看大處,顧大局。韓信在地位很低的時候,曾經忍受過蠻屠的胯下之辱,並非軟弱,也不是天生菩薩心腸,而是心中有大志,不想讓無知小人擋住前程。很多人都看過“讓他三尺又如何”的故事,說的是兩戶鄰居為了三尺宅基地的事打得不可開交,其中一戶人家有人在朝里做官,於是千里修書,想請這位朝廷大員出面壓住對方,在朝里做官的人可是見過大世面的,他哪裡會在意這種小事情呢,馬上回信叫自己家裡人讓地三尺,鄰居受
到感動,也讓地三尺,於是,一場干戈化為玉帛。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那樣的“三尺之爭”,爭得當事雙方都傷痕累累。心平氣和之時,他們也知道這種紛爭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可是,誰也不肯先咽下那口所謂的氣,最後,誰也沒有贏。因為大家都把精力用在這種無謂的紛爭之上,該賺的錢沒有賺上,該幹的事沒有乾成,兩家人都窮困潦倒,可謂兩敗俱傷。
有時,需要跳出是非圈,重新尋找大舞台。“彼得原理”中有一個著名的推論:職位越低,鬥爭越激烈,機會越少,消耗也越大,越往上,路越好走。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大多數的單位都是金字塔結構的,越是在底層,競爭對手越多,競爭必然越激烈,而越往上,競爭者越少,且競爭者之間合作多於對抗。如果你心懷天下,而眼前的世界又不利於發展,不妨跳出小圈子,找到屬於你的廣闊天空。一個人,當他懂得抓大放小,懂得遠離小事和俗事時,即使不能做成大事業,至少也能活出大氣來。
六個月的人生
她曾經是一個優秀的教師,骨子裡又充滿著寫詩作畫的熱情。她想,如果不是為了生計操勞,自己很可能已成了一個詩人或一個畫家。
但不幸的是,就在28歲那年,她出現了嚴重的頭痛。經醫生診斷,她的大腦中出現一個巨大的腦瘤,最多還能存活6個月。同時,醫生又告訴她,即使手術,存活的機會也只有2%。她猶豫了,6個月,2%的存活機會,也就是說自己差不多已被宣告了死刑。她沒有請求醫生為她開刀,她說,我的時日已不多,得先幹些有意義的事情。
她辭掉了教師的工作,每天把自己關在房子裡,專一地寫詩作畫。她將這些詩作寄往雜誌社,所有的詩篇都在雜誌上刊發出來,並受到讀者的好評;她的畫作也都被放在一流的藝廊中展售。
6個月後,也就是生命的最後時刻,她請求醫生為她動了手術。手術的前一夜,在“患者手術申明書”上,她歪歪扭扭地寫下:“如果手術失敗,我去到天國,我請求醫生,將我身體的每一個可利用部分捐給比我更需要它們的人。”
不幸的是,手術真的失敗了,她被送進了太平間。
兩天后,她的眼睛被送到馬里蘭州貝瑟絲達的眼角膜銀行。一個星期後,南加州一個28歲的年輕人,從黑暗中重見光明。這個年輕人曾幾度心灰意冷,幾度產生自殺的念頭。眼前突然出現一個光明的世界,他深深地感恩,並致信馬里蘭州貝瑟絲達眼角膜銀行,請求他們提供捐獻者的地址。他說孩子願意捐出眼睛,她的父母也定是好人。
幾天后,這個年輕人乘坐飛機從南加州飛到了幾千公里外的史代登島。來時,他並沒有預先通知,按了門鈴,自我介紹以後,她的母親才過來擁抱他。這位母親說:“年輕人,如果你沒什麼地方要去,我丈夫和我會很高興與你共度周末。”
年輕人留了下來。當晚,他去到了她的房間,看到了她最後6個月生命的全過程。滿地脫落的頭髮與滿地的詩作、畫紙並存。案几上,不計其數的藥瓶是她與死神抗爭的真實寫照。他看到了一隻來自加州藝術博物館的榮譽獎盃,獎盃上寫著:“獎給偉大的藝術家,生命中自強不息的人。”同時,他還看到了無數寄自洛杉磯、紐約、南加州等地詩友的信件,信件中,他們都稱她為“戰神詩人”。
在一封沒有寄出的詩作中,他看到這樣的詩句:“如果,我能用我的眼睛,幫你在黑暗中穿行,我會微笑;如果,我能用我一顆滾燙的心,幫你度過人生的溝壑,6個月的生命,我也會感恩。”
6個月的生命,也會感恩。她就是琳達·柏希提,一個被美國千千萬萬讀者傳誦、並溫暖千千萬萬讀者心靈的愛神的化身。
沒人一次掙百萬
瑞典老人英瓦爾·坎普拉德身價過億,據說跟比爾·蓋茨的財富不相上下。他出行的時候卻經常去擠公車,這令許多人費解,老人對金錢是不是過於慳吝了?
英瓦爾自幼生活在鄉下,家境又很不好,怎樣能夠多掙些錢,是他經常考慮的事情。他打算走街串巷去賣火柴,父母並沒有因為其中獲利微薄而勸阻他,也沒有以男人做事就做大事的道理教育他,放手讓他去賣火柴。
他騎著一輛破舊的腳踏車沿著各個村莊叫賣,因為是小本經營,必須拉下臉皮,腳踏實地地去跟每一個顧客打交道,才能有所收穫,才能積累出財富。英瓦爾一毛票一毛票地數著賺來的錢時,沒有泄氣,他像對待一百萬那樣珍視到手的每一分錢。看到小小的利潤越聚越多,他越來越不願待在家裡,讓父母養活自己。
漸漸地,他又發現,從首都斯德哥爾摩批量進貨可以便宜很多,然後再以低價出手,這樣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做得得心應手了,以賣火柴的成功經驗去擴大經營的範圍,魚蝦、裝飾物、種子、原子筆……這些小生意,做大事的商人們都不屑一試,而英瓦爾依然像當初賣火柴那樣去腳踏實地地做,一點一滴地讓自己的事業壯大起來。
17歲時,有些孩子還沒有能力打理自己的生活,英瓦爾就在父母的幫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為是生日禮物,所以公司的名字就叫“宜家”(IKEA)。有了自己的公司,英瓦爾還是沒有計畫著怎樣去幹大事,賺大錢。公司銷售的一直是些很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只要屬於低價商品,他都一心一意地去經營,在自己心目中,他還是沿著村莊叫賣火柴的小攤販。但他早已在賣火柴的時候學會了洞察市場的需求,練就了敏銳的商業頭腦,即使仍舊賣火柴,他的經營藝術也已經今非昔比了。
一直到現在,英瓦爾·坎普拉德的宜家公司始終經營著低價的商品,一分錢、一角錢、一元錢地將自己打造成了世界級的富翁,而眾多一心想幹大事情,想做大買賣,利小而不為的人至今還在畫餅充飢,一籌莫展。
人人都渴望一次掙到一百萬,可是一百萬從哪裡來?從一分錢來,從一角錢來,從一元錢來。當我們抱著腳踏實地、萬分珍視的態度,學會從一分錢掙來一角錢,就遲早能夠學會從一萬掙到一百萬!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