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升華——17歲,我走入非洲》

《夢想與升華——17歲,我走入非洲》

一個從未單獨出過遠門的17歲女孩,隻身來到萬里之遙的非洲,用她獨特的審美視角萃取在異國生活的點滴,寫就了散文隨筆集——《夢想與升華--十七歲我走進非洲》。這是一部類似手記形式的生活寫實錄,亦或是她日記的歸納整理,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散漫里的真實,免去了結構上的雕飾;思想和內容卻很嚴謹,文風清純,可見其性情。作者以她少女特有的視角,敏銳地捕捉到異國風情里的百態人生,細膩地摹寫了人世間的冷暖親疏。

基本信息

信息

封面封面

1986年7月出生的孟夢原名賈夢夢,2004年1月,17歲的她隻身飛往南非東倫敦學院求學,同年11月考入南非福特海爾大學,2006年進入羅德斯大學社會科學院就讀至今。留學非洲的生活,等待孟夢的不只是鮮花和掌聲,還有更多的艱辛、枯燥和寂寞。孟夢勇敢地面對這一切,正如她自己在書中所說:“孟夢是渺小的,但天空是無窮的。獨立女孩,因為沒有退路,只有往前沖。”

在這本被喻為“青春成長的心靈鈣片”的散文隨筆集中,作者不但以細膩的筆觸記錄了她出國留學,從心理變遷到生活變遷的真實故事,同時也將非洲的文化以及風土人情、校園文化等展現給讀者。孟夢用真實的筆觸撰寫了遊歷非洲的驚險、興奮和異同於東方的趣聞軼事;在現實生活中體認到非洲民眾的達觀、熱情和近原始狀態下的煎熬與苦難;在學習和交流中明晰了多元文化的相抵與相容……

作者簡介

孟夢(原名賈夢夢),英文名露茜(LUCY),1986年7月28日出生,西安市人。2004年1月赴南非東倫敦學院讀書,2004年11月參加南非大學高考後就讀於南非福特海爾大學經濟學專業讀書;2006年1月進入羅德斯大學社會科學院就讀至今。

試讀章節

遙遠的航程

轉動著地球儀,我不禁感嘆:哇!這趟飛行使我橫跨了整個印度洋……

2004年1月9日,我登上國際航班,開始了一個人的漫長旅程,沒有像大多數遊子那樣選擇歐美、英倫這些曾一度炙手可熱的已開發國家留學,我來到了非洲,在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共和國開啟了我人生中的另一段歷程。這一年,我17歲。

翌日清晨,南非時間8點,在長達13個小時的飛行後,我乘坐的南非航空公司(SAA)的航班抵達了約翰內斯堡國際機場。一月初時值南非夏季,明亮的陽光覆蓋整個機場的停機坪,遠處的跑道反射過來灼熱的白光。剛剛離開冰雪覆蓋的黃土高原,突然又置身於夏日的艷陽中,我心中一片茫然。隨著人流離機,我回身望著那架在艷陽中閃著銀光的飛機,競突然對它產生了莫名其妙的怨恨之情,因為它把我從亞洲一下子帶到非洲,而它又很快還會回到中國,我卻被孤零零地拋在了這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

入境隊伍長得看不見頭,我拖著一部分行李,憂心忡忡地等待著工作人員在我的護照上蓋那個小小的章子。出國之前自然對入境南非時的要求作了很多了解,又聽一些去過的人講述經驗,諸如:帶手機、相機、筆記本電腦這類物品即使是只有一件也要加很高的關稅,入境的檢查十分嚴格,箱子會被翻個底兒朝天……一想就越發的緊張起來,我帶了數位相機、筆記本、手機,真的要交關稅那就不划算了,不要弄得剛踏進南非國門就捐獻一筆。我的行李走之前都是精打細算一斤一斤稱出來的,箱子塞得滿滿的,要是都給我翻開了,那我一個人該怎么收拾呀!

正想著這件事兒,忽然發現有點不對頭,周圍怎么全是黑黑白白的面孔,明明有很多亞洲人和我一個航班的嘛,他們都去哪兒了?再仔細一看周圍的人都拿的是南非護照,我趕緊詢問一同排隊的一個老人,他驚訝地回答:“這條入境隊伍是本國公民,外國人應該在樓下排隊,我看你站在隊伍里,還以為你也是南非人呢!”啊呀!我怎么糊裡糊塗地亂排隊,白白浪費了半個小時,還南非人呢!我提起行李拔腿就跑,現在已經8點40了,我還要轉乘10點的航班從約翰內斯堡飛往我的目的地東倫敦,而我還沒排上隊!剛才的人流已經散了,偌大的機場現在空空的,我跑到一樓,遠遠地就看見六七條長長的隊伍,在確定了大家都是外國人之後,我仔細比較,站在了一條相對較短的隊伍里。
看來過境檢查並沒有我來時他們說得那么嚴,很快我就順利通過了,我一顆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了,然後急匆匆地推著行李車一路小跑地去趕下一班飛機,飛往我的目的地——東倫敦。

飛機降落在東倫敦機場時,來接我的是為我出國留學提供幫助的一對年輕的中國夫婦,由於初來乍到,我只有暫時住在這對哥哥、姐姐家。也許與別的留學生相比,我是幸運的,因為剛到一個新地方不需要為無處居住而發愁。我的留學生活就這樣開始了。不知道在那裡等待我的將是什麼……

這裡的鄰居不歡迎我

住下後幾天,我開始慢慢了解這座城市。東倫敦是位於南非東海岸上東開普省的一座海濱城市,介於南端的花園之都開普敦和北面的黃金之城約翰內斯堡之間。這裡海天一色,氣候宜人,四季並不是很分明,氣溫保持在6—30度之間,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季一件薄風衣,一條牛仔褲也就足夠了。東倫敦人口僅有三十多萬,祥和而靜謐,是育兒和養老的好地方。由於很多中老年人都希望退休後在這裡靜養,東倫敦的房價是一年一年地攀升,而且據說南非首富和巨頭們都藏身於此。東倫敦地勢蜿蜒崎嶇,馬路上隨處可見到賓士、寶馬轎車,這裡不僅是塊休閒勝地,也是賓士、寶馬和克萊斯勒汽車的生產基地。種族隔離時期,這個城市的中心區域都嚴禁黑人進入。不過如今,各種膚色的人們和諧地生活在這座小城裡。

東臨印度洋,西彼大西洋,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南非人的休閒生活與大海息息相關,每逢周末或是假日就有人開著私人遊艇出海釣魚,或是衝浪划船。沙灘上,金髮美女們穿著比基尼泳裝曬日光浴,與她們相比,我過於保守的連體泳裝顯得十分不協調。往往在海邊待上一小會兒,我就被曬得頭昏腦漲,皮膚由紅色變成了古銅色。
為了方便,哥哥和姐姐決定將現在的房子讓給我來居住,他們在別的區另找房子。但是,一同居住的鄰居們卻不答應。在我們周邊居住著四個白人女孩子,同屬一個房東,這四個女孩一個是牙科醫生,一個是癌症患者護士,一個是報社的編輯,一個是手機推銷員。她們認為我是陌生人,不了解我的背景,不經過她們允許,我接替哥哥姐姐住進去她們有不安全感,更何況我不是基督徒。

後來我才知道,在南非,房主要把房子出租給誰是要事先和房客商量的,如果多數房客不同意,房主還不能隨便出租。經過我們的積極爭取,她們很不情願地說,即便是允許我住,也不許我單獨做飯,要我和她們一起輪流做飯,還要我做中國餐,每月交1000蘭特,這樣一來,我每月要多支付好幾百塊錢,會很不划算。但外國人考慮問題很死板,加上她們在個人利益上是算得很清楚的,我就決定先答應他們的條件,住下來再說。中國人辦事靈活,這點小事我還是能擺平的。
經過了這件事我才第一次真實地感到,學業固然重要,但還有比學業更重要的是學習生活,學習社會。在國內,上完大學才開始走上社會,而在國外離家的第一天就開始了獨立呀。我知道和她們磨合需要時問,但是我有信心。

走進教會,結交新朋友

星期六晚上我去了哥哥、姐姐結婚的那個教會,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走進這樣大型的基督徒聚會的社交場所。教會大約有一二百人,男女老少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會各種樂器的年輕人在一起組織子一個樂隊為教會演奏,人們站著、坐著、趴著、躺著,揮舞著各種顏色的旗子,唱著全世界基督徒的共同歌曲,大家都沉醉於其中舉起雙臂,閉著眼睛,以各自的方式向上帝祈禱。牧師帶著大家研讀聖經,剖析它更深一層的含義。也有一些信徒會上台給大家講述自己受神恩典的真實經歷。一些有身份或是資歷比較老的信徒會兩兩一組端著葡萄汁和麵包走向人群。餅意味著耶穌的肉體,酒意味著耶穌的血液。只要你願意就可以請他們陪你一起向神禱告,為自己或是親人朋友祈福。如果誰有特別的事,比如即將結婚或生子,那么他們就會得到整個教會人的祝福。在這裡,無論你是不是基督教徒都會感受到友善和親切,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我是新面孔,所以有很多人熱情地和我打招呼,相互介紹,詢問我的情況,整個聚會大約持續3個小時左右。在會後有一個茶點時間,我就留下和這些新朋友喝茶吃點心,介紹我的情況,真心地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

星期天早上,我們就去了在教會結識的一戶中國人家。他們家在東倫敦開保齡球館兼賣豆腐,20歲的女兒即將成為我的同班同學。下午又去了教會裡一對年輕夫婦的海邊別墅,女主人告訴我她曾在凌晨3點,透過落地窗,看到鯨魚和海豚躍出朝陽灑金的海面。我們在海邊散步,踩沙子。在他們家裡彈鋼琴,聊天,做正宗的南非燒烤。
一個人出門在外,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往往會產生很強的孤獨感,所以渴望結交新的朋友。教會裡各個年齡層、行業、種族的人為了一個共同的信仰和單純的目的聚集在一起。在他們當中我很慶幸初到異國就有了這樣一個安全的,高層次及多元化的交友平台。總之,明智擇友,謹慎交友,以及坦誠待友將會是我永不改變的原則。

讀大學的計畫落空了

我到東倫敦讀書的初衷,是為了通過東倫敦學院大學預科班,進入羅德斯大學或者是福特海爾大學學習。羅德斯是南非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有百年的歷史,被列為世界名校,人稱非洲哈佛。福特海爾大學則是政治領袖的搖籃,著名的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和現任總統姆貝基都畢業於這所大學。原來羅德斯大學在我現在報名的這個東倫敦學院設有一個大學預備科,學的就是我已經報了的這個財務管理,學生在東倫敦學院就讀一年,順利通過了所有課程之後,就有資格申請上羅德斯或福特海爾大學。但現在羅德斯大學的一個分校區和福特海爾合併了,由於他們內部的工作調節失誤,沒有人對大學預科方面做出明確答覆,兩個大學相互推託,東倫敦學院很茫然,延誤了招生時間,所以今年取消了招生,這等於我的留學計畫落空了!南非人很懶散,工作效率低而且出錯率極高,如果某項事沒有指定固定的人處理,就不會有人去自找麻煩。

由於我現在沒有資格再申請另外的學院上大學預科班,我只能按原計畫在東倫敦學院上財務管理了,上完這一年之後,還會有幾種情況:1.我的成績過關了,向大學提出申請大學接受。2.向大學提出申請,大學不接受只上完N5(第5級)的學生,必須再上N6。如果這樣的話,我必須再在2005年繼續讀半年預科,讀完第6級,但這就又有一個問題了,新學期是在每年的1月份,我只能在次年的1月(2006年)入大學,我讀完第6級是2005年的6月份,那么剩下的這半年怎么辦?所以,我原來的一切計畫都被一個小小的變化所打亂,很令人頭疼,只能邊走邊說了。

儘管如此,在星期二的時候,我還是按照原計畫去東倫敦學院報了名。接待我的是一個混血的女老師,只有三十多歲,可看上去像五十歲。她看了我在國內的學歷公證不讓我上第4級,因為中國學生不進入大學是不能學會計的,我給她展示了其它功課的優異成績以表明我有能力學好,她才勉強同意我先試修N4的課程。
我將去參觀學校,星期一正式開始上課。去學校步行單程要40分鐘,真的是很遠呢!在這裡生活,沒有代步工具是不行的,如果沒有汽車至少也得買個機車,買機車我必須先考筆試才行,筆試通過才可上車學習駕駛。因為這裡考照兒的人太多了,我又是外國人,首先得註冊一個號碼,再去排隊申請,通常要一兩個月後才能輪得上你,而且大多數人一次考不過關。所以說,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只能先走路再說,而且儘管走一些小路或許能近些但是不安全,因為小路上幾乎都沒人,大路相對車多一些。這裡天晴時光線格外強烈,但是說下雨就下雨,所以每天在太陽地里來回走80分鐘也是挑戰呢!

住宿也是問題,顯然這個地方不適合我現在住,太遠了,但學校附近只有一個區比較安全,那裡價位較高而且很難租到合適的房子。起初上課肯定是很令人頭疼的,語言有障礙而且又是學我從來就沒接觸過的會計,再加上我還必須考慮柴米油鹽、做飯洗衣等生活問題。所以這一年對我來說肯定是很苦的,但我已經很幸運了,我和姐姐相處得很好,她給了我很多幫助,我們每天一起做飯,購物,聊天。上課要用的書都很貴,但我也不用買了,他們都可以借給我,我有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問他們,他們忙的時候我就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為了排遣留學的孤獨和寂寞,我想重新開始練書法,可現在暫時沒有條件。練鋼琴就更沒什麼機會了,我也沒拿琴譜。這一年我得勵精圖治呀!不然大學沒有著落回家也不痛快。

總之,雖然我面臨的問題很多,但也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就是那些女孩兒不讓我住我也不曾沮喪。姐姐說我比她成熟,她第一次從一個外國人家搬出來的時候難過得都快哭了,覺得自己像沒人要的孩子。嘿嘿,我倒是不覺得。不讓我住,我還不希罕呢,我發現我居然愈挫愈勇了。

新春佳節,倍思親人

中國傳統的節日新年到了,很遺憾今年甚至以後的幾年都不能和家人一起度過春節。當北半球的中國萬家燈火,鞭炮齊鳴,闔家團圓的時候,我卻孤單地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遙望。僅僅十天我就經歷了很多心理的變遷,儘管食宿有所,但心始終是漂泊的,因為這裡始終不是自己的國,不是自己的家。出國我失去了很多,我失去的是物質上的享受,失去了親人的呵護,但我從精神和心理上獨立了,我不能隨時隨地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都找父母解決了。出國,去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見得有多好,但我不出來,不親身感受,必然沒有真切的體會。永遠也無法真正了解到另外的國家,另外的種族,另外的信仰,另外的文化。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過去總覺得能在特區香港逛逛多好呀,可去了才知道這個人擠人的繁華小都市真不適合居住!小時候總是嚮往坐飛機,覺得能坐國際航班在天上飛多享受呀!坐了才知道實際的感受是再普通不過了,感覺還是在地上比較舒服。經歷得少,見識自然就不多。出來了,就不能生活太好,不苦都得自己找苦吃。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祖國萬家團聚的新春,親人們從祖國為我送來祝福,讓我感覺不再孤獨。我一個人在外,會碰到很多很多的問題,當我難過和無助的時候就常想,如果我國內的親朋其中的任何一位在,那該有多好!真的,這個時候才覺得親情是多么的可貴。我常常在晚上想起他們,想我們在一起的日子,想此時此刻大家在於什麼,想下次見面時各自會有什麼變化。

我還會想,夢夢是渺小的,可天空是無窮大的。在地球的另一半我看不到我想念的親人,可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我都可以看見天空。在這除夕的晚上,晴朗的夜空中有很多很多閃亮的星星,它們剛從祖國的夜空趕到這裡。那個時候我就把它們想成是我的親人們的一雙雙眼睛在注視著我,祝福著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