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通志》

明代官修地理總志。永樂十六年(1418),夏原吉等受命纂修《天下郡縣誌》,書未成。景泰五年(1454)七月,為繼成此業,復遣進士王重等二十九人分行全國各地,博採有關輿地事跡,又命陳循﹑高谷﹑王文等總裁纂修。七年五月書成。共一百一十九卷,以景泰五年政區建制為斷限,記載兩京﹑十三布政使司所轄府一百五十一﹑直隸州三十七﹑屬州一百八十一﹑縣一千零九十三;兩京都督府的十六個都指揮使司(除十三布政使司各設一都司外,又設大寧﹑萬全﹑遼東都司)﹑四個行都指揮使司(福建﹑四川﹑山西﹑陜西)﹑中都留守司所屬的三百七十四衛,千戶所二百三十八,以及設於四川﹑雲南﹑貴州的宣慰﹑宣撫﹑安撫﹑招討﹑長官等各土司,最後為“外夷”各國。該書所載景泰時的政區,為以後的《大明一統志》﹑《明會典》﹑《明史》所不載。該書編制分類也較過去的地理總志詳細,各府﹑直隸州均分為建置沿革﹑郡名﹑山川﹑形勝﹑風俗﹑土產﹑城池﹑祀典﹑山陵﹑宮殿﹑宗廟﹑壇館閣﹑苑囿﹑府第﹑公廨﹑鑒學﹑學校﹑書院﹑樓閣﹑館驛﹑堂亭﹑池館﹑台榭﹑橋樑﹑井泉﹑關隘﹑寺觀﹑祠廟﹑陵墓﹑古蹟﹑名宦﹑遷謫﹑留寓﹑人物﹑科甲﹑題詠等門類,逐項介紹。其中“館驛”記錄主要驛路上所設驛站,為以後續修的《大明一統志》所不載,據此可考察景泰中驛路的地理分布。該書體例完善,採摭詳富,但所載政區亦有疏漏。另外歷代總志多列戶口之數,而該書詳列“科甲”,不列戶口,為欠缺之處。
該書修成後,適奪門之變事發,景泰帝退位,未能頒行。天順二年(1458),明英宗朱祁鎮為不使景泰帝有修志之美譽,以它“繁簡失宜,去取未當”為詞,命李賢﹑彭時等重編《大明一統志》,以傳後世。《一統志》頒行後,《寰宇通志》即遭毀版,流傳甚少。1947年,鄭振鐸將其收入《玄覽堂叢書續集》印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