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小說

《恰同學少年》小說

逆書大案第二十二章 書生練兵第二十五章 工人夜學第二十八章

內容提要

《恰同學少年》小說《恰同學少年》小說《恰同學少年(紅色經典青春勵志小說)》
作品以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1913~1918)的求學生活為主線,充分展現了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鬥志,敢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與情懷,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

編輯推薦

熱情昂揚的青春氣息,胸懷祖國的坦蕩氣魄,藝術創新與革命傳統相結合的典範,唱響大時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
本書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展現了二十世紀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

目錄

第一章 我叫毛澤東
第二章 免費招生
第三章 論國小教育
第四章 經世致用
第五章 欲栽大木柱長
第六章 嚶其鳴矣
第七章 修學儲能
第八章 儉樸為修身之本
第九章 袁門立雨
第十章 世間大才少通才
第十一章 過年
第十二章 二十八畫生徵友啟事
第十三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
第十四章 納於大麓烈風驟雨弗迷
第十五章 五月七日 民國奇恥
第十六章 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以不移
第十七章 新任校長
第十八章 易永畦之死
第十九章 驅張事件
第二十章 君子有所不為亦必有所為
第二十一章 逆書大案
第二十二章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第二十三章 到中流擊水
第二十四章 書生練兵
第二十五章 學生人物互選
第二十六章 汗漫九垓
第二十七章 工人夜學
第二十八章 夢醒時分
第二十九章 男兒蔚為萬夫雄

後記

《恰同學少年》一書,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展現了20世紀初以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綬、方維夏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和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
看了電視劇,也從噹噹網上買了書。今年兒子剛上大學,我送《恰同學少年》讓他認真讀讀,意在引導他明白:今天的青年學子應該怎樣讀書?
今天的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恰同學少年》中的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用他們的言語、思想和行動,為我們今天的學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首先,讀書先要立志,要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讀書。“立志為修身之本”。讀什麼書和如何讀書,必須先回答“學生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說“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即立志的問題。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在當時是培養國小教師的中等師範學校,學生應該被培養成合格的國小教師。但是,在當時時局動盪、軍閥混戰、社會不穩定、人心不安寧的境況下,接受新教育的師範學子,怎能只滿足於學做個合格的國小先生?毛、蔡等青年學子面對民國初年這個多事之秋的社會現狀,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確立了“修學儲能”“為革新社會的準備”的宏偉志向。而劇中人劉俊卿讀書只為考取法政學校當官、只為讓自己小家生活富足,缺乏為眾人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而讀書的志向,結果是處處碰壁、走上歪門邪道。今天,青少年學子們似乎不再以志當存高遠為榮了,讀書為稻梁謀、為官位計、為黃金屋、為顏如玉的實用心態何其濃重。重新倡導和加強崇高理想教育,引導年輕一代樹立遠大志向,應該成為當今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之主鏇律。青少年學生當今應該像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樣,確立為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而讀書的宏偉志向。
其次,讀書要堅忍,要有忍受清貧、不畏艱難、堅忍不拔、堅持到底的頑強意志和精神。就讀一師的學生,大多是貧寒子弟。楊昌濟先生鼓勵毛等弟子要以“堅忍”二字為讀書與為人之精神,終生為之不懈。讀書,不是享福,需要克服生計之苦,需要下苦功夫去讀。毛澤東衣著樸素、勤奮好學,一雙鞋子穿得露腳趾,楊昌濟老師給兩元錢讓他買雙新鞋,而毛澤東上街走到書店看到一本好書,就顧不上買鞋了;蔡和森不以家貧而自羞自卑,反而自尊自強自力,邊讀書邊上街擦鞋掙錢。對照先輩青年時期自強不棄的艱難求學經歷,現在我們的一些青少年學生卻在物質生活上相互攀比,相互吃請,穿著要名牌,甚至奢侈浪費,而學習上只求過得去。有許多貧家子弟在父母不惜傾家蕩產而送他們讀書時,卻不領父母深情、不珍惜大好時光去認真讀書,而是貪圖安逸、混張文憑;而家庭條件好一些的學生,日常生活浪費嚴重,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面對此種情形,我們的學校應該加強“儉樸為修身之要”“窮且益堅不墜落青雲之志”的教育,不要把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成浪蕩公子和安逸小姐。
再次,讀書要講方法。具體要做到“八要”:
一要確立讀書路徑為 “先博後淵”。廣泛涉獵,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奠定知識基礎,在各科合格基礎上然後再學有專攻,求深求精。毛澤東沒有門門課程優秀,但卻在努力做到各科合格的前提下對文、史、教、政、法等有專門深入的探究,常有獨到的見解和創意。現在的學生只為考試和升學而讀,讀書面狹窄,又不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
二要好讀書,苦讀書,但不讀死書,死讀書。讀書要“如飢如渴”,“貪婪地讀,拚命地讀”,刻苦讀書但不死板僵化,聯繫當時實際為究時局問題之理和為改造社會儲能而活學活用地讀書,這是毛澤東的讀書精神、態度和方法之一。
三要“學問思辨行”結合。毛澤東經常強調“讀書求知,主要靠自己”,靠“自學,自己學”,擬定自修計畫,自覺研讀、多寫、多想、多問、研討、辯論、辨析、力行,是堅持自主讀書、自主研修、獨立思考、質疑發問、共同討論、身體力行相結合學習方式的典範。
四要“文明其精神”與“野蠻其體魄”相結合。讀書的目的在於修學儲能、文明精神、強健體魄,而在讀書過程中,讀書方式也要腦力與體力結合,要勞逸結合,靜坐讀書與體育鍛鍊結合,書本學習與活動學習結合,只有體質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學習時全神貫注;而且這也是讀書之求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宗旨使然。毛澤東曾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口號,與周世釗等其他骨幹一道,以體育鍛鍊為中心,掀起了全校性的課外活動熱潮。
五要交友切磋、共同討論、共同提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毛澤東深會其意,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起草了一篇充滿激情的而又是破天荒的“願嚶鳴以求友,敢步將伯之呼”的徵友啟事,寄到長沙各個學校,自此,毛、蔡等陸續組織成立讀書會、學友會、新民學會等青年學生團體,一群熱血青年在一起讀書討論、爭議激辯、交流讀書心得、探討時局問題、研究學術問題、從事社會活動、鍛鍊身體、遠足郊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在各種群體交往和活動中增進友誼、增長學問、鍛鍊能力。
六要讀有字之書與讀無字之書相結合。毛澤東主張多讀、活讀有字之書,也提倡和力行讀無字之書,在實踐中學習。讀無字之書就是不讀死書,強調關注社會和民眾、向社會學習、向民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在一師,毛與學友就利用暑假,到周邊10多個縣、村去做社會調查。組織各種社群活動,帶領同學在各種活動中“飽讀無字之書”,受益非淺,既增強了社會認識、人生閱歷,也鍛鍊了實踐活動能力。
七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毛澤東提倡讀無字之書,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在一師,毛組織同學成立各種團體,率領學友參與反對“二十一條”、反對袁世凱稱帝、反對專制教育、勇敢智巧降伏北洋潰軍保衛長沙古城等社會活動;毛與蕭二人遊學途經安化,巧妙地懲治了當地惡霸丁舉人;組織工人夜學教工人學習文化,等等,都是毛澤東與同學學以致用的典型例子。毛澤東後來曾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為用而學,在使用中學習,最重要,也最有效。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主要著眼於為考而教,學生主要為考試為分數而學,說得直白些現在的基礎教育某種意義上還是封建科舉教育的翻版,學生學習的多是應考的書本知識,缺乏向實踐學習、在活動中學習、為立身處世和經事濟世而學。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經世致用、經國濟民,強調為“大我”、社會、國家和民族讀書,是當今中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大力倡導的學生求學方向。
八要“自教育”。毛澤東在一師求學,曾猛烈抨擊舊教育“戕賊人性”、“蔑視人格”,批判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而使其成為馴民和奴才的舊教育目的觀,提倡“適合人性”的新教育——“自教育”。毛和同學通過自己的行動來體驗和實踐“自教育”,他們自發成立讀書會、學友會、新民學會等組織,自主讀書,自力研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自教育”過程中,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迅速成長,後來大多成為中國革命事業的主持者和參與者,成為中華民族命運航船的駕馭者和自我人生命運的自主者。“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70年代對未來教育的預測和要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