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大地:和自然的藝術對話》

《康復大地:和自然的藝術對話》

《康復大地:和自然的藝術對話》的作者是約翰內斯·瑪提森、張世佶,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於2010年3月1日出版。該出版物為207頁16開平裝中文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康復大地:和自然的藝術對話》介紹了作者與青年人在世界各地開展的生態康復項目。他們修復殘破的景觀,挽救即將消亡的古老文化,以實際行動面對當今世界的複雜問題,恢復自然和人類的生命能量。
只有在人類和藝術的幫助下,自然才能健康和諧地發展。只有在自然的庇護和啟發下,人類才能實現精神的超越。
《康復大地:和自然的藝術對話》內涵深刻,涉及藝術、教育、環保、文化等多個領域,可以為眾多讀者帶來啟迪。
作者簡介約翰內斯?瑪提森(JohannesMatthiessen)博士,出生於1946年,成長於德國的黑森林地區。大學攻讀建築學,從事了20年的藝術教育工作,曾對戰俘和工業企業中的學徒工進行藝術培訓。之後,作為創意設計師為大眾汽車、瑞士航空以及國內外的畫展和雕塑展工作,並在維也納套用藝術學院和海德堡大學擔任教職。多年來,作為進行自由創作的景觀設計師在世界範圍內攜手年輕人共同實施項目。他試圖通過這些項目,修復被破壞的景觀,並挽救相關的文化財富(例如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亞原住民的文化)。因為工作上的貢獻,他曾在波蘭、美國和希臘獲獎。他認為自己獨特的工作重點在於設計主題公園和有療效的能量場。
目錄
中文版序言一:在道途上前行李澤武7
中文版序言二:一個人的印跡郝冰9
致謝11
序13
我們的地球
關於愛——不同文化中有關地球的智慧15
關於人們的肆無忌憚——地球當前的生態狀況18
藝術與拯救地球
寫給我的兒子克里斯多夫和本尼迪克的信21
寫給所有中小學生的信24
我的人生路
——對於將藝術、拯救地球與經驗教學相結合的不懈追求
從黑森林到斯圖加特
想讓人類和地球重獲生機的緣由27
約瑟夫?勃伊斯
地球是我們可以攜手共創的藝術作品29
我的奶奶——一位女藝術家
成為藝術教育家的動因31
費赫?羅格(FrèreRoger)——泰澤聯合會創建人
為社會上受歧視人群爭取利益的動因31
在孟加拉的蜜月之旅
將藝術和民眾的疾苦結合起來的動因32
教育家生涯的開始
海德堡的學校公園——我的第一個景觀治療項目34
出與入
突發奇想,徹底獻身“透射項目”48
藝術?作品?地球——在世界各地與青少年一同進行的“景觀修復項目”
西班牙?阿爾梅里亞
綠化山地荒漠53
奧地利?林區
從單一化到多樣化60
美國?南達科他州
為印第安人造樹林公園69
在地球上仰望另一片天空
新的幻景出現了83
美國?芝加哥
鑿開瀝青路91
波蘭?卡托維茲
街邊花園101
希臘?塔索斯
拯救美達利亞海灣111
塔索斯的新地標——“利邁納里亞之冠”118
美國?舊金山
一個中心廣場的誕生127
冰島?雷克雅未克
與通靈者會面130
克羅地亞?薩格勒布
類似呼吸器官的城市迷宮138
澳大利亞?烏魯魯和愛麗絲泉
尋找原住民文化140
奧地利?諾伊瑪科特
一個精神公園的構想161
奧地利?巴德小基希海姆
具有治癒作用的景觀171
奧地利?海倫娜山谷
獨一無二的研修課體驗公園173
美國?紐奧良
探索“卡特里娜”颶風之旅179
中國?成都
校園裡的水域治療和竹園189
項目背後的方法和定義
使地球風貌重獲新生的七個有效步驟193
我的景觀概念201
後記:一次完整的項目體驗
一個女學生的信202·查看全部>>前言中文版序言一:在道途上前行
李澤武
中國文化講求的是天道和人情,西方文化強調的是自我與世界。天道里有老莊,人情里有儒家,有人認為中國文化裡面情感本體很重,即“感覺心靈”(sentientsoul)發達。而佛教自東漢傳入,打破並整合了中國傳統已有的理想,使我們面向自心,面向天界。西方文化的基礎——希臘、希伯來文化的本質是個體性的,即自我與世界。如何在現世生活中既要自我與天道齊備,又要看到人情與世界,追求天道而不失塵世生活,追求塵世自我自心與宇宙聯結,始終是個難題。
人智學(Anthroposophy)基礎上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Education)希望打通上述領域,承認自我、人情與天道同在而又予以區分,希望一個人既是個體的,也是群體的;既是現實的,也是理想和未來的。合乎性情,順乎天然,講求運用。“致廣大而盡精微”(《中庸》),如何在現世中順應天道再求終極之道,按西方傳統來看,進行美的求道正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核心。而對西方人來說,天道自然在我心中,人心照應天道自然,也是富有挑戰的。
我們稱華德福教育是“頭、心、手”的教育,就是把閃閃發光的個體與人情、天道相應的教育理想具體化,給出路徑和方法,即思考、感受、行動。正如華德福教育創立者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RudolfSteiner)所說:“我們最高的努力必須是培養有創造力和責任感,有能力應對生活中各種不同的挑戰,並有清晰的人生方向和目標的全面的人。”我們不僅要如《易經》上所云“圓通神”——追求天道,還要“方以智”——體察個體、知識後尋找路徑。
華德福教育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推薦,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的非宗教教育,1919年9月開始於德國斯圖加特。根據2000年德國華德福教育友好協會的統計,目前全球有1000所華德福學校,2000多所華德福幼稚園,300家矯正教育和社會治療機構。2004年秋,留學英美學習華德福教育的黃曉星、張俐和我在成都開辦了中國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