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翼》

《宋史翼》

《宋史翼》全書有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總計四百九十六卷,約五百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

介紹

《宋史翼》撰修於元朝末年,全書有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總計四百九十六卷,約五百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宋史翼》
書名:宋史翼
作者:(清)陸心源
其他作者:
ISBN號:
價格:RMB380000(套價)
發行地:上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6
頁數:271-707頁
開本:26cm

編制團隊

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因體例未定而未能成書。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歷時僅兩年半,即修成《宋史翼》。《宋史翼》由丞相脫脫掛名任都總裁,帖睦爾達世、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李好文、王沂和楊宗瑞等七人任總裁,史官有斡玉倫徒、泰不華、杜秉彝、宋褧王思誠、乾文傳、汪澤民、張瑾、麥文貴、貢師道、李齊、余闕、劉聞、賈魯、馮福可、趙中、陳祖仁、王儀、余貞、譚慥、張翥、吳當和危素等二十三人,絕大多數為漢族文人。《宋史翼》即是由總裁與史官三十人集體編撰,而總裁的作用尤為重要,如歐陽玄、張起岩、李好文等,都頗有名望。

特點

《宋史翼》宋史翼史料豐富,敘事詳盡。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於刊布流傳。科舉制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統治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擔;王安石變法改革官制後,主要由秘書省負責。官修的當代史有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記載宰相、執政議事及與皇帝問對的時政記,根據起居注、時政記等按月日編的日曆,詳細記載典章制度的會要,還有編年體的“實錄”和紀傳體的“國史”。元末修撰的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舊有宋朝國史編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國史的原貌。宋史對於宋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典章制度以及活動在這一歷史時期的許多人物都做了較為詳盡的記載,是研究兩宋三百多年歷史的基本史料。例如,從食貨志中,不僅可以看到兩宋社會經濟發展的概況和我國各民族、各地區之間經濟聯擊的加強,還可以看到勞動人民創造的超越往代的巨大物質財富和他們所遭受的殘酷剝削。天文志、律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許多天文氣象資料、科學數據以及關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豐富史料。除官修的當代史外,私家撰述的歷史著作也不少,像南宋初年史學家李燾編撰的《續資治通鑑長編》,專記北宋一代史實;南宋孝宗時的史學家徐夢莘修撰的《三朝北盟會編》,專記徽宗、欽宗、高宗三朝與金和戰的關係。因此元朝修《宋史翼》時,擁有足夠的資料。以志來說,《宋史翼》共十五志,一百六十二卷,約占全書三分之一篇幅,僅次於列傳。其例目之多,分量之大,也是二十五史所僅見。其中的《職官志》,詳細地記述了宋朝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僚機構的組織情況,還包括職官的食邑、蔭補、俸祿等,從中可以看出宋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此外,《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兵志》編得也比較好。《宋史翼》的志書基本上能反映當時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各方面的情況。

缺點

《宋史翼》《宋史翼》宋史翼
是比較粗糙。由於成書時間短,只用了兩年零七個月,而且時值元朝瀕臨崩潰的前夕,因此編纂得比較草率。編寫中對史料缺乏認真鑑別考訂,資料也沒有精心裁剪;書的結構比較混亂,編排失當,從整體來看,北宋詳而南宋略,如《文苑傳》里,北宋文人達八十一名,而南宋僅有十一名;《循吏傳》里,南宋竟無一人。此外,寧宗以後的史實多缺而不載。列傳雖然占的篇幅很大,入傳的人物有兩千八百多人,但缺漏的人物仍然不少。如南宋後期抵抗蒙古軍守合州有功的王堅,其英勇程度,不減唐朝張巡守睢陽,但在《宋史》中卻無專傳,其事跡只散見於《宋史》、《元史》的本紀和列傳中。又如生祭文天祥的王炎午,終身面不向北的鄭思肖,愛國詩人劉克莊等,也都沒有列傳。有的還出現一人兩傳的現象,如《宋史》列傳一百一十六有《李熙靖傳》,二百十二又有《李熙靖傳》。還有列傳的編排不以時間為序,造成了前後順序的混亂。

《宋史翼》的缺點也很明顯:①由於成書十分倉促,元朝史官對極為豐富的宋史資料,並未認真加工、整理與修訂,而是採用省力的辦法,逕自將比較簡略的宋朝各代紀傳體國史、《文獻通考》等,拼湊成書。《宋史》蕪雜粗糙,錯訛與疏略極多,其本紀、志、列傳之間,各列傳之間往往互相牴牾。《宋史》的很多錯誤與混亂,其實是對宋朝官史沿訛襲謬的結果。②元人掌握的南宋各種官史資料,其實比北宋更加豐富。但因宋寧宗趙擴以前的中興四朝國史較略,而自宋理宗以後,宋人來不及編纂國史,元朝史官又未對南宋的日曆、實錄之類認真搜采與整理,故《宋史》的記述反而詳於北宋,略於南宋。③元人修史時,對宋朝官史中有關宋元戰爭的記錄,也多所刪削,隱諱不少蒙古軍失利的史實。如《杜杲傳》中刪削了蒙古軍在安豐軍與廬州戰敗的記錄。抗元名將王堅在《宋史翼》中無傳。④《宋史》否定王安石變法、尊崇道學,將變法派呂惠卿、曾布、章敦等人列入奸臣傳,南宋權臣韓侂胄也列入奸臣傳,而權奸史彌遠禍國殃民,卻未列入奸臣傳。這也反映了元朝史官的史識低下。

版本介紹

宋史翼的版本,主要有下列幾種:公元1346年(元至正六年)杭州路刻印的至正本;公元1480年(明成化十六年)的成化本(朱英在廣州按元刻本的抄本刻印,後來的版本大都以此為底本):明嘉靖南京國子監本(南監本):明萬曆北京國子監本(北監本);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殿本);清光緒元年浙江書局本(局本);1934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百衲本(1958年縮印本個別卷帙有抽換)。由於百衲本是用至正本和明成化本配補影印而成,又同殿本作了對校,修補和改正了某些錯字,是一個較好的版本。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翼》標點校勘本,是以百衲本為工作本,同時吸收葉渭清《元槧宋史校記》和張元濟《宋史校勘記》稿本的成果,參校了殿本和局本,是目前較好的版本。但中華書局校點本中亦有不少錯誤,故百衲本仍不可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