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歲月》

1948年的最後一夜 夏天,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河裡,赤條條的,一律是古銅色。 1958年被劃為“右派”,擱筆多年。

如夢歲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新視覺書坊》中的一冊,是一本隨筆集,作者把照片與文學相結合,互相交叉,相得益彰。記述了作者那個時代的故事,內容故事性強,有一種閱讀上的衝動,能夠吸引各個層面的讀者,給讀者的欣賞和想像提供更大的空間。

如夢歲月 本書目錄

第一輯
1 夢中的大城
2 一個中國男孩和舒伯特
3 我的外婆
4 兒時的四季
5 對門有個王大娘
6 放河燈
7 剃頭挑子一頭熱
8 柳家大少爺
9 別讓孩子習慣死亡
10 我的雙親
11 蠻子表哥
12 “藍天白雲”
13 一半陽光、一半陰影的小巷
第二輯
1 雪原落日
2 笑容
3 1948年的最後一夜
4 我為什麼沒有在十九歲的時候死去
5 江湖秋水多
6 “懷君善入時”
7 蓮花池大學
8 薊北人吃猴的故事
9 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還
10 重歸上海
11 被放逐到魯迅先生身邊的進修
12 困惑的年代

如夢歲月 文章節選

夢中的大城 不知道為什麼,我有一個與生俱來的錯覺,我始終以為故鄉那座小城是一座了不起的大城,那就是河南最南端的信陽。信陽在春秋時代是很小的小國――申。《左傳》里就記載有在申國發生的故事。無論她的小民是多么善良、樸實和與世無爭,僅僅是因為她太小,壽命也就注定很短。春秋戰國,何止是春秋戰國,歷來都是尚武的時代,強權的時代,也是權術的時代。後來美麗、寧靜如處子一般的申國,被強大的楚國吞併了,我的古代祖先都成了楚囚。因為申國的早夭,使得我們這座城沒有達到應有的知名度。到了清末,卻因為一出京戲《四進士》而蜚聲全國。特別是馬邊良先生扮演了這齣戲裡的宋士傑以後。他在出場時念完定場詩,就接著巧妙地運用他那富有魅力的大舌頭,吐出了一段道白:“老漢,宋士傑。在前任道台衙門,當過一名刑房書吏,只因辦事傲上,才將我刑房革退,在信陽州西門以外,開了一所小小的店房,不過避閒而已……”我每每聽到這兒都感到非常榮幸,因為我的家在西門以內,和宋士傑是地地道道的近鄰。明清之際,信陽城內確實設有縣、州、道三級衙門,和劇情十分吻合。城外有一條喜怒無常的河,叫獅河,為什麼叫獅河呢?有人發起水來像群獅怒吼。也有人說,古時候,經常看見一對對獅子在河灘上嘻戲。獅河從西門外流到南門外、小南門外,而後才向東流去。夏天,孩子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河裡,赤條條的,一律是古銅色。洪水爆發的時候,波濤洶湧,只敢坐在城牆上欣賞洪水的威力,死豬、死馬,還有死牛,肚子漲大了一倍。也有死人,平靜地躺在水面上,隨波逐流。我看到過一幅終生難忘的活動圖畫:茫茫大水之中,一個沉浮在波浪里的屋頂,屋頂上坐著一個驚慌萬狀的小孩。岸上的人只能唏噓嘆息,愛莫能助。秋天的河水清澈見底,連貼著沙底生活的“沙狗子”都能看見,那是一種很懶惰的小魚。冬天,赤著腳就淌過去,水面上的冰碴往往會扎破腳,為了過河,也就不在乎了。河那邊的風景太讓孩子們神住了。河那邊有一座山,叫賢山,賢山上有一座廟,廟裡有一群和尚。於是,我就記住了:有山必有廟,有廟必有僧。沿著獅河南岸生著一片青翠的竹林,竹林里有孩子們無窮無盡的樂趣,冬天挖冬筍,春天拔春筍,夏天拾蘑菇,秋天捉蟋蟀。 ……

如夢歲月 作者介紹

白樺,原名陳佑華。1930年出生於河南信陽市。1947年投身解放戰場,曾在中國人發解放軍中從事宣傳、文化、教育和文學創作工作。1958年被劃為“右派”,擱筆多年。1964年重新入伍,在武漢軍區任創作員。“文革”後,中斷多年的創作活動得以繼續。1988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詩歌、小說、電影、戲劇、散文、演講等均曾結集出版。有《白樺文集》(四卷)問世。有些作品曾以英、法、俄、德等國文字在國外發表和出版。現在上海從事專業著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