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誓》

《婚誓》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製的《蘆笙戀歌》的插曲。《蘆笙戀歌》主要講述的是在解放前,中國雲南省瀾滄江拉祜族少數民族的年輕獵手扎妥,因為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姦淫燒殺、蠻橫搶奪而奮起反抗的故事。而電影主要的藝術手法,就是以1949年全國解放為中線,以新中國和舊中國對照的方式,來揭示出一個強大、穩定的政府,對於老百姓安居樂業重要性的道理。

基本信息

簡介

《蘆笙戀歌》劇照《蘆笙戀歌》劇照

《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製的《蘆笙戀歌》的插曲。
《蘆笙戀歌》主要講述的是在解放前,中國雲南省瀾滄江拉祜族少數民族的年輕獵手扎妥,因為面對國民黨反動派姦淫燒殺、蠻橫搶奪而奮起反抗的故事。而電影主要的藝術手法,就是以1949年全國解放為中線,以新中國和舊中國對照的方式,來揭示出一個強大、穩定的政府,對於老百姓安居樂業重要性的道理。

歌詞

詞:於彥夫雷振邦曲:雷振邦
阿哥阿妹的情意長

《婚誓》《婚誓》

好象那流水日夜響
流水也會有時盡
阿哥永遠在我身旁
阿哥阿妹的情意深
好象那芭蕉一條根;
阿哥好比芭蕉葉
阿妹就是芭蕉心
燕子雙雙飛上天
我和阿哥(妹)打鞦韆;
鞦韆盪到晴空里
好象燕子云里穿
弩弓沒弦難射箭
阿妹好比弩上的弦
世上最甜的要數蜜
阿哥心比蜜還甜
鮮花開放蜜蜂來
鮮花蜜蜂分不開
蜜蜂生來就戀鮮花
鮮花為著蜜蜂開

歌曲背景

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無疑是整箇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光輝的一頁歷史。因為新中國的成立,不僅標誌著中華民族從此走出封建專輯,並走向現代民主。最重要的是,通過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經歷了帝國主義侵略的考驗,更在這種考驗下,更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可以說是在歷史上,第一次將五十六個民族真正擰成一股繩,真正融入到中華民族這個大版圖中。也正是因為這種民族之間高度和諧統一的新歷史背景,在新中國成立後,許多文藝工作者,才不疑餘力的從中挖掘題材,並藉此來一方面來展現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而在另一方面表現出民族統一的主題。
《冰山上的來客》《五朵金花》《草原上的人們》《劉三姐》等等,就都是在建國初期所推出的以某個少數民族為背景的電影。雖然這些電影所表現的主題不同,所刻畫的人物不同,所呈現現的時代也不同,但它們卻都不約而同的為許多內陸觀眾,展現出這些少數民族同胞純樸的民風、善良的心靈,以及少數民族特有的能歌善舞的民族傳統。而《蘆笙戀歌》作為一部以拉祜族少數民族為背景的電影,它的插曲《婚誓》在鏇律上取源於拉祜族民歌,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影響

《婚誓》是一首對唱情歌,用芭蕉的不同部位,以及蜜蜂與蜂蜜的關係,樸實無華的展現出一對相愛中戀人,那種甜蜜、真摯的感情。由於比喻都是取自於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也更能在純樸的簡潔中,提高作品的傳唱度。而在音樂上,取源於拉祜鏇律獨特的蘆笙曲調的《婚誓》,也因為3/8節拍的運用,而讓歌曲在更多的節奏變化中,加強了一定的戲劇效果,讓兩位演唱者因此更生動,而歌中的情感表達,也當然更活潑。

曲作者

雷振邦雷振邦

《婚誓》的作曲者雷振邦,同樣來自中國東北部的少數民族——滿族。從小接觸京戲的他,在成年後因為有感於民族音樂的獨特性,因此開始大量採集各少數民族的音樂素材。這種積累,也讓他在日後成為一個“萬能”的民族音樂家。他既可以寫出塔吉克族風格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也可以寫出白族風格的《蝴蝶泉邊》,還能夠熟練運用壯族少數民族音樂,成功為電影《劉三姐》譜寫了大量歌曲鏇律。
正是通過雷振邦用現代西方的作曲技巧,並融合大量民族音樂元素的創作,才讓以前只是分散在各地的民樂、民歌和戲曲等形式,終於因為和西方現代音樂理論的結合,從而有了在現代的傳播基礎。這種形式,不僅在稍後凝結出民族唱法這種理論果實,甚至包括如今周杰倫所開創的“中國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這種融合思路的繼承。可以說,在中國民族音樂世界化、現代過的過程中,雷振邦是繼王洛賓之後,又一位傑出的音樂家。
同時,這種借影片來傳播歌曲的方式,在沒有網際網路,甚至沒有電視機,交通也絕對談上不便利的時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橋樑,讓許多被埋沒的優秀民族音樂,藉助電影這個平台,而可以被更多的中國人所了解、所傳唱。而越來越多不同民族民歌的交相輝映、互為傳播,也更豐富了中國音樂人的創作素材,從而為日後《辣妹子》《好日子》 、 《小背蔞》 、 《愛我中華》等充滿著民族韻味的歌曲之出爐,埋下了伏筆。

演唱者

敖包相會敖包相會

電影中的原唱為吳影和溫明蘭

吳影從小酷愛音樂,14歲就參加了延安魯藝土改工作隊,19歲考入東北電影製片廠(長影前身)學習表演,一次聯歡會上,他的演唱引起了保加利亞聲樂專家的重視,建議他改學聲樂,從此,他與聲樂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吳影剛進長影樂團時是男中音歌唱演員,然而,他特別喜歡唱男高音,他就求教於他的前蘇聯聲樂教師瑪麗亞,老師不同意他改,但吳影決心已定,每當瑪麗亞老師給別的男高音上課時,吳影就在窗下偷聽、學唱。有一次下大雨的夜晚,他在窗外學唱時,讓老師發現了,老師把他拉進屋裡,摸著吳影被雨水打濕的頭,感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吳影真誠的心讓瑪麗亞老師決定幫他從男中音改學男高音,從此艱辛的音樂訓練開始了,吳影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終於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1957年他錄製了第一首電影插曲《蘆笙戀歌》中的《婚誓》,在長影1962年攝製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和於淑榮共同演唱主題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當他為影片《冰山上的來客》配唱時,為使演唱時感情把握得準確,他反覆閱讀劇本,仔細剖析主人公阿米爾的感情脈胳。因此在配唱時,儘管《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多次在影片中出現,而且次次無論是情節、還是主人公的感情,都有極大的起伏。但他駕馭自如,感情把握得恰到好處,為故事情節的發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影片放映後,引起了極大轟動,很多歌迷稱他為“情歌王子”。後來,他還演唱過電影《蘆笙戀歌》中的主題歌《婚誓》、電影《鋼城曙光》中的主題歌《草原晨曲》,還有《劉三姐》中阿牛哥的唱段和《冬梅》《羌笛頌》《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續集》《流水歡歌》《黃河飛渡》等21部影片的插曲都是由吳影主唱的,他是五、六十年代為國產影片配唱最多的歌唱藝術家,他還主演了歌劇《白毛女》《親人》《焦裕祿》。導演歌劇《秋海棠》,主演過話劇《千萬不要忘記》《紅燈記》,導演了《於無聲處》。在他歌唱生涯最輝煌的時候,“文革”開始了,吳影被打成“黃色歌手”被下放哈爾濱林業機械廠勞動改造了7年。那時他年僅33歲,“文革”中過早地離開了能夠讓他施展才華的電影音樂舞台。然而他並沒有在逆境中低頭,因為他酷愛自己選擇的藝術之路,純樸的工人師傅沒有歧視他,而是向他伸出了友誼的手。他深深地感動了,他經常用歌聲表達對工人師傅的感謝之情,成了一名工人歌手,哈爾濱的業餘舞台上到處是他的身影。他演唱的《挑擔茶葉上北京》、《亞非拉人民齊戰鬥》等歌曲,聲情並茂、感人至深,贏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每場演出,他要連續演唱至少六七首歌曲,否則觀眾不讓他下台。1974年,吳影調入浙江舟山海防文工團,為海防三軍指戰員放聲高歌,成為深受戰士歡迎的軍旅歌唱家。1979年吳影又調入杭州歌舞團,任藝術總監,為華東三省和杭州的文藝宣傳工作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982年,吳影在一次演出中突發腦溢血昏倒在舞台上,出院後他半身偏癱,而吳影憑著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每天堅持鍛鍊身體,爬山、用左手練字、左手彈琴,兩年之後,他又並沒有被病魔嚇倒,他重新站起來,繼續為人民歌唱,為國家培養音樂人才。 1992年,吳影代表中國殘疾人出訪日本演出。儘管步履艱難,但歌聲仍舊嘹亮。吳影離休後回到哈爾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培養學生身上,他在教學中有“四個不收費”:殘疾人不收費、軍人不收費、待業青年不收費、下崗職工不收費。他培養出很多的優秀學生,現都活躍在全國各地的舞台上。 在吳影住在長影的宿舍里,他省吃儉用,為孩子們買了腳踏風琴和破舊的老式錄音機,教他們唱歌,還分別給四個孩子起了呢稱“哆、來、咪、發”,他花了250元錢給買了一台“東方紅”牌立式鋼琴,使兩個女兒受到了很好的音樂啟蒙教育。 “文革”期間,古典音樂幾乎被人們遺忘,根本找不到可以練習的曲子,吳影在燈下為孩子們抄寫樂譜供他們練習,他的兩個孩子都成為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的鋼琴教授
吳影於2004年7月29日在哈因病逝世,終年72歲。吳影先生的追悼會上播放的是他生前演唱的《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追悼會悼念死者通常用的是白花,而吳影的家人朋友獻給這位用歌聲感動過無數人的歌者的卻是像燃燒的火一樣的紅花……這是“情歌大師”不同尋常的葬禮。
中國另一對男女聲二重唱,著名歌唱家耿蓮鳳張振富演唱的版本也很著名。他們是從1982年為中國唱片公司錄製唱片而開始演唱這首著名歌曲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