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平面結構設計》

《女裝平面結構設計》

《女裝平面結構設計》主要闡述了人體與服務的關係、原型的建立過程、原型基礎上的款式變化以及下裝、衣領和衣袖的款式變化等過程。本書理論系統,能體現出原型設計的邏輯性和多變性,並且剖析了人體與服裝的複雜關係。

(圖)《女裝平面結構設計》女裝平面結構設計

作者: 杜勁松 編著
出 版 社: 中國紡織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0-1
字數: 140000
版次: 1
頁數: 159
印刷時間: 2008/10/0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6450188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藝術 >> 設計 >> 服裝設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闡述了人體與服務的關係、原型的建立過程、原型基礎上的款式變化以及下裝、衣領和衣袖的款式變化等過程。本書理論系統,能體現出原型設計的邏輯性和多變性,並且剖析了人體與服裝的複雜關係。
本書為服裝專業教材,同時也適用於廣大的服裝技術人員、服裝愛好者參考和閱讀。

目錄

第一章 女裝結構設計的已知條件
 第一節 人體尺寸的特點
一、人體測量
二、女體的體型特點
三、標準人體尺寸
 第二節 服裝尺寸及其放鬆量
一、放鬆量的定義
二、放鬆量的確定
 第三節 服裝外部造型的特點
一、服裝的造型
二、造型的元素
第二章 原型的設計過程
 第一節 服裝結構設計格線
 第二節 下裝基礎原型的繪製
一、裙裝
二、褲裝
 第三節 上裝基礎原型的繪製
一、基礎格線建立
二、後領窩的結構設計
三、後肩的結構設計
四、前領窩的結構設計
五、前肩的結構設計
六、衣身袖窿線的設計
七、腰省的設計和後中線的設計
八、衣身原型的設計過程
 第四節 領的結構設計
一、翻領的設計
二、立領的設計
三、襯衫領的設計
四、西服領的設計
五、連身領的設計
 第五節 袖原型的結構設計
一、衣袖的設計過程
二、一片袖的展開圖
三、兩片袖的展開圖
四、常見疵病及其改正方法
第三章 款式的變化過程
 第一節 款式造型的審視
 第二節 保持原型風格的款式變化
一、止口線的變化
二、衣袋的變化
三、省道的變化
四、分割線的變化
 第三節 改變原型風格的款式變化
 第四節 衣袖的款式變化
一、袖窿的變化
二、圓袖的款式變化
三、寬鬆風格襯衫袖的設計
四、插肩袖的設計
五、連袖的設計
第四章 工業紙樣設計
 第一節 主要生產紙樣的設計
一、面料的工業紙樣設計
二、里料的工業紙樣設計
三、襯料的工業紙樣設計
四、輔助紙樣的設計
 第二節 工藝檔案的內容
一、定製單的內容
二、尺寸規格表
三、服裝部位結構圖
第五章 體形特點與標準紙樣的關係
 第一節 運用人體測量馬甲進行服裝的定製
 第二節 特殊體型對標準紙樣的影響
參考文獻

書摘插圖

第一章 女裝結構設計的已知條件
 服裝結構設計的目的是快速、準確地繪製出各種變化款式的紙樣,要達成這個目標大致分為三步:繪製原型、繪製結構圖、繪製生產紙樣。在繪製結構圖、生產紙樣的過程中,要頻繁地用到原型,所以繪製原型時要採用標準人體的尺寸,而且所用尺寸數目儘量要少,其風格要求簡單、傳統、方便測量和繪製。繪製原型通常採用計算製圖法,即在人體淨尺寸的基礎上加上放鬆量,得出繪製原型需要的各種尺寸。因此,結構設計離不開對人體與服裝對應關係的研究,尤其是人體尺寸、服裝尺寸及其放量對服裝外部造型的影響。
第一節 人體尺寸的特點
服裝結構設計所需的人體尺寸是按國家標準的人體測量方法得到的,所以設計服裝原型時直接採用國標的人體尺寸即可,而對於特體,即非標準人體,應視具體的設計方法而定,但同樣應需參考國標的人體測量方法。
一、人體測量
  1.人體測量方法
  按照與人體的接觸程度,人體測量方法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或稱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技術上的推廣,非接觸測量也變得不那么神秘了,如立體攝影,摩爾光波等已逐漸成為技術研究甚至市場運作的工具。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各有特點,兩者結合可用於人體測量的各項研究中。
接觸測量是指使用各類測量工具對人體進行接觸式測量,該方法簡單易行,為絕大多數設計人員採用,但容易因測試雙方的主觀因素引起誤差。常用的接觸測量工具有馬丁測量儀(圖1—1),它包括軟尺、角度計、測高計、測距計、觸角計、桿狀計等一整套工具
……

相關詞條

文學 小說 書籍 青春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