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上下)》

IP路由配置任務 IP路由選擇的配置 網路中的Cisco路由器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上下) 內容簡介

上冊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是Cisco System公司在全球範圍推出的一個主面向初級網路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其培訓內容與CCNA類似。
本書以思科網路技術學院的配套書面教程的上冊,內容參照了思科網路技術學院前兩學期的教程。作為思科網路技術學院線上教程的補充,它保持了線上教材的基本內容和特點。
本書討論的內容包括OSI參考模型,路徑的選擇,IP路由和地址的配置細節,子網的劃分專題,以及路由器的簡單配置和操作。
本書每一章內容包括了以下一些有用的特性: 一個覆蓋了整個章節的學習目標列表; 為您接觸實際而準備的動手操作項目;
用來幫助您檢查學習進度和重點的複習題。
本書合適各思科網路技術學院作為培訓教材使用,也可供準備CCNA認證考試者作為輔導教材,另外對希望了解網路基本技術知識的讀者也很有幫助。
下冊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Cisco networking Academy)是Cisco System公司在全球範圍推出的一個主要面向初級網路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其培訓內容與CCNA類似。
本書為思科網路技術學院的配套書面教程的下冊,主要內容包括:區域網路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VLAN和網間交換的概況,區域網路設計的全過程,如何用路由器來連線多個網路,標準的和擴展的訪問控制列表(ACL),Novell IPX協定的操作和配置,廣域網中套用的各種協定和技術,廣域網設計方法的概況,PPP通信的基本組成部分、過程和操作及PPP的配置和驗證,ISDN的服務內容、標準、組成部分、操作和配置,幀中繼的服務、標準、組成部分和操作。每章的最後提供了複習題。
書中以華盛頓項目作為實際的案例,幫助讀者理解和套用已經學到的知識,它貫穿全書。在進行此項目的過程中,還有一份工程師日記。附錄A是每章結尾複習題的答案;附錄B描述和定義了與Cisco路由器配置和使用相關的命令;附錄C為辭彙表,詳述了書中使用的有關網路的專用名詞和縮寫。

思科網路技術學院教程(上下) 本書目錄

上冊

第1章 網路互聯和OSI 參考模型
1.1 簡 介
1.2 網 絡
1.2.1 網路是如何產生以及如何發展起來的
1.2.2 對建立標準的需求
1.3 OSI參考模型
1.3.1 為什麼需要分層的網路模型
1.3.2 開放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的層次結構
1.3.3 對等通信
1.4 總 結
1.5 複習題
第2章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2.1 簡 介
2.2 物理層
2.3 選擇正確的網路連線介質
2.4 數據鏈路層
2.4.1 MAC地址
2.4.2 網路接口卡
2.5 總 結
2.6 複習題
第3章 網路設備
3.1 簡 介
3.2 中繼器
3.2.1 用中繼器擴大網路的範圍
3.2.2 用中繼器增加網路節點的數目
3.3 集線器
3.4 網 橋
3.5 路由器
3.6 總 結
3.7 複習題
第4章 區域網路和廣域網
4.1 簡 介
4.2 區域網路
4.2.1 乙太網和IEEE 802.3區域網路標準
4.2.2 區域網路和物理層
4.2.3 區域網路和數據鏈路層
4.2.4 區域網路和網路層
4.3 廣域網
4.3.1 廣域網設備
4.3.2 廣域網標準
4.3.3 廣域網和物理層
4.3.4 廣域網和數據鏈路層
4.4 總 結
4.5 複習題
第5章 IP定址
5.1 簡 介
5.2 定址概述
5.3 二進制計數系統
5.4 IP位址的分類
5.5 子網定址
5.5.1 子網中為廣播保留的編號
5.5.2 子網中為子網地址保留的編號
5.6 子網掩碼
5.7 子網規劃
5.7.1 B類子網規劃示例
5.7.2 C類子網規劃示例
5.8 總 結
5.9 複習題
第6章 ARP和RARP
6.1 簡 介
6.2 ARP
6.2.1 ARP請求
6.2.2 ARP應答
6.2.3 ARP表
6.3 RARP
6.3.1 RARP請求
6.3.2 RARP應答
6.4 路由器和ARP表
6.5 總 結
6.6 複習題
第7章 拓 撲
7.1 簡 介
7.2 拓 撲
7.3 匯流排拓撲
7.3.1 信號在匯流排拓撲上的傳輸
7.3.2 匯流排拓撲的優缺點
7.4 星形拓撲
7.4.1 星形拓撲的優缺點
7.4.2 星形拓撲所能夠覆蓋的區域
7.5 擴展星形拓撲
7.6 總 結
7.7 複習題
第8章 結構化布線和電學
8.1 簡 介
8.2 網路介質標準
8.3 EIA/TIA-568B標準
8.3.1 水平電纜
8.3.2 電纜規範
8.3.3 通信出口插座
8.3.4 安裝RJ45插座
8.4 布 線
8.4.1 衝壓工具
8.4.2 安裝電纜
8.4.3 記錄電纜布線
8.4.4 配線室
8.4.5 多配線室
8.4.6 主幹電纜
8.4.7 接插面板
8.4.8 接插面板連線埠
8.4.9 在接插面板上布置電纜金屬線
8.5 電纜測試
8.5.1 電纜測試器
8.5.2 布線圖
8.6 電 學
8.6.1 接 地
8.6.2 信號參考地
8.6.3 電噪聲對數位訊號的影響
8.6.4 電涌抑制器
8.6.5 電源故障
8.6.6 不間斷電源UPS
8.7 總 結
8.8 複習題
第9章 套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和傳輸層
9.1 簡 介
9.2 套用層
9.3 表示層
9.4 會話層
9.5 傳輸層
9.5.1 流量控制
9.5.2 建立對等系統連線
9.5.3 視窗技術
9.5.4 確認技術
9.6 總 結
9.7 複習題
第10章 TCP/IP
10.1 簡 介
10.2 TCP/IP回顧
10.2.1 TCP/IP協定棧
10.3 TCP/IP與套用層
10.4 TCP/IP與傳輸層
10.4.1 TCP 段格式
10.4.2 連線埠號
10.4.3 TCP 三次握手/建立連線
10.4.4 TCP 簡單確認和視窗技術
10.4.5 TCP滑動視窗
10.4.6 TCP 序號和確認號
10.4.7 UDP 段格式
10.5 TCP/IP與網路層
10.5.1 IP數據報
10.5.2 網際控制報文協定(ICMP)
10.5.3 ARP
10.5.4 RARP
10.6 總 結
10.7 複習題
第11章 網路層與路由
11.1 簡 介
11.2 Cisco路由器的配置
11.3 網路層基礎
11.3.1 網路層路徑確定
11.3.2 定址:網路和主機
11.3.3 用網路地址選擇路由
11.3.4 被動路由協定與路由選擇協定
11.3.5 網路層協定的工作
11.3.6 多協定路由選擇
11.3.7 靜態和動態路由
11.3.8 靜態路由舉例
11.3.9 預設路由舉例
11.3.10 適應拓撲結構的變化
11.3.11 動態路由選擇工作原理
11.3.12 用度量表示距離
11.4 路由選擇協定
11.4.1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算法
11.4.2 距離矢量網路搜尋
11.4.3 距離矢量拓撲結構改變
11.4.4 問題:路由環路
11.4.5 問題:無限計數
11.4.6 解決方法:定義一個最大數
11.4.7 解決方法:水平分割
11.4.8 解決方法:抑制定時器
11.4.9 鏈路狀態路由選擇算法
11.4.10 鏈路狀態網路搜尋
11.4.11 鏈路狀態拓撲變化
11.4.12 鏈路狀態所涉及的問題
11.4.13 問題:鏈路狀態更新
11.4.14 解決方法:鏈路狀態機制
11.4.15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和鏈路狀態路由選擇的比較
11.4.16 平衡混合路由選擇
11.5 基本路由選擇過程
11.5.1 區域網路之間的路由選擇
11.5.2 區域網路到廣域網的路由選擇
11.6 總 結
11.7 複習題
第12章 用戶界面和模式
12.1 簡 介
12.2 用戶界面概述
12.3 幫助功能
12.4 使用編輯命令
12.5 命令歷史概述
12.6 總 結
12.7 複習題
第13章 路由器配置信息
13.1 簡 介
13.2 外部組件及路由器模式
13.2.1 外部配置資源
13.2.2 內部配置組件
13.2.3 用於工作存儲的RAM
13.2.4 路由器模式
13.3 檢查路由器狀態的狀態命令
13.3.1 show running-config和show startup-config命令
13.3.2 show interface 命令
13.3.3 show version命令
13.3.4 show protocols命令
13.4 Cisco查找協定(CDP)概述
13.4.1 顯示CDP鄰近入口
13.4.2 CDP配置實例
13.4.3 顯示設備的CDP入口
13.4.4 顯示CDP的相鄰設備
13.5 基本網路測試
13.5.1 遠程登錄(TELNET)操作
13.5.2 使用 ping命令測試
13.5.3 用trace命令測試
13.5.4 使用 show ip route 命令
13.5.5 使用 show interface serial命令
13.6 總 結
13.7 複習題
第14章 路由器啟動和設定配置
14.1 簡 介
14.2 IOS的啟動程式
14.2.1 啟動順序
14.2.2 啟動相關的命令
14.3 設定:系統配置對話
14.3.1 設定全局參數
14.3.2 設定接口參數
14.3.3 設定腳本(Script)回顧和使用
14.4 總 結
14.5 複習題
第15章 路由器配置
15.1 簡 介
15.2 配置概述
15.2.1 在11.x版本的配置檔案下工作
15.2.2 使用11.0之前版本的配置檔案工作
15.2.3 使用TFTP伺服器
15.2.4 在10.3版本下使用NVRAM
15.2.5 在ISO 11.0版本下使用NVRAM
15.3 路由器模式概述
15.3.1 配置模式
15.3.2 IP路由選擇協定模式
15.3.3 接口配置模式
15.3.4 接口配置示例
15.4 配置方法
15.4.1 11.x配置方法
15.4.2 11.0以前版本的配置
15.4.3 口令設定
15.4.4 路由器識別配置
15.5 總 結
15.6 複習題
第16章 Cisco IOS 軟體資源
16.1 簡 介
16.2 Cisco IOS 軟體定位
16.2.1 配置暫存器的數值
16.2.2 show version命令
16.3 軟體中的引導選項
16.3.1 為TFTP作準備
16.3.2 show flash命令
16.4 Cisco IOS 命名規則
16.5 建立軟體映像備份
16.6 裝載軟體映像備份
16.7 總 結
16.8 複習題
第17章 配置接口的IP 地址
17.1 簡 介
17.2 TCP/IP位址概述
17.3 IP位址配置的概念
17.3.1 主機地址
17.3.2 廣播地址
17.4 IP位址配置
17.4.1 IP 主機名稱
17.4.2 命名伺服器配置
17.4.3 命名系統
17.4.4 顯示主機名字
17.5 驗證地址配置
17.5.1 telnet命令
17.5.2 ping命令
17.5.3 ping命令的擴展
17.5.4 trace命令
17.6 總 結
17.7 複習題
第18章 路由配置及路由協定RIP和IGRP
18.1 簡 介
18.2 初始路由器配置
18.3 靜態路由配置
18.4 預設路由配置
18.5 動態路由選擇配置
18.6 RIP
18.7 監控IP
18.8 IGRP 概述
18.9 總 結
18.10 複習題
第19章 網路管理
19.1 簡 介
19.2 網路管理的第一步
19.3 目錄審計(Inventory Audit)
19.4 設施審計(Facility Audit)
19.5 操作審計(Operational Audit)
19.5.1 網路軟體管理工具
19.5.2 網路監控
19.6 效率審計(Efficiency Audits)
19.7 安全性審計(Security Audits)
19.8 網路故障排除
19.8.1 存檔網路故障
19.8.2 分析和解決故障
19.8.3 排除故障過程
19.9 總 結
19.10 複習題
附錄A 命令總結
附錄B 複習題答案
附錄C 辭彙表

下冊

第1章 OSI參考模型和路由
1.1 簡介
1.2 層次網路模型:OSI參考模型
1.2.1 端到端通信
1.2.2 數據封裝
1.3 物理層
1.4 數據鏈路層
1.5 網路層
1.5.1 IP定址和子網
1.5.2 路徑判斷
1.5.3 路徑通信
1.5.4 ICMP
1.5.5 ARP
1.5.6 路由選擇
1.5.7 被動路由協定與路由選擇協定
1.5.8 IP路由配置任務
1.6 傳輸層
1.6.1 分段高層套用
1.6.2 建立一個連線
1.6.3 數據傳輸
1.6.4 用視窗實現可靠性
1.6.5 確認技術
1.7 總結
1.8 複習題
1.9 主要術語
第2章 區域網路交換
2.1 簡介
2.2 網路要求
2.2.1 乙太網/802.3 接口
2.2.2 使用中繼器擴展共享介質LAN
2.3 提高LAN性能
2.3.1 全雙工乙太網
2.3.2 LAN分段
2.4 交換和橋接概述
2.4.1 LAN交換延時
2.4.2 第2層和第3層交換
2.4.3 LAN交換機如何學習地址
2.4.4 交換機的作用
2.4.5 對稱和不對稱的交換機
2.4.6 存儲器緩衝區
2.4.7 兩種交換方法
2.4.8 VLAN
2.5 生成樹協定
2.6 總結
2.7 複習題
2.8 主要術語
第3章 虛擬區域網路
3.1 簡介
3.2 VLAN綜述
3.3 用交換體系結構進行分段
3.3.1 VLAN和物理邊界
3.3.2 通過主幹傳遞VLAN信息
3.3.3 VLAN中的路由器
3.3.4 交換式網路的配置
3.4 VLAN的實現
3.4.1 連線埠為中心的VLAN
3.4.2 靜態VLAN
3.4.3 動態VLAN
3.5 VLAN的優點
3.5.1 增加、移動或改變用戶的位置
3.5.2 控制廣播活動
3.5.3 提供較好的網路安全性
3.5.4 利用現有的集線器以節省開支
3.6 總結
3.7 複習題
3.8 關鍵術語
第4章 區域網路設計
4.1 簡介
4.2 網路設計目標
4.3 網路設計的組成部分
4.3.1 伺服器的功能和所處的位置
4.3.2 Intranet
4.3.3 衝突檢測
4.3.4 分段
4.3.5 頻寬域與廣播域的比較
4.4 網路設計方法
4.4.1 收集用戶需求
4.4.2 分析需求
4.4.3 有效性和網路流量
4.4.4 網路拓撲結構的設計
4.5 總結
4.6 華盛頓學校園區網路項目任務:區域網路設計
4.7 複習題
4.8 主要術語
第5章 路由選擇協定:IGRP
5.1 簡介
5.2 網路層基礎
5.2.1 網路層路由選擇
5.2.2 路由選擇表
5.2.3 使用計量標準來描述位距
5.2.4 網路層通信路徑
5.2.5 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
5.3 路由協定和路由選擇協定
5.4 IP路由選擇協定
5.4.1 最優路由
5.4.2 簡單性和高效性
5.4.3 健壯性
5.4.4 快速收斂
5.4.5 靈活性
5.4.6 靜態路由選擇
5.4.7 動態路由選擇
5.4.8 路由選擇的分類
5.5 IP路由選擇的配置
5.6 了解IGRP的有關操作
5.6.1 內部系統和外部IGRP路由
5.6.2 創建IGRP路由選擇過程
5.6.3 提高IGRP的穩定性
5.6.4 IGRP計量標準信息
5.6.5 IGRP更新訊息
5.6.6 最大跳數
5.7 總結
5.8 華盛頓學校園區網路項目任務:路由選擇協定及配置IGRP
5.9 複習題
5.10 主要術語
第6章 訪問控制列表
6.1 簡介
6.2 ACL概述
6.2.1 為什麼要建立ACL
6.2.2 按正確順序創建ACL
6.2.3 使用ACL
6.2.4 ACL是如何工作的
6.3 ACL配置任務
6.3.1 把ACL分組到各個接口
6.3.2 為每個ACL分配唯一的表號
6.3.3 怎樣使用通配符掩碼
6.3.4 如何使用通配符any
6.3.5 如何使用通配符host
6.4 標準訪問控制列表
6.4.1 標準ACL的有關例子
6.4.2 標準ACL例子1:允許一個源的通信流量通過
6.4.3 標準ACL例子2:拒絕一個特定主機的通信流量
6.4.4 標準ACL例子3:拒絕一個特定子網的通信流量
6.5 擴展訪問控制列表
6.5.1 擴展ACL的有關例子
6.5.2 擴展ACL例子1:拒絕FTP通信流量通過E0
6.5.3 擴展ACL例子2:只拒絕通過E0的Telnet通信流量
6.6 使用命名訪問控制列表
6.6.1 deny命令
6.6.2 permit命令
6.7 使用帶協定的訪問控制列表
6.8 正確放置ACL
6.8.1 使用帶防火牆功能的ACL
6.8.2 搭建防火牆體系結構
6.9 驗證訪問控制列表
6.10 總結
6.11 華盛頓學校園區網路項目任務:使用ACL
6.12 複習題
6.13 主要術語
第7章 Novell IPX
7.1 簡介
7.2 NetWare 網路中的Cisco路由器
7.3 IPX概述
7.4 Novell封裝
7.4.1 Cisco封裝的命名情況
7.4.2 IPX數據包格式
7.5 使用RIP進行Novell路由選擇
7.6 服務通告協定
7.7 接通最近伺服器協定
7.8 Novell IPX配置任務
7.8.1 Novell IPX全局配置
7.8.2 給接口分配IPX網路號
7.8.3 驗證IPX操作
7.9 監視和管理IPX網路
7.9.1 監視IPX接口狀態
7.9.2 監視IPX路由選擇表
7.9.3 監視Novell IPX伺服器
7.9.4 監視IPX通信流量
7.9.5 IPX路由選擇的故障檢修
7.9.6 IPX SAP的故障檢修
7.9.7 IPX ping命令
7.9.8 特權IPX ping命令
7.9.9 用戶IPX ping命令
7.10 總結
7.11 華盛頓學校園區網路項目設計:配置Novell IPX
7.12 複習題
7.13 主要術語
第8章 廣域網
8.1 簡介
8.2 廣域網技術概述
8.2.1 廣域網服務
8.2.2 廣域網服務供應商
8.2.3 廣域網虛電路
8.2.4 廣域網信令標準和速率
8.3 廣域網設備
8.3.1 路由器
8.3.2 廣域網交換機
8.3.3 數據機
8.3.4 CSU/DSU
8.3.5 ISDN終端適配器
8.4 廣域網和OSI參考模型
8.4.1 廣域網物理層
8.4.2 廣域網數據鏈路層
8.5 廣域網幀封裝格式
8.5.1 PPP封裝
8.5.2 HDLC封裝
8.6 廣域網鏈路選項
8.6.1 專線
8.6.2 包交換連線
8.6.3 電路交換連線
8.7 總結
8.8 華盛頓學校園區工程任務:廣域網
8.9 複習題
8.10 主要術語
第9章 廣域網設計
9.1 簡介
9.2 廣域網通信
9.3 廣域網設計第一步
9.3.1 收集需求
9.3.2 分析需求
9.3.3 敏感性測試
9.4 認識和選擇網路性能
9.4.1 認識和選擇網路模型
9.4.2 分層網路設計模型
9.4.3 分層廣域網設計的優勢
9.4.4 幀中繼和ISDN廣域網鏈路
9.5 華盛頓學校園區項目任務:廣域網設計
9.6 總結
9.7 複習題
9.8 主要術語
第10章 PPP
10.1 簡介
10.2 PPP概述
10.2.1 PPP的組成
10.2.2 PPP中各層的功能
10.2.3 PPP幀格式
10.3 PPP會話的建立過程
10.3.1 階段1:鏈路建立和配置協調
10.3.2 階段2:鏈路質量檢測
10.3.3 階段3:網路層協定配置協調
10.3.4 階段4:關閉鏈路
10.4 PPP認證
10.4.1 配置PPP認證
10.4.2 配置CHAP認證
10.5 總結
10.6 華盛頓學校園區項目任務:PPP
10.7 複習題
10.8 主要術語
第11章 ISDN
11.1 簡介
11.2 ISDN概述
11.2.1 ISDN的組成
11.2.2 ISDN參考點
11.2.3 ISDN交換類型
11.2.4 ISDN服務類型標識
11.2.5 ISDN的標準化
11.3 ISDN和OSI參考模型
11.3.1 ISDN物理層
11.3.2 ISDN數據鏈路層
11.3.3 ISDN網路層
11.4 ISDN封裝
11.5 ISDN的用途
11.5.1 遠程接入
11.5.2 遠程節點
11.5.3 SOHO互連
11.6 ISDN服務:BRI和PRI
11.6.1 建立BRI連線
11.6.2 BRI硬體
11.7 ISDN配置任務
11.7.1 配置ISDN BRI
11.7.2 定義交換類型
11.7.3 定義SPID
11.7.4 BRI配置實例
11.7.5 驗證BRI的操作
11.8 按需撥號路由選擇
11.8.1 驗證DDR
11.8.2 DDR調試操作
11.9 總結
11.10 華盛頓學校園區項目任務:ISDN
11.11 複習題
11.12 主要術語
第12章 幀中繼
12.1 簡介
12.2 幀中繼技術概述
12.2.1 幀中繼術語
12.2.2 幀中繼的操作
12.2.3 幀中繼的數據鏈路連線標識符(DLCI)
12.2.4 幀中繼的幀格式
12.2.5 幀中繼編址方式
12.3 Cisco的幀中繼實現方案:LMI
12.3.1 LMI操作
12.3.2 LMI擴展
12.3.3 LMI幀格式
12.4 全局定址
12.4.1 多目傳送
12.4.2 逆向ARP
12.4.3 幀中繼映射
12.4.4 幀中繼交換表
12.5 幀中繼子接口
12.5.1 水平分割路由選擇環境
12.5.2 使用子接口解決可達性問題
12.6 基本幀中繼的配置
12.6.1 驗證幀中繼的有關操作
12.6.2 檢驗線路是否處於連通狀態
12.6.3 檢驗幀中繼映射是否成功
12.6.4 檢驗到中心站點路由器的連通性
12.6.5 配置幀中繼連線的串列接口
12.6.6 驗證幀中繼的配置情況
12.6.7 配置子接口
12.6.8 配置可選的命令
12.7 總結
12.8 華盛頓學校園區網路項目設計:幀中繼
12.9 複習題
12.10 主要術語
附錄A 複習題答案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附錄B 命令總結
附錄C 辭彙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