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媳婦中國家》

《德國媳婦中國家》

《德國媳婦中國家》,(德)海珮春著,2010年9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本書以第一人稱的寫作方式細膩地講述了一位德國女性與中國知名人物關愚謙結識、相戀、結婚,並全身心投入德中文化交流工作的過程。語言活潑,感情真摯,角度獨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德國媳婦中國家》《德國媳婦中國家》

從一滴水可以窺見大千世界。或許就是因為丈夫、媳婦和家庭這三個要素都“非同一般”,這本書便得以用一個特殊家庭幾十年的變化折射出一個特殊時代的社會變遷和精神變遷。它通過描寫三代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相當清晰而深入地反映了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史。老一代追求光明、正義和社會進步的理想主義,中間一代一脈相承的進取精神和報國志向,以及下一代崇拜西方追求物質享受的務實傾向,都展現得真實準確。同時,又通過作者對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的觀察和描寫,揭示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見證了滄海桑田的歷史與現實。不錯,的確是由於國在變,所以家在變,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觀念也在跟著變。在中國多角度多方位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作品的主人公佩春,自己也在一步步地朝中國靠攏,從對中國有顧慮、不理解到熟悉、了解和熱愛,最後竟然成為了一個真正的上海人,這本身就說明她這個德國媳婦已經變成了中國媳婦,其間的經歷已經夠得上是一部傳奇。作家寫作關於自己的傳奇,怎么能不使讀者期待呢?

作者簡介

海珮春女士(PatraHaering_Kuan)生於德國漢堡近郊。1975年進入漢堡大學攻讀中國語言文學專業。1977年,在全系師生的祝賀下與關愚謙結為夫婦。為了更廣泛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她在未結婚之前就已開始中國之旅。中國醫學、針灸、推拿的神奇使她難以自拔,她花多年時間鑽研中醫,併到北京、南京、成都等地中醫學院實習。她不但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還能和中國老百姓聊家常,談醫藥。她目前把全部精力投入寫作,向西方介紹中國的文化,為中德文化的交流搭橋獻策。她發表的著作很多,幾乎都與中國文化有關。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作家,經常被邀請到各地去做演講。
其夫關愚謙生於廣州,北京外語學院畢業後,曾為蘇聯專家做翻譯多年。“文革”之初,他出走埃及,隨後來到歐洲。1977年獲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學位,在漢堡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執教30年後退休。現任歐洲華人學會理事長、德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國外理事,2006年獲聯邦漢堡市授予的“藝術與科學”勳章。他與顧彬教授合編《魯迅選集》(德文版),與海珮春合著《中國文化指南》《中國風俗、民情》、《大鼻子——中國人眼裡的德國人》等書,獨著有《浪》、《到處留情》、《歐風歐雨》、《德國萬象》等。自1986年起,擔任世界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

編輯推薦

王蒙馮驥才鐵凝王安憶聯袂推薦
一雙誠懇善意的眼睛兩種文化的相遇、試探、碰撞與融匯、一個德國女人的命運與一個中國大家庭複雜、跌宕的傳奇。

名人評價

王蒙:她像講述家長里短一樣地講述著中國、德國、二十與二十一世紀。她毫不預設立場與觀念地、絕對客觀地講出了如此動情的滄桑故事。她參與了這樣多、這樣深的政治事件,成為如此翻天覆地的歷史的見證。也許這只不過是愛情,只不過是平常的人性,只不過是正常的喜怒哀樂,只不過是一個女性的非常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這樣的經歷,分享這樣的經歷,我們有一種終於長出了一口氣的感覺。

馮驥才:一些學者警告我們,未來的世界將要因文明的不同發生衝突乃至對決,本書的一對主人公卻用相互的愛否決了這種可怕的預言。就像音樂是超語言的,愛也是超文化的嗎?這是通過一種明智的努力,還是源自愛的本身才達到的?對於這個太難的問題,我的朋友珮春會很輕鬆並微笑著回答你。
鐵凝:一雙“德國媳婦”的眼睛,誠懇、善意地觀察並眷顧著她的中國家。通篇客觀、率直又不乏幽默的語言,講述著兩種文化的相遇、試探、碰撞與融匯。這是她的個人命運與一個中國大家庭複雜、跌宕的傳奇,這傳奇從細小之處出發,卻折射出當代中國社會跨越世紀的變遷,以及中國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面目。作者不帶偏見的明澄之心,以及樸素、豐滿的活潑描繪,使她的故事飽含可以觸摸的有溫度的生活質感,亦呈現出別樣的歷史價值。
王安憶:我與關先生和海珮春是街坊,住同一條街,也在同一家超市、菜場、麵包店買食品,享用同一個郵局、銀行,還有電影院、書店、咖啡店,大約可猜得出他們的生活起居的方式和我們差不多。但在這外部方式的裡面,有著什麼樣的內心呢?這本書可以給你一些答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