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驪山懷古》

《山坡羊·驪山懷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的作品。

基本信息

【名稱】︰《山坡羊·驪山懷古
【年代】︰元
【作者】︰張養
【體裁】︰散曲

作品原文

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
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作品注釋

◆驪山在今陝西臨潼縣東南。杜牧《阿宮殿》:“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
◆阿房一炬:阿房宮,秦宮殿名,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三輔黃圖》:“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兩屬,閣道通驪山八百餘里。”又《史記·秦始皇本紀》:“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後項羽引兵屠鹹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見《史記·項羽本紀》。故杜牧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阿房宮賦》)之嘆。
◆縈紆:形容水流迴旋迂曲。
◆列國:各國,即周、齊、秦、漢、楚。

作品譯文

在驪山上四處看看,阿房宮已經被一把火燒沒了,當時的奢侈,現在在哪裡?
只看見了蕭疏的草,水縈紆,到現在遺留的仇恨像煙霧一樣。
列國的周齊秦漢楚,這些國家,贏了的,都變成了土;輸了的,都變成了土。

作品賞析

《太和正音譜》說張養浩的散曲如玉樹臨風。而這首懷古小令卻體現了他的另一番面目。
驪山這座見證了眾多歷史滄桑的名山,歷史遺蹟甚多,作者登臨此山,放眼四顧,感慨叢生。只有阿房宮最能引領作者、讀者的思緒。可惜的是,它已經被項羽付之一炬,當年的豪華奢侈都不復存在。呈現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蕭疏”的“荒草”,“彎曲縈迴”的“河水”。這正好觸動了作者感時傷懷的情緒,體驗到歷史更迭的無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遺恨”,就如眼前煙鎖迷離的樹林,哪裡還找得到“列國”中“周、齊、秦、漢、楚”的影子喲!在歷史的長河中,隋、唐在這裡的興衰,也同樣被無情的沖淡了。多少帝王為了天下,征戰殺伐,“贏”的如何?“輸”的如何?還不“都變做了土”!正如張養浩在同調《北邙山懷古》中所寫的“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都做了“北邙山下塵”。

作者簡介

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山東濟南人。號雲莊。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 張養浩少年知名,19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因看到元上層統治集團的黑暗腐敗,便以父老歸養為由,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台中丞,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元史》本傳),星夜奔赴任所。到任四月,勞瘁而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