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悲哉行》是西晉時期作者陸機寫的一首樂府詩。

陸機詩《悲哉行》

作品信息

【名稱】《悲哉行》
【年代】西晉
【作者】陸機
【體裁】樂府詩

作品原文

悲哉行
遊客芳春林,春芳傷客心。
和風飛清響,鮮雲垂薄陰。
蕙草饒淑氣,時鳥多好音。
翩翩鳴鳩羽,喈喈倉庚吟。
幽蘭盈通谷,長秀被高岑。
女蘿亦有托,蔓葛亦有尋。
傷哉客游士,憂思一何深。
目感隨氣草,耳悲詠時禽。
寤寐多遠念,緬然若飛沈。
願托歸風響,寄言遺所欽。

作品簡析

《歌錄》曰:“《悲哉行》,魏明帝造。”《樂府解題》曰:“陸機云:‘遊客芳春林。’謝惠連云:‘羈人淑節。’皆言客游感物憂思而作也。”。

作者簡介

陸機
(261~303)西晉文學家。世稱“陸平原”,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陸機是西晉太康、元康間聲譽最著的文學家,被後人譽為“太康之英”。就其創作實踐而言,他的詩歌“才高詞贍,舉體華美”(鍾嶸《詩品》),注重藝術形式技巧,代表了太康文學的主要傾向;就其文學理論而言,他的《文賦》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論,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和理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陸機的才能是多方面的。文學創作而外,他在史學、藝術方面也多所建樹。

謝靈運詩《悲哉行》

作品信息

【名稱】《悲哉行》
【年代】南朝宋
【作者】謝靈運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悲哉行
萋萋春草生,王孫游有情。
差池燕始飛,夭裊桃始榮。
灼灼桃悅色,飛飛燕弄聲。
檐上雲結陰,澗下風吹清。
幽樹雖改觀,終始在初生。
松蔦歡蔓延,樛葛欣縈。
眇然遊宦子,晤言時未並。
鼻感改朔氣,眼傷變節榮。
侘傺豈徒然,澶漫絕音形。
風來不可耗,鳥去豈為聽。

作品鑑賞

《悲哉行》屬樂府舊題,傳說為魏明帝曹睿所制,晉陸機等曾有同題之作,內容“皆言客游感物憂思”(《樂府解題》)。靈運這首詩即模擬陸作,無論在內容旨趣、或在構思布局等方面均與陸詩妙肖不二,而在語言文字上卻更見琢煉典重,表現了刻意求新的作風。
詩以麗景襯托哀情。首二句以春草起興,語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春天是萬物萌發的季節,也最宜於懷人相思,青青的草色因此便逐漸成為離思的象徵。楚辭之後,漢詩《飲馬長城窟行》亦云“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唐以降“春草”更成為詩人們習聞熟見的典型意象,如自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後主的“離情恰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等等。而在這一詩歌語言典型化的過程中,大謝無疑也是重要的一環。第三至第六句極寫春光之旖旎動人。“差池”指燕子的張舒尾翼、輕捷穿行,“夭裊”寫桃花的舒枝展葉、婀娜多姿,這兩句是從形態上著眼的;“灼灼”指花色的絢爛鮮麗,“飛飛”寫燕語呢喃,這兩句又是從聲色上著眼的。這四句雖然寫的只是尋常之景,但由於講究選詞造句,卻增色不少。它們均以連綿字居首,其中“差池”、“夭裊”屬雙聲、“灼灼”、“飛飛”屬疊字,兩兩相對,從而造成一種暄妍熱鬧的聲情;而“差池”和“灼灼”又均用《詩經》成語,前者語出《邶風·燕燕》:“燕燕子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後者語出《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的這兩首詩本來都是寫親人之情的,用其成語也就加強了反襯下文的意味。這四句中二、三兩句緊承,一、四兩句遙應,這種“丫叉句法”(錢鍾書《管錐編》語)在烘染景物的同時,又有矯避平板之效。“檐上”、“澗下”兩句又把筆觸移到山中,景色也從濃麗一變而為清幽。“幽樹雖改觀,終始在初生”兩句,用名理語為寫景部分作結。“終始”出於《莊子·達生》:“游乎萬物之所終始。”“初生”則本於《莊子·天地》郭象註:“初者,未生而得生。”意謂春天裡林木的形貌變化雖然較為著眼,其實造化萬物也莫不都在潛移默化之中煥發出新的生命。物理人情,訊息相通,由此從目擊之景過渡到心之所感。
以下十句轉入抒情寫意。這一部分仍以比興發端。“松蔦”、“樛葛”兩句,取《詩經·小雅·頰弁》和《周南·樛木》的用語,以纏繞於松樹、樛木上的蔦藤和葛蔓,比喻家人親密依存的關係。這兩個取譬既上應了“幽樹”,又反挑起下句的“眇然”。眇然,微細孤弱貌,這裡指遊子的煢煢獨立。春光愈是駘蕩暄妍,相形之下遊子就愈發顯得飄搖可憐,人與物乃在得不得時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禽鳥花木因得時而生意欣然,遊子因不得時而意緒闌珊,故面對春色不以為喜,反以為悲。“鼻感”、“眼傷”兩句,意同陸機詩中的“目感隨氣草,耳悲詠時禽”,“感”與“悲”、“傷”同義互文。而下兩句的“侘傺”和“澶漫”則屬反義對舉。“侘傺”指失意貌,屈原《離騷》:“鬱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為其所本;“澶漫”則指縱樂之心,語出《莊子·馬蹄》:“澶漫為樂”。兩句謂失意的痛苦刻骨銘心,而縱逸快樂則早就與自己無緣了。“侘傺”和“澶漫”二詞是以雙聲和疊韻相對,四字均為去聲,從而傳達出憤懣的心聲。詩的最後亦以比興結。末兩句乃從前人化出,“風來”句本於陸機同題詩:“願托歸風響,寄言遺所欽。”這裡是反其意而用之。“鳥去”句則略近於漢代的《別詩》:“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古詩中素有臨風送懷、托鳥寄音的說法,現在連此都不可得,則其鬱結的情懷又何以堪!全詩在感情最激越的高潮處完成了題意。
大謝的這首詩,在語言上頗為精工密麗。詩中用連綿詞有七處,從典籍中取成語者約十處,遠較陸機的原作為多。文字的琢煉也每多勝處,如“桃悅色”、“燕弄聲”中的“悅”字、“弄”字,“松蔦歡蔓延”、“樛葛欣虆縈”中的“歡”字、“欣”字,都以擬人化的動詞,著力寫出景物的神情意態,形成了篇中有句、句中有眼的特色。從這裡不難看出晉宋之際詩歌語言在形式技巧方面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作者簡介

謝靈運
(385~433)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脫政治煩惱,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他成為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有《謝康樂集》。引

白居易詩《悲哉行》

作品信息

【名稱】《悲哉行》
【年代】中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悲哉行
悲哉為儒者,力學不知疲。
讀書眼欲暗,秉筆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 成名常苦遲。
縱有宦達者,兩鬢已成絲。
可憐少壯日,適在窮賤時。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貴為。.
沉沉朱門宅,中有乳臭兒
狀貌如婦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書卷, 身不擐戎衣。.
十襲封爵,門承勛戚資。
春來日日出,服御何輕肥。
朝從博徒飲,暮有倡樓期。.
平封還酒債,堆金選蛾眉。
聲色狗馬外,其餘一無知。
山苗與澗松,地勢隨高卑。
古來無奈何,非君獨傷悲。

作者簡介

白居易
(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