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做人的智慧》

《平和做人的智慧》

和為貴,無爭才能無憂,低姿態,出頭的椽子最先爛,心要寬,心寬一尺路寬一丈,巧說話,用語言而不是拳頭征服人心,失去理智,聰明人也會做蠢事,克制衝動,拳頭不是勝利的武器,用微笑代替憤怒,以冷靜應對難堪。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平”不代表低下,“和”也不意味著沒有原則
人生有逆境也有順境。在逆境中要小心謹慎,才能度過危機,在順境中,我們同樣要小心。
處世,不要因為自己有學歷,有能力,有財力,就把別人不放在眼裡,或是為了一時的名譽而四處樹敵。
歷史上的名人、成功者大多是深藏不露的人,他們不會為了一時的利益或是名譽而顯露自己、到處逞能,他們會克制,隱忍。因此,只要心態平和、行事平和、鍥而不捨,最後的勝利者永遠是他們。
孔子曾說:“禮之用,和為貴。”這裡的“和”就是和諧、和氣、平和,就是不爭、不槍、不霸。“和”字無論是在古代社會還是在現代社會,都是人們公認的做人、社交的一個重要方面。當你學會以“和”處世時,就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能事事順通,事事如意。
平和做人是一種難得的品德。是一種開闊的襟懷,是一種人丈夫的氣度,是一種超越世俗的大智火勇。

內容簡介

南懷瑾大師也說:“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經差不多了,該適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過了頭,那么你將適得其反。”這些智者的話同樣告訴我們這樣一個做人的道理:凡事不要太張揚,在言行上要低調,在心態上要平和。張揚未必長久,低調未必短暫。對於做人來說,保持心態平和是一種大智慧。不顯眼的花很少遭摧折,同樣的道理,平和、不表現出強勢的一面的人,則能避免遭受別人的嫉妒、打擊,也比張揚的人更容易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目錄

第一章和為貴,無爭才能無憂
莫生氣,才能有好運氣
和氣待人,不爭強好勝
失去理智,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看淡名利,煩惱皆因強出頭
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誰若猖狂,上帝就會讓誰滅亡
克制衝動,拳頭不是勝利的武器
忘記怨恨,寬恕是最高的才能
克服嫉妒,善妒者必惹憂愁
用微笑代替憤怒,以冷靜應對難堪
第二章低姿態,出頭的椽子最先爛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莫狂妄,出頭的椽子最先爛
忌高調,調整自己適應他人
放下架子,該彎腰時還是得彎腰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
適度妥協,做出必要的自我犧牲
不逞一時之勢,才能笑到最後
莫自負,要正確認識自己
擺正位置,避免功高蓋主
不矯飾喧囂,放下功利心
謹慎一些,小心駛得萬年船
低姿態,儘量避免正面衝突
第三章心要寬,心寬一尺路寬一丈
敞開心胸,善待不喜歡自己的人
上善若水,心中不存敵意
心要寬,做人要有雅量
要有大胸懷,能容人之所不能容
多為別人著想,別總為自己打算
給別人台階下,得理也要饒人
第四章巧說話,用語言而不是拳頭征服人心
少評論別人,話到嘴邊留三分
把握好說話的度,不過分推銷自己
說話要得體,避免語言傷害
學會口吐蓮花,而不是語含譏諷
不卑不亢,巧妙回應對方
不在背後中傷他人,不進讒言
點到為止,不說露骨的話
無聲勝有聲,沉默也是一種智慧
輕重得當,適可而止
第五章糊塗好,露巧不如藏拙
不顯山露水,把聰明放在背後
是非心外,糊塗才能保全自我
主動示弱,不與強者爭鋒
不耍小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故作遲鈍,不妨裝點傻
裝聾作啞,夾著“尾巴”好做人
給自己抹點黑,不要表現得太完美
隨和一點,不可自命清高
收斂一下,鋒芒不可外露
外愚內智,明哲保身
第六章肯吃虧,小損失換來大回報
忍一時,爭千秋
……
第七章善變通,亦方亦圓進退自如
第八章送人情,有舍才有得
第九章重修養,小勝靠謀,大勝靠德

前言

一位哲人曾說:“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而平和的心態是贏得快樂人生的基礎。”事實的確如此,在社會上,那些心態平和的人,能夠做到寬容、低調,遇事肯吃虧,捨得付出,因此,他們往往能夠贏得好的人緣,並且比別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舊唐書·盧承慶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盧承慶在唐太宗時期,曾任考功員外郎,是專管官吏考評的,歸屬吏部。他對考功工作公正、負責。一次,有一個負責運糧的官員,由於發生糧船沉沒事件,受過處罰。盧承慶在給他進行考評時,定為“中下”。那位官員得知後,既沒有提出意見,也沒有任何疑懼的表情。盧承慶繼而一想:“糧船沉沒,不是他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他個人力量所能挽救的,評為‘中下’恐怕不合適。”於是決定改評為“中中”。那位官員依然沒有發表意見,既不說一句虛偽客套的感謝話,也沒有顯露出激動的神色。盧承慶見他心態平和,非常稱讚,脫口便道:“好,寵辱不驚,難得難得!”當即又把他的功績改為“中上”等級。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如果負責運糧的官員在第一次聽到盧承慶給他的考績定為“中下”時,申辯、發怒或是唉聲嘆氣,盧承慶會把他的考績改為“中中”嗎?當然不能!在獲得“中中”的評價時,他如果高興地擊掌而笑,甚至是呼朋喚友地慶祝,盧承慶會把他的考績改為“中上”嗎?當然不能!
可見,平和做人比張揚更具智慧!心態平和,不表現出強勢的一面,則更容易受到人們的歡迎,也更容易獲得好的人緣。
明代的洪應明曾說:“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接著,他又舉了幾個例子:韓信因勇略震撼劉邦,所以被害;霍光的失敗在於以權勢威逼君主;陸機因才名蓋世,所以被殺;石崇的死是因為他的財富太多。如果一個人能在極端中,留下一個缺口。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和為貴,無爭才能無憂
莫生氣,才能有好運氣
一位哲人曾說:“盛怒之下的人,猶如騎著一匹瘋馬,如果不加以駕馭,就會摔斷自己的脖子。”所以,我們每一天都要檢視一下自己,儘量讓自己少生氣或是不生氣。因為生氣是一種負面情緒,人在生氣的時候,容易失去理智,容易對事情作出錯誤的判斷,而且生氣對自己的身體也是一種傷害,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生氣都會給他人和自己帶來不良影響。正因為明白這些道理,生活中一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坦然地面對所發生的一切,用平和的心態為自己贏得尊敬和人緣。
古代有個叫韓琦的人,曾經同范仲淹一道推行新政,並長期擔任宰相職務。有一年,他與同僚王拱辰、葉定基等人在開封府主持科舉考試,王、葉二人經常為考生卷子的優劣爭得面紅耳赤,而韓琦只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坐在桌前專心判卷。
沒想到人不找事兒,事兒卻找人,王拱辰氣韓琦不幫自己說話,跑過來對韓琦嚷道:“我說你在這裡練習氣度哪?”
韓琦聽了這句話,不但不生氣,反而趕緊好言好語賠不是說:“實在抱歉,不知你們在爭論什麼事啊。”
同處一室,另外兩個人大聲爭吵,韓琦不可能沒聽到,但是當兩個人吵得不可開交時,偏袒哪一方都不合適。出人意料的是,韓琦居然給鬧事者賠了不是。這樣一來,王拱辰也就無話可說了。
韓琦在定武統率部隊時,夜間伏案辦公,一名侍衛拿著蠟燭為他照明,不料侍衛一走神兒,蠟燭燒了韓琦的鬢角,韓琦沒有說什麼,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繼續低頭寫字。過了一會兒,他一回頭,發現拿蠟燭的侍衛換人了,韓琦怕主管侍衛的長官鞭打那個侍衛,就趕快把他們招來,當著他們的面說:“不要替換他,因為他已經懂得怎樣拿蠟燭了。”軍中的將士們知道此事後,無不感動佩服。按理說,侍衛拿蠟燭照明不全神貫注,把統帥的頭髮燒了,本身就是失職,韓琦責備一句也是應該的,即使不責備,挨燒時也會呻吟一聲。可他不但忍著疼沒做聲,還怕侍衛受到鞭打責罰而極力替他開脫。這種容忍比批評和責罰更能讓侍衛改正缺點,盡職盡責。
韓琦鎮守大名府時,有人獻給他兩雙玉杯,這兩雙玉杯表里毫無瑕疵,是稀世珍寶。韓琦非常珍愛,送給獻寶人許多銀子。每次大宴賓客時,他總是專設一桌,鋪上錦緞,將那兩雙玉杯放在上面使用。有一次在勸酒時,玉杯被一個官吏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個粉碎。在座的官員都驚呆了,碰壞了玉杯的官吏也嚇傻了,趴在地上請求治罪。可韓琦卻笑著對賓客說:“在凡寶物,是成是毀,是有一定的時數的,該有時它就出來了,該壞時誰也保不住。”說完,又轉過臉對趴在地上的官吏說:“你偶然手誤,並非故意,有什麼罪呢?”韓琦的這番話說得十分精彩。玉杯已經打碎了,無論怎樣也不能復原,如果叱罵、責打一頓肇事者,既多了一個仇人,也會使眾位賓客十分尷尬,讓好端端的一場聚會不歡而散,同時還有損自己的形象。而他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眾人的讚嘆,而肇事者對他的寬容更是感激涕零。
元代吳亮在談到韓琦時說:“韓琦器量過人,生性淳樸厚道,不計較疙疙瘩瘩一類的小事。功勞天下無人能比,官位升到臣子的頂端,但不見他沾沾自喜;他所擔任的責任重大,經常在官場的不測之禍中周旋,也不見他憂心忡忡。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他都能做到泰然處之,不被別的事物牽著走,一生不弄虛作假。在處事上,被重用,就立於朝廷與士大夫們公平議事;不被重用,就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一切出自真誠。”
韓琦一生處於危險之地,而又一直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為什麼呢?還是用他自己的話來回答:“天下之事,沒有完全盡如人意的,一定要學會忍。不這樣,連一天也過不下去。”即使是“君子和小人在一起時,也要以誠相待,只不過知道他是小人,就同他少來往罷了。”這就是韓琦做人處世高人一籌的秘密。
清人閻敬銘有歌:
“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出病來無人替。請來大夫將病醫,他說氣病治非易。氣之為害大可懼,不氣不氣真不氣。”
這首歌看似簡單,實際寓意深刻,對那些動輒發火、愛生氣的人來說是一劑最妙的“消氣”良方。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讓自己生氣的事情:鄰居把垃圾倒在你家門口;在公車上被別人踩了一腳;在商場裡遭到銷售員的冷落;在公司里挨了上司的批評;回家後遭受到伴侶的指責;孩子又惹禍了……面對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你是選擇生氣,選擇對抗,還是選擇用平和的態度去對待呢?如果選擇了前者,那么你在選擇爭吵或辯解的同時,可能會遇到更大的麻煩。如果選擇了後者,你的善意與諒解或許能讓對方心存愧疚,從而改變對你的態度,也用友善的方式來對待你。可見,在不違背原則的事情上寬容對方,不生氣,不計較,就有可能是自己好運氣的開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