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

《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

《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文物,在嵩陽書院大門外南側,高9米,寬2.04米,1.05米,為嵩山地區碑制之冠。碑系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主要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練丹九轉的故事。

(圖)《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

在嵩陽書院大門外南側,有一高大的《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即唐碑,高9米,寬2.04米,1.05米,為嵩山地區碑制之冠。碑系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刻立,主要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沖為唐玄宗李隆基練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唐著名書法家徐浩八分古隸楷書,其字態端正,一筆不苟,剛柔適度,筆法遒雅,是書法之珍品。碑的背面和兩側有歐陽永叔跋文和遊人題詞,大都為唾罵撰文者李林甫的文字。

石碑由三部分組成,碑下部為精雕長方形石座,四面刻有十個石龕:前後各三,兩側各二,龕內十座浮雕武士像。中部碑身上刻碑文。碑首分三層,上層為素麵的束腰帶座寶珠,寶珠兩邊,兩隻卷尾石獅,後腳盤蹬在寶珠的基座上,前爪把持寶珠,獅嘴吞吻在寶珠上面,栩栩如生,十分壯觀;中層較大,上面浮雕連續的大朵雲氣圖案;下層的四邊稍大於碑身,前面篆刻額文,額文兩邊浮雕雙龍、麒麟。該碑雕工精細,達練圓熟,是唐代石刻藝術之珍品,也是研究嵩陽書院歷史及宗教的不可缺少的史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