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該怎么奔騰:規劃你的大學》

《大學該怎么奔騰:規劃你的大學》

《大學該怎么奔騰:規劃你的大學》不僅充滿了智慧的奮鬥歷程,而且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踏踏實實的做人精神。在這裡,有太多的驕傲與自豪,但他們並不局限於自己所獲得的成績,而是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把經歷和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後來人有益。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他們剛剛走過人生中最關鍵的四年:有挫折,有成功;有彎路,有進步……如何邁入世界知名學府進修?如何進入心儀的500強工作?如何把握最寶貴的年華?……看《大學該怎么奔騰:規劃你的大學》,聽他們的故事。

內容簡介

書中的作者們也不僅僅是找到了好工作,或者是考了個讀研的好學校,他們更大的收穫是把握好了自己的大學生活,實現了大學的育人目的,得到了全面的成長,寫就了一個大寫的人字。在大學,不僅要積累各種知識,更要完善你的人格和人品。在這裡,你將看到智慧的奮鬥歷程、積極的人生態度、踏踏實實的做人精神。
他們知道,必須保持清醒與堅定,必須學會用心思考自己的未來。

目錄

第一章就業篇
大學那些事兒
成都八年總結
給青春找個出路
尋找更大的舞台
領跑我的大學
寫給結束的篇章
漫漫求職路
記事四年
追隨心聲
MyUniversity
寫在大學邊上
我在SWUFE的日子——記大學四年的風雨彩虹
分享我的求職路
蓮花初開見佛時
第二章保研篇
四年光陰只爭朝夕
SunnvTime
簡單,我的大學
Ordinary-Excellent-Outstanding——復旦DDIM保研之旅
大學裡的“五個一”工程
一路走來
第三章出國篇
素描·沉澱光影
留學反思備忘錄
成長的日子
感受生活的奇妙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我的大學生活
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記我的大學和美國留學之路
大學,一路走來
後記
附錄
一、部分考試、資格證概述
二、主要求職網站
三、簡歷模板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就業篇
張凡琛: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專業會計(ACCA方向)。成績中上(TOP20%)。
經歷:畢馬威、中國移動、中企業資產評估上海分公司、四川永樂會計師事務所。大四拿到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一些中外企財務部的offer。
去向:最終簽約安永上海。
大學那些事兒
張凡琛
時光如水,生命如歌!
轉眼問,大學四年即將結束。在離開校園之前,能和川大、財大以及重大的優秀畢業生一起來寫點東西,我感到萬分榮幸。雖然一起寫作的都是貨真價實的牛人,我卻不敢以牛人自居,更談不上回首自己的什麼成功大學生活。只是古語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僅僅作為一個過來人,來寫一下我大學做過的那些事兒,權當給學弟學妹們當一面鏡子。
高中時代,曾拜讀過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書,他在《人間詞話》中談治學經驗時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三種境界說得如此的詩意和精妙,於是我就把這三句話寫在床前來約束自己安心讀書。現在回憶起來,原來自己的大學生活也經歷過類似的三種境界。
大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不知道自己是誰,不明白該做什麼。
高中時候看大學就像穆斯林朝聖一樣虔誠,那時的我以為大學就是一塊學術聖地,進去之後獲得的是一種洗禮和升華。然而真正地步人大學校門,經過了短暫的新鮮興奮期,生活徹底地平淡下來後,我才發現原來真實的大學氛圍並不像我想像的那樣,看周圍的很多東西都覺得有欠缺。我甚至懷疑自己當時不去復讀而來這么一個學校是否正確。唯獨讓我覺得比較美好的就是四川的美味小吃和校園裡的漂亮女生。
帶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思想,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和朋友一起盡情地遊戲和打籃球,算是證明自己已經是自由的大學生了。
當初選擇專業的初衷是以後能找個好工作,於是就來到了這個相對特殊的ACCA班。剛進來時,老師就在旁邊鼓吹:“你們是未來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現在要做的就是加倍努力,把這個非常有難度的ACCA一門一門地消滅掉。”當時聽得我心潮澎湃鬥志如虹。可當我真正拿起那些專業書時,卻發現會計和財務是如此的簡單和無聊。書裡面不過是一些T型的弱智結構和密密麻麻令人頭疼的死規矩。高中三年我是一個典型的理科生,習慣於推導計算式的邏輯思維,不喜歡單純的記憶和重複勞動。而會計就是如此,記著一左一右,然後再記住那些相應的準則,然後再往裡套。我就納悶,這么無聊的學科怎么還說什麼挑戰?於是慢慢地便對這些專業課程產生了“抗體”,一上課就睡覺或者看雜誌(當時還不敢大規模地逃課),甚至有段時間有過轉專業的想法。
不過,大一剛開始,大家都還保持著高中學習的習慣,即使對那些書不感興趣,還是老實地去上課,做作業。對英語和數學課,自己就比較上心,大一上半期結束,我的專業課成績只是中等水平,而我的綜合成績是前5,這就是靠英語、數學這樣的公共學科接近滿分的成績得來的。直到大一結束,我的專業課成績都沒進過前10。
現在回想當時的牴觸情緒,其實就是一種迷茫的狀態,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去做一件自己沒有激情的事兒。大三時ACCA考到了高階段後,我才真正發現這門學科並不像我當初想的那樣無聊和弱智,就像武俠小說里的情節,只有練就到了第十層功力才明白功夫的真正意義所在。現在馬後炮的思維帶給了我兩句感悟:
一、如果你想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兒,就必須去做好幾件自己不喜歡的事兒。
二、這個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他們大多是喜歡做該做的事兒,而不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
在社團方面,我加入了院學生會和一個社團。剛開始有什麼活動我就去參加,但沒過多久就熱情消散。當時作為幹事,無非就是一些跑跑腿動動嘴的工作,於是就覺得這些純屬浪費時間,但又想著大二應該可以做個部長什麼的,於是就這么慢慢地磨在社團里。
到了大二,我還是從這兩個協會退了出來,唯一帶走的就是一個“副部長”的頭銜。後來又加入了一兩個協會,還做出了點成績。
大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明白了應該去奮鬥,但迷失了方向。
進入大二,生活突然變得忙碌起來:一是要開始考期待已久的ACCA,二是在大二上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有了出國的念頭。於是就報了新東方的托福班開始準備,上了托福班後不曉得是被那些“神侃”的老師忽悠的還是自己真的動了心,確定了出國的目標。上學期以很高的分數通過了第一階段ACCA考試,也讓出國的想法多了動力。
到了大二下學期,我面臨著5月托福、6月ACCA,以及學校期末考試的巨大壓力,平時社團還有些工作要做。那段時間我白天上課學ACCA和做社團的事,晚上便去自習室準備托福考試。可就在這一切都緊張進行的時候,折騰我一年多的感情問題突然爆發,我不得不選擇結束,忙碌的日子突然陷入了死寂。
雖然自己知道考試的重要,但卻無法擺脫那些往事的糾葛。幸好,身邊的朋友一直在安慰和激勵我,的確要感謝騰騰、長毛以及宿舍里的哥們兒。後來自己的學習工作慢慢地恢復到正常狀態。最後,托福準備明顯不足,只考了613分,如果要達到我的目標只好選擇再考一次。期末的成績也是一團糟。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接下來的ACCA的三門考試經過突擊都幸運通過了。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說的是,大學裡很多人都會遇到情感上的糾葛和困擾,處理不好就會給自己帶來非常持久的哀傷和憂鬱,令人精神委靡頹廢。自己對前途的那些規劃也會被這種消極的態度吞噬。不要為他人而迷失自己,更不能喪失自己的理想和判斷力。愛情是大學裡絢爛開放的花朵,但它不應該占據你的整座精神莊園。愛情誠可貴,生活價更高。若為理想故,二者皆可拋!
大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知道自己是誰,更清楚了自己的奮鬥方向。
經過了大二那個混亂的學期,我也有所反思。暑假回家便去找大舅尋求一些指點。他是我們區的高考狀元、西安交大的MBA、註冊會計師,那時在江蘇的一家民營企業做CFO。通過那一次深入的聊天,我發現自己出國的想法其實一點都不成熟,甚至沒有一個清晰的出國規劃。我只是很傻很天真地認為出國很好,但卻沒有考慮過出國對於我的職業生涯和人生規劃有什麼作用。結合大舅給我的建議,自己反思了幾天,最終確定了就業目標: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假期的第二個月,又是在大舅的幫助下,我去了上海一家資產評估公司實習,在那裡對professionalservices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
大三開始又是忙碌的一年,與大一、大二的忙碌不同的是,那時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忙。大三開始,在協會的事情少了,於是我把精力用在了尋找實習上。
關於實習,最簡單、最聰明的方法就是和老師搞好關係,讓他們給你推薦單位。因為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會花大成本來選拔實習生,有很多公司只是需要“幫忙的”,他們會直接通過學校老師來找到合適的人。不過,我自己並沒有得到過這種垂青。因為在班級的一次小混亂中,他們認為我是“帶頭大哥”,給他們帶來了利益上的麻煩,我還得罪了工商管理學院的學生科長。總之,經過那次風波,學院的一些比賽和大的獎勵都會把我排除在外。這裡,我不想談論是非因果,我也不遺憾我當時的處理方式。我性格就是如此,對於一些人和事我是不甘示弱的。總之,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沒有那些老師的“好處”,我也一樣完成了我的目標。
如果你像我一樣彪悍的話,那就通過朋友吧,彪悍的人大都朋友很多。
除了依靠推薦和介紹,我覺得最好、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參與企業的公開實習生選拔。大三下半學期,有兩個公司來招聘暑期實習生:畢馬威和英特爾。最後,我成功地拿到了畢馬威的實習機會。這種公開招募的實習活動,過程和正式工作的招聘很類似,是求職的最佳預演。而這樣的實習經歷也是最有價值的,因為至少你實習的這家公司會把你當做自己的儲備軍,只要表現出色,公司會希望你留下。在畢馬威的實習生活,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真正地體驗到了四大事務所的苦與樂。這次實習也對我今後的職業選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實習和工作應該是大三的增值部分,而我的本職工作——讀書考試——自然不能含糊。大二我通過了6門ACCA考試,大三上學期的2門,下學期的3門,我都順利地pass了。我還給自己加了三個證書的考試:BEC高級、托福、IBM的電子商務認證,最終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這就要提到一個流行的話題——考證。
在求職中證書是求職者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證明,而考證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嘗試的。所以,很多想找工作的同學從大一大二便開始了漫長的考證生涯:CPA、ACCA、CGA、司法考試、證券從業資格、程式設計師、報關員等等五花八門的考試。我的專業就是最典型的考證專業,我們專業的很多人都把大學四年獻給了這個貌似“無敵”的ACCA證書。
大一大二的時候,我們專業的人基本都認為通過越多門的ACCA,就越容易找到工作。其實不然,任何證書都只是你應聘時呈現給僱主的個人價值的一部分。誠然,一些公司是以“證”取人,但至少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很多知名的外企並不會因為你是ACCA或者CPA而直接發Offer給你。在我身邊,通過了全部的14ACCA也沒進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例子就真實地存在。我並不是在否定證書的巨大作用,而是說,當你投入許多精力在這些職業資格上時,你還要考慮一下,除了職業技能,你其他的方面是否也合格。
後來有學弟學妹問我,要過多少門才一定能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時,我的回答是:多少門都不能保證。但如果你把ACCA從自己的簡歷上剔除後,剩下的還是一份很充實的簡歷,那么,不出意外,你一定能進。
我去找工作時帶的證書是:ACCA11門通過證書、四六級證書、BEC高級、托福和托業。應該說英語方面的證書我考了不少,四六級是大一大二先後考的,由於高中底子不錯,都達到了優秀的水平。後來大三報的BEC高級和托業,目的就很明確,希望在找工作時能加分。雖然這幾個英文證書在我應聘的時候確實給我加分不少,不過我卻忽視了和這些證書同等重要甚至更加有用的英語口語。大學期間我一直沒有認真地去練習過我那糟糕的口語,直到開始找工作,才突然意識我的口語會是個障礙。於是,每天早上拿著《新概念英語》去荷花池練一個小時。
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更主要的是經過面試的實戰積累,自己的英文面試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雖然自己的語音語調還是那么差。其實通過這么多面試後才發現,多數面試官的口語也並非那么純正,尤其是香港和印度過來的,如果真的英語口語底子不厚,就乾脆忘記那些語音語調,專注於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吧。
經過大三,經過那些實習,自己的前進方向已然是柳暗花明了,接下來我要做的就是奔向那個叫做“求職”的又一村了。
等待著幸福來敲門
大四一開始我便開始著手準備,9月也是眾多外企開始進行網申、收集簡歷的最初時節,我們專業要找工作的同學,把主要目標基本定在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和外企的財務部。而我是把四大放在首位,其次是外企的一些培訓生,因為能來川I大招聘的企業多為快速消費品和能源工業類企業。比如寶潔和瑪氏,主要側重市場銷售類培訓生,我很清楚這個並不適合我。至於財務,我後面會詳細說一下我的看法。
四大的網申時間基本上是在9月末到10月中旬。第一個問題就是選擇城市,尤其對於我這樣的家在外地的同學,就業城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多數人的想法還是想去北京、上海發展。我有幾個哥們都把目標定在了北京,基本上所有公司的網投都選北京,還有幾個的目標就是上海。我自己並沒有十分明確的要求,因為我覺得能夠進入北京、上海的四大就可以了。
都投北京、上海,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最後我做的選擇組合是:安永上海、德勤上海、畢馬威成都、普華永道青島。
四大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設有分所,在其他的二級城市,並不都設有分所。下面是截至目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全國(除港澳台)的分所情況:
普華永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青島、蘇州、西安、大連、天津。
安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蘇州、大連、青島、廈門。
畢馬威: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青島、瀋陽、杭州、福州。
德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大連、南京、蘇州。
對於西南高校的學生來說,選擇安永、畢馬威的成都所和普華永道重慶所自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每個公司招聘都會有目標區域和目標院校,成都的這兩大事務所對川大、財大當然要青睞一些。而重慶的普華永道也是把成都高校看成除重慶外的第二區域。至於其他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擇業時就要慎重考慮了。我們班就有不太了解情況的,在普華永道和畢馬威網申的時候直接填了北京,後來便杳無音訊。
的確,北京、上海那邊的四大並不傾向於要外地高校的學生,即使要的話也會優先考慮近一點的,比如北京的四大會考慮天津的南開和天大,上海的四大會考慮杭州和南京的高校。而成都高校的學生去競爭的話,自然難度係數要高很多。在填完我個人比較看重的普華永道和安永網申後,我卻遲遲沒遞交上去。
10月20號,北京開了一個ACCA職業發展會,四大在內的很多知名外企來參加,並接受現場簡歷。我身邊有幾個朋友是非北京不去,我自己的想法是北京、上海都可以,所以很看重這次機會,於是就和他們一起西裝筆挺地跑了過去。不過去了後就立刻失望了,因為四大過來主要是接受有工作經驗的簡歷,而我們畢業生即使過來也沒多大意思,還得回去老實地參加網申。更受打擊的是,在向四大幾個HR諮詢過程中,他們都不建議我們來申請北京所,而是老實去申請成都重慶;更嚴重挫傷我們自信心的是在問普華永道的HR一個問題時,他居然不知道有四川大學這所學校!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們幾個聊到這個都非常無奈。下午到其他一些外企去諮詢,更驚奇地發現,不知道川大的人何止那個HR一人!當時和我一起的一個女生,她上去和安永的一個HR聊天,說:我有北京戶口。當時HR便眼睛一亮問:“你是哪個學校的?”她回答說:“四川大學。”那雙充滿興趣的眼睛立刻黯然下來。招聘會結束時,我又走上了普華永道的展台,壯膽問了一句:“是不是雙外基本沒戲?”HR點了點頭,於是我晚上回去就立刻把城市改成了青島。至於安永,我還是堅持填了上海。我通過朋友聯繫上了去年進了上海安永的一個學姐,她跟我說,上海那邊會給成都高校一定的機會。我想只要有名額我就有機會,於是安永上海這個選擇是我當時比較理想的組合。後來才知道那一年上海安永來成都招人的名額從“一定”變成了“一個”。
第一次求職就這么灰頭土臉地結束了,我雖不是被拒卻深感去北京、上海的困難。普華永道選擇青島是因為我是山東人,自以為會在情感上有點幫助。而且我也喜歡青島那個城市。然後安永這兩家的申請,相對簡單一些。畢馬威成都用來保底。因為實習過,所以進去的希望最大。德勤上海就沒有太多的顧慮,因為它在西部沒有分所,上海那邊每年都會來成都招聘,我也打聽到上一年從成都招了接近30人,所以我覺得這家的成功率比較高一些。
四大里我付出最多心血的就是高傲的普華永道,從筆試,一面到二面,我來回飛了三趟。第一次去青島筆試,地點在青島海洋大學,幸好我高中鐵哥們在那兒接待我,省了不少心思。筆試完了當天我火速趕回成都,因為第二天就是德勤的筆試。一個多星期後兩家的一面又是連在了一起,HR又不給調整,只好再次玩起24小時的東西往返。參加普華永道的那個長達3個小時的AssessmentCentre是我第一次正式面試四大。倒霉的是遇到飛機晚點,凌晨1點多才抵達青島,白天的精神始終不是很好,面試完了自己也覺得不是很滿意。
當天晚上趕回成都,飛機又晚點。由於第二天10點開始一面,而從我們學校到西南財經大學的柳林校區要折騰兩個小時,於是,我決定到西南財經大學光華校區附近住,方便第二天直接去西南財經大學的柳林校區。我住進酒店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三點了,睡了一個不安穩的覺後便起來趕往柳林參加德勤的一面。
第二天中午,從西南財經大學面試完回來,腦子裡已經沒有空間去想面試的得失,因為下午4點是渣打銀行的電話面試。我狼狽地趕回學校後便整理了一下要回答的問題,準備參加求職生涯中第一次電話面試。面試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已經疲憊到了極點,之前真的沒有想到原來面試這么費神,更沒想到這樣連續奔波的面試是如此的“要命”。那時候還參加了廣州移動、SAP、渣打、聯想、龍湖、招商銀行的筆試和面試,還有其他的招聘信息在不停地過濾和更新。有句調侃的話說:大四上學期,保研的人過著豬一樣的生活,找工作的人過著狗一樣的生活,考研的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我應該是體驗狗的生活的最好例子,因為我跑的路比一般人都要多得多。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