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貴在開竅》

《學習貴在開竅》

《學習貴在開竅》適合大中學生、教師、家長以及其他社會人士閱讀。2000年以來,鍾道隆教授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續主講了《踏踏實實學英語》和《學習成功的樂趣》等講座,受到了觀眾和聽眾的歡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講稿的基礎上,提煉和補充成為《學習貴在開竅》。全書共6章,分別講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貴在開竅”、“崗位成才”、“知識就是力量”、“堅持自學”和“決心、信心和恆心”等內容。

目錄

第1章學習的重要性
1.1學習的重要性
1.接受文化遺產
2.迎接時代挑戰
3.保持原有水平
4.影響他人
1.2要有戰略眼光
1.3一開始就抓緊
1.人生不可重複
2.防止陷入怪圈
3.一開始就抓緊
4.抓住黃金時期
1.4樂在學習中
1.朝聞道,夕死可矣
2.不怕衣衫破,只怕肚子裡沒有貨
3.何以解憂,唯有學習
1.5我的學習經歷
1.求學
2.自學
3.鼓動他人學習
第2章學習貴在開竅
2.1家長指導有方
1.從小就抓緊
2.循序漸進
3.注重啟發
4.誘發興趣
5.擴大知識面
6.其他
2.2老師教學得法
1.誘發興趣
2.注重培養能力
2.3本人刻苦鑽研
1.刻苦
2.鑽研
3.苦樂相反相成
2.4刻苦鑽研的收穫
1.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從“學會”到“會學”
4.形成思維定勢
5.為事業有成打下基礎
2.5興趣與求知慾
1.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2:好成績促進興趣
3.興趣、樂趣、志趣
2.6注重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管一輩子
2.集中精力於基本概念
3.認真聽課
4.逐詞逐句鑽研
5.基本概念要“化”
6.溫故知新
2.7更上一層樓
1.多與高水平的人交流
2.多讀課外讀物
第3章崗位成才
3.1大學生出校以後
1.不以大學生自居
2.不忘記大學生的責任
3.大學生水平遠遠不夠
4.不怕改行
5.儘快熟悉情況
6.保持心理平衡
7.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
3.2乾一行鑽一行愛一行
1.平凡工作的不平凡意義
2.安心平凡工作的動力
3.乾一行鑽一行愛一行
4.成就感與自我滿足
3.3正確對待環境
1.適應環境
2.改善環境
3.充分利用現有條件
4.正確對待逆境
5.逆境勝似順境
6.最佳環境
7.都是最佳環境
8.恰當應付各種情況
9.正確對待風言風語
10.正確對待挫折
3.4一分準備一分機遇
第4章知識就是力量
4.1留心處處皆學問
4.2從編杯子套說起
1.簡要經過
2.改進編織方法
3.等差級數的套用
4.轉動法線和切線
5.編熊貓圖案
4.3兩項專利
1.不漏水抽水馬桶
2.復讀機
4.4通用知識的套用
4.5專業知識的套用
1.解決技術難題
2.改進施工方法
3.革新創造
4.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4.6軍事知識的套用
4.7外語的套用
1.大學生的標誌之一
2.直接套用
3.啟發思路
4.獲得理論分析
5.其他
4.8樂在套用知識中
4.9進一步學習理論
第5章堅持自學
5.1概述
1.必要性
2.只爭朝夕
3.決心大就有時間
4.要有計畫
5.力爭有人指導:
6.腳踏實地
7.慢些,慢些,再慢些
8.貴在堅持
5.2學習目標
5.345歲自學英語口語
1.“啞巴英語”的尷尬
2.苦學一年當翻譯
3.詞詞皆辛苦
4.巧學
5.發明復讀機
6.樂在英語中
7.收穫英語外
8.與我比什麼
9.英語學習逆向法
5.452歲自學電腦
1.52歲也要學
2.踏踏實實學五筆
3.用電腦而不玩電腦
4.用電腦寫作
5.總結與創造
6.樂在電腦中
5.557歲成功提高了記憶力
1.兩個星期認識400多老師
2.一個月內熟記主要情況
3.背圓周率
4.寫出《記憶的竅門》
5.6學會鼓動他人
1.滿腔熱情
2.不懂不講,沒有體會不講
3.鼓勵人們積極向上
4.不怕失敗
5.及時總結
6.學習他人經驗
7.不斷充實自己
8.具體技巧
9.樂在演講中
5.7思考與總結
1.注重積累資料
2.多想出智慧
3.勤總結
5.8學無止境
5.9向無字的書本學習
第6章決心、信心和恆心

前言

自從《學習貴在開竅》第1版出版以來,收到了許多家長、老師與學生的電郵或信件,提出了許多建議,本書就是在這些建議的基礎上補充而成的。
不少讀者對書中的一些數學和物理方面的例子很感興趣,希望能講得詳細一些。考慮到我沒有教過數學與物理,本書也不是數學物理課外讀物,篇幅有限,只能點到為止。
第2章以實例介紹了我年幼時如何在祖父啟發教育下,培養起對於算術的興趣。祖父是一個識字的農民,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他對於各種算術問題的理解,不一定準確與到位,所教的算術題,與今天盛行的國小奧數班的教材比,也容易多了。我介紹這些內容的目的是希望家長們從小就要抓緊對孩子的啟發教育。
本書的講解原則上以中學知識為主,一般不涉及高等數學。但為了說明數學知識有巨大的套用潛力,某些章節中收入了一些高等數學的內容,以便與初等數學進行對比,讀者如果缺少高等數學知識,可直接看對比結論。

精彩書摘

第1章學習的重要性
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但是知識並不是大腦中固有的,而是通過不斷學習獲得的。
1.1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的重要性問題可分別從接受文化遺產、迎接時代挑戰、保持原有水平、影響他人等方面論述。
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對於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往往是抽象的、模糊的,談不上有什麼切身的體會。所以家長和老師要苦口婆心地向他們宣傳學習的重要性,教導與勸告他們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接受家長和老師的教導與勸告越早、越徹底,就越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將來成為有用之材。
目前“玩電腦”、“玩多媒體”、“玩轉Office”和“玩轉英語”等詞語非常流行,把嚴肅的腦力勞動過程簡單化為娛樂性的“玩”。如果這種提法僅僅是出於炒作的需要也就罷了,如果用來指導自己的正課學習,恐怕是學不出好成績的。因為學習與娛樂畢竟是兩回事。學習任何知識都是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的是強烈的求知慾與持之以恆的刻苦鑽研,豈是一個“玩”字所能概括的?
1.接受文化遺產
人類發展的歷史,有文字記載的就有5000多年,文化遺產豐富。而一個人的生命時間有限,任憑你再聰明能幹,如果不通過學習接受前人積累的文化知識,智力水平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人類在創造文明的同時,也逐步形成與發展了一套通過學校教育向下一代人傳授知識的教育體系。通過上學學習書本知識,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接受人類幾千年積累起來的知識。例如國中學的代數和幾何,從人類歷史上看,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總結出來的,但是今天的國中學生可以在一兩年內學會。學會了代數和幾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就能解國小算術套用題中很複雜的問題。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在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積澱的智慧,已經被濃縮到一個人國小、中學和大學的各門功課中,學習這些課程,是接受前人文化遺產的捷徑。
能接受前人經驗的人就會聰明起來。例如,1986年某日,某醫學研究機構到我所在的單位來測試中年人記憶力情況。待測人員在房間的一側入口處等待,測驗完畢的人從另一側出口退出,不得與待測人員交談。我進入房間後,測試人員指著桌子上放著的10張看圖識字小卡片說:“留心觀察3分鐘,然後默寫出卡片上物件的名稱,能寫出6種以上的就及格了。”我看了3分鐘後提筆寫出了全部10個物件的名稱。測試人員感到非常奇怪,笑著對我說:“前面沒有一個人能寫出全部10個物件名稱的,是不是考核過的人出門以後提示過你?”我笑著回答說:“如果有人能在出門以後把10張卡片的內容全部記住,說明他的記憶力不錯;他說給我聽,我也能記住,說明我的記憶力也不錯。”
為了進一步搞清我是如何記住的,他們又換了10張,看了兩分鐘後我又寫出這。10張卡片上物件的名稱。我介紹說我正在閱讀日本人寫的《記憶術88法則》(高木重朗,書泉出版社)一書,其中有一節專門介紹幾千年前古希臘與古羅馬人總結出來的記憶鏈法、編碼記憶法和場所記憶法,專門用來記憶沒有內在聯繫的多個事物,正好用來記憶小卡片上的物品名稱。他們聽後感慨地說:“看來這種測試方法只能測那些不學習記憶方法的人。”
接受今人的經驗也主要是通過學習書本知識。現今世界人口60多億,每時每刻都在創造著新鮮的經驗,總結出新的知識,寫成專著或文章發表。閱讀這些專著與文章,就是接受他們的經驗與知識。所以在技術工作中碰到了某個難題時,首先應該想到很可能別人碰到過類似的問題,或許已經被他們解決並有文章發表。如果善於尋找資料並認真閱讀有關資料,定能借鑑他們的經驗,加快問題的解決過程。如果閉目塞聽,不善於從資料(尤其是外國的期刊)中借鑑他人的間接經驗,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問題,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所達到的水平也可能沒有別人高。
2.迎接時代挑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學習與財富》報告中,鄭重地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和學會做人”,並認為這是21世紀的人一生的知識支柱。
現在世界已經進入信息化的網路社會,社會發展一日千里,知識發展與更新速度極快。即使是畢業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正好與所學的專業對口,也仍然會在工作中碰到許多在校期間沒有學過的知識,要想勝任工作,必須邊工作邊學習,通過自學獲取新知識。
剛從學校畢業的人,特別要注意擺脫“在學校里沒有學過,我不會”的心理狀態,而要樹立起“學校里沒有學過就自學”的思想。因為就一個人一生的總體知識而言,在國小、中學和大學裡所學知識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基礎知識。實際工作中的大量知識,只有通過自學才能掌握。
認識到這一點以後才會有學習緊迫感,才會精神振奮,才會抓緊時間進行學習。沒有學習緊迫感的人,不但認識不到自己已經遠遠地落在了時代的後面,反而會把別人努力學習追趕時代的做法看成是“有超前意識”。例如,改革開放以後,不少人深感英語和電腦知識的重要,因而奮起直追、拚命學習。但是即使到了1995年,仍然有人把我學習英語和電腦知識說成是“有超前意識”,他們落後於時代實在太遠了。
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各種專業知識更新很快,要想成為一個能跟上時代發展的現代人,必須樹立終身教育的思想,隨時關注與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有關的國內外進展情況,抓緊一切學習機會提高自己。
學而後知不足,一個不斷學習的人清楚地知道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了,比自己強得多的人大有人在,因而就會以他們作為自己追趕的目標,以獲取知識作為自己最大的志趣,就不會自滿,就會保持旺盛的進取精神。
現在電腦的套用已經遍及各行各業.,而電腦的硬體與軟體發展極快。硬體每18個月出一代新產品的規律已經為世人所公認;軟體發展更快,推出新軟體的訊息令人目不暇接。在這樣飛速發展的新技術面前,即使是一個很注意學習的人,也有學不勝學的感覺。如果不注意學習而靠吃老本,很快就會落在時代的後面,成為新時代的棄兒。
3.保持原有水平
以前的討論是從接受新知識的角度論述的,其實即使為了保持住學校里學到的知識,也需要經常複習才行。一個人大學畢業了,獲得了大學文憑,說明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但是文憑並不能保證你一輩子始終具有大學畢業時的文化程度。
就拿英語水平來說吧,不少大學生英語水平最高的時刻是大學二年級時通過CET-4或CET-6考試時。例如以70多分通過了CET-4考試的入,如果在三四年級時沒有繼續學習和提高,到大學畢業時可能已經不及格了。
英語水平倒退酌速度大體上是“一年不學倒退一年”。這樣,如果大學二年級時通過CET以後一直不注意學習和鞏固,大學畢業時也只有高中的水平了;到了工作崗位以後如果連續幾年不學,可能只有國中水平了。所以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曾經是大學生”和“曾經掌握過大學知識”,為了保持大學生的水平,需要不斷學習。學英語如此,學其他知識也是如此。所以獲得較高學歷(學士、碩士或博士)的人應該時時反問自己:“比起那些學歷比自己低的人來說,自己到底比他們強在什麼地方?”
4.影響他人
任何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人與人之間互相影響著。所以討論學習的作用時,也不能只把眼光局限於學習者個人,而應該擴大考慮問題的範圍,考慮學習者對他人(下屬、同事、家庭成員,尤其是家庭成員)的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書本知識時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享受他人總結的東西與學習傳統,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也為他人與後人留下點東西呢?只有從這個意義上考慮問題,眼界才會更加寬闊,才能體會到努力學習不僅僅是自己個人的事情,它同時也影響著你周圍的人和下一代。
我曾經親眼見到兩位客觀情況大體相同的家長對他們孩子產生的不同影響。這兩家的住房面積都很緊張,沒有專門的書房。一位家長很愛學習,業餘時間抓得很緊。受他的影響,他的孩子從小就喜歡學習,學習成績也很好。而另一位家長則不愛學習,有空就約鄰居到自己家打牌,占據了兒子的學習位置,兒子站在旁邊觀看,遭到他的訓斥,被趕到另一人家裡去學習(孩子在別人家裡是不是真的在學習他是不管的,只要孩子不在旁邊看他打牌就行)。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很差。
身教重於言教。有的人雖然也號召別人(下屬或子女)學習,但是自己並不身體力行,一有空就打麻將或玩牌,他們怎么能指望下屬或子女會回響自己的號召去努力學習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