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

《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

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是喬治·修拉於1884年到1886年期間創作的一幅油畫,現藏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描寫的是巴黎附近奧尼埃的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日子,遊人們在陽光下聚集在河濱的樹林間休息。

簡介

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

【名稱】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作於1884~1886年間

【作者】喬治·修拉

【規格】207cm×308cm

【屬地】現藏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

作品介紹

《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卡通版《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卡通版

《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描寫的是巴黎附近奧尼埃的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日子,遊人們在陽光下聚集在河濱的樹林間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臥在草地上,有的在河邊垂釣。前景上一大塊暗綠色調錶示陰影,中間夾著一塊黃色調子的亮部,顯現出午後的強烈的陽光,草地為黃綠色。陽光透過了樹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陰影,被色彩強調得界限分明。赤色、白色的衣服、陽傘和草地都現出一種好象散發蒸氣一般的黃色。色點彼此交錯呼應,給人以一種裝飾地毯的效果。畫上的人物也畫得很可笑,一個個看不清面孔和五官,連輪廓本身也都被小圓點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綽綽的。

這幅《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稱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學實驗中的經典作品。點彩繪畫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畫法,道理並不深奧,就和小朋友經常玩的拼圖遊戲有一點像.一塊塊的顏色被分解了之後就像一小塊一小塊的拼塊.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種小色點被仔細地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張畫的顏色就豐富了起來,輪廓、形狀……要拼的圖象也一點一點清晰明朗了。看修拉的畫感覺很朦朧,好象人、靜物、景物都置身於一個虛幻的世界中。遠看整體感強,走進看,又發現了更多色彩。豐豐富富,整個畫面生動,有變化。

此畫的整個創作過程約分四個步驟:以素描布置明暗對比;以色彩寫生;以寫生為基礎組織背景;以色點完成正稿。在正稿之前,共作素描20餘幅,寫生稿更不計其數。

畫作流派

1880年,當印象主義在巴黎畫壇方興未艾時,內中又滋生出兩支派生的藝術傾向,其一,是建立在機械唯物論思想基礎上的"新印象主義";其二,這支流派也順沿印象主義,但實際上後來是以強烈的個性表現出對印象主義的反動,被稱之為"印象主義後派"(以前稱"後期印象主義")。這前一種分支,是一些人為當時"以知識代替直覺"的時髦思想所惑,在繪畫上採取科學實驗的態度。這一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修拉。他是一個熱烈崇拜理論的人,他只承認數學與物理學規律才是方法,說它高於感覺和直覺。他的這一幅《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就是他的色彩科學實驗的典型作品之一。

喬治•修拉出生在巴黎,由於家庭內宗教氣氛很濃,從小養成他孤癖的性格。青年時曾在巴黎造型藝術學校學習。原本也很崇拜安格爾,曾向安格爾的學生勒曼學過畫,後來又傾心於德拉克洛瓦的色彩。他跟從印象派繪畫,大約是從1880年開始的,這時印象派的全盛時期已經結束。早熟的修拉,從27歲時就被公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法的抗衡者,因為他利用了物理學家謝弗雷總結的色彩學原理,經過馬克斯威爾的實驗,尤其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奧•羅德的研究成果,給他以很大的啟發。羅德在一個迴轉的圓盤上塗以並列的兩種色彩,在另一個圓盤上把兩種色彩調合成混合色。當這兩種圓盤在軸上轉動時,塗以並列色彩的,所構成的色彩混合感覺具有強烈、燦爛的閃動感,使人感到興奮,遠勝於那個調成混合色的圓盤上的色彩感。這一試驗使人相信,與其在調色板上把顏色調勻,不如直接把原色排列在畫布上,讓觀者的眼睛自行去混合色彩。修拉於是相信,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實地表達這種分割的色彩,必須把不同的純色以點或塊的樣子並列到畫布上去,以代替過去印象派使用的雜亂無章的筆觸。後人稱這種畫法"分割主義"。修拉採取小心翼翼的點彩畫法,把各種經過仔細分析處理的原色的小圓點,著意地安排在畫面上,造成畫面形象的閃光感。可是修拉這種機械的畫法做得太過分了,幾乎把畫家自己的激情與個性完全排除乾淨。

這幅《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從1886年畫起,整整花了他一年工夫來點他的圓點。當這幅畫在第八次印象派畫展上出現時,立刻引起社會的反應,攻擊和讚揚之聲同時襲來,有的撰文稱它"新風格"的展現,有的罵他是"帶有稚氣和學究氣的離奇結合"。總之,這種新鮮畫法實質上是當時哲學上實證論對藝術實踐的危害作用。

畫家簡介

喬治•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年)生活在印象主義畫派的初期,而且推動了了印象主義的發展。他對色彩的專門研究,使得他的作品層次分明,而他自己也成為新印象畫派——"點彩派"的代表。

喬治•修拉生卒於巴黎,他早先是進了巴黎的一所素描學校,然後又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了兩年,在勃萊斯特志願服役了一年。隨後,他繼續在羅浮宮研究古代希臘雕塑藝術和歷代繪畫大師的成就,從委羅萊塞、安格爾到德拉克洛瓦,還埋頭攻讀勃朗和謝弗勒爾的論述色彩的科學資料。勃朗的論斷:“服從於一些肯定規律的色彩,是可以像音樂一樣地教授的”。令他信服。他思索謝弗勒爾提出的規律:“當人們的眼睛同時看到帶有不同顏色的物品時,它們在物理構成上和色調的亮度上表現出來的變化現象都統統包含在顏色的同時對比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