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營養需要》

《奶牛營養需要》

《奶牛營養需要》是孟慶翔編著的作品,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在2002年8月1日出版。《奶牛營養需要》(2001)選用了當前奶牛生產領域中最新的信息和技術,本書對影響營養需要量的管理和環境等因素作了更為詳細的描述,並且從更廣泛的角度探討了不同生理階段和生產水平的營養需要水平,反映了奶牛生產和奶業科學飛速變化的現狀。預測營養需要量的改進方法增加了使用者的責任,要求他們準確了解估計營養需要量所需的動物、飼糧和管理條件。本方法在強調責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好處,它讓使用者能夠根據更多的信息進行決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奶牛營養需要》奶牛營養需要

 《奶牛營養需要(第7次修訂版)(2001年)》對影響營養需要量的管理和環境等因素作了更為詳細的描述,並且從更廣泛的角度探討了不同生理階段和生產水平的營養需要水平,反映了奶牛生產和奶業科學飛速變化的現狀。預測營養需要量的改進方法增加了使用者的責任,要求他們準確了解估計營養需要量所需的動物、飼糧和管理條件。本方法在強調責任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好處,它讓使用者能夠根據更多的信息進行決策。自1944年以來,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已經組織出版了《奶牛營養需要》的6個修訂版本。《奶牛營養需要》(2001)選用了當前奶牛生產領域中最新的信息和技術,是《奶牛營養需要》的第7次修訂版。
使決策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是採用了計算機模型對營養需要量進行估計。計算機模型是惟一能夠將影響動物的各種因素全部考慮在內的有效方法。與靜態數據不同,《奶牛營養需要(第7次修訂版)(2001年)》中提供的計算機模型能夠描述動物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量。模型能夠將不同飼料原料對營養物質吸收的差異和對動物生產性能造成的潛在影響均考慮在內,這些都會影響動物的營養需要量。《奶牛營養需要(第7次修訂版)(2001年)》中出現的模型以友好的界面為實際套用和特定情況提供了大量信息。
第1章討論了有關乾物質採食量方面的內容,包括影響乾物質採食量的因素和乾物質採食量的預測方法。奶牛飼糧、環境和生理性代償的特點以及管理問題也被作為影響因素加以考慮。對預測乾物質採食量的現有方程式進行了簡單描述後,本章繼續對書中推薦的乾物質採食量預測方程式進行探討,最後以泌乳期採食量的數據和圖表結束。
第2章探討了能量問題,對能量單位進行了定義,並且明確了飼料能量價值的測定、評估和表達方法。本章討論了維持、泌乳、生長、妊娠的能量需要量,並且對體組織的動員與沉積以及環境因素對能量需要量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在本章的最後,是一段關於體況評分的內容。
第3章涉及了脂肪的消化率和能量價值,包括脂肪對瘤胃發酵的影響以及在泌乳期飼糧中添加脂肪的相關信息,並且給出了常用脂肪和油脂中脂肪酸組成的列表。
第4章對碳水化合物的營養進行了詳細的總結。本章討論了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和結構性碳水化合物的營養差異,並且重點討論了中性洗滌纖維(NDF)和酸性洗滌纖維(A1)P)的營養需要量問題。
第5章涉及了奶牛蛋白質和胺基酸營養方面的所有知識。本章列舉了大量關於建立預測方程式的文獻報導,並且對如何預測維持、妊娠、泌乳和生長過程中可代謝蛋白質的需要量進行了詳細的解釋。與上-版相比,本版營養需要量中關於胺基酸營養的內容有了相當大的改進,並且為讀者提供了關於胺基酸進入小腸的途徑以及賴氨酸和蛋氨酸需要量預測方程方面的討論。
第6章包括了常量和微量礦物元素的需要量以及有毒礦物質的相關內容。常量和微量礦物質都包括許多種元素,對每種元素進行的論述都包括了它們的功能、生物學價值、不同種類奶牛的需要量、中毒和缺乏症。
第7章以類似的格式對維生素的營養進行了探討,把它們劃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
奶牛營養需要維生素兩大類。與第6章礦物質一樣,這一章在動物的層面上討論了與採食維生素相關的因素。本章內容包括各種維生素的來源、生物學價值、功能、動物對維生素缺乏症和中毒症狀、需要量以及影響需要量的因素。
第8章探討了水的代謝和需要量。這一章系統闡述了造成環境和水體污染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對動物的採食量也會造成一定影響。水中的營養物質以及細菌和藻類在本章中有所涉及。
第9章著重討論奶牛營養的獨特性問題。本章主要涉及了圍產期奶牛的營養、代謝障礙(例如乳房水腫和產乳熱),以及改善奶牛生產性能的調節劑(例如緩;中劑和直接飼餵微生物)。
第10章和第11章分別討論了犢牛營養需要的獨特性以及青年母牛的生長、成熟和體貯沉積問題。
本版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探討了奶牛飼養對環境的影響。第12章回顧總結了人們對營養物質的擔憂問題,並且提出了畜牧場管理者為降低營養物質排放量正面臨著套用新科學技術的挑戰。
第13章提供了飼料化學和飼料加工的相關知識。文章描述了飼料的分析方法,並且總結了飼料加工方法對飼料能量的影響。
第14章列出了奶牛營養需要量表。這些表格的數據是由計算機模型產生的。這些數據
分別提供了小體型和大體型兩種奶牛不同泌乳期的營養需要量。
第15章提供了各種飼料的營養成分表,並對如何使用該成分表進行了解釋。這些表格包括了各種奶牛飼糧中的常用飼料和非常用飼料的營養成分細目表。
第16章對計算機模型進行了評價。《乳業科學雜誌》中發表的一個用100種不同的飼糧進行連續飼養試驗的試驗結果被作為評價數據輸入到了計算機中,隨後得到了數據分析的結果和電腦程式中使用的預測方程式。在用戶指南中對《奶牛營養需要(第7次修訂版)(2001年)》使用的計算機模型進行了介紹。

圖書前言

由奶牛完成的乳業生產是全球食品生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奶牛種類很多,其產奶量不盡相同,奶的營養組成也有差別。不同種類奶牛要求不同的飼養環境。為了生產更多的牛奶和保證奶牛的福利,在飼養時應當對它們的營養需要給予充分考慮。在牛奶生產過程中,為滿足奶牛最佳營養需要而提供優質的飼料是牛場最大的一筆開支。因此,牛場主應當最佳化奶牛的飼餵程式,以實現在最低成本下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美國奶牛營養分委員會在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RC)農業與自然資源學部下設的動物營養委員會指導下,於1997年組織修訂了新一版《奶牛營養需要》。分委員會期望通過這份報告,為廣大用戶提供一部能夠概括近十年來關於奶牛營養領域最新知識和在科學文獻與實踐經驗方面具有準確、全面和實用價值的科學總結。
在這份報告中,奶牛營養分委員會不僅提供了以生物學為基礎預測奶牛營養需要的書面描述,而且也通過軟碟提供了計算機模型,用以預測泌乳牛、非泌乳牛、生長牛和青年母牛的營養需要。本報告的一些用戶可能更喜歡使用基於平均數的營養物質需要量表格,所以我們儘量提供這類表格。雖然套用模型來預測營養需要通常具有不確定性,但分委員會相信,我們有責任通過在大量數據積累的基礎上以建立計算機模型的方式來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毫無疑問,這個模型是建立在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以往工作的基礎之上。前人的工作使得奶牛營養需要量的估測變得不是那樣難以琢磨,因而推動了科學的進步。奶牛營養分委員會發現,自上-版《奶牛營養需要》1989年發行以來,新的科學知識大量湧現,而我們對奶牛營養許多方面的了解還相當不完善。在我們知識基礎以外的許多方面,還值得我們去探索。
在撰寫這篇報告的過程中,分委員會考慮到當今奶牛生產中影響營養需要和飼養管理的許多問題。通過新版《奶牛營養需要》的頒布,我們力圖把焦點集中在建立營養需要的諸多考慮和標準上,這點與舊版本相比明顯不同。
本版《奶牛營養需要》的完成,是奶牛營養分委員會共同努力的結晶。我們自1997年開始到2000年完成,歷時3年時間,到2001年出版了這份報告。 奶牛營養分委員會祝賀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翻譯小組,是他們通過非常專業性的翻譯將我們的報告《奶牛營養需要》由英文譯成了中文。我們相信中國的用戶將會發現本報告會對他們的奶牛業發展有益,而且本報告在中國也會像在美國一樣以特有的熱心和愛戴被廣大用戶所套用。我們也希望這份報告在奶牛營養需要和奶業生產的信息和技術等方面,為中國奶牛業、世界奶牛業和全球食品生產業架起一座美好的橋樑。

精彩書摘

第1章 乾物質採食量
乾物質採食量(DMI)在營養學上極為重要,這是因為它決定著維持動物健康和生產所需養分的數量。真實或精確估計DMI對於制定飼料配方尤為重要,它可以防止供給養分的不足或過剩,以及促進養分的有效利用。養分供應不足會限制動物的生產性能,並影響健康;養分供應過剩,會導致飼料成本增加,並造成排放到環境中的養分增多。超量的養分排放對環境有毒害作用,並對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有多種因素影響奶牛的乾物質隨意採食量。已經提出了各種用以確定和預測乾物質採食量的理論,其中包括基於瘤.網胃物理充滿程度(Allen,1996;Mertens,1994)、代謝一反饋調節因子(1llius和Jessop,1996;Mertens,1994)和氧消耗(Ketelaars和Tolkamp,1996)等理論。雖然每種理論在一定的條件下是適用的,但更可能的是,包括在上述幾種理論中多種刺激因素的加性效應在共同調節DMI(Forbes,1996)。
據認為,消化率較低的飼料限制DMl,原因是它們在瘤胃中被清除的速度和通過消化道的速度慢。在瘤一網胃(可能還包括皺胃)的胃壁上分布著連續的接觸性受體。這些受體隨著食糜重量增多和體積增大的刺激,會限制飼料DMI(Allen,1996)。飼料中中性洗滌纖維(NDF)組分的消化速度通常較慢,所以被認為是與瘤胃充滿程度效應相關的主要飼料成分因子。
·收起全部<<作者簡介JimmyH.Clark(奶牛營養分委員會主席)是依利諾大學動物科學系營養學教授。他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反芻動物營養與代謝的套用與基礎方面。在一生的科研教學和技術推廣生涯中,他獲得多項殊榮。Clark教授連續兩屆(1981-1987)擔任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RC)下屬的動物營養委員會主席,並參與了出版1989年修訂版奶牛營養需要的工作。他在肯塔基州的默里州立大學獲得農學本科學位,在田納西大學獲得動物營養哲學博士學位。

圖書目錄

第1章乾物質採食量
1預測DMI的方程式
1.1泌乳奶牛
1.2青年母牛
2與泌乳奶牛乾物質採食量相關的營養與飼養管理因素
2.1飼糧水分含量
2.2qp性洗滌纖維
2.3飼糧粗料與精料比例
2.4脂肪
3影響奶牛飼料採食量的動物行為、管理和環境因素
3.1採食習慣和奶牛行為
3.2氣候
3.3飼餵方法——全混合日糧與飼糧成分分開飼餵的對比
3.4飼餵頻率
3.5飼餵次序
3.6與飼料的接觸時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