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莊》

《小高莊》

長篇小說《小高莊》,列屬江蘇人民出版社“鄉愁鄉韻系列”叢書。作者是“農民的文書”許衛國,其“小高莊”系列關注即將逝去的鄉村符號,關注汴河一帶農民的悲喜人生。那些曾經熟悉的鄉村符號在許衛國的筆下,一一被打撈出來,水淋淋地呈現出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這是一次極富個性的的文學打撈。

簡介

長篇小說《小高莊》,列屬江蘇人民出版社“鄉愁鄉韻系列”叢書。在中國東部農村,每一個村子都曾是小高莊。“農民的文書”許衛國,其“小高莊”系列關注即將逝去的鄉村符號,關注汴河一帶農民的悲喜人生。那些曾經熟悉的鄉村符號在許衛國的筆下,一一被打撈出來,水淋淋地呈現出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這是一次極富個性的的文學打撈。

作者簡介

許衛國,江蘇省作協成員,鄉土文學作家,著有作品集《許衛國文集》《遠去的鄉村符號》《上帝原來是個近視眼》等,深受各種讀者喜愛。

目錄

第一部

小高莊
引子
第一章小高莊的歷史似乎應該從這裡開始
第二章這老天忍不住雨如淚下
第三章檢查組來了,看電影,吃驢肉,朱禿子化險為夷
第四章老蠻子走了,德國鬼子來了
第五章風流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奪權
第六章文藝宣傳隊悲歡離合好戲不斷
第七章劉大頭、三鳳、勝安各自去
第八章小高莊來了女醫生
第九章小高莊好像越來越亂了
第十章三鳳走時了,勝安走運了
第十一章小高莊有了拖拉機,坐地炮與德志有了矛盾
第十二章三鳳回來了,勝安遭遇大鼻子
第十三章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第十四章這一輩子只有我對不起鄉親們,他們卻對得起我啊

第二部

花園口——汴河奏鳴曲
序曲
呈示部
展開部
再現部

各方推薦

我敬佩作者敘事的流暢、手法的嫻熟和語言的機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季國平:中國文聯分黨組書記、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
我驚奇許衛國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那片土地能描寫得那樣細膩,對家鄉的情感記憶是那樣豐富、具體,筆下的人物情態是那么生動、逼真。
-王繼志:南京大學中文系寫作學博士生導師、寫作教研室主任
許衛國的機智和寬廣,像淮北大平原那樣,愈走進去,愈覺出她的深厚來。
-許輝:安徽省作家協會主席
那些曾經熟悉的鄉村符號在許衛國的筆下,一一被打撈出來,水淋淋地呈現出那個時代的悲歡離合,這是一次極富個性的的文學打撈。
-劉祖慈:名詩人、安徽文學院院長
許衛國以一個小切口剝開一個時代的核心,描述了一個時代的風俗畫,讓我們觸摸到了歷史的細節與真相,感知到人性的善與惡。
-唐先田:著名文藝評論家、安徽省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許衛國的思維比較野性,難能可貴,沒有洪教頭那一套。
-范培松:蘇州大學文學院研究所所長
許衛國的文字,無論是意象的刻畫,還是地域化的敘述,流瀉而出的抒情,都有著白描般簡潔有力的勾勒。
-李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安國學研究院院長

試讀章節

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就講過這么一句話,“希望在西南”,西南特指泗洪,得天獨厚,人傑地靈。二十多年已成過去,在這期間許多很有成就(不是成績)的作家,根都是扎在泗洪這片土地上,文學的血脈始終在泗洪這片土地上洶湧著,流淌著。
二十世紀科學技術發展到了極致,泗洪乃至中國在這個大背景下,發展了什麼?保留了什麼?追求了什麼?這值得我們總結,值得我們思考。
衛國先生的智慧與勤奮給我印象特深刻,他的作品體現出了文學的品質和作家的尊嚴,他的智慧和勤奮凝結成了這部作品。衛國先生的作品主要特點是:真誠、淳厚、質樸和堅韌。他被西南被泗洪這片土地決定著,影響著,引導著,在淮河岸邊、在洪澤湖畔這片土地上,他魂牽長河,夢縈大湖,有靈氣,有正氣,有大氣。
衛國是語言高手,才華豐沛,功力深厚。他的小說能使讀者產生閱讀的快感。這一點是文學的奧秘的所在。他的語言體現了他的生活,體現了他的生命,體現了他的靈動、簡潔、睿智、幽默,他的語言已經不是表達的手段,而是表達本身。
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標準有二:一看這個人有沒有人生目標;第二個更重要,就是看他有沒有實現目標的意志力,有意志力比有目標更重要。衛國先生從青年時代到現在的天命之年,回首一顧,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他一步一個腳印,出產了幾部重要的小說。
衛國先生牢牢把握著生活的重與輕。米蘭•昆德拉說過,難以承受的不是重,倒是輕。自由比不自由要困難得多,因為要自律,而非要他律。衛國在重和輕之間,選擇了重;在苦和樂之間,選擇了苦;在土地和城市之間,選擇了土地;在農民和作家之間,選擇了農民。也就是說,在二十世紀物質和精神的反差這么巨大的情況下,他選擇了良知與勇氣。
文學是淘金,作家是淘金者,衛國是淘金者,千淘萬洗雖辛苦,吹盡黃沙始見金。
(本文作者趙愷系中國《詩刊》編委、魯迅文學獎終身評審、江蘇作協副主席)

第一部

小高莊
引子
一路被堤壩拘束的汴河,流入湖汊就失去了原有的形體,好似一群久困圍欄的豬羊,四處散去,再往前,那遼闊而豐滿的湖水充滿著袒胸露乳的性感,耀眼並嫵媚。就在這片湖水的邊緣上衍生出一個村莊,到過的聽說過的都知道它叫小高莊。
小高莊無一戶姓高,傳說這個莊子的創始人倒是姓高,在朝中有一官半職,也算大戶人家,因受一場宮廷鬥爭牽連,逃亡於此,由於擔心朝廷株連九族,就改為他姓,空留一個小高莊的名字,似與常規莊名有悖,也一直默默無聞,自從有了《地道戰》,小高莊好像沾了一點光,人們會說,高家莊,實在是高。
小高莊有三大名勝。一是東溝,因溝在莊子東面得名。每年麥收之後,雨水就如期跟著到來,從早到晚不住點,溝河頓時就活躍豐富起來,洪澤湖的魚蝦就逆水而上,魚蝦都有這個習慣,大雨襲來,都不約而同往上水頭游去,而且爭先恐後,小高莊屬於階段性上游,它們的到來,使這裡就成了小高莊人夏季水產供應的集散地。消除了午收的疲倦的人們,也活躍如魚,在東溝里雜亂排成幾排,雙手作網,手眼緊隨,水裡岸上,大呼小叫。就見那一條條大小不等、名字各異的活魚,從手中甩出,在空中做出優美的急劇屈體空翻。這時候全莊八分之七的人都在這裡,岸上的人是啦啦隊,水裡的人就是運動員,沸騰的人聲隨魚的出現變化出各種調門,也與表情同步。對於平淡寂寞的莊人來說,這裡無疑是一個狂歡節。八十歲的老太太也會拄著拐棍在泥濘的小路上顫顫巍巍而來。樂極生悲,接下來就愁這些魚無油鹽相佐,無晴天曬乾,大部分只好扔掉了。
另一名勝就是東南大荒,離小高莊五六里地,有隱隱白帆在荒地邊緣默默掠過。顫抖上升的熱氣把遠處的天地之間布置得如水簾洞,常使孩子凝視——就像李白說的:“遙看瀑布掛前川。”這裡再早還有狐狸、獾子、野狗等出沒,老鷹常常叼走農民的小豬小羊,特別是小雞。周邊幾個莊子都無力開發,這裡成了幾不管的天然牧場。這時雨水充沛,雜草也如魚得水,起伏為浪,青蒿團團如濤,正是人忙牛閒的季節。開始人與人爭鬥,牛與牛角逐,後來漸漸都混熟了,小孩子們也在鬥爭中尋求團結,在團結中增進了友誼,長大了以後,都成了朋友,無論到七里溝,還是到五里戴,還是汴河、桂台子,都有人留飯。
第三個名勝是北面離小高莊約二里路遠的大亂崗,這是死人長期占據的地方。主要接納三里以外青陽城的亡靈。據說清朝時期就開始埋人於此,如今已初具規模,千萬墳塋錯綜排列,在平原上如群山簇擁,茫茫一片。風俗使然,每一個新添的墳頭總要被家人插上柳樹枝,趕上季節,不少送葬的柳枝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成林,更增添了其幽深和神秘,遇上黑月頭或霧陰天,這裡一草一木仿佛都沾了鬼氣,你疑猜什麼就是什麼,形似神似,越想越多,越看越怕,不如趕快逃離,到了家門口還感覺後面有鬼接踵而來,脊背涼氣無端襲來。逢年過節時,這裡才有點活氣,煙火四起,活人念起死人的恩德或怕他們製造麻煩,就來孝敬、許願,一時成了尊老敬老的傳統教育基地。
一條鐮刀形的圩溝把小高莊分為三個部分。這裡人形成共識,習慣稱這三個自然村為溝南、溝東、溝西。三村分別由朱、馬、趙三大姓統領。另有幾家姓華,直到華國鋒當主席時他們才感覺腰桿硬一點,外人問姓什麼?答道:華國鋒的華!多年來,他們輩分嚴謹、血緣分明,家族關係一目了然。朱、馬、趙三姓雖互相通婚,但仍按可考可查的最初某一人或娶或嫁的輩分作為標準,供後來人參照執行,比上級下文還有用,一直沒有出現過自由化傾向。貧困磨難也沒有使這裡的人變得奸猾,反而更顯純樸本色,如果誰借你一碗或一瓢面,必以同器皿歸還,總要比借時的面高出一點,還要在上留下按實的手印,表示沒有刻虧人家;要是誰家添了小孩,這家主人一大早就挨家端碗送麵條,一家一碗,一趟又一趟,有多少家就送多少家,再窮,脫褲當錢也要送,不能說二話。恪守寧落一莊,不少一家的原則。現在的人還記得當年一個人,因為少散一根煙得罪了土匪而丟了兩條命的故事。當然,不僅僅是因為這個血的教訓,也是莊上人有史以來的傳統成就。有時遇到誰家老人去世,莊上老少就會自發地來為其送葬,不管是親是遠,感情深淺,到這時候了,不陪著死者家人淌一氣眼淚,向死人訴說幾句,送一程,就會於心不忍,事後見到死者家屬總抬不起頭似的。
村莊民居都是由豎起的泥土和倒下的麥秸結合而成,一家挨一家,屋山靠屋山。屋脊都一般高,誰也不欺壓誰。這是兵荒馬亂年代為了一起壯膽而形成的一條龍格局。而家前屋後的樹木雜草卻都自由地瘋長,簇擁、穿插、纏繞,不分你我。路也是因為走的人多了而成了路。都是按幾何規則取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求真而又務實。
據說小高莊莊腳下原是洪澤湖的領土,後因黃河奪淮,送來大量泥沙。大湖淺灘淤土深厚,湖水只好退去,騰出這一片湖灘。土地黑而粘,長莊稼鬱鬱蔥蔥,長雜草也勁頭十足。砍不盡、鋤不盡的那小葦、茅草常常喧賓奪主,冒充莊稼,欺負莊稼。翻過的黑色泥土滿眼河蚌螺絲的遺體,日久天長由青變白,好似滿天星斗、遍地白花。用現代詩人的話說,每片蚌殼上都有一個故事、一個夢。
人少地多的年代,種地也是隨心所欲的,熟地都忙不過來,每一塊地也都是誰開墾誰擁有,有力氣有工具高興怎么種就怎么種,怎么順手就怎么種,斜一塊,橫一塊,高地種芝麻,窪地點黃豆。沒有溝,也沒有埂,不高不窪的地,就一把小秫秫撒出去,權當三十晚上的兔子,也像無娘的孩子,讓其好自為之,而小秫秫卻真有幾分野性,生命力不一般,兩場風雨的慫恿,頓時就枝葉茂密,嘩嘩作響。小秫地里常有野瓜,這瓜雖無人照料卻十分甜。莊上有個天生貪吃的小孩,春天割豬草時發現小秫地墳頭上幾棵野瓜苗後,便秘不傳世。待小秫秫紅頭時,他一人就悄悄鑽進小秫地獨自享用甜瓜。吃完了瓜,那孩子便撐飽了肚子熱昏了頭,怎么也走不出這片小秫地。正午時分,天地不應,最後和甜瓜同歸於盡,直到秫秫砍倒才發現。兵荒馬亂的年頭人也不當什麼。從此,花莊少了一個貪吃的小孩,又多出了一片荒地,誰也不敢去種那塊地了。
夜裡的小高莊是恐怖世界。沒有月亮還好,反正天地一色,天黑得像沒有,落得個眼不見,心不驚。若是遇上月亮長毛的晚上,睜眼望去,仿佛到處都有鬼怪在蠢蠢欲動,你以為是什麼就像什麼。土改那年,蘇北到處傳說有一種毛人水怪,口像血盆,爪似鋼叉。吃人比吃豆腐還順當。莊上人聽了嚇得大白天都不敢出門,眼見滿地熟透的莊稼不敢去收。太陽還在傍晚時分便家家關門上鎖,還附帶抵上幾根棍,進家門口的人總要來個加速度衝進去,小孩不敢把腿掛在床邊,生怕床底有毛人水怪咬掉一截。像三野貓、懶牛、拽住子幾個膽大的勞力就聚在一起。整日一級戰備,手握草叉保衛小高莊。小高莊人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一代一代地生存下來,誰也沒在意時間,不知不覺,終於到了勝安這一代。
第一章小高莊的歷史似乎應該從這裡開始
勝安老爹結婚二十多年沒有生子,從老爹有氣無力、面黃肌瘦來看,鄉親們一致認為責任在他。勝安來到他家一直沒有明確的來龍去脈,最可靠的傳說他是從小高莊三大名勝之一的大亂崗搶來的。勝安來到小高莊沒幾天,勝安老爹就息氣了。莊上人說,大腳(勝安沒見面的大大)是不該有兒子的命啊。可憐的勝安似乎成了一個沒有準確出處的典故,只能流傳而無據可考。
勝安娘是在北湖割草時發現了勝安的。那天刮的是東南風,割著割著就隱隱約約聽到有小孩啊啊的哭聲,這種聲音對於一直沒有孩子又急於有孩子的勝安娘來說,無疑是喜報和春雷,是但丁的神曲,格外令她振奮和敏感。她頓時就站起身,拎著鐮刀,順著哭聲找去。就在亂墳崗的邊緣上,勝安娘看見幾隻野狗正一縱一縱朝一團爛棉絮上撲,沮喪又心有忌憚地嚎叫著。勝安娘熱血沸騰,大叫一聲,揮舞鐮刀衝上前去,沒等那群野狗反應過來,搶起棉花絮便跑。那群野狗進進退退,睜著紅的眼睛,追了兩節地,這才哼哼嘰嘰往回走。可能是因為在吃與不吃、追與不追這個小孩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半路上,幾隻狗打起了內戰,齜牙,撕咬,翻滾,鬧成一團。勝安娘這才放慢腳步,趟過東溝,坐在岸上喘息。
這嬰孩多半是人家以為沒救了,就扔在了大亂崗,兵荒馬亂的年代人也不值錢。勝安娘從莊後偷偷把勝安抱回家,自己便閉門不出。雖說是五黃六月,她照樣頭扎毛巾,身穿棉襖,扮起坐月子的模樣。莊上人相信美好的欺騙、真誠的謊言,不忍揭穿,只說這孩子命硬,是他老爹的命換來的。
日子一天天地過,吃著粗茶淡飯的勝安如魚得水,如苗施肥,說說講講就能滿莊滿地跑了。他長得像木墩一樣的壯實,肉頭肉腦,人人見了不是拍一把扭一把,就是雙手舉在天空晃幾下,表示喜愛。教私塾的張瞎子見這孩子憨厚聰明就帶在身邊念書。勝安娘說,俺家窮,念不起,張瞎子說一年就二斗小麥,不多要。
張瞎子教書不看學生,閉上眼睛教學生跟著念,他搖頭晃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孩子們也就搖頭晃腦,只知道“時習之”等同拾鞋子,書本上沒有幾個字能帶回家。張瞎子就打戒板、罰跪。勝安娘看勝安小手腫得像小饅頭一樣,流著淚,咒張瞎子不得好死,沒撐半年工夫,勝安就不念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