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分娩育兒全書》

《妊娠分娩育兒全書》

《妊娠分娩育兒全書》為之寶貝書系45。揭秘完美媽媽的全程蛻變,見證聰明寶寶的科學養護,《妊娠分娩育兒全書》由北京兒童醫院知名專家推薦,中日友好醫院權威專家打造。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封面封面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第1版(2010年1月1日)
叢書名:之寶貝書系45
平裝:52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802038987,9787802038981
條形碼:9787802038981
產品尺寸及重量:23.8x16.8x3.8cm;739g
品牌:中山響沙
ASIN:B0031Y7FR8

內容簡介

妊娠分娩育兒全書》主要內容簡介:採用放置宮內節育器方法避孕,因宮內節育器選擇不當或放置時間選擇不當,都有可能造成宮內節育器自行脫落和在宮腔內的位置改變以致懷孕。放置宮內節育器受孕後的自然流產早產、死胎、死產和胎兒發育異常的機率都比正常妊娠發生的機會大。

媒體推薦

感謝生活給予我們的美好,感動孩子給予女人的改變。為了那一聲溫柔的呼喚,我們鞠躬盡瘁。在孕育的道路上,我們潛心研究,不斷學習,心中充滿喜和樂,每一個始料未及的成長都是我們共同的記憶。在這個滋潤靈魂的世界裡,生活已不再原地踏步。孩子就是我們的紐帶,讓我們共同努力……
——“之寶貝書系”資深策劃菅波

作者簡介

周忠蜀,醫學博士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從事兒科臨床、教授、科研工作25年。現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朝陽區醫學會理事及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亞太地區小兒神經學會會員、《國際小兒科學》雜誌等16個雜誌編委、常務編委,曾為中央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委員、日本小兒神經學會會員主編優秀科普讀物《母乳餵養與人工餵養500問》《聰明寶寶科學餵養全書》《健康寶寶養育全書》365例孩子愛吃的食譜》等。

目錄

第一篇妊娠篇
孕前準備
什麼是優生優育
影響優生的因素
生男生女的秘密
導致不孕不育的因素
孕前必須治療的疾病
暫緩生育的人群
不宜生育的人群
最佳懷孕季節
基因與遺傳
智力與遺傳
血型與遺傳
懷孕前的營養準備
孕前妻子要補充葉酸
丈夫也要補充葉酸
孕前不可熬夜
提高精子質量的必要性
提高精子質量的方法
影響準爸爸生育能力的藥物
準爸爸用藥的注意事項
婚後忌立即懷孕
旅途中忌懷孕
孕前忌菸酒
孕前忌服用藥物
孕前忌服用安眠藥
孕前忌接受x光檢查
停用避孕藥後半年內忌懷孕
早產、流產應半年後再孕
忌取掉宮內節育器後立即懷孕
忌剖宮產後馬上再孕
忌避孕中懷孕
如何推算預產期
大齡女性生育的弊端
提高大齡女性生育能力的建議
懷孕第1個月(1-4周)
早孕跡象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孕婦應避免承受過度壓力
孕婦生活要有規律
孕婦睡眠要充足
孕期應慎用藥
孕婦應禁用的西藥
孕婦禁用的中藥
孕婦不宜用風油精
孕婦不宜抹口紅
孕婦不宜濃妝艷抹
孕婦夏夜不宜露宿納涼
孕婦不宜養鳥、狗、貓
孕婦不宜在居室放花草
孕婦不宜長期接觸電腦
孕婦不宜長時間吹電風扇
孕婦不宜使用電熱毯
孕期不宜進行預防接種
孕早期不宜做放射線檢查
大齡孕婦的注意事項
孕早期孕婦保健操的做法
孕早期怎樣做一個好準爸爸
孕早期性生活常識
孕期拒絕性生活可能影響夫妻關
控制性生活
懷孕第2個月(5-8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孕吐的成因
孕吐的應對方法
宮外孕的成因
宮外孕的種類
宮外孕的症狀
宮外孕的治療方法
流產的原因
流產的種類
流產的症狀
人工流產
人工流產對母體的直接傷害
人工流產後遺症
人工流產後的休養
葡萄胎
孕婦可以這樣洗頭
孕婦可以用木梳梳頭
孕婦不宜穿化纖內衣褲
孕婦不宜久沐熱水浴
孕婦不宜開燈睡覺
孕婦不宜久看電視
孕婦眼睛保健操
懷孕第3個月(9-12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孕婦裝
孕婦工作裝
孕婦內衣褲的選擇
孕婦宜選擇合適的鞋子
孕婦科學飲水能健腦防病
手指健腦操的做法
足尖及踝關節運動
孕婦宜早晨散步
做好孕期保健的方法
孕期保健的好處
孕婦保持正確姿勢對胎兒的好處
懷孕第4個月(13-16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孕婦頭暈
孕婦心悸、氣喘
孕婦下痢
孕婦腹脹
陰道分泌物增多
妊娠斑
妊娠紋
預防妊娠紋的方法
妊娠皮膚症
按摩乳頭的方法
雙胞胎的種類
同卵與異卵雙胞胎的差別
雙胎妊娠的注意事項
合理處理家務
適度的運動和散步
孕婦游泳的注意事項
居家、在外力求安全
外出旅行注意事項
採取側臥位休息
孕中期孕婦保健操的注意事項
孕中期孕婦保健操的做法
孕中期怎樣做一個好準爸爸
孕中期性生活常識
懷孕第5個月(17-20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孕婦要保持愉快的情緒
孕婦要預防痔瘡
孕婦應注意外陰部清潔
孕婦應注意口腔衛生
胎兒的視力
胎兒的其他感覺功能
胎兒喝水
胎兒的大腦發育
懷孕第6個月(21-24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孕期家庭環境要重視
孕中期要保持正確睡姿
需要做B超檢查的情況
懷孕第7個月(25-28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胎兒的嗅覺發育
孕婦身體疼痛的治療
孕婦失眠的治療
孕婦腳部抽筋、麻痹的預防與治療
孕婦精神焦慮、鬱悶的預防
孕婦浮腫的判斷與治療
準備嬰兒用品的注意事項
衣服
尿布、尿兜和紙尿褲
嬰兒床
其他寢具
淋浴用品
調乳用品
孕晚期孕婦保健操的做法
孕晚期怎樣做一個好準爸爸
孕晚期性生活常識
懷孕第8個月(29-32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產前保健班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成因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主要症狀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預防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治療
胎兒做夢
大齡孕婦孕晚期注意事項
懷孕第9個月(33-36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孕婦應注意乳房衛生
早產的原因
早產的應對方法
常位胎盤早期剝離
前置胎盤
低位置胎盤
胎盤功能不健全
懷孕第10個月(37-40周)
胎兒的發育狀況
孕婦的身體變化
孕婦本月生活指南
什麼是胎兒臀位
胎兒臀位的成因
胎兒臀位的矯正方法
胎兒臀位的分娩
胎兒異位的注意事項
什麼是胎盤鈣化
胎盤鈣化的分娩
羊水過多症
羊水過少症
早期破水
過期妊娠的原因
過期妊娠的預防
孕婦飲食營養
蛋白質
脂類


糖類
維生素
葉酸

平衡膳食
孕婦宜多吃粗糧
孕婦宣多吃蔬菜
孕婦宜多吃水果
孕婦不宜食用刺激性飲食
孕婦要適當補充動物性食物
孕婦吃海帶補碘要注意安全
維生素C不宜多吃
烹飪飲食注意事項
冷凍食品的利用
速食食品的利用
在外用餐的注意事項
糖尿病孕婦的飲食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孕婦的飲食
開胃食譜
補血食譜
補鐵食譜
補維生素食譜
補蛋白質食譜
消脹食譜
孕期檢查
早孕檢查的重要性
婦科檢查
初診檢查
孕婦尿糖陽性
探測胎兒心跳
……
第二篇分娩篇
第三篇育兒篇

序言

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孕育是上天賦予女性最溫柔、最動人的體驗和最神聖的職責。即將成為媽媽的人,為了新生命的萌芽而欣喜和驕傲;已經成為媽媽的人,為了新生命的降生而堅強和滿懷感激。“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其中的甜蜜與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有人說,懷孕中的女人最美、最有女人味。的確,新生命是那樣美麗和充滿希望,有誰能不為之感動呢?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妊娠、分娩和育兒是整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責任。
然而,當精子與卵子相遇後,你像是搭上了驚險而刺激的過山車,生理和心理隨之發生著起起伏伏的變化。在滿懷希望憧憬新生命到來的時候,你是否知道孕前準備同樣重要?你知道胎寶寶是怎樣成長的嗎?你為胎寶寶提供了優越的生長環境嗎?面對孕期的種種不適,你是手足無措,還是從容應對?你是否知道分娩的痛苦是可以緩解的?你掌握了哪些產後恢復的技巧和保健常識?你知道怎樣讓寶寶更健康、更聰明嗎?你的飲食搭配是否合理……
請不要為此而一籌莫展,在這本書里,我們將詳細解答妊娠、分娩和育兒的種種問題。
在妊娠篇中,本書將孕前準備單列出來,告訴你最佳生育年齡、最佳懷孕季節、孕前的營養準備、提高精子和卵子質量的方法以及懷孕禁忌等。

文摘

插圖插圖
採用放置宮內節育器方法避孕,因宮內節育器選擇不當或放置時間選擇不當,都有可能造成宮內節育器自行脫落和在宮腔內的位置改變以致懷孕。放置宮內節育器受孕後的自然流產、早產、死胎、死產和胎兒發育異常的機率都比正常妊娠發生的機會大。
外用避孕藥膜是一種具有強力殺滅精子的藥物,使用其避孕方便可靠。但有時由於使用方法不當或錯誤,可能造成避孕失敗。例如藥膜未放入陰道深處以致溶解不全,或者放入藥膜後,未能等到10分鐘以上,藥膜未完全溶化即性交,可使部分精子“漏網”。
考慮到藥物對受精卵生長發育可能產生的影響,凡是使用外用避孕藥膜後懷孕的,應及早進行人工流產,不要繼續妊娠。
如果分娩期和預產期稍有出入,也不必擔心,因為預產期前2周或後2周內分娩,都屬於正常分娩,而懷孕未滿36周分娩才稱為早產;42周后分娩,稱為晚產或過期產。
由此可知,分娩有4周的彈性時間。不過,若記錯最後一次月經的日期或月經遲來,則預產期往往有誤,所以早產或晚產的說法並非絕對正確。
由於事業、經濟等多種原因,有些女性考慮35歲,甚至40歲以後再生育,這種選擇方法不太合適。
懷孕失敗率顯著增高
根據丹麥進行的一項研究,女性一過了35歲,懷孕失敗的機率就會大增。這項研究發現,女性到了35歲時,由於流產、死產或子宮外孕等原因,懷孕失敗機率達20%。到了42歲時,失敗機率高達50%以上。在22~24歲,流產的機率是8.9%,到45歲,此機率增加到74.7%。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