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晴野鷺鷥飛一隻》

《天仙子·晴野鷺鷥飛一隻》是唐代詞人皇甫松的作品。這首詞就題發揮,詠劉郎在天台山遇神女的事,截取了離別的一個場面。首二句用“晴空”、“碧江”、“花發”渲染離別的環境,用“鷺鷥飛一隻”起興,引入劉郎別天仙的詠嘆。末二句寫別情,“十二晚峰青歷歷”一句以景結情,融情於景,淒寂無限。

作品原文

天仙子晴野鷺鷥飛一隻⑴,水花發秋江碧⑵。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⑶,淚珠滴。十二晚峰青歷歷⑷。

作品注釋

⑴鷺鷥——鳥名,體長一尺許,羽色純白,嘴長而尖,頸細長,頭部後端有白色長羽毛,背胸部有蓑毛飾羽,捕食魚類,又稱“白鷺”。杜甫《絕句》“一行白鷺上青天”即指此。

⑵水葓(hóng紅)——植物名,“葓”或作“葒”,又稱“葒草”、“游龍”、“石龍”,高五六尺,葉大,莖葉帶紅色,秋日開花,紅色或白色。又解:水葓謂之葓菜,其莖中空,又謂“通菜”。

⑶“劉郎”二句——劉郎那日與天仙告別後,登上了人間的坐席。劉郎:指劉晨,這裡泛指所愛之士。據《神仙傳》和《續齊諧記》載,漢明帝水平時,剡縣有劉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採藥,迷失道路,忽見山頭有一顆桃樹,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澗水,又飲之。行至山後,見有一杯隨水流出,上有胡麻飯屑。二人過水行一里左右,又越過一山,出大溪,見二女顏容絕妙,喚劉、阮二人姓名,好像舊時相識,並問:“郎等來何晚也!”因邀還家,床帳帷慢,非世所有。又有數仙客,拿三五個桃來,說:“來慶女婿。”各出樂器作樂,二人就於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禮,住了半年,天氣和暖,常如春二、三月。常聞百烏啼鳴,求歸心切。女子說:“罪根未滅,使君等如此。”於是送劉、阮從山洞口去。到家,鄉里怪異,經查尋,世上已是他們第七代子孫。二人於是又想回返女家,尋山路,不獲,迷歸。至太康八年,還不知二人下落。以後詩詞中就常用“劉阮”、“劉郎”、“阮郎”來指久去不歸的心愛男子。綺席:富麗的席座,這裡指由仙境回到人間。天仙:指天台山神女,劉晨、阮肇所遇者。

⑷十二峰——巫山以上,群峰連綿,其尤突出者有十二峰。李端《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虛中。”明陳耀文《天中記》曰:巫山十二峰為望霞、翠屏、朝雲、松巒、集仙、聚鶴、淨壇、上升、起雲、飛鳳、登龍、聖泉。古對十二峰名稱說法不一致,元劉壎《隱居通議》據《蜀江圖》所列名,多獨秀、筆峰、盤龍、仙人,而無朝雲、淨壇、上升、聖泉。歷歷:形容物象清清楚楚。

作品評析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有劉、阮故事。東漢剡縣人劉晨、阮肇同入天台山採藥,迷不得返,飢食桃實,渴飲溪水。在山溪邊遇二美貌女子,待他們如舊相識,並邀至家款待,當晚成親。十日後劉、阮求歸,二女苦留,又過了半年。山中氣候草木常是春時,百鳥啼鳴,更使二人懷鄉念家,歸思甚苦,女遂相送,指示還路。既還,親舊零落,邑屋改異,子孫已歷七代。這個故事,為後世詩詞小說戲曲取作題材,或寄寓世人對仙境奇遇的嚮往,或藉以抒發聚散相思的苦情。皇甫松此詞,就是擷取臨別時的一幕,寫得情景交融,篇幅雖短,思致卻深。

“晴野鷺鴛飛一隻,水葓花發秋江碧”,敘寫秋景,切半年後還家的時令;已非復“氣候草木常是春時”的山中景致,是為別後獨行野望所見,兼以襯托人物此時的心境。鷺鴛為水鳥,棲於水邊,高下飛翔。王維詩:“漠漠水田飛白鷺”,李紳詩:“碧峰斜見鷺鷥飛。”此句特寫“飛一隻”,離意明顯。“一隻”二字置於句末,唐高駢《步虛詞》已有“青溪道士人不識,上天下天鶴一隻”的先例,都是為了使這兩個字得到強調,和加上著重點差不多,不只是為了押韻的緣故。水葓是叢生於江邊洲涪間的水草,又稱水葒,夏秋開花,花白色或粉紅色。“水葓花發秋江碧”,境界未嘗不闊遠清疏,色彩亦甚鮮妍諧美,然而不能吸引此時劉郎的心目者,他的心還留在適才分別的場景之中,於眼前佳景自似視若無睹,因下文而可知也。於是接轉“劉郎此日別天仙,登綺席,淚珠滴”三句,回敘別時情景。對“天仙”、臨“綺席”,而“淚珠滴”,是一“別”字使然。思歸之心至切,離別之情又難,當此際,自應有許多心事、言辭、態度,而作者只用“淚珠滴”三字了之。蓋寫情人相別悄景,最富概括性、表現力的,莫如寫流淚了。格律上此處只許寫三個字,就寫這三個字,一切都可盡包其中;至如“和淚出門相送”之“相送”也,“執手相看淚眼”之“執乎“也,在這三個字面前,反覺辭費了。蓋寫也寫不盡,寫一二點反顯其少,不如不寫反覺其多。末句“十二晚峰青歷歷”,又轉頭來寫別後獨行所見。此亦寫景,但與開頭寫景又有不同。開頭之景,作者所設之景也,非必主人公目中之景;入目而不入心,與無景同。結句之景,誠主人公目中之景也,入目而又動心。情人已別,眼前只有青峰歷歷可數;山色可認,山中人更可思。陳廷焯評云:“結有遠韻,是從‘江上數峰青’化出。”(《詞則·別調集》)此言甚是。必曰“十二峰”者,又用宋玉《高唐賦》中巫山神女事。南宋范成大曾兩游巫山,作有前後《巫山高》詩,後詩云:“凝真宮前十二峰,兩峰娟妙翠插空;余峰競秀尚多有,白壁蒼崖無數重”,可以為詞中的“峰青”作注。此句以景結情,兼用兩典,融合無痕。《白雨齋詞話》評:“飛一隻便妙,結筆得遠韻。”

詞詠調名本意。唐五代此題並多用劉阮事,托意仙緣,實寫人情。丁壽田等評韋莊本調“劉阮不歸春日曛”云:“此詞蓋借用劉阮事詠美人窩耳。”(《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於皇甫此詞固亦可作如是觀。但皇甫詞句麗而意清,語真而情摯,不涉綺思,誠為此調中上駟。

作者簡介

皇甫松,晚唐文學家。字子奇,自稱檀欒子。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工部郎中皇甫湜之子,父子文學並稱。早年科舉失意,屢試不第,未能出仕;後期隱居不出,死後唐昭宗追贈為進士。皇甫松著作有詩詞、小說等,詞最為著稱,在晚唐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響,收錄在《花間集》中有12首,《夢江南》2首、《採蓮子》2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